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京津冀地区新生代地热热储分布特征与资源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2:18
热度:

京津冀地区新生代地热热储分布特征与资源评价【摘要】:随着煤炭、化石等燃料的大规模消耗,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热作为一种存量丰富、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型能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摘要】:随着煤炭、化石等燃料的大规模消耗,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热作为一种存量丰富、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型能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热资源分布相当广泛。本文在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新生界地热、地温特征进行分析,确立地热异常分布带,为地热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作为目的层系,研究相关物性特征,并对资源量进行计算和评价,为地热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具体的技术方法有:1.分析华北平原的构造演化,利用地质软件修编了基岩分布图,断裂分布图,火山岩分布图;2.收集相关地热井数据,修编新生界地温梯度图,1000m温度图、2000m温度图、3000m温度图,并与地热构造对比,分析地温主控因素;3.收集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热井资料,制作各热储层厚度、温度、深度平面图;4.采用“热储法”计算研究区地热资源量,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有利区评价。本文以1000m深度以浅的地热水温度不低于40℃的标准确定热储边界,利用“热储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热资源量。馆陶组总面积为28568.7km2,地热资源总量为817.69×1018J,折合标准煤为279.24×108t;明化镇组总面积为45723.7km2,地热资源总量为2160.83×1018J,折合标准煤为737.92×108t。表明了研究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中低温地热开发利用条件。最后,本文对研究区地热资源进行了有利目标区预测。馆陶组划分出1个Ⅰ类有利勘探区—A2,3个Ⅱ类有利勘探区—A1、A3、C,1个Ⅲ类有利勘探区—B2;明化镇组划分出3个Ⅰ类有利勘探区—A2、B1、C,2个Ⅱ类有利勘探区—A1、A3,2个Ⅲ类有利勘探区—A4、B2。说明了研究区勘探条件较好,属于地热资源的勘探有利区。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 地温场 馆陶组 明化镇组 地热资源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9
  • 1.2 研究利用现状9-11
  • 1.2.1.地热利用类型9-10
  • 1.2.2 地下水开采状况10-11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技术路线12-13
  • 1.4 完成工作量13-14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4-24
  • 2.1 自然地理条件14-15
  • 2.1.1 地形地貌14-15
  • 2.1.2 气象特征15
  • 2.2 区域地质条件15-24
  • 2.2.1 地质背景15-21
  • 2.2.2 地层岩性21-22
  • 2.2.3 火山岩22-24
  • 第3章 地温场特征24-35
  • 3.1 大地热流与地温梯度24-25
  • 3.2 地温展布规律25-30
  • 3.3 地热异常分布带30-31
  • 3.4 地热异常主控因素31-35
  • 3.4.1 莫霍面埋深31-32
  • 3.4.2 构造因素32-33
  • 3.4.3 岩性因素33-34
  • 3.4.4 断裂带因素34
  • 3.4.5 地下水因素34-35
  • 第4章 热储物性特征35-47
  • 4.1 热水系统成因模式35-36
  • 4.2 热储层的选择36
  • 4.3 馆陶组热储特征36-41
  • 4.4 明化镇组热储特征41-47
  • 第5章 地热资源计算与评价47-61
  • 5.1 地热资源计算47-57
  • 5.1.1 计算原则47-48
  • 5.1.2 公式选择48
  • 5.1.3 参数确定48-57
  • 5.1.4 计算结果57
  • 5.2 地热资源量评价57-58
  • 5.3 有利目标区预测58-61
  • 第6章 结论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华北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高战武,徐杰,宋长青,孙建宝

冀中坳陷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梁宏斌;钱铮;辛守良;赵克镜;朱连儒;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马凤如;林黎;王颖萍;程万庆;赵苏民;

沧东断裂(天津段)特征及导水导热性质分析    赵苏民;高宝珠;黎雪梅;李会娟;胡燕;

冀中坳陷-黄骅坳陷馆陶组热储发育差异性及成井条件    沈俊超,王学工,贾兰凤,公利华

河北省莫霍面和深部构造与矿集区的关系    刘俊长;龚红蕾;刘军恒;

邯郸东部平原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    景成虎

北京市小汤山地区地温场特征及地下热水成因模式分析    王泽龙

大庆市肇州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关帅

克东县克东镇地热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评价    贺晓平

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    孙颖;许辉熙;刘久荣;薛万蓉;何政伟;张院;

