首页 > 学术论文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层系地下水与天然气分布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2:20
热度: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层系地下水与天然气分布特征【摘要】: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前陆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陆相碎屑砂岩领域从深层须家河组(须二段、须

【摘要】: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前陆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陆相碎屑砂岩领域从深层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须五段)至中浅层中上侏罗统(千佛崖组,上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发育三套含气层系,各套含气层系均不同程度产出地层水,气水关系复杂。本文在总结川西坳陷中段构造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陆相中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及水动力学特征,结合输导体系,探讨了中浅层与深层之间的流体联系。通过解剖川西坳陷中段重点气田,分析地下水特征与天然气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天然气运聚与成藏过程,预测研究区中浅层与深层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块,为川西坳陷中段陆相领域天然气勘探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认识: (1)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与深层地下水化学性质差异明显。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呈高矿化度、高氯离子浓度、高盐化系数的浓缩地层水特征;中浅层侏罗系地层水总体呈低矿化度、低氯离子浓度、低盐化系数特征,断裂带附近中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氯离子浓度、盐化系数呈现异常高值,推测深部须家河组地层水沿断裂上涌,与中浅层原始沉积的地层水发生混合,导致中浅层地层水矿化度、氯离子浓度、盐化系数增加。 (2)通过地下水诺瓦克系数图、氘氧同位素以及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断裂发育带侏罗系地下水受深层须家河组地下水影响明显,局部呈混合地下水特征,个别地区显深层须家河组地下水特征,表明研究区断裂发育带中浅层与深层流体联系十分密切。 (3)研究区陆相层系普遍发育异常高压,深层须家河组高压主要成因为快速沉积、构造挤压和生烃增压;中浅层侏罗系异常高压则为快速沉积、构造挤压和深部流体充注所致。洛带地区受龙泉山断裂带南段开启影响,地层流体泄压,以常压为主。 (4)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源于深部须五段烃源岩,其气藏位置和规模主要受气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控制。新场、马井和新都—洛带地区气源断裂发育,深部天然气伴随高矿化度地层水沿断裂越流上涌,随后沿与断层沟通、具良好渗透性的砂体侧向运移,遇合适圈闭即可聚集成藏。 (5)中浅层侏罗系气藏为远源“次生”气藏,天然气分布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属于“断裂发育局部富集成藏”模式;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连续型”气藏特征。 (6)新场构造带是深层须家河组最有利的天然气聚集带;新场构造带内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和成都凹陷内马井—什邡、广汉—金堂、新都—洛带地区位于距气源断裂较近的鼻状背斜构造或距气源断裂一定距离的斜坡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均较好,是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龙门山前构造带和龙泉断裂带南段天然气成藏、保存条件相对较差。 【关键词】:川西坳陷中段 陆相层系 地下水特征 天然气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641;P618.13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0
  • 1.1 论文选题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2.1 流体运移输导体系14-15
  • 1.2.2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保存15-17
  • 1.2.3 流体动力学与油气运聚成藏17-18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8-19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思路19
  • 1.4 论文的创新点19-20
  • 2 地质背景20-29
  • 2.1 构造演化20-21
  • 2.2 地层21-23
  • 2.3 构造断裂特征23-26
  • 2.3.1 构造特征23-25
  • 2.3.2 断裂特征25-26
  • 2.4 天然气地质特征26-29
  • 2.4.1 烃源岩26-27
  • 2.4.2 储层27
  • 2.4.3 盖层27
  • 2.4.4 含气系统27-29
  • 3 流体输导体系与天然气运聚29-39
  • 3.1 输导体系与天然气运聚29-39
  • 3.1.1. 断裂输导系统与天然气运聚29-35
  • 3.1.2 砂体输导层及裂缝与天然气运聚35-37
  • 3.1.3 不整合面与沉积界面37-39
  • 4 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天然气分布39-68
  • 4.1 油气田地下水化学性质及影响因素39-42
  • 4.1.1 地下水化学性质39-41
  • 4.1.2 影响油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41
  • 4.1.3 主要油田水化学组合系数与油气关系41-42
  • 4.2 地层水化学特征42-58
  • 4.2.1 地层水浓缩过程42-44
  • 4.2.2 水化学参数与矿化度关系44-45
  • 4.2.3 地下水化学垂向分布特征45-48
  • 4.2.4 地层水化学平面分布特征48-53
  • 4.2.5 诺瓦克系数53-55
  • 4.2.6 地下水同位素特征55-58
  • 4.3 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58-68
  • 4.3.1 方解石胶结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流体成因58-65
  • 4.3.2 流体包裹体特征65-68
  • 5 地下水动力特征与天然气运聚68-77
  • 5.1 现今地层压力特征69-77
  • 5.1.1 超压特征69-71
  • 5.1.2 流体势特征71-73
  • 5.1.3 现今地层超压产生原因73-77
  • 6 重点区块解剖77-97
  • 6.1 新场气田流体特征与气水分布77-85
  • 6.1.1 新场气田概况77-78
  • 6.1.2 现今地层水化学特征78-84
  • 6.1.3 新场气田综合评价84-85
  • 6.2 马井-什邡流体特征与气水分布85-91
  • 6.2.1 马井-什邡气田概况85-86
  • 6.2.2 现今地层水化学特征86-88
  • 6.2.3 现今流体动力特征88-90
  • 6.2.4 气水分布与综合评价90-91
  • 6.3 洛带地区流体特征与气水分布91-97
  • 6.3.1 现今地层水化学特征92-94
  • 6.3.2 现今流体动力特征94-95
  • 6.3.3 洛带气田综合评价95-97
  • 7 天然气分布与成藏97-106
  • 7.1 天然气特征97-103
  • 7.1.1 气藏特征97-98
  • 7.1.2 成藏模式98-103
  • 7.2 有利成藏区预测103-106
  • 7.2.1 深层须家河组有利区预测103
  • 7.2.2 中浅层侏罗系有利区预测103-106
  • 8 结论106-108
  • 参考文献108-115
  • 作者简介11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徐国盛,王国芝,C.J.L.Wilson,Dennis Arne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吴铬,李华昌

