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9:13
热度: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我国较大规模投入应用已经有超过10年的时间。就地热再生是一项高度集成化的工程技术,其工程质量受其施工过程中的工艺

【摘要】: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我国较大规模投入应用已经有超过10年的时间。就地热再生是一项高度集成化的工程技术,其工程质量受其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现有就地热再生工程实际效果的调查,针对其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目前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了就地热再生对于路面平整度、车辙、抗滑指标的修复效果,以及针对SMA路面的适用性;对比了不同施工单位和不同加热设备的施工效果。其次对高速公路的车辙断面情况进行了激光扫描测量,回归分析了新料添加比例与车辙深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车辙深度的就地热再生新料添加比例公式。采用Abaqus有限元计算研究了路面隆起部位对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各等级公路给出了铣刨建议。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和对比了不同裂缝处理方式的防裂效果和对平整度的影响。接着通过调研,检测了路面取芯芯样的各项指标并与实际路面的车辙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由此看出现行取样方法的不合理性,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取样方法。现行的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没有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新料添加量的变化,在考虑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车辙深度变异性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室内验证。最后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和研究了油石比、空隙率和层间水对于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的影响。指出现有规范中施工质量的检测指标主要集中在路面平整度等外观几何指标,对真正影响路面使用质量的指标缺少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标准。,因此提出了新的再生厚度测试方法以检验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并且这一方法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就地热再生 新料添加比例 车辙深度 变异性 加热效果 再生厚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6.2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12-15
  • 1.2.1 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3
  • 1.2.2 就地热再生技术质量控制现状的评价13-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调查16-37
  • 2.1 就地热再生企业与装备16-21
  • 2.1.1 江苏省就地热再生装备概况16-18
  • 2.1.2 明火加热就地热再生装备18
  • 2.1.3 红外加热就地热再生装备18-20
  • 2.1.4 热风循环式就地热再生装备20-21
  • 2.2 就地热再生路面调查路段的确定21-22
  • 2.3 各路段平整度评价22-25
  • 2.3.1 就地热再生对平整度的改善效果22-24
  • 2.3.2 平整度的对比24-25
  • 2.4 各路段车辙评价25-28
  • 2.4.1 车辙养护效果评定25-27
  • 2.4.2 再生后车辙的发展规律27-28
  • 2.5 各路段抗滑性能评价28-30
  • 2.6 就地热再生针对SMA路面的适用性30-31
  • 2.7 各施工单位的施工效果对比31-33
  • 2.8 就地热再生路面的总体性能33-35
  • 2.9 本章小结35-37
  • 第3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条件研究37-65
  • 3.1 沥青路面车辙的发生规律37-47
  • 3.1.1 沥青路面芯样单轴压缩模量试验37-46
  • 3.1.2 沥青路面芯样抗车辙能力分析46-47
  • 3.2 车辙深度与新料添加比例的关系47-51
  • 3.2.1 车辙断面数据的测试47-48
  • 3.2.2 车辙深度与新料添加比例回归分析48-51
  • 3.3 路面拱起对就地热再生加热效果的影响51-57
  • 3.3.1 路面车辙拱起对加热效果有限元分析51-55
  • 3.3.2 路面车辙拱起的铣刨标准的确定55-57
  • 3.4 原路面裂缝处理方式的调查与评价57-64
  • 3.4.1 裂缝的预处理方式57-58
  • 3.4.2 不同裂缝处理方式的防裂效果调查58-63
  • 3.4.3 不同裂缝处理方式的平整度调查63-64
  • 3.5 本章小结64-65
  • 第4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性能标准研究65-81
  • 4.1 现行取样方法的合理性分析65-66
  • 4.2 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现场取样标准66-70
  • 4.2.1 取样段落的确定方法研究66-68
  • 4.2.2 合理性分析68-70
  • 4.3 基于车辙深度变异性的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70-76
  • 4.3.1 基于车辙深度变异性的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70-71
  • 4.3.2 基于车辙深度变异性的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例71-76
  • 4.4 ECA-10+SMA-13就地热再生技术方案76-79
  • 4.4.1 配合比设计77-79
  • 4.4.2 路用性能验证79
  • 4.5 本章小结79-81
  • 第5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研究81-95
  • 5.1 面层油石比、空隙率、层间水对加热效果的影响81-91
  • 5.1.1 温度场室内试验模拟方法81-82
  • 5.1.2 油石比对加热效果的影响82-88
  • 5.1.3 空隙率对加热效果的影响88-90
  • 5.1.4 层间水对加热效果的影响90-91
  • 5.2 就地热再生施工验收标准91-94
  • 5.2.1 现行施工验收标准91-92
  • 5.2.2 就地热再生工程再生厚度测试方法92-93
  • 5.2.3 再生厚度测量试验93-94
  • 5.3 本章小结94-9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95-98
  • 6.1 主要研究结论95-96
  • 6.2 主要创新点96-97
  • 6.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97-98
  • 致谢98-99
  • 参考文献99-10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维特根4500型热再生机组    王国栋,吴道流

就地热再生施工规范    杨郁华,詹祥慧

“热再生”修路王的技术特点及其经济性    翁杰

就地热再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范振华,吴道流

就地沥青热再生工艺与设备的技术改进    李玉华;陈静云;成家盛;

就地热再生:热在何时?    周馥隆

就地热再生的应用及前景    杨云晖

就地热再生:热在未来    付玲

威特公司微波技术加热沥青路面“6S热再生养护专家”产品推广交流会    刘桦;

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组织设计浅探    路涛;

汉十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探讨    谢强;郑权;

沥青路面养护的发展趋势——就地热再生技术    张义甫;Mike R.White;

再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发展优势    唐敬东;王建志;

就地热再生在连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倪富健;李健;马翔;朱志远;

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与热再生养护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    马琳;

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陶维;顾海洋;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在压缩空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邵浔峰;王天龙;

高等级沥青路面的病害与环保养护的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    马琳;高民欢;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应用及关键控制技术    梅廷义;张拥军;赵铭;戴方前;江成云;

“就地热再生”让道路出新省钱又环保    刘晓东

宁夏就地热再生技术破衡大高速修复难题    通讯员 黄峰

森远股份:热再生机组销售待爆发    长江证券

大型就地热再生技术让城市道路施工远离污染    张爱华

乌市引进地热再生技术修补道路    记者 热娜·乌布力

英达热再生让“小商品天堂”车行更顺畅    龚鲁义

江苏推广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    金科

英达热再生开辟机场跑道养护新市场    龚鲁义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通过验收    

江苏积极探索利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修复车辙    龚鲁义

就地热再生车辙成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杜源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复拌机测控系统设计    刘瀚隆

再生气氛对活性焦吸附—热再生活性影响的研究    丁松

重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管理    邹育琳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李铉国

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中的适应性研究    莫丽威

就地热再生不同热翻松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    黄国扬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    江燕青

城市道路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王海军

热再生技术在浙江沪杭甬高速上的应用    张新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