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太平洋暖池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季节内振荡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0:10
热度:

西太平洋暖池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季节内振荡【摘要】:利用NOAA逐日平均的海表热通量资料,首先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最近十年西太平洋地区海表热通量本身及其低频分量的分布特征,发现海气界

【摘要】:利用NOAA逐日平均的海表热通量资料,首先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最近十年西太平洋地区海表热通量本身及其低频分量的分布特征,发现海气界面的各热通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差异,而且夏季相对于其它三个季节而言差异更加突出。相对而言,Qlat(净潜热通量)和Qsw(净短波辐射通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的季节差异较大,这表明Qlat和Qsw在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过程中可能起到主要的作用。结合10m高度风场分析发现,北半球夏季在一个完整的季节内振荡过程中,当Qlat达到极小值(极大值)时,西太平洋暖池的大片海域为Qlat低频分量负(正)值区,在相同的位置,10m高度风的低频分量表现为一明显的反气旋(气旋)式流场。通过分析各个热通量与Qnet(净热通量)之间的关系,发现Qlat和Qnet的相关性最好,在低频循环的各个阶段,Olat的正(负)的大值区始终与Qnet的正(负)的大值区的相对应,二者的位置基本重合,而且数值大小也是随着循环同步增大或者减小。 在除去天气尺度的分量以后,某个海表热通量的季节内变化可以看作由年循环分量的变化和低频振荡两部分组成,各个热通量的年循环分量在整个季节内变化中所做的贡献都不及低频分量的贡献大。根据1979-2004年(共26年)前冬的Nino3.4指数确定了ENSO冷年和暖年,4-8月间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热量交换过程中的各个热通量自身的变化特征在ENSO冷、暖年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取决于Qlat和Qsw。总体上ENSO冷年有更强的低频振荡发生,而且冷年的低频振荡在6-7月期间相比其它时间段振荡更强(振幅更大),暖年则足在4-5月有最强的低频振荡,其次是在8月,即冷年和暖年正好有基本相反的低频振荡趋势。 依据向外长波辐OLR的变化选出强对流年和弱对流年,结果表明,Qnet的季节内演变过程在强、弱对流年的差异同冷、暖ENSO年一样,也主要是由于Qlat和Osw在这两种不同状态的年份中的显著差别造成的。Qnet在强、弱对流年间的差异随时间的变化同OLR在强、弱对流年间的差异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在OLR 30-60天低频分量差异的负(正)值区和Qnet差异的正(负)值区基本一一相对应,表明大气从海洋得到的热量增加(减少)时,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加强(减弱),数值上OLR和Qnet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由于Qlat在整个海气界面热交换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它与OLR的相关性也较好。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海气界面 热通量 季节内振荡 净潜热 ENSO循环 对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7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前言8-15
  • 1.1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概况9-11
  • 1.1.1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总体特征9
  • 1.1.2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观测事实9-10
  • 1.1.3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机制研究10-11
  • 1.2 海洋的特性和海洋季节内振荡11-13
  • 1.2.1 海洋的特性及其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11-12
  • 1.2.2 海洋季节内振荡12-13
  • 1.3 西太平洋暖池的重要地位13-14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4
  • 1.5 数据介绍14-15
  • 第二章 近十年海表热通量特征分析15-39
  • 2.1 本章数据处理方法15-16
  • 2.2 海表热通量原场气候态分布特征16-21
  • 2.2.1 净短波辐射通量16-18
  • 2.2.2 净长波辐射通量18
  • 2.2.3 净潜热通量18-20
  • 2.2.4 净感热通量20-21
  • 2.3 海表热通量低频分量标准差分布特征21-26
  • 2.3.1 总体特征21-23
  • 2.3.2 季节差异23-26
  • 2.4 净潜热通量和10M高度风场低频分量合成分析26-33
  • 2.5 净潜热通量和净热通量的低频分量合成分析33-38
  • 2.6 小结38-39
  • 第三章 冷、暖ENSO年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特征39-61
  • 3.1 ENSO与季节内振荡39-43
  • 3.3.1 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39-43
  • 3.2 冷、暖年的确定和数据处理方法43-44
  • 3.2.1 冷、暖年的确定43
  • 3.2.2 本章数据处理方法43-44
  • 3.3 季节内演变特征44-56
  • 3.3.1 净潜热通量在冷、暖年间差异的季节内演变44-48
  • 3.3.2 净短波辐射通量在冷、暖年间差异的季节内演变48-51
  • 3.3.3 净热通量在冷、暖年间差异的季节内演变51-56
  • 3.4 参考区域各个热通量对比分析56-59
  • 3.5 小结59-61
  • 第四章 强、弱对流年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特征61-69
  • 4.1 强、弱对流年的选定61-62
  • 4.2 结果分析62-67
  • 4.3 小结67-69
  • 第五章 总结69-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异常与1997年El Nio 事件的发生    李崇银,龙振夏

