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7:00
热度: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摘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天然林与不同恢复阶段(22a、35a、47a、65a)的人云杉工林林下表层土壤

【摘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天然林与不同恢复阶段(22a、35a、47a、65a)的人云杉工林林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呼吸特征,以及二者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在恢复前期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壤表层EOC、MBC和POC含量和TOC储量持续减少,到65年时仅为原始林的44%~64%,说明亚高山地区重建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要恢复到原始林状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2)土壤呼吸年通量、土壤自养和异养呼吸年通量随着人工云杉林的恢复过程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增温1年和2年后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含量以及C/N均比对照有所降低,且增温2年后的降低幅度比增温1年后有所下降;土壤呼吸速率在增温1年后显著提高,但在增温2年后没有显著改变,对温度升高表现出了适应性。由此可见,川西亚高山原始林在转变为人工林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壤有机碳一直处于净消耗状态,全球变暖导致的土壤碳的损失可能会因为土壤生态系统自身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性而减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人工云杉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 气候变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53063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IB-2007-LYQY-Q03,Y0B2021100) “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1前言森林土壤碳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收支中占主导地位。据统计,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含量约占全球土壤碳总量的73%,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也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Sedjor,1993)。森林土壤碳库较小幅度的变化就可能影响土壤碳向大气的排放,对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王效科,冯宗炜,欧阳志云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林波,刘庆,吴彦,何海,乔永康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林鹏;谢锦升;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林文雄;熊君;周军建;邱龙;沈荔花;李振方;陈慧;郝慧荣;陈婷;林瑞余;何海斌;梁义元;

川西亚高山林区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动态及组分区分    褚金翔;张小全;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庞学勇,刘世全,刘庆,吴彦,林波,何海,张宗锦

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研究概述    吕超群,孙书存

竹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减量    李正才,傅懋毅,徐德应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库与C吸存    杨玉盛,谢锦升,王义祥,刘艳丽,岳永杰,于占源

密云集水区森林树木固C动态经济效益研究    校建民,马履一,王小平,徐晋涛,杨军

不同管理模式对毛竹林碳贮量的影响    周国模;吴家森;姜培坤;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王国兵;郝岩松;王兵;阮宏华;

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    周传艳;周国逸;王春林;王旭;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

岷江上游退耕还林与生态恢复的问题和对策    刘世梁;傅伯杰;刘国华;马克明;

Source of Soil Carbon Dioxide in a Forest Area by Using Specific Activities of ~(14)C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Jun MORIIZUMI;Hiromi YAMAZAWA;Takao IIDA;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不确定性与研究展望    王效科;欧阳志云;苗鸿;冯宗炜;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碳汇动态的研究    李惠敏;陆帆;唐礼俊;吴千红;

MW级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碳循环分析    何珍;吴创之;赵增立;

川中丘陵地区主要植被含碳率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罗怀良;朱波;陈国阶;

川西退耕还林地苦竹林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李江;黄从德;张国庆;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孙新章;谢高地;张其仔;周海林;

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    蒋延玲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与呼吸作用机理的研究    姜丽芬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密云集水区公益林补偿研究    校建民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解宪丽

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评估    赵敏

川中丘陵区人为影响下的乡村景观格局和碳氮长期变化研究    李首成

田间及模拟条件下氮的矿化与淋溶    王荣萍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平衡的研究    方晰

喀斯特典型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    刘映良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地理分布规律    焦秀梅

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拉动作用评估    刘海锋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严密

稻麦轮作农田小麦生长季土壤空气CO_2浓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刁一伟

亚热带岩溶山区夏季土壤CO_2浓度的分布状况与变化规律    曾艳

紫色土不同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研究    于占源

森林枯枝落叶层与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功能    郭剑芬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碳库及土壤碳形态    刘艳丽

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    郭建宏

江苏省1:20万土壤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沈德福

热带亚热带森林凋落物交互分解的养分动态    刘强,彭少麟,毕华,张洪溢,李志安,马文辉,李妮亚

小兴安岭针叶凋落物的分解与土壤动物的作用    张雪萍,张毅,侯威岭,殷秀琴

土壤呼吸中根系与微生物呼吸的区分方法与应用    程慎玉,张宪洲

武夷山六种杉木伴生树种落叶养分归还的研究    许新健,陈金耀,俞新妥

秦岭天然油松、锐齿栎林地土壤呼吸与CO_2释放    刘建军,王得祥,雷瑞德,吴钦孝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的比较    杨玉盛,郭剑芬,陈银秀,陈光水,郑燕明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刘庆,吴彦,何海

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彭少麟,刘强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林文雄;何海斌;熊君;沈荔花;吴敏鸿;林瑞余;何华勤;梁义元;李兆伟;陈婷;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_2的模拟实验研究    蒋高明,黄银晓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庞学勇,刘庆,刘世全,吴彦,林波,何海,张宗锦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庞学勇,刘庆,刘世全,吴彦,林波,何海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和自然恢复演替系列的林地水文效应    张远东,赵常明,刘世荣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    于东升;史学正;孙维侠;王洪杰;刘庆花;赵永存;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金峰,杨浩,赵其国

青藏东缘岷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    赵常明,陈庆恒,乔永康,潘开文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    曾永年,冯兆东,曹广超,薛亮

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蔡晓布;周进;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    李东;黄耀;吴琴;明珠;靳代樱;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特征    史利江;郑丽波;梅雪英;俞立中;贾正长;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刘庆;赵春章;林波;程新颖;尹华军;陈劲松;周非飞;姜发艳;潘新丽;尹春英;

西双版纳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李红梅;马友鑫;郭宗峰;刘文俊;

川西亚高山不同阶段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初步研究    姜发艳;孙辉;林波;刘庆;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刘庆;赵春章;林波;程新颖;尹华军;陈劲松;周非飞;姜发艳;潘新丽;尹春英;

吉林省靖宇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刘静宇;孟静静;黄少鹏;丁志强;盛静卫;

基于GIS的中国土壤有机碳格局及其变化情景研究    李爽;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中亚热带山区土壤呼吸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响应    盛浩;杨玉盛;杨智杰;陈光水;谢锦升;郭剑芬;邹双全;

退耕还林固碳释氧效应初探    燕楠;王冬梅;宁月胜;史常青;

农田秸秆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及腐殖物质性质的影响    王旭东;

我国首创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    田雪莲

我省首次开展土壤碳储量研究    陈兴仁

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    王小利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李正才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保护性耕作增碳效应研究    许泉

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    许信旺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及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土壤碳排放研究    沙丽清

岷江上游亚高山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过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赵常明

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碳库研究    史利江

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    颉鹏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研究    何海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解宪丽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周晓宇

吉林西部县域尺度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变化研究    张天琴

干旱区人工杨树林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马珂

天山中部人工云杉林凋落物特性研究    张洪亮

基于土壤基层分类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易凤佳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特性比较研究    庞学勇

川西山地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李玉琴

黄渤海地区土壤有机碳对主要物理性状的影响    陈卓

城市沿江湿地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杜紫贤

大沟流域主要植被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易明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