济阳断陷湖盆输导体系研究与实践    王永诗;郝雪峰;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追踪    沈忠民;潘中亮;吕正祥;刘四兵;王玲辉;

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保存条件的古流体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盆地中部下组合为例    王国芝;刘树根;

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李智武;刘树根;林杰;汤聪;邓宾;孙玮;

碳酸盐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与古盐度、古水温的关系    张秀莲

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曾溅辉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水纵向变化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初探    沈忠民;刘四兵;吕正祥;罗小平;宫亚军;

川西坳陷沙溪庙组气藏成藏主控因素探讨    邓莉

黔南桂中坳陷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李梅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输导体系研究    熊伟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尚长健

盆地流体运移与成矿浅谈-以SEDEX矿床为例    詹胜强;杨伟;

河漫滩地层施工降水探讨    周石喜;邱雨;

安徽北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分析    韩树棻,杨有根,朱彬,齐文凯,周生义,杜森官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求参公式的建立    许多顶,钱谋始

无锡蠡湖隧道某标基坑降水方案应用和分析    宋仁亮;王文龙;冯江鹏;

新疆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张家震;徐备;庞绪勇;卫巍;王宇;

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史原因分析    武云飞,谭齐佳

色尔腾山中段金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及规律    白江河,赵方素,赵姝丽

辽西—赤峰一带太古代变质岩中锆石U-Pb年龄    崔文元,王长秋,张承志,张禹业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关平

页岩气藏水平井压力动态特征    李建秋;段永刚;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输导层量化表征及有效性评价    赵健;罗晓容;张宝收;赵风云;雷裕红;

南阳—襄阳夹道浅析    金守文;

霍拉山推覆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张辉;金贝贝;林水清;左丽群;

东营凹陷地层水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    李晓燕;向立宏;解玉宝;银燕;

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旋回的成盆、成藏与勘探响应    何治亮;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胡明;

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罗晓容;

利用成岩序列建立油气输导格架    陈瑞银;罗晓容;吴亚生;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师骏;冯晓军;郑民;

储层钻井液气体定量检测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    王印

沂沭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李洪奎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逆冲推滑体系    金宠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海拉尔盆地复杂储层地震识别方法研究    刘俊峰

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    梁国胜

东濮古近纪伸展断陷构造样式    程秀申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有效储层预测    赵伟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    慕小水

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三叠纪构造演化与铁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    林东燕

