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河北昌黎县沿海地区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6:25
热度:

河北昌黎县沿海地区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资源利用由来已久,但是科学认识地热资源并且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地热利

【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资源利用由来已久,但是科学认识地热资源并且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地热利用方式一方面是用于发电,意大利在1904年首次把天然的地热蒸气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就是直接利用。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地热能,作为地热资源储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河北昌黎沿海地区地热属于非火山型的碎屑岩类孔隙型层状热储地热资源,兼具层状和带状特征。地下热水的热来源一方面是花岗岩壳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热,另一个是来自上地幔的热。 地下热水温度一般30~50℃,属低温-中低温地下热水。区域内是由地下水深循环为主形成的地热异常,控制异常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断裂构造,此外还受基底起伏、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为北部的中低山区。 以地温梯度大于3℃/100m为界,结合构造单元位置,圈定团林地热异常区34.6km2和小滩地热异常区140.9km2。用热储法对地热能资源量储量级别为D+E级。地下热水总可采有效利用地热资源量5395.4257×1013J,折合热能17.1066WM,相当于中型地热田。 本区地下热水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地下热水中氟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因为氟化物超出限量指标,不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不能用作饮用水源,但是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用于水产品养殖业。 研究区具有开发价值的热储层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可以根据开发的实际需要,地热用于供暖、洗浴、养殖、育苗等多种用途,或者基于现有旅游资源的综合旅游开发,开发前景广阔。但是在实际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回灌等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环境污染,保持地热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地热能 异常区 资源评价 利用规划 地下热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7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及区域研究程度9-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3 工作区研究程度14-15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5-17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3.2 技术路线16-17
  • 第2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17-24
  • 2.1 自然地理条件17-18
  • 2.1.1 交通位置17
  • 2.1.2 气象水文17-18
  • 2.1.3 地形地貌18
  • 2.1.4 经济概况18
  • 2.2 区域地质概况18-24
  • 2.2.1 地层18-20
  • 2.2.2 岩浆活动情况20-21
  • 2.2.3 构造21-24
  • 第3章 热储水文地质特征24-40
  • 3.1 地球物理特征24-35
  • 3.1.1 地温场特征24-26
  • 3.1.2 地温场形成机理26-28
  • 3.1.3 大地电磁测深勘查28-35
  • 3.2 热储层特征35-37
  • 3.2.1 热储层的时代及岩性35
  • 3.2.2 热储层的水位及富水性35-36
  • 3.2.3 地下热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36-37
  • 3.3 地下热水动态特征37-40
  • 3.3.1 水温动态37-38
  • 3.3.2 水位动态38-39
  • 3.3.3 开采量动态39-40
  • 第4章 地热资源量计算及评价40-48
  • 4.1 地热资源量计算40-46
  • 4.1.1 地热资源量计算40-43
  • 4.1.2 地下热水资源量的计算43-45
  • 4.1.3 地下热水可采量及其热资源量的计算45-46
  • 4.2 地热资源量结果评价46-48
  • 4.2.1 地热资源计算精度评价46-47
  • 4.2.2 资源规模划分47-48
  • 第5章 地下热水水质评价48-54
  • 5.1 医疗热矿水评价48
  • 5.2 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48-50
  • 5.3 生活饮用水评价50-51
  • 5.4 农田灌溉水质评价51
  • 5.5 渔业用水水质评价51-52
  • 5.6 地下热水腐蚀性评价52-54
  • 第6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54-59
  • 6.1 开发利用现状54-55
  • 6.2 存在的问题55-56
  • 6.3 开发利用方案56-57
  • 6.4 环境保护57-59
  • 6.4.1 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57-58
  • 6.4.2 环境保护措施58-59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59-61
  • 7.1 结论59-60
  • 7.2 建议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66
  •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地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陈墨香,汪集旸

深层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回收率问题    赵静;王旭升;万力;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孙林;

河北省地热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张尔匡

沉积盆地型层状热储地热资源量计算方法探索    郭祥旭;刘晓光;李庆媛;

浅析秦皇岛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杨立顺;杨燕雄;

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可持续应用研究    何满潮,李启民

全球地热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郑敏;

冰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武选民;柏琴;苑惠明;葛秀珍;赵玉军;

关于稳定井流与非稳定井流理论的思考    岳正喜;赵岩;

滇西二高温热泉原核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李华兰;王涛;李沁元;张东华;彭谦;崔晓龙;

金山岭长城矿水床的成因    彭定邦

黄骅坳陷地热资源研究    邹红丽,李建东,陆红

海南岛温泉特征与地下热水成因    高芳蕾;杨小强;吴国爱;傅杨荣;陈育文;

