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种内、种间关系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9:39
热度:

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种内、种间关系研究【摘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区系组成较为复杂,而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植物区系更是复杂多样。利用植物功能群来研究森林生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区系组成较为复杂,而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植物区系更是复杂多样。利用植物功能群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可以简化这一复杂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可以弱化各物种的个别作用,将物种水平提高到生态系统水平,有利于深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种群间彼此协同适应及其与环境间的相关机制。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部森林样带中的亚热带和温带的结合点,兼具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典型特征,且保护良好,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沿水、热梯度的组合及其动态变化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及同一坡向的不同海拔地段,以保护区南坡北亚热带含有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和北坡暖温带的典型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种间联结分析的方法确定以控制生态系统动态过程和功能的优势种为主体的植物功能群分类框架,再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的方法分析研究区南北坡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的种内、种间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⑴栓皮栎、短柄枹、锐齿栎和华山松是整个?で闹饕攀浦郑毖睾0翁荻人挠?势种具有明显的替代现象。本研究以控制伏牛山森林生态系统动态过程和功能的优势种为主体,借助种间联结法将伏牛山南北坡森林生态系统沿海拔梯度划分为四个植物功能群。 ⑵优势种种群的分布格局在不同功能群中多呈集群分布,且空间分布指数沿海拔梯度呈规律性变化,个别地段呈均匀分布。 ⑶本研究以物种胸径大小及个体高度替代龄级来反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将种群划分为10个径级、7个高度级。总体上讲,各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在大多地段呈稳定型,中龄个体较多,幼、老龄个体较少,天然更新良好,种群维持着一定的后续资源;少数地段呈衰老型,表现为缺少中、幼龄个体,老龄个体较多,种群缺乏后备资源。 ⑷总体来说,重要值大生态位宽的种群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相反,重要值小生态位窄的种群与其它种群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小。少数种群间出现重要值大,生态位重叠小;重要值小生态位重叠大的特征。 通过此研究使我们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格局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和功能本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为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模拟和预测同一植物功能群组成之间的互补共生和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竞争和协同适应机制的变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植物功能群 优势种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Q94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前言10-18
  • 1.1 植物功能群研究综述10-14
  • 1.1.1 植物功能群的定义10-11
  • 1.1.2 植物功能群的划分11-12
  • 1.1.3 植物功能群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1.3.1 植物功能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12
  • 1.1.3.2 植物功能群与干扰12-13
  • 1.1.3.3 植物功能群与全球变化13-14
  • 1.2 种内、种间关系研究综述14-17
  • 1.2.1 种群分布格局14-15
  • 1.2.2 种群年龄结构15
  • 1.2.3 种间联结15-16
  • 1.2.4 种群生态位16-17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17-18
  • 2 材料与方法18-23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18-20
  • 2.1.1 研究区区位18
  • 2.1.2 地质、地貌18
  • 2.1.3 水文18
  • 2.1.4 气候18-19
  • 2.1.5 土壤19-20
  • 2.1.6 植被20
  • 2.2 研究方法20-23
  • 2.2.1 野外样地设置20
  • 2.2.2 分析指标及方法20-23
  • 2.2.2.1 植物功能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20-21
  • 2.2.2.2 种群的分布格局21
  • 2.2.2.3 年龄结构分析21-22
  • 2.2.2.4 重要值的测定22
  • 2.2.2.5 生态位测定22-23
  • 3 结果与分析23-42
  • 3.1 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分类框架23-30
  • 3.1.1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23-24
  • 3.1.2 种间联结及相关分析24-28
  • 3.1.3 南北坡植物功能群分类框架28-30
  • 3.2 植物功能群优势种的种群数量特征30-31
  • 3.2.1 南坡各植物功能群优势种的种群数量特征30
  • 3.2.2 北坡各植物功能群优势种的种群数量特征30-31
  • 3.3 种群分布格局及分析31-34
  • 3.3.1 南坡各植物功能群优势种的种群分布格局分析31-32
  • 3.3.2 北坡各植物功能群优势种的种群分布格局分析32-34
  • 3.4 各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年龄结构特征34-38
  • 3.4.1 南坡各植物功能群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特征34-36
  • 3.4.2 北坡各植物功能群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特征36-38
  • 3.5 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特征38-42
  • 3.5.1 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宽度分析38-40
  • 3.5.1.1 南坡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宽度分析38
  • 3.5.1.2 北坡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宽度分析38-40
  • 3.5.2 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重叠分析40-42
  • 3.5.2.1 南坡生态位重叠分析40
  • 3.5.2.2 北坡生态位重叠分析40-42
  • 4 结论42
  • 5 讨论42-45
  • 参考文献45-54
  • 致谢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紫柏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郭垚鑫;胡有宁;孔令童;王得祥;杨改河;