热带低层大气30~60天低频动能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    龙振夏

热带大气中的准双周(10—20天)振荡    李崇银,周亚萍

南海次表层水温的季节内变化    周发琇,高荣珍

大气模式中季节内振荡特征对不同海温强迫场的响应    李薇,宇如聪,刘海龙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强迫的气候研究    刘艳,翁笃鸣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蒋国荣,何金海,王东晓,张韧,阎俊岳,姚华栋

热带大气的CISK-Rossby波和30—50天振荡    蒋国荣

蒸发-风反馈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李崇银

Further Study of Typhoon Tracks and the Low-Frequency (30-60 Days) Wind-Field Pattern at 850 hPa    

The ISO Events in the Winter of 2007    

Madden-Julian振荡对中国东南部冬季降水的调制    袁为;杨海军;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许武成,王文,马劲松,杨霞

东、黄海SST与850hPa气温季节变化关系的SVD分析    曾广恩;齐义泉;陈秀珠;

An Overview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Monsoon and Mid-Latitude Circulation    丁一汇

与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年际变化相关联的大气环流和海温(英文)    陆日宇

夏季对流和环流10-25天季内变化与西太平洋暖池热力状况的关系(英文)    任保华 ,黄荣辉

东移低涡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英文)    陈联寿,罗哲贤

30-60-day Oscillations of Convection and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during Boreal Summer    任保华,黄荣辉

江淮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和海气背景场的关系    尹志聪;王亚非;

北半球副热带—中纬度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纬向传播与东亚夏季旱涝    韩荣青;李维京;董敏;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ummer mean monsoon and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the Indian monsoon region    Tim Li;

南海海气界面通量及SST的季节内振荡    汪晓娇;刘庭杰;

北半球夏季热带印度洋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季节活动特征    齐艳军;

热带对流季内振荡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李丽平;王盘兴;管兆勇;何金海;

南海西沙观测资料揭示的海温异常及海气相互作用    梁建茵;杨菘;

热带对流季内振荡强度季节和年际变化及与海表温度关系    李丽平;王盘兴;管兆勇;杨松;

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的进一步研究    许园春;谭言科;李崇银;陈超辉;

1986年东海与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    吴迪生;杨会;魏建苏;俞胜宾;陈钜龙;张文静;周水华;张娟;夏华永;

日本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王天顺

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郑建秋

基于浮标观测资料的海气通量计算方法研究    黄艳松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多尺度特征及其可预报性    黄少妮

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的改进及对1997/1998 El Nino事件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岳彩军

海浪破碎对海洋上混合层影响的数值研究    孙群

海气系统季内振荡现象的气候学研究    李丽平

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在志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李元妮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中国雨季降水气候态季节内振荡主模态的特征研究    张旭

