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京姚家园地区地热井储层伤害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3:09
热度:

北京姚家园地区地热井储层伤害评价指标体系【摘要】:研究区地热储层岩性主要以裂缝性碳酸岩、白云岩为主,储层五敏性表现为中等水敏性和极强应力敏感性,该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水温在6

【摘要】:研究区地热储层岩性主要以裂缝性碳酸岩、白云岩为主,储层五敏性表现为中等水敏性和极强应力敏感性,该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水温在60摄氏度左右,矿化度在600mg/L属于低矿化度地下水资源。结合地热井的地质条件、水温条件、施工工艺等情况,总结了可能造成热储层损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通过不稳定试井评价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分别对该研究区储层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价。对于不稳定试井评价储层的损害程度,室内实验部分主要是从地热井现场取得地热储层岩样,通过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实验仪模拟井下储层的损害情况,在通过岩心流动实验仪测得损害前后岩心的渗透率。结合现场的试井资料运用表皮系数法来评价储层的损害程度,总表皮系数为-0.921,条件比为1.991,产能比为1.250,研究区地热储层的损害程度较为严重,总表皮系数中的真表皮系数比例较大,施工现场采用酸化联合增产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也证明了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评价储层的损害程度,是将储层施工阶段五个作业环节中造成储层损害的18个因素组成评价因素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因素类和因素权重,根据室内实验数据和现场试井数据确定研究区内5口地热井的隶属度,通过室内实验测得的热储层岩样损害前后的渗透率比值,在(0-1)区间内将热储层的损害程度划分为严重、中等、轻微、无损害四类,最终通过模糊数学法评价地热储层的程度为0.6764,属于中等损害程度。 结合储层的损害评价结果和现场的施工情况,通过结合前人在不稳定试井评价法中的储层增产方案,文中分别从酸化增产和压裂增产两类增产方案进行讨论,提出了当真表皮系数占有比重较大时采用酸化增产的方案,当真表皮系数占有的比重较小时采取压裂增产的方案。针对研究区采用不稳定试井评价法得出的储层损害结果,提出适合该研究区储层的增产方案,最终增产结果与预测的增产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最后通过前文建立的热储层评价体系,运用VB6.0编写了适合该研究区的储层评价软件,经过多次调试、试用证明该软件能够快速准确评价地热储层的损害程度。 【关键词】:储层损害 表皮系数 模糊数学评价法 储层增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8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1.4 技术路线15-17
  • 1.5 创新点17-18
  • 2 北京姚家园地热田地质特征18-25
  • 2.1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18-19
  • 2.1.1 区域概况18-19
  • 2.1.2 地层基本特征19
  • 2.2 研究区地热田简介19-21
  • 2.3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21-22
  • 2.3.1 水文地质21
  • 2.3.2 地下水化学成分21-22
  • 2.4 地热井施工工艺介绍22-23
  • 2.4.1 工程背景22
  • 2.4.2 钻孔情况22-23
  • 2.5 储层损害原因23-25
  • 3 北京姚家园地热储层损害不稳定试井评价法25-37
  • 3.1 不稳定试井理论体系25-28
  • 3.1.1 表皮系数法25-27
  • 3.1.2 产能比法27-28
  • 3.1.3 条件比法28
  • 3.2 岩样孔隙度测量28-29
  • 3.2.1 孔隙度测量的意义及目的28
  • 3.2.2 孔隙度测量实验28-29
  • 3.3 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实验29-31
  • 3.3.1 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实验意义及目的29-30
  • 3.3.2 模拟井下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实验评价30-31
  • 3.4 岩心流动实验仪测得渗透率实验31-33
  • 3.4.1 岩心流动实验目的31
  • 3.4.2 渗透率实验步骤及评价方法31-33
  • 3.5 地下水性质基本实验33
  • 3.6 实验和现场数据的处理33-36
  • 3.6.1 实验室数据33-34
  • 3.6.2 矿场钻井测井数据和井孔设计34-36
  • 3.7 利用不稳定试井法评价研究区地热储层36-37
  • 4 模糊数学法评价地热井储层损害程度37-50
  • 4.1 地热井储层损害模糊数学评价法38-41
  • 4.1.1 因素类集和因素集的确定38
  • 4.1.2 地热井储层损害严重等级集的确定38
  • 4.1.3 地热井因素类和因素权重集的确定38-40
  • 4.1.4 因素等级隶属度的模糊矩阵关系确定40
  • 4.1.5 地热井储层损害程度二级综合评判40-41
  • 4.1.6 地热井储层的损害程度定量化41
  • 4.2 应用模糊数学法评价储层损害程度41-50
  • 4.2.1 研究区 5 口井工况简介42-43
  • 4.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类和因素的权重值43-50
  • 5 储层损害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应用50-56
  • 5.1 地热储层评价系统简介50
  • 5.2 储层损害评价系统设计逻辑50-51
  • 5.3 储层损害评价系统可用性51-52
  • 5.3.1 试井评价软件输入参数51
  • 5.3.2 试井评价软件输出参数51
  • 5.3.3 模糊数学评价软件输入参数51-52
  • 5.3.4 模糊数学评价软件输出参数52
  • 5.4 储层损害评价系统软件应用展示52-54
  • 5.5 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54-55
  • 5.5.1 可扩展性54-55
  • 5.5.2 实用性55
  • 5.6 软件运用环境及使用方法55-56
  • 6 研究区地热储层增产方案选择56-58
  • 6.1 研究区裂缝性碳酸岩储层的酸化增产56-57
  • 6.2 研究区裂缝性碳酸岩储层的压裂增产57
  • 6.3 研究区裂缝性碳酸岩储层采取的增产方案57-58
  • 7 结论及展望58-60
  • 7.1 结论58-59
  • 7.2 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    孙颖;许辉熙;刘久荣;薛万蓉;何政伟;张院;

