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暖温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对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8:36
热度:

暖温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对比研究【摘要】:土壤种子库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种子库是潜在植物群落,是植被补充和天然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对退化生态系统的

【摘要】: 土壤种子库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种子库是潜在植物群落,是植被补充和天然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皇甫川流域暖温型草原在内蒙古高原草原中具有极大的代表性。皇甫川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的过渡带上,属于半干旱草原区,地跨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属于丘陵沟壑地貌。皇甫川流域天然植被由于开垦和过渡放牧退化严重。对于暖温型草原退化天然草地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的揭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对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动态特征的对比研究,对于黄土高原北部沙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物种选择、种群配置和群落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以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站为基地,在皇甫川二级支流长川西岸的宁格尔塔选择未治理的退化草地百里香+糙隐子草群落做为样地(Ⅰ);在皇甫川二级支流长川东岸的贺家湾选择了治理后恢复了20年的糙隐子草+羊草群落样地(Ⅱ)、恢复了25年的羊草+硬质早熟禾群落样地(Ⅲ)和恢复了30年的本氏针茅群落样地(Ⅳ)。为了揭示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月动态、年动态和所代表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分别于2007年4月初、6月底、8月底和2008年4月初、6月底、8月底采用样线法和大样本的小样方法采挖土样,采用萌发法鉴定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和结构。研究结论如下: 1.相同年度不同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 各样地2007年和2008年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是8月最大,6月最小;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不是4月最大,就是8月最大,6月总是最小。两年各样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占土壤种子库密度的比例均是6月最大。两年各样地旱生植物种子占种子库密度的比例均是6月最大;可见,持久土壤种子库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并且以旱生植物为主。各样地土壤种子库月份之间的相似性是4月和8月最高,6月和8月最低。在暖温带草原,4月种子库是由上一年8月底种子雨落下形成的,8月是当年种子雨刚落下形成的土壤种子库,8月的种子是最多的,而6月则是种子库输出期,现在的种子是最少的,所以6月和8月的相似性最低。 2.2007年和2008年土壤种子库的比较 因为2007年降水量比2008年的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均匀,所以相同季节不同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土壤种子库密度、多年生植物种子占土壤种子库密度的比例、Shannon-Wiener指数、旱生植物土壤种子库密度均是2007年大于2008年。2007年4月四个样地间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处于中等偏上;6月样地间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处于中等水平;8月样地间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处于中等偏下。2008年4、6、8月有相同规律,可见,持久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比较稳定,而短暂土壤种子库则相反。 3.相同年度相同季节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特征 经过两年的调查和测定显示:演替后期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演替初期以一、二年草本植物为主。2007年4、6、8月和2008年4、6、8月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土壤种子库密度、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占土壤种子库密度的比例、旱生植物土壤种子库密度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ANOVA分析,2007年四个样地之间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在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F=47.890,P<0.001,df.=41)。2008年四个样地之间土壤种子库的密度也在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F=9.885,P<0.001,df.=71)。可见,治理过的样地与未治理样地的密度有显著差异,治理过的样地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4.2007年土壤种子库、2008年土壤种子库与其地上植被的对应关系 样地Ⅳ2007年8月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最高,样地Ⅱ地上植被与2008年6月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最高,恢复年限越长,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越高。 不管是2007年4、6、8还是2008年4、6、8月,植被与种子库的相似性均表现为样地内二者最高。 相同样地2007年4、6月和2008年4、6、8月土壤种子库之间的相似性要大于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土壤种子库比植被更稳定;2007年8月土壤种子库之间的相似性小于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由于2007年采取样较晚,造成了刚落下的种子又一次发芽生长,所以刚落下的种子雨构成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有较高的相似性。 【关键词】:暖温型草原 皇甫川流域 土壤种子库 季节动态 年际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81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目录11-13
  • 引言13-15
  • 1 研究背景13-14
  • 2 研究内容14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5-19
  • 1.1 研究区域概况15-16
  • 1.1.1 气候15
  • 1.1.2 地貌特征15
  • 1.1.3 土壤类型15
  • 1.1.4 植被15-16
  • 1.1.5 治理情况16
  • 1.2 样地概况16-17
  • 1.3 研究方法17-18
  • 1.3.1 地上植被调查17
  • 1.3.2 土壤种子库的取样17
  • 1.3.3 种类鉴定17-18
  • 1.4 数据分析18-19
  • 第二章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动态19-34
  • 2.1 各样地同一年度不同季节土壤种子库之间的比较19-33
  • 2.1.1 2007年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动态19-26
  • 2.1.2 2008年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动态26-33
  • 2.2 小结33-34
  • 第三章 各样地相同季节不同年度之间土壤种子库的比较34-43
  • 3.1 各样地同一季节不同年度之间土壤种子库的比较34-40
  • 3.1.1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2007年4月和2008年4月之间的比较34-36
  • 3.1.2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之间的比较36-38
  • 3.1.3 各样地土壤种子库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之间的比较38-40
  • 3.2 各样地同一季节不同年度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40-41
  • 3.3 2007年和2008年土壤种子库与气象数据的关系41-42
  • 3.4 小结42-43
  • 第四章 同一年度同一季节不同样地之间土壤种子库的特征43-56
  • 4.1 2007年相同季节不同样地土壤种子库之间的比较43-50
  • 4.1.1 2007年不同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密度分析43-49
  • 4.1.2 2007年不同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差异性分析49-50
  • 4.2 2008年不同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之间的比较50-55
  • 4.2.1 2008年不同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及密度分析50-54
  • 4.2.2 2008年不同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差异性分析54-55
  • 4.3 小结55-56
  • 第五章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对应关系56-62
  • 5.1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对应关系56-60
  • 5.1.1 2007年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对应关系56-58
  • 5.1.1.1 2007年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56
  • 5.1.1.2 2007年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56-57
  • 5.1.1.3 2007年样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57-58
  • 5.1.2 2008年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对应关系58-60
  • 5.1.2.1 2008年地上植被对应物种组成58-59
  • 5.1.2.2 2008年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59
  • 5.1.2.3 2008年样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59-60
  • 5.2 小结60-62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62-68
  • 6.1 主要结论62
  • 6.2 讨论62-67
  • 6.3 存在问题67-68
  • 参考文献68-70
  • 植物拉丁学名对照表70-71
  • 文献综述71-79
  • 1.1 土壤种子库研究综述71-76
  • 1.1.1 土壤种子库概念71
  • 1.1.2 土壤种子库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71-74
  • 1.1.2.1 土壤种子库的类型72
  • 1.1.2.2 土壤种子库的大小72-73
  • 1.1.2.3 土壤种子库的动态73
  • 1.1.2.4 土壤种子库在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73-74
  • 1.1.3 研究展望74-76
  • 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津蓟运河故道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翟付群;许诺;莫训强;李洪远;