北京山区典型流域不同海拔椴树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    贾国栋;余新晓;邓文平;李亚军;

湿地生物链与湿地恢复研究    崔丽娟;宋洪涛;赵欣胜;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张欣桐;杨珑;

秦岭的几种鸟类    张金良;常秀云;

杜鹃花科植物与兴安落叶松林关键种的探讨    白楷姝;高润宏;张秋良;康玲;

海南霸王岭海南油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陈玉凯;杨小波;李东海;农寿千;吕晓波;吕洁杰;杨民;李小成;

    

    

    

用RAPD研究厚朴种内关系    郭宝林;吴勐;斯金平;李家实;

国产菱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姜维梅;丁炳扬;

天龙山木本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孙勃;张金屯;

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王琳;张金屯;

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相互适应的研究进展    杨洪;王进军;赵志模;杨德敏;张宏;

红树植物与湿生草本植物茳芏的种间关系    陈玉军;郑松发;廖宝文;李玫;宋湘豫;

中国野生稻及栽培稻的5S rDNA序列比较分析    朱小燕;丁毅;

菝葜复合种种间关系及系统发育研究    刘晓贤;孔航辉;陈湜;傅承新;

近红外光谱对卷柏属药用植物种下类型及种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万定荣;江燕;陈科力;

大仓鼠与黑线仓鼠种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王淑卿;杨荷芳;郝守身;张知彬;

城市森林维护与技术研究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教授 张庆费

远程监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王安利 廖绍安 郑桂丽

亦害亦利看“黄花”    本报记者  洪崇恩

云南植物有了“户口簿”    杨劼

植物种间关系趣谈    姜广国 王斌 于金星

人与野生动物应该保持适度距离(上)    楚国忠

南方红豆杉苗木生理生态和繁殖技术研究    福建省三明市林木种苗站

严防慎用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本报记者 荀晓晓

广州公园植物造景选粹    本报记者 芥子

转基因动物技术可造福人类    本报记者 黄慧

石蒜属种间关系和杂交起源的研究    史树德

蛇岛蝮种群动态、生境选择及其保护    刘鹏

挥发物在调节稻飞虱及其天敌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刘芳

扁穗牛鞭草与混生种互作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杨春华

柠条甘草种间关系研究    贺润平

种群动力学行为与生物资源的最优开发策略    王静

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偶蹄类动物现状、栖息地和保护研究    吴鹏举

半干旱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研究    王平

中国石蒜属(Lycoris Herb.)种间亲缘关系与居群分子标记研究    袁菊红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克隆结构、遗传多样性及种间关系研究    郑书星

红隼繁殖期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研究    潘永红

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种内、种间关系研究    柳静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种间关系研究    姚强

纳里橐吾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优良牧草之间种间关系的研究    刘冬

准噶尔盆地南缘三种食肉动物的食性及其种间关系研究    林宣龙

道路创面植被演替中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研究    李先阳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及其群落特征研究    楚光明

宁夏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营养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    贾彦霞

东北红豆杉种间关系研究    李云灵

芍药属牡丹组种间关系的分子证据:GPAT基因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    赵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