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沥青配伍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3:08
热度: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沥青配伍性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大规模建设带来了繁重的养护维修任务,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维修中越来越被关注。再生沥青混合料通常由新沥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大规模建设带来了繁重的养护维修任务,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维修中越来越被关注。再生沥青混合料通常由新沥青、新集料、旧沥青、再生剂、旧集料按照不同比例设计后组成,旧沥青、再生剂、新沥青三者之间的配伍性直接关系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本文结合依托工程项目,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沥青配伍性进行研究,为合理选用再生剂和新沥青提供科学的依据。 首先对回收的旧路面材料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沥青的老化和再生机理,选配A型再生剂、B型再生剂、C型再生剂按照3%,5%,7%,10%的掺配比例与旧沥青进行配伍性试验,测定相关性能试验指标,综合分析确定掺配6%配伍性最优的A型再生剂对旧沥青进行再生。 其次将掺配6%A型再生剂的再生沥青分别与SK-70#沥青、中海-70#沥青按照10%,20%,30%,40%的掺配比例进行配伍性试验,测定相关性能试验指标,综合分析优选配伍性较好的SK-70#沥青掺配,确定新沥青的掺量范围为30%~40%。 然后对回收的老化沥青、掺配6%A型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掺配30%SK-70#沥青的混合沥青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羰基(C=O)的出现是沥青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沥青老化后亚砜基(S=O)数量增加。由于物理共融作用,再生剂的组分引起再生沥青的组分发生变化,新沥青的组分引起混合沥青的组分发生变化。再生沥青和混合沥青中均以-CH2-的吸收峰最强。 最后对掺配不同比例新沥青混合料的复拌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展开了研究,结合新沥青混合料不同掺配比例下路用性能试验数据,参考不同新料掺配比例下实际添加沥青与再生沥青配伍性试验结果,考虑到依托工程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复拌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要求,从经济效益及满足路面使用性能方面,综合分析拟定添加20%新沥青混合料。 【关键词】:就地热再生 配伍性 再生沥青 红外光谱 路用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14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国外沥青路面热再生研究现状8-9
  • 1.2.2 国内沥青路面热再生研究现状9-10
  • 1.2.3 沥青配伍性研究现状10-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11-14
  • 第二章 旧沥青路面材料分析评价14-20
  • 2.1 依托工程概况14-15
  • 2.2 旧沥青路面材料评价15-18
  • 2.2.1 旧沥青路面材料回收15-16
  • 2.2.2 旧沥青路面集料评价16-18
  • 2.3 旧沥青的回收及评价分析18-19
  • 2.3.1 旋转蒸发器法回收沥青18-19
  • 2.3.2 回收旧沥青评价分析19
  • 2.4 本章小结19-20
  • 第三章 再生沥青配伍性研究20-33
  • 3.1 旧沥青再生作用机理分析20-22
  • 3.2 再生剂选择与分析22-24
  • 3.3 再生剂扩散融合研究24-25
  • 3.4 再生沥青配伍性分析25-31
  • 3.4.1 再生沥青配伍性试验结果25-26
  • 3.4.2 再生沥青配伍性试验结果分析26-30
  • 3.4.3 再生剂比选及最佳掺量的确定30-31
  • 3.5 本章小结31-33
  • 第四章 新沥青与再生沥青配伍性研究33-40
  • 4.1 新沥青性能33-34
  • 4.2 新沥青与再生沥青配伍性试验及分析34-39
  • 4.2.1 掺配试验结果34-35
  • 4.2.2 掺配试验结果分析35-38
  • 4.2.3 沥青比选及掺量范围的确定38-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第五章 红外光谱分析40-46
  • 5.1 红外光谱法实验原理40-41
  • 5.2 试样制备41
  • 5.3 实验分析41-44
  • 5.3.1 老化沥青及新沥青红外光谱试验结果分析41-42
  • 5.3.2 再生沥青红外光谱试验结果分析42-43
  • 5.3.3 混合沥青红外光谱试验结果分析43-44
  • 5.4 本章小结44-46
  • 第六章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46-62
  • 6.1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46-56
  • 6.1.1 旧沥青再生46
  • 6.1.2 旧集料再生46-47
  • 6.1.3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分析47-48
  • 6.1.4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48-50
  • 6.1.5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50-52
  • 6.1.6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52-56
  • 6.2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56-61
  • 6.2.1 高温稳定性56-57
  • 6.2.2 低温抗裂性57-58
  • 6.2.3 水稳定性58-59
  • 6.2.4 疲劳性能59-60
  • 6.2.5 确定新沥青混合料添加比例60-61
  • 6.3 本章小结61-6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7.1 结论62-63
  • 7.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再生沥青的性能关系    安中华,杨彦海,徐雅峰,孔国永

鞍山千山公路再生沥青老化研究    王洋;廖克俭;王洪国;陆伟强;

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召开旧路再生沥青养护新技术现场观摩会    

道路再生沥青与混凝土配比研究    李波;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    陈义兵;

工厂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综述    李进;张玉贞;

再生沥青的黏度复合模型研究    丁湛;栗培龙;

再生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因素研究    杨秋浩;

再生沥青养护法在公路养护中的作用分析    周彬;连瑞雪;

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    任晨;

以SUPERPAVE的方法研究热拌再生沥青路面的粘结料性质    徐暘;张起森;聂忆华;何增振;

再生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赵洪;李晓军;

一民企攻破“再生沥青”技术难题    通讯员 冯文华 记者 李刚殷

北京再生沥青难“再生”    本报记者 刘宇鑫

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引领公路交通新发展    南京市江宁区交通运输局 李克林

公路养护企业瞩目再生沥青设备    杨保众

再生沥青推广盼国产设备“撑腰”    实习记者 李婷

公路建设成本节约逾20%    鹏举 为华

上海制定再生沥青利用政策    吴星宝赵关良

沥青由“热”变“冷” 走上节能新路    记者 罗源源

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永明

热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评价    赵慧敏

温拌再生沥青性能及其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乐兴堃

沥青混凝土再生应用技术的研究    马宏威

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    卞海宁

海南地区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再生沥青研究    高及阳

再生沥青老化规律的研究    张巧苓

广西公路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刘梦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