松嫩碱化草甸土壤种子库格局、动态研究进展    马红媛;梁正伟;吕丙盛;杨昊谕;王淑红;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乌云娜;裴浩;冉春秋;李敏;

松嫩平原不同扰动生境土壤种子库的比较    燕雪飞,杨允菲

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谭勇;王长如;梁宗锁;杜峰;

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    李秋艳,赵文智

强度干扰红松阔叶林种子库特性及其动态初步研究    尚红喜;何学凯;黄光强;李景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灌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程积民,万惠娥,杜锋

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生产力与气候波动的关系    李存焕

皇甫川流域丘陵沟壑区陡沟坡植被特征初探──以准格尔旗境内陡沟坡为例    许田;宋炳煜;赵利清;

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黄忠良,孔国辉,魏平,王俊浩,黄玉佳,张佑昌

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    王炜;郭卫华;庞绪贵;王仁卿;战金成;代杰瑞;

黄山松成株移植与黄山“梦笔生花”景观恢复    姚剑飞;叶要清;

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周忠泽,蒙仁宪

以景观异质性理论指导城市景观建设    冀凤全;赵茸;张敦兰;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吴霖;周晓铁;匡武;余灏;

野鸦椿扦插育苗适宜技术研究    周俊新;

君子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经营探析    张光长;

光合细菌对废水中几种常见有害物质的降解    刘磊;金梅;黄遵锡;唐湘华;

山西崛围山人工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    杨明霞;刘艳;李素清;

皖东马尾松纯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周长海

陇东董志塬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法探讨研究    刘谞承;梁明易;张玉环;曾嘉强;

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吴统贵;吴明;萧江华;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保护环境,开拓资源,开展固沙保土的C_4植物研究利用    张经炜;

神农架长坊二级水库电站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胡艳;葛继稳;汪洋;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保护环境,开拓资源,开展固沙保土的C4(碳四)植物的选育、引种和推广的研究(西部大开发建议之三)    张经炜;

黄土高原地质、历史时期古植被研究状况    吕厚远;刘东生;郭正堂;

中国北方典型时段环境格局与植被演替区带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    秦小光;刘东生;蔡炳贵;吕厚远;

长沙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    吴金友;吴毅;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潘伟彬;陈志彤;黄毅斌;

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研究    岳辉;李志真;钟炳林;

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周兴东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    巴雅尔塔

近400年来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树轮记录研究    方克艳

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    鲁为华

羊草草地放牧绵羊的采食与践踏作用研究    滕星

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    彭保发

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    柏方敏

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    唐丽

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学特性研究    郑维列

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    曾毅

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    韩筱婕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    易兴翠

湖北省粗梗水蕨种群、群落结构研究与保护建议    刁百灵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三峡库区防护林类型空间优化配置    马浩

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    吴炜

沙质海岸防护林垂序商陆入侵机制及其防控技术研究    翟树强

旅游活动对泰山风景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曹桂萍

火炬树适生区预测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评估    杜中修

琅琊山落叶阔叶林更新特点及其特有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兰乾

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李雪华;韩士杰;宗文君;李晓兰;蒋德明;

