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同类型华南暖区暴雨形成机制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34
热度:

不同类型华南暖区暴雨形成机制分析【摘要】:论文首先利用NCEP1°×1°的FNL分析资料对2005年5月和2008年5、6月份的三种类型暖区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在有利的形

【摘要】:论文首先利用NCEP1°×1°的FNL分析资料对2005年5月和2008年5、6月份的三种类型暖区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在有利的形势下,广西沿海易生成低涡,而暖区暴雨带往往生成于低涡的东部,这种类型占总数的83%,且多数情况下有锋面雨带配合构成低涡—双雨带。因此利用实况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最多的低涡—双雨带华南暖区暴雨(第二、三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二型暖区暴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锋面的南压在锋面的西南方向的广西沿海生成一低涡,该低涡作为位涡源在中高层表现稳定,分别为锋面雨带与暖区雨带提供正位涡,显示出低涡对锋面雨带对暖区雨带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南雨带对北雨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层112°—114°E附近,南雨带中有位涡的大值向北输送,其输送过程导致两条雨带该处相连。同时北部高空槽中也有大值位涡向北雨带输送,以维持北雨带。研究还发现本次过程中暖区暴雨与锋面暴雨雨带的结构差异明显,锋面雨带的结构与传统雨带的结构比较一致;有利于暖区暴雨降水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中高层,暖区暴雨带表现有性质不同的三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及增幅。三型暖区暴雨研究结果与二型比较接近,但有利于暖区暴雨的位涡分布主要表现在高层和低层,中层表现不明显。在低层低涡中心大值位涡向暖区雨带的传播主要在114°E以西,中层低涡附近的位涡主要向锋面雨带输送,在高层有来自于高空槽的正位涡由北向南传向北雨带,低涡附近正位涡向暖区输送。 利用RIP轨迹模式也说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二、三型暖区暴雨位涡的输送源是位于广西沿海的低涡,两种类型的位涡输送高度不同。二型暖区暴雨中与锋面雨带有关的位涡主要来自高层的高空槽、中层广西西南部低涡环流;与暖区暴雨雨带有关的位涡,一部分来自中层广西沿海低涡,另一部分来自海上。三型暖区暴雨锋面雨带位涡主要来自于高空槽和低层南雨带的输送;暖区雨带位涡主要来自于高、低层广西南部低涡和海上大值位涡。可见该位涡源对两条雨带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两次华南暴雨过程中的850hPa高度上,锋面雨带对应的水平涡度量值大于暖区雨带。锋面雨带处在水平涡度分量ζx负值区,降水中心与负值中心对应;不论二型还是三型暖区降水多数情况下雨带南部有正ζx区存在,暖区雨带位于正、负ζx的交界处。有利于上升发展;中高层ζx>0,由于低层水平涡度值较小,上升气流在高层表现明显。可见,由于水平涡度而引发的垂直环流是触发暴雨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暖区暴雨 等熵位涡 质点轨迹 水平涡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426.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1.2 研究进展8-11
  • 1.2.1 华南暴雨与中尺度系统9
  • 1.2.2 涡度与暴雨的关系9-10
  • 1.2.3 华南暴雨的水汽来源10
  • 1.2.4 位涡与暴雨的关系10-11
  • 1.2.5 华南暴雨的数值模拟11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资料、方法11-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资料12
  • 1.3.3 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三种类型华南暖区暴雨的统计分析13-17
  • 2.1 不同类型暖区暴雨划分标准13
  • 2.2 不同类型暖区暴雨统计分析13-16
  • 2.3 小结16-17
  • 第三章 华南暖区暴雨的天气形势分析17-24
  • 3.1 二型暖区暴雨过程17-20
  • 3.1.1 降水情况17-18
  • 3.1.2 环流背景18-20
  • 3.2 三型暖区暴雨过程20-23
  • 3.2.1 降水情况20-21
  • 3.2.2 环流背景21-23
  • 3.3 小结23-24
  • 第四章 数值模式方案设计及结果对比分析24-34
  • 4.1 WRF模式简介24
  • 4.2 WRF模式设计方案24-25
  • 4.3 二型暖区暴雨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对比分析25-30
  • 4.3.1 降雨量场对比26
  • 4.3.2 200hPa系统演变对比分析26-27
  • 4.3.3 850hPa系统演变对比分析27-28
  • 4.3.4 等熵位涡对比分析28-30
  • 4.4 三型暖区暴雨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对比分析30-33
  • 4.4.1 降雨量场对比30
  • 4.4.2 200hPa系统演变对比分析30-31
  • 4.4.3 850hPa系统演变对比分析31-33
  • 4.5 小结33-34
  • 第五章 二、三型华南暖区暴雨的位涡演变及雨带间的相互作用34-55
  • 5.1 位涡的定义34-36
  • 5.2 二型暖区暴雨中的位涡分析36-45
  • 5.2.1 等熵位涡的水平传播36-37
  • 5.2.2 位涡的传播与暖区暴雨37-40
  • 5.2.3 暖区雨带与锋面雨带的结构以及差异40-42
  • 5.2.4 质点在移动过程中位涡的演变42-45
  • 5.3 三型暖区暴雨中的位涡分析45-53
  • 5.3.1 等熵位涡的水平传播45-47
  • 5.3.2 位涡的传播与暖区暴雨47-48
  • 5.3.3 暖区雨带与锋面雨带的结构以及差异48-51
  • 5.3.4 质点在移动过程中位涡的演变51-53
  • 5.5 小结53-55
  • 第六章 二、三型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分析55-63
  • 6.1 水平涡度的计算55-56
  • 6.2 二型暖区暴雨的水平涡度分析56-59
  • 6.3 三型暖区暴雨的水平涡度分析59-61
  • 6.4 小结61-63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7.1 主要结论63-64
  • 7.2 问题与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 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情况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熊文兵;李江南;姚才;王安宇;冯瑞权;