从TR21孔抽水试验分析板桥凹陷东营组地热资源可采性    陈瑞军;李嫄嫄;贾志;

苏北盆地老子山地热田成因模式    杨峰田;庞忠和;王彩会;段忠丰;罗璐;李义曼;

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王多义

江汉盆地拖市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王绪本,倪师军,罗雨田,杨绍国,刘丽华

吉林省地热资源状况与评价研究    吴景华;谢俊革;陈树义;马永平;

北京及其西北邻区温泉    周海燕;周训;方斌;李娟;柳春晖;

中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比    任永飞;潘翠;王海波;黄少鹏;

地热能在某小区中的应用分析    田彦法;

地热能在某酒店工程中的开发利用    田彦法;

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黄江华;王少龙;敬海霞;王文龙;

高温岩体地热开采中出力与寿命的数值模拟研究    冯增朝;赵阳升;

对地热能开发利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夏正兴;何跃平;朱烨昕;顾持真;姜晨光;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流场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胡燕;沈键;刘杰;康楠;于彦;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

天津市奥陶系热储层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高宝珠;黎雪梅;聂瑞平;穆春一;

综合物探方法在天津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杨玉新;刘九龙;张文静;高亮;李波;张芬娜;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及其在金属矿复杂模型模拟中的应用    曹令敏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冲击挤密潜孔锤外表减阻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张永光

深部矿产资源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研究    王艳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    周振柱

滇西澜沧江岩浆—变质—构造活动带铜(金)多金属找矿远景研究    谢力华

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    孙冬胜

重力方法在地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楼海

蚀变构造岩型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资源潜力    王祖伟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    禚传源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亚洲地热图编制及地热潜力评估    李录娟

开封市超深层地热水人工回灌补源研究    朱红丽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地下水源热泵温室利用系统回灌模拟试验研究    程希

沈阳苏东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李锦鑫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有利储层预测    田伟志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成岩作用与异常高孔带成因分析    潘雪梅

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    孙颖;许辉熙;刘久荣;薛万蓉;何政伟;张院;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

城市热水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以福州市为例    范锡朋,黄文森

地热参数及边界条件的探讨    肖丽华,张靖,孟元林,郝英芳

地下热水生产井与回灌井间距及其影响因素    王兴

周口市地热资源浅析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郭山峰;王春晖;吴祖成;

基于抽水试验的地热储层水文地质特性研究    张高锋;穆建军;李晓辉;刘涛;马艳;陆波;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薛传东,李峰,谈树成,李宝珠,尹牡丹,秦德先

地下热水运移数学模型简介    周训,陈明佑,梁池生

河北省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与区域成矿规律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张尔匡;

地热井可开采量及布井间距的确定    沈俊超;王朝晖;

浙江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沈慧珍;朱川;吴孟杰;谢长芳;徐登财;

浅析当代中国地热资源的利用    索南端知;

谈谈我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路付明;

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华北平原北部的地热资源    马刚,刘树桐

浅谈新疆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卫克俭;

利用地热资源干燥木材    曹军;

腾冲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    王玲玲

地热资源与地下淡水的区别    

大庆地区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的探讨    杨明杰,潘昊,赵晶石,张伟军

世界直接利用地热资源的现状    张季生,吴功建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热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陆成新;常志勇;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战略研究    王贵玲;

简介地热资源供热    王宏伟;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利用油气田伴生中低温地热资源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李克文;

地热资源在农工新村小区的利用    陈欣;伊才颖;

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的研究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安徽省地热资源特征及远景区划    潘国林;

福建省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回顾    庄庆祥;曾志标;

论河南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郭友琴;

东非各国将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王淡宜

北京 利用地热资源种植温室花卉    刘浦泉 郭金玉

山东发现丰富地热资源    记者何勇

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周丽燕

我国应加快发展地热资源    毛海峰

贵州全面规划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记者 何毓敏 通讯员 龚章河

地热资源实行保护性限额开采    记者 吴绍冰 张建平

积极开发地热资源 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市校合作开发地热资源    记者 赵恒

采热用热将有“热规矩”    记者 刘常俭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武斌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郭丽华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地热信息系统研究    管彦武

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示范研究    徐光辉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我国分散发供电与集中供电协调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    杨素萍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律对策研究    韩晓旭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    杜海宾

贵州省遵义市忠庄地热勘查区地热资源成因机制探讨    芦文霖

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刘联波

长青林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董俊领

哈尔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综合研究    黄悦

我国地热产业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周莹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黑龙江省肇州县肇州镇地热资源评价与研究    金飞

新疆阿拉珊温泉勘探方法及开发利用研究    王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