甘薯种子不同成熟度与有机物积累的关系研究    李仁全

种子发芽生态研究    张红香;周道玮;

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初步研究    刁承泰,黄京鸿

松嫩平原不同扰动生境土壤种子库的比较    燕雪飞,杨允菲

松嫩平原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种子生产与生殖分配策略    张春华,杨允菲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

复杂盐碱生态条件的人工模拟及其对羊草生长的影响    石德成,盛艳敏,赵可夫

天津滨海盐碱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莫训强;李洪远;蔡喆;李端;郝翠;梁耀元;

洪泛区天然湿地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空间分布特征    白军红,邓伟,张玉霞,王国平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几个方向性问题的探讨    朱金兆,周心澄,胡建忠

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方略    胡建忠,朱金兆

长白山地区胡桃楸种群的种子雨和种子库动态    马万里,荆涛,Joni Kujansuu,罗菊春,孙波,王广发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孙长忠,黄宝龙,陈海滨,刘增文,温仲明

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    汪诗平,李永宏,王艳芬,韩苑鸿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流灌草立体配置与水分调控    程积民,杜峰,万惠娥

坝上地区孤石牧场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刘建立;袁玉欣;彭伟秀;王印肖;王颖;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4年采用机械模拟飞播牧草效益调查    吴雨俊,郎海峰,马金明,郎晓红,金烨,任秀珍

红砂和猫头刺种子萌发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曾彦军,王彦荣,张宝林,李保尔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    曾彦军,王彦荣,张宝林,庄光辉

封育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锋瑞,赵丽娅,王树芳,王先之

平行高立式沙障对严重沙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赵廷宁,曹子龙,郑翠玲,孙保平,丁国栋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不同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研究    周先叶,李鸣光,王伯荪,昝启杰

子午岭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    王辉,任继周

呼伦贝尔草地风蚀沙化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研究    吕世海,卢欣石,曹帮华

内蒙古乌兰察布西部温性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初探    赵萌莉,许志信

水分供应对沙漠植被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发的影响(英文)    任珺,陶玲,刘新民

西双版纳白背桐次生林土壤种子库、种子雨研究    唐勇,曹敏,张建侯,盛才余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范繁荣;阙德海;龚素莲;

滇东南岩溶山地退化植被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与组成    沈有信,江洁,陈胜国,蔡光丽,张平

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的关系    王巍;马克平;高贤明;

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吴统贵;吴明;萧江华;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分析    李波;孙特生;侯鹰;郭欢欢;郝利霞;

不同种植年限菜场叶菜田恶性杂草马齿苋土壤种子库的研究    杨红梅;冯莉;田兴山;杨彩宏;岳茂峰;

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变化特征    袁玉欣;王颖;

中国近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研究:成就与挑战    沈有信;赵春燕;

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李洪远;

红壤丘陵区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彭廷柏;李振新;赵同谦;李锡泉;

土壤种子库对漫溢区受损植被更新的贡献初探    王增如;尹林克;徐海量;李媛;

皇甫川流域土壤资源对百里香克隆生长的影响    周鹏;贾志斌;李欣宇;杨峰;

土壤种子库研究获进展    记者 李新龙 通讯员 刘颖

内蒙古 重塑秀美山河    张海燕

塔河输水课题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张慧疆 吴新君

榆林生态建设取得五大重要成果    鲁明智 姬晓东

我省南方红豆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取得进展    省科技厅社发处

现状:植被退化 土地荒漠化严重 治理:投入加大 新科技运用增多    本报记者 珊丹

准格尔水保:新使命 新探索    本报记者 徐清华 刘湍康 通讯员 郭治安

春风又绿黑土滩    本报记者 陈磊

沟壑淤出新天地    本报记者 刘湍康

千沟万壑里的“特种侦察”    本报记者 刘湍康 通讯员 罗万勤

黄土高原土壤种子库与植被恢复研究    赵凌平

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及其植被更新    尚占环

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    王明玖

重庆市典型岩溶山地生态退化机理研究    李阳兵

内蒙古中东部沙化草地植被恢复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    曹子龙

北京西山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研究:自然恢复的过程、特征与机制    宋百敏

植物适应干扰机制和干扰对植被过程影响的若干例证研究    刘志民

森林林下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边缘效应    林露湘

伊犁绢蒿荒漠退化草地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的研究    靳瑰丽

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    鲁为华

暖温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对比研究    刘燕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种子库空间异质性分析    唐诚

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土壤种子库组成特征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刘明洪

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朱琳

图们江下游地区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李莹

冀北山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植被自然恢复作用的研究    刘琳

库布齐沙漠沙柳方格沙障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万玲玲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对不同强度放牧的响应    孙熙麟

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年际变化与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研究    李华东

陕西吴起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研究    朱文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