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    王永周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    刘文伍

临南洼陷沙河街组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及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    段云歌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    马浩宁

西乌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及油气远景    高小跃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    刘恩山

基于GIS的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陈广泉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研究    刘明珠

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王子

雪峰山构造系统褶皱复合—联合叠加样式及动力机制    王建

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孙樯,谢鸿森,郭捷,苏根利,丁东业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水循环意义    侯光才;苏小四;林学钰;柳富田;易树平;董维红;俞发康;杨陨城;王冬;

CO_2流体-长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朱焕来;曲希玉;刘立;于志超;张立东;唐辉;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史    陈冬霞;庞雄奇;杨克明;杨宇;叶军;

龙门山中北段地史发展的若干问题    龙学明

龙门山老君沟花岗岩的隆升及冷却史    袁海华,张志兰,张平

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地裂运动及找气新领域    刘树根,罗志立,庞家黎,曾庆庸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徐国盛,刘树根

四川大邑、崇州、汶川、都江堰毗邻地区的侏罗系    苟宗海,赵兵,吴山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徐国盛,王国芝,C.J.L.Wilson,Dennis Arne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

川西地区流体压力演化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孙明亮

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储层特征及地层水的地质成因研究    庞宏磊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    陈俊;沈忠民;陈义才;罗小平;

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钙屑砂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    郑荣才;魏钦廉;高红灿;叶泰然;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王玲辉;沈忠民;赵虎;

川西坳陷中段喜山期剥蚀厚度恢复    沈忠民;刘阳;刘四兵;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沈忠民;王鹏;刘四兵;吕正祥;冯杰瑞;

PGS中浅层地质声呐通过鉴定    陈克棠

川西坳陷中段有效圈闭探讨    魏力民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追踪    沈忠民;潘中亮;吕正祥;刘四兵;王玲辉;

川西坳陷中段中、新生代构造运动与须家河组生、储、盖层发育关系研究    谢志良;黄耀宗;李德星;

统计法在天然气资源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白垩系为例    周总瑛;马立元;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郭迎春;庞雄奇;陈冬霞;冷济高;田军;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蒋有录;何胜;鲁雪松;

松辽盆地中浅层轮藻化石组合特征    张文婧;谢磊;王树恒;黄清华;孔惠;

川西新场气田(浅中层)的发现与滚动勘探开发    谢用良;赵恩纯;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的基本生烃条件    王振平;王建龙;冯子辉;李景坤;

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与油气生成    张景廉;

喇嘛甸油田北端原油来源的确定及其意义    王振平;颜红霞;冯子辉;李景坤;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深盆气藏    钱基;金之钧;张金川;姜振学;

AMT方法及其在变电站极址电阻率调查中的应用    夏云;严良俊;

松辽盆地中浅层烃源岩有机相的分类及展布特征    刘伟;

大港油田中浅层勘探取得新成果    记者 刘国安

大庆中浅层气田产量突破2100万方    王志田通讯员 刘宏伟

元坝9井在雷口坡试获工业气流    夏宁 张学斌

普光陆相天然气滚动勘探启动    记者 仇国强通讯员 林信胜 张晓燕

大庆中浅层气田进入稳步上产快车道    记者 王志田通讯员 刘宏伟

大港房32—38井获高产    胡丽莉

建立上海城市新型能电业    杨同

川西气田中浅层有望提高采收率    记者 陈明泉郭望 通讯员 骆彬

做好规定动作    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全攀峰 张雪飞

为了心中的“宝藏图”    本报记者 姜斯雄 本报通讯员 杨根锁 迟续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沉积相与储层评价研究    朱宏权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    刘四兵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尚长健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于建成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沉积演化与油气分布    张鑫

信息检索中浅层语义模型的研究    马晖男

鄂尔多斯盆地自然电场及石油地质意义    冯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盘昌林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斜坡运移型油砂成藏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    罗洪浩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层系地下水与天然气分布特征    周孝鑫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相研究    刘安然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金龙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    党洪艳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物源分析及油气地质意义    安红艳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地层水成因及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宫亚军

龙门山构造带及川西坳陷中段地壳电性结构研究    鲁霞

东南隆起区中浅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黄雷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水化学场特征及共与成岩作用关系研究    陈秀营

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研究    孙治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