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暖温带中部山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5:41
热度:

中国暖温带中部山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摘要】:中国暖温带大约位于北纬32°30'~42°30',东经105°30'~124°30'、由于地域广袤、地形变化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

【摘要】:中国暖温带大约位于北纬32°30'~42°30',东经105°30'~124°30'、由于地域广袤、地形变化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将暖温带中部山地森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划分为落叶阔叶林、竹丛、针叶林、灌丛、亚高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6个植被型及50余个群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中国暖温带 植被 多样性 群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893360)的部分内容
【分类号】:Q948
【正文快照】: 中国暖温带落叫阔叶林区域大约位于北纬32°30'~42°30',东经105°30'~124°30',北与东北的丹东、内蒙古高原相连,南以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水岭秦岭-伏牛山-淮河一线为界,东达胶东、辽东两半岛及苏北的连云港,西抵陕甘两省边界,中部为华北、淮北两大平原(黄淮海平原),地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暖温带中部山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    高贤明;王巍;李庆康;马克平;陈灵芝;

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研究    高贤明;王巍;华日刚;黄远超;欧阳彦如;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减蚀效应及其时间变化    黄志霖;陈利顶;傅伯杰;吴祥林;

1:50000DLG植被要素采集的过程与实践    李昭;佟丽娜;

喀斯特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程星;於芳;

四川雉鹑的巢生态学    张凯;杨楠;徐雨;冉江洪;Huw Lloyd;岳碧松;

妫水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时空动态格局研究    郭浩;叶兵;林权中;王彦辉;管伟;

现代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与植被重建技术研究    项元和;李国萍;于晓杰;

植被类型、结构与引发森林火灾相互关系的研究    吴道圣;万泽辉;章爱凤;王坚娅;潘洁雅;

恢复区不同植被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    张锋;陈志杰;张淑莲;赵惠燕;王琦;

姜汉侨 青山绿水 长驻心间    本报记者 李沙青

植物给气候号脉    本报记者 延宏

南北两山有185种植物    记者 赵万山

青年生态学家方精云当选中科院院士    铁铮

攀登植被生态科学的高峰    本报特约记者 铁铮

大熊猫栖息地廊道建设项目启动    云扬

边坡植被灌木化 理念技术双创新    本报记者 李颖

生态水文学:水与生态携手同行    

一街一景 一巷一特色    见习记者 张锟

云龙志奔山被列入BGCI中国项目    通讯员 尹云彬 杨学禹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碳、氮、磷分布及有关过程对植被类型的响应    付晓莉

暖温带5种常见灌木对水分和光照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杜宁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刘会梅

沿海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的研究    廖晓丽

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沙区植被—环境关系与生态建设对策    李朝生

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碳周转相关因子对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    杨渺

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演变特征及模拟研究    赵护兵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耦合及模拟    吕瑜良

赣南丘陵山地森林健康监测与分析研究    王建华

长江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对降雨产流影响的研究    王栋

黄土丘陵沟壑植被恢复区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张锋

四种不同植被下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研究    周晓飞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质环境与植被分布模式的关系研究    王锦

嘉陵江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植被恢复关系研究    钟非亚

叠叠沟小流域曼宁阻力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何常清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生境分析    杨海龙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洁

基于3S技术的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研究    王灿宇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湿地植被研究    倪志英

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    冯学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