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孙颖;刘久荣;韩征;王树芳;何政伟;

达西定律推导中的启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苑宝军,张玉文,姜袁

热储工程与地热试井简介    沈显杰;

一些半经验立方型流体状态方程的近似推导    胡家文,殷辉安,唐明林

建南气田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措施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朱晓荣

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技术及其应用    熊先钺;王新海;汪忠德;李再均;向俊华;

钻井过程中裂缝性储层伤害机理及试验评价方法    汪伟英;张顺元;王玺;蒋光忠;彭春洋;黄志强;

一种基于隶属函数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李军均;戚进;胡洁;彭颖红;

道路畅通度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    刘元林;刘勇;李红伟;胡伍生;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开发整理分区评价中AHP法研究    吴琳娜;罗海波;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薇;张兆同;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王恒伟;廖和平;赵宏伟;王文吉;朱琳;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虚拟装备训练评估模型    熊会祥;朱元昌;邸彦强;刘颖;

中国大型企业培训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以中国石化、首都机场、泰康人寿为例    刘志新;郭校敏;

基于模糊聚类及层次分析法的采矿方法综合评判优选    谭玉叶;宋卫东;雷远坤;韩浩亮;

不同权重条件下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沈世伟;佴磊;徐燕;

储层损害定量评价软件的开发设计    邓卫东;闫相祯;

层次分析法在黄土坡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李文盛;何义恒;

利用FMI/XRMI解释水平井中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方法及其应用    吴兴能;肖承文;信毅;韩能润;徐俊博;

停机坪作业系统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李世强;王永刚;

我国八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钟城;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解析    吴振华;钟城;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放射源安全与保安评价研究    陈习波;尹在哲;

边坡稳定状态的模糊概率指标研究    戚国庆;沈春勇;徐光详;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放射源安全与保安评价研究    陈习波;尹在哲;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化评价——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的M公司审计案例研究    范经华;谢朝松;袁维平;卢国政;

边坡稳定状态的模糊概率指标研究    戚国庆;沈春勇;徐光祥;

换热网络多级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董其伍;王志彬;刘敏珊;靳遵龙;

基于案例推理的交通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推理研究    丛浩哲;郭强;吴晓峰;纪廷婷;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    李程跃

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    卢晓旭

汽车衡多传感器相关性与智能容错方法研究    林海军

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非线性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    王正帅

泥石流数学模型构建及危险性评价研究    刘江川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陈茵茵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孙静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研究    徐建平

自动武器快速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楼俐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    张永杰

基于可拓工程的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韩秋思

基于ArcGIS的重力图构建及其可导航性分析方法研究    李艳

我国家电企业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陈淑会

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    王文静

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我国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综合体系研究    来燕

