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两级闪蒸和闪蒸-双工质地热发电热力学比较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2:18
热度:

两级闪蒸和闪蒸-双工质地热发电热力学比较【摘要】: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用于洗浴等,使得大量热能白白浪费.为提高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的能量转换利用率,本文提出

【摘要】: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用于洗浴等,使得大量热能白白浪费.为提高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的能量转换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两级地热闪蒸和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方式,以单位热水发电量、热效率和产汽率为性能指标,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地热水温度对两种不同地热发电系统的性能指标影响以及地热尾水温度的影响,并对两种发电系统的选用条件作了论述.结果表明,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的发电量随温度升高的增加量大于两级闪蒸的增加量.当热水温度在80~130℃时,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比闪蒸-双工质联合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多达19.4%;当热水温度在130~150℃时,闪蒸-双工质联合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比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多达5.5%.两级地热闪蒸发电系统闪蒸产汽量总和约为闪蒸-双工质发电系统闪蒸产汽量的2~3倍.当热水温度低于130℃并且热水量较大时,可以采用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当热水温度高于130℃,并且地热水中的不凝气体含量低于3%时,可以考虑两级闪蒸发电系统;和两级闪蒸发电系统尾水相比,较高温度的闪蒸-双工质发电系统尾水资源梯级利用效率更高.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关键词】地热发电 两级闪蒸 双工质循环 闪蒸-双工质 联合发电 热效率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53003) 中石化科技部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前瞻性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TK21
【正文快照】: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级,分为高温(?150℃)、中温(90~150℃)、低温(90℃)三类,世界上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都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最能发挥优势的利用方式是地热发电.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仅分布在滇藏和川西地区,大部分为中低温地热资源,即温度低于150℃的地热资源.热水发电有两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闪蒸一双工质循环联合地热发电系统研究    吴治坚;龚宇烈;马伟斌;邓帅;

氢光联合供电系统的能量管理    徐敏;阮新波;刘福鑫;李艳;杨东升;

可再生能源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    冉春雨;刘颖超;王春清;

生物质发电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王惠文;是艳杰;李红莉;赵碧光;朱春;

双热源型太阳能热泵夏冬两季节能运行分析    李智;刘骥;虞维平;

我国节能的现状和潜力分析    张锐;

浅析新能源的利用    邓鑫;

柳州市南部地热资源潜力分析    李荣岗;

使用太阳能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研究    张自国;

秸秆发电技术及效益分析    董一真;刘强;

对周口区域生物发电项目建设的思考    孙勇;李文全;王永章;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的应用    曲勇;骆超;龚宇烈;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应用    刘婷婷;余英;赵碧光;朱春;

应用废弃油气井进行地热发电    卜宪标;马伟斌;龚宇烈;

城市能源战略储备系统研究    秦青林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王哲

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    葛俊旭

纳米晶胶体墨水技术CuInSe_2黄铜矿薄膜的制备、表征与光伏应用    王卫东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张纯明

双馈型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控制    杨淑英

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农村住宅技术系统设计研究    刘文合

分布式地热系统双循环发电效率分析与梯级供热试验研究    崔俊奎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    卢婧

车用有机朗肯底循环系统研究    王恩华

户用光伏逆变电源系统研究    王恩

双馈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转子侧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徐凤星

12MW生物质能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刘婷婷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徐建国

低倍率聚光光伏系统的性能研究    徐章禄

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    张海玲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技术研究    李缓

兆瓦级以上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杨绍波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风力机叶片优化设计研究    雷恩奇

我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实现研究    陈向涛

运用全流地热发电技术开发藏滇地区的地热资源    孙政,毛润治,胡亮光,吕灿仁

国内外地热发电概况    毛肇滨,汪洋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地热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    周刚;倪晓阳;李金锋;H.Wolff;

用全流发电技术加速开发我国地热资源    孙政;毛润治;胡亮光;吕灿仁;

世界地热发电动向    

一种地热与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研究    张丽英;翟辉;代彦军;王如竹;

关于在我国开展“增强型地热资源发电”的建议    吴治坚;龚宇烈;骆超;马伟斌;

地热发电及其在我国的进展    吕灿仁;

世界地热发电概况    卢智林;

地热发电技术研讨会综述    李念如

中国地热发电现状及前景分析    多吉;郑克棪;

中低温地热发电循环效率的分析与研究    朱家玲;李太禄;付文成;张伟;

福建省地热发电的探讨    庄发成;

应用废弃油气井进行地热发电    卜宪标;马伟斌;龚宇烈;

发展西藏地热电力 低碳能源大有可为    廖志杰;吴方之;

海南岛深层干热岩地热发电选址    李福;

西藏地热能开发利用前景——2000年地热发电潜力展望    刘时彬;佟伟;任湘;

青藏铁路的修建为开发西藏地热资源提供新的机遇    佟伟;

腾冲热海地热田地热发电开发的利弊    廖志杰;

西藏地热发电的回顾与思考    多吉;曾毅;焦兴义;蒋勇;

地热发电前景强劲    黄伟明

印尼计划利用火山资源开发地热发电    杜鹃

渤海钻探肯尼亚地热发电井试产成功    通讯员 刘金凯 宋志强

双流地热发电    小飞

向大地要电    本报记者 倪永华

地热发电的元老 意大利    本报记者 林家能 王琼杰

积极开拓地热发电新途径    党亚利陈宁华

印度企业瞄准印尼火山地热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 本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张慧中

地热发电的今与昔    本报记者 赵京燕

外国投资者争相开发印尼地热    苏晓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贾俊曦

分布式地热系统双循环发电效率分析与梯级供热试验研究    崔俊奎

基于智能方法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陈跃华

独立的太阳能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设计与仿真研究    李炜

地热发电系统中流动特性的研究    李多

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与设计    陈丽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仿真建模技术研究    徐倩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特性和控制策略的研究    廖毅

风光(柴)储联合发电系统容量配置方法研究    周康

基于120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微型燃机复合系统性能研究    薛利超

风储联合发电系统容量配比优化及其技术经济性研究    姜书鹏

基于目标优化的风光储能量分配策略研究    廖茜

槽式聚焦太阳能集热器及其应用研究    张丽英

风能—抽水蓄能联合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刘春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