海—气动量通量及海洋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分析    顾明

初夏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    韩永清

MJO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    祝丽娟

热带扰动引发的华南特大暴雨个例分析    徐珺

10-30天延伸期稳定分量的提取及其可预报性研究    孙树鹏

长江中下游持续性降水及其与大气低频活动的关系    杨慧娟

热带QBW与ISO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生成和路径的影响    李双君

Interaction between Anomalous Winter Monsoon in East Asia and EI Nino Events    李崇银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和ENSO的相互关系    李崇银,周亚萍

厄尔尼诺的发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    李崇银,穆明权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穆明权,李崇银

青藏高原地区云对OLR的强迫作用    王可丽,钟强

南亚夏季风槽脊和热带气旋的活动与移动性CISK波    李崇银

冬季东亚大槽的扰动与热带对流活动的关系    孙柏民,李崇银

冬季南海温跃层通风的证据    王东晓,杜岩,施平

南海次表层水温的季节内变化    周发琇,高荣珍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通量计算分析    徐天真,陈伯海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群发性的影响    孙长;毛江玉;吴国雄;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琚建华,钱诚,曹杰

低阶全球谱模式中地形对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张勤,倪允琪,林武银

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马宁;李跃凤;琚建华;

与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相关的赤道波的识别    赵南,丁一汇,高桥正明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异常与1997年El Nio 事件的发生    李崇银,龙振夏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    王慧,丁一汇,何金海

1997/1998年ENSO过程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翟盘茂,郭艳君,李晓燕

季节内振荡研究中两种数字滤波器的性能对比    姚菊香,王盘兴,李丽平

南海及周边地区TBB季节内振荡及其与ENSO的联系    梁建茵,林爱兰,李春晖

冷暖ENSO年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交换的低频振荡    程华;

南海SST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    周发琇;高荣珍;

热带季节内振荡时空特征的诊断研究    董敏;何金海;

ENSO循环对西北太平洋7~8月北上热带气旋及对航海的影响    廖木星;马先山;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一个数值模拟研究    贾小龙;李崇银;

SST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    李奎平;

江淮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和海气背景场的关系    尹志聪;王亚非;

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季节内振荡特征    许园春;谭言科;李崇银;陈超辉;

1998年夏季热带内外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何志学;贺懿华;熊秋芬;王丽;杨景勋;

北部湾海-气热通量变化特征    盛立芳;郑元鑫;陈静静;王丹;

为何旱情似火?专家详解气象图    姚润丰

张祖强:从从容容才是真    

有效保证冷却效率和控制精度    J.Chen T.Nijhuis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灾情频发    本报记者  刘毅

从建筑需求看暖边技术    联合太平洋(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铁华

棒材连铸机结晶器摩擦分析    毛宏观

乌拉特后旗确保奥运会期间安全供电    戴宏贾霞

调度气候的指挥棒    黄荣辉

量化效益有利于种植屋面的推广    王旭

让连铸机“心脏”强健有力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热液循环及烟囱体研究    王兴涛

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王鹏

西太平洋暖池纬向变异规律研究    齐庆华

近海面气象参数的反演及应用研究    伍玉梅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吕心艳

渤海海冰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    季顺迎

青藏高原及东亚大气热源低频振荡与我国东部旱涝的研究    巩远发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物理基础及数值研究    刘斌

全球海平面长期趋势变化及气候情景预测研究    陈长霖

西太平洋暖池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季节内振荡    程华

不同纬度季节内振荡对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冰冻雨雪的影响    马宁

太平洋暖池三维海温异常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立峰

西太平洋暖池区高温暖水分布的“三明治结构”    张磊

巴拉望岛西北海域夏季净热通量极小值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田永青

夏季IOD对热带和热带外地区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杨艳娟

2006春季珠江口海岸带近地面层湍流结构与热通量的观测研究    马应生

热带印度洋MJO结构与SST季节内振荡及其年际变化    李奎平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海气界面CO_2传输速率反演    王建华

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非线性项对ENSO循环的影响    张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