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2:15
热度: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摘要】:全球变化对西北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已引起了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本文使用西北地区较

【摘要】:全球变化对西北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已引起了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 本文使用西北地区较长年代的气候要素观测资料,建立了西北地区近百年降水序列,分析了干旱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以及沙尘暴变化特征,从大气环流变化角度分析诊断了西北地区东部干湿变化的原因,并进行了CO_2加倍对西北地区地面气温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百年世纪尺度来看,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甚至华北和中亚干旱区的降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20世纪处于下降通道中,1960—1970年代降水量达到最低点。但是从年代际尺度来看,它们的降水变化不完全一致,1980—1990年代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其中秋季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而西北地区西部降水量在增多,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降水在增加。年降水量距平演变反映出20世纪上半叶西北地区以正距平为主,下半叶以负距平为主,中亚则相反。 (2)我国沙尘暴发生中心随时间推移向北推移,4月是中国沙尘暴发生范围最大的月份。500hpa西风急流是沙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日韩两国的黄沙主要来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4)1960—1970年代北极涛动(AO)以负距平为主,冬季冻土平均最大深度以正距平为主,春季西北地区沙尘暴多发;1980—1990年代AO以正距平为主,冻土深度为负距平,沙尘暴少发。 (5)西北地区东部旱年存在低频遥相关型EAP和AIA;各地区高度场曲线振幅大,周期长;澳大利亚高压较弱,马斯克林高压、越赤道气流和索马里急流、西南季风均较强,高压环流系统也较强,而且稳定;旱年AO为负位相。 (6)当CO_2倍增后,西北地区地面气温平均升高2.87℃,年降水量平均增加27.4%。 【关键词】:西北干旱 气候变化 诊断 数值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46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7
  • 1.1 引言10-13
  • 1.2 西北干旱气候演变特征的研究13-14
  • 1.3 极端干旱事件的研究14-17
  • 1.4 西北干旱气候诊断分析的研究17-18
  • 1.5 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18-20
  • 1.6 问题的提出20-21
  •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21-27
  • 第二章 西北地区近百年干旱气候变化特征27-55
  • 2.1 引言27-28
  • 2.2 资料和方法28-29
  • 2.3 西北地区气候特征29-32
  • 2.4 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32-38
  • 2.4.1 近百年降水变化趋势32-35
  • 2.4.2 近50年西北地区东西部降水变化的差异性35-38
  • 2.5 降水季节变化特征38-44
  • 2.5.1 代表站的降水季节变化38-43
  • 2.5.2 降水变化的地区分布43-44
  • 2.6 中亚和西北干旱的关系44-50
  • 2.6.1 中亚、西北区降水场的比较45-48
  • 2.6.2 天气学上的差异性48-49
  • 2.6.3 气候学上的差异性49-50
  • 2.7 西北地区20世纪气温变化50-51
  • 2.8 本章小结51-55
  • 第三章 西北地区干旱气候变化与沙尘暴55-75
  • 3.1 引言55-57
  • 3.2 资料的来源及处理57
  • 3.3 中国沙尘暴月际时空分布特征57-62
  • 3.3.1 青藏高原主体区40年沙尘暴月际时空分布特征58-59
  • 3.3.2 西北地区40年沙尘暴月际时空分布特征59-60
  • 3.3.3 中国沙尘暴的远程传输60-62
  • 3.4 西北沙尘暴年代际变化62-65
  • 3.5 冻土与沙尘暴的关系65-68
  • 3.6 北极涛动与沙尘暴的关系68-70
  • 3.7 本章小结70-75
  • 第四章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诊断分析75-103
  • 4.1 引言75
  • 4.2 西北地区典型干湿年大气低频遥相关型75-83
  • 4.3 西风带扰动83-87
  • 4.4 季风系统变化87-91
  • 4.5 北极涛动91-95
  • 4.6 综合分析95-99
  • 4.7 本章小结99-103
  • 第五章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的数值试验研究103-120
  • 5.1 引言103
  • 5.2 区域气候模式RegCM103-111
  • 5.2.1 区域气候模式发展简介103-109
  • 5.2.2 敏感性模拟试验109-111
  • 5.3 模拟效果与观测事实111-112
  • 5.4 CO_2加倍对西北地区地面气温的影响112-115
  • 5.5 CO_2加倍对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115-116
  • 5.6 总体情况分析和几个单站情况116-118
  • 5.7 本章小结118-12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20-123
  • 6.1 主要结论120-121
  • 6.2 展望121-123
  • 附录: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123-124
  • 致谢12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近50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垂直气候带的异同变化特征    陈霞;魏文寿;刘明哲;

甘肃省近45年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赵美玲;许宁;徐长哲;于浩;秦冬旭;陈业森;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北疆500年干湿变化特征    袁玉江,韩淑媞

祁连山中部地区 40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我国平均水汽含量分布的基本特点及其控制因子    邹进上,刘惠兰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郭其蕴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叶笃正,丑纪范,刘纪远,张增祥,王一谋,周自江,鞠洪波,黄签

青藏高原季节冻融过程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    王澄海,董文杰,韦志刚

大气中的季节内振荡    李崇银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乔云亭,陈烈庭,张庆云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近500年来安徽杭埠河流域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陶士康;王张华;管章志;程涛;

异常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李德新,周桂华

山东省旱涝灾害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孙在斌;谢世友;何冬晓;邓晓军;

近50年气候变化对塔拉滩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伊发春;

忻州市近50年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探讨    马子平;白秀宏;杨淑琴;溪玉香;蒋云盛;郝小平;张翠玲;

播期及环境因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建国;韩勇;解文孝;刘博;姜秀英;高岐;王丽;

基于EOF分析辽宁省极端气温时空分布的研究    贾燕;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    杨彬云;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吴超;

长江中游地区夏季气温·降水与前期植被变化的相关分析    荣裕良;沈润平;郭倩;

四川滑坡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吴永;何思明;李新坡;

2006年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对比分析    李小龙;方宗义;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浅析喜马拉雅造山作用与雅鲁藏布水汽通道效应    张天义;邢永强;张璋;赵鸿燕;曹希强;

西藏结则茶卡高位湖岸线形成以来的湖泊记录及演化    杨俊峰;赵虹;王跃峰;白朝军;

许昌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王东平;李颂华;张晓鹏;

浑善达克沙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内蒙古正镶白旗为例    文乐琴;白中科;李萌;方勇;许多;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

1982-2003年蒙古高原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张雪艳;徐新良;

新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防雷类别划分标准的区别    马金福;鲁山鹰;汝洪博;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王俊杰

多陆面模式、多驱动场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及结果集成    刘金婷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观测研究    解静

讨赖河流域水资源演变及其合理配置研究    王雄师

尕斯库勒湖泊钻孔记录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及古环境演化    范喆

我国高山鹑类分子系统发生研究    包新康

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洪涛

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价值评估研究    钱一武

贺兰山晚更新世冰川发育和季风演化的关系    李博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冰川发育气候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    钟雷

风—浪要素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    张婕

中国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沙尘传输特征分析    申莉莉

中国雨季降水气候态季节内振荡主模态的特征研究    张旭

初夏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    韩永清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弥渡、巍山盆地中更新世地质特征及其演化    马宏杰

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与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肖波

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与古气候    薛腊梅

安徽省水稻种植区划研究报告    孙家延

黔西南优质烤烟种植分区农业气象关键因子研究    蒋斌;田野;尚峰;高贵;岑启林;易烈刚;

我国粮食供需现状及发展对策    虞国平;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苏宏