金山岭长城矿水床的成因    彭定邦

黄骅坳陷地热资源研究    邹红丽,李建东,陆红

从TR21孔抽水试验分析板桥凹陷东营组地热资源可采性    陈瑞军;李嫄嫄;贾志;

江汉盆地拖市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王绪本,倪师军,罗雨田,杨绍国,刘丽华

山东临清市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及地热概念模型    刘春华;杨丽芝;

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方案建议    刘春华;杨丽芝;刘中业;

天津市能源开发利用分析    王浩;

华北、东南及藏北地洼区的地壳运动及其地球物理特征    袁兆亿

济阳坳陷新生代主要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龚育龄;王良书;刘绍文;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冲击挤密潜孔锤外表减阻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张永光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地壳上地幔结构    武岩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渤海及邻区地应力场分析及构造稳定性评价    解秋红

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    周振柱

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    孙冬胜

中国大陆板内构造运动的动力学研究    肖兰喜

华北地区壳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及与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关系研究    张学民

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王金铎

开封市超深层地热水人工回灌补源研究    朱红丽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沈阳苏东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李锦鑫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有利储层预测    田伟志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成岩作用与异常高孔带成因分析    潘雪梅

歧口凹陷变换构造与板内变形差异    焦倩

灵武矿区易自燃煤层综放面采空区CO运移规律研究    夏海斌

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    于腾飞

论地方政府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    樊智

渤海海盆地文安斜坡上古生界成藏史数值模拟    李臣

天津山岭子地热田地下热水    廖志杰,陈振霞

天津热矿水    赵维明,邵宏翔,廖志杰,赵凤三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

天津地区地壳物性界面的计算及深部构造特征    焦新华;陈化然;吴燕冈;范美宁;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演化与石油地质    童崇光

河南沉降盆地地热资源评价    王继华;

地热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曹阳,施尚明,李雪英,王玉华,王桂萍

华北平原地下热水形成条件与赋存特征    陈墨香,邓孝,王钧,汪集旸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陈墨香,汪集,邓孝

松辽盆地杜蒙地区地热田的形成及资源量    施龙,李自安,施尚明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沉积特征及含油饱和度研究    李志勇

辽河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邓春来

地下热水补给条件与开采潜力评价    邓岳飞

蒙特卡罗法在中国典型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颜英军

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张维锋

研究孔隙热储层水力联系的地球化学方法    王心义,韩鹏飞,廖资生,林学钰

松辽盆地有效热储层的识别与划分技术    文慧俭;施尚明;孙小洁;

广东省中深部隐伏带状热储勘查方法的研究    邓高;

瓦房店龙门塘温泉热储构造特征    范晓军;宋东升;陈岩;

四川安县罗浮山温泉热储层的初步研究    朱克亮;赵斌;

鲁北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试验研究    赵季初;

郑州市城区深部基岩层热储特征分析    刘传权;郭克剑;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赵越波;朱婧嫄;

东营市城区馆陶组热储回灌性能分析    谭志容;

氨氮在松散孔隙型热储层中的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赵丽;阿丽莉;刘梦杰;张艳欣;王心义;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

天津地区馆陶组热储地热回灌技术分析    王连成;林黎;

天津地热田热储含水系统与热储含水层组的划分及其特征    陈振霞;

郑州市深部热储层地热水补给来源分析    田东升;

示踪实验在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研究中的应用    庞菊梅;庞忠和;孔彦龙;王迎春;

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热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    高宝珠;

河北平原层状热储合理井距计算方法探讨    张德忠;

高温热田勘探开发综述    康文华;李德禄;

天津地区馆陶热储CO_2-EATER模式实验研究    李义曼;庞忠和;吕良华;

天津市奥陶系热储层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高宝珠;黎雪梅;聂瑞平;穆春一;

沧州打废弃油井的“歪主意”    田级生

北京地区热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秦俊生

内蒙古哈素海新近系热水资源评价    侯俊琳

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马瑞

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成因与水—岩作用过程研究    肖琼

天津市东丽湖地表水热储回灌技术研究    沈健

京津冀地区新生代地热热储分布特征与资源评价    郑丽英

北京地区典型热储层损害评价研究    王立超

西安凹陷热储流体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演化特征    胡扬

咸阳地压型热储流体基本特征及补给的研究    余娟

地热回灌示踪技术及热储模拟实验研究    李元杰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热储层数值模拟及回灌分析    段忠丰

克东县克东镇地热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评价    贺晓平

同位素演化对具地压特征热储流体起源成因的指示意义    闫华

山东省德州市城区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评价    赵季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