KM公司的IT服务管理流程评估研究    卓志兴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风险评价的研究    刘敏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教师绩效评价模型算法研究与应用    王义勇

石化企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估研究    段亚勋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推理机制的学生素质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卢榕炜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立法研究    陈森森;刘军弟;胡茜茜;王效华;

边坡稳定分析的一些进展    郑颖人,赵尚毅,时卫民,林丽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

岩体模糊分类中隶属函数的等效性    苏永华;何满潮;孙晓明;

粘土矿物在油田保护中的潜在危害    陈忠,张哨楠,沈明道

川东石炭系气藏的封盖条件研究    刘树根,徐国盛,梁卫,张高信,龙成吉,王泽远

论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宋力,王小蕾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戴金星

从高丽营探槽分析黄庄—高丽营断裂与地裂缝的关系    贾三满;郭萌;

屏蔽暂堵技术中暂堵剂粒径的优化选择    杨同玉,张福仁,孙守港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王贵玲;蔺文静;刘志明;王婉丽;

山区公路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黄新进

地热井常见主要问题分析与研究    卢予北

地热井气举反循环钻进与成井技术探讨    刘戈;刘广辉;李凤茹;

气举反循环技术在福州地热井钻凿中的应用    林振华;

地热井成井技术研究    孔令珍;张新福;王荣生;张宁;

福州XG-5号地热井施工工艺    田勇

分级注水泥技术在地热井施工中的应用    邵俊琪

天津地热井钻探用钻井液    刘德昭,邵俊琪

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在地热深井施工中的应用    陈怡;段德培;

洗井井控装置    刘东柱;

铁岭市清河地区地热井钻探工艺及方法    周勘;王洪伟;

西安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回灌试验研究    任战利;陈玉林;李晓辉;刘立萌;田涛;段海礁;崔军平;

福州XG-5号地热井施工工艺    田勇;

福州地热井施工组织与管理    田勇;

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黄江华;王少龙;敬海霞;王文龙;

科学管理 综合开发 倾力打造全国首家“中国地热城”——咸阳市地热资源开发管理及综合利用情况汇报    贠培琪;

煤系地层地热井钻探技术    张秋冬;刘志国;赵建粮;邢向渠;

北京顺义金汉绿港家园小区地热井结合水源热泵供暖工程    赵建康;张勇;邹登亮;黄长军;何运成;杨俊伟;石涵静;李卫芳;

螺杆钻进技术在超深地热井中的应用    耿令强;刘松良;吴绍清;崔栓岭;

咸阳丝路花城地热井生产衰减原因探讨    贠培琪;

地热井内U型管换热器的模型研究    窦成良;肖勇全;

北京地勘院在兴华打出优质地热井    通讯员 李政 张进平 记者 段金平

京城打出103℃地热井    本报记者 陈永杰

地热 要让它冬天制热夏天制冷    本报记者 胡春萌

定录一体化技术成功应用于陕西地热井市场    蒋威 刘波

帕米尔高原打出第一口中温地热井    韦鑫

山东一勘院完成“沂蒙第一地热井”    记者 李现文

勘察行业奔出航天“黑马”    本报记者 许斌 实习记者 郑才明

东方物探在匈牙利钻探成功地热井    焦燕

大地的恩赐①    本报记者 王敬东

长城钻二肯尼亚地热井项目与甲方双赢    通讯员 冯东

高温三轴应力下花岗岩蠕变—渗透—热破裂规律与地热开采研究    张宁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内蒙古哈素海新近系热水资源评价    侯俊琳

地热井下换热器的模拟实验与理论研究    陈雁

高温高压条件下冲击—切削钻孔破岩实验研究    赵金昌

分布式地热系统双循环发电效率分析与梯级供热试验研究    崔俊奎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宁波中东部地区地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石晓今

北京姚家园地区地热井储层伤害评价指标体系    于文龙

泡沫增压钻进技术在北京地区地热井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朱继东

云南大峡谷地热钻井工艺及引水方案对水量水温影响评价    谷懿

深层U型地热换热器换热过程模拟计算研究    陈静平

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地热尾水回灌化学堵塞研究    豆惠萍

沂沭断裂带西缘昌乐县中部地区地热成热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    王强

塘沽区北部古近系东营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孟利山

呼和浩特市HRI地热井阻垢技术研究    李彬

西安地热水伴生富氦天然气成因研究    柴先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