1958~2000年6月连续性暴雨的特征分析    丁治英;常越;朱莉;何金海;

2005年6月广东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特征的诊断与模拟研究    夏茹娣;赵思雄;

近30年上海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    贺芳芳;赵兵科;

海丰县暴雨的气候特征    钟平威;陈敏;孙喜艳;

2008年6月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成因    吴蔚;陈运光;崔少萍;

2009年广东前汛期一次连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成因    黄晓东;梁巧倩;郑伟杰;梁敏妍;

粤东“7.08”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形势及成因    丁丽佳;唐凯;蔡赛缄;

广东一次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    郑启康;何敏玲;

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莫贤清;蔡晶;叶树春;

粤西南山地西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天气浅析    游飞;陆卫华;吴德平;

一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叶树春;周武;蔡晶;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

广西东南部2008年6月持续强降水成因分析    王远超;黎玲;胡恒;

一次华南西部低涡切变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黄明策;李江南;农孟松;黄嘉宏;

2010年6月初广西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学分析    黄明策;李江南;孙莹;赵金彪;农孟松;祁丽燕;

08.6广西连续暴雨的环流和物理条件分析    李生艳;周能;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特征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赵文斌;张阳;李黑平;

“分型配料法”在湖北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改进    王艳;陈璇;金琪;

198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    贺芳芳;

LAPS系统对多种探测资料的融合及在GRAPES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刘春文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陈翔翔

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    张焱

华南地区强降水概率分布特征及环流背景    张婷

华南西部准静止锋对流发生发展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罗红磊

中国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的准双周特征分析    曹鑫

淮河流域暴雨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分型    冯志刚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    朱明月

福建前汛期闽西北一次暴雨的触发及维持机制的研究    唐志勇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鲍名;

“94.6”华商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梁志和

“99.6”江汉平原连续暴雨特征分析    程米芳

2003年夏季江淮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葛朝霞,曹丽青

1998年春夏南海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研究    赵平,孙健,周秀骥

暴雨维持和传播的机制分析    朱乾根

“倾斜”高空急流轴在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徐海明,何金海,周兵

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的统计与动力分析    王小曼,丁治英,张兴强

惯性稳定性在伴有高低空急流的暴雨中的作用    张文龙,周军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张雁,丁一汇,马强

锋前暖区暴雨的落区问题    魏启梅,韦有暹

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流场结构的特征    韦统健

玉林地区前汛期暖区暴雨分析    陈启彬

暖区暴雨过程中鲁中山区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    张国平

2009年7月一次锋前暖区暴雨分析    苏贵睦;蒙炤臻;陈向东;陆洪波;梁毅进;

气旋冷暖区暴雨对比分析    孙兴池;王业宏;迟竹萍;

华南暖区一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覃丽;寿绍文;夏冠聪;刘泽军;

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    廖慕科;唐桥义;伍静;周文志;

一次典型暖区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曹亚平;林中庆;祁秀香;王开燕;李海洋;

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    张晓美;蒙伟光;张艳霞;梁建茵;

一次华南暖区暴雨的中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    覃丽;寿绍文;

气旋冷暖区暴雨对比分析    孙兴池;王业宏;胡学敏;

2005年6月20~22日华南强降水的数值模拟分析    谌芸;毕宝贵;何立富;陈涛;

2005年6月20~22日华南强降水的数值模拟分析    谌芸;毕宝贵;何立富;陈涛;

2008年6月广西锋前暖区暴雨过程分析    赵金彪;罗建英;高安宁;曾小团;

华南6月双雨带与暖区暴雨成因以及特征分析    何金海;丁治英;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简析与暴雨增幅因子的探讨    杨柳;杜小松;黄健;

广东5.7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夏冠聪;曹文博;

2008年广西致洪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葛晶晶;钟玮;陆汉城;

造成华南西部极端暴雨过程的西南涡结构与位涡诊断分析    覃丽;陈涛;夏冠聪;

低频振荡研究在暴雨预报中显成效    记者 杨绮薇 通讯员 何钜雄 颜文胜

暴雨预报究竟难在何处    中山大学教授 梁必骐

梅雨锋低涡暴雨位涡动力学研究    潘维玉

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    钟水新

南大洋夏季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    刘娜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研究    杨成芳

不同类型华南暖区暴雨形成机制分析    王爽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陈翔翔

一次暖区暴雨形成机制的数值试验与诊断分析    刘蕾

广西前汛期暖区特大暴雨MCC的数值模拟与诊断研究    覃丽

北半球位涡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王志强

2010年6月14~15日福建暴雨背景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陈德花

0513号“泰利”台风低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王龙学

东北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东北低涡结构研究    乔枫雪

2009年豫南一次强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郭学峰

‘8.19’华北暴雨数值模拟试验及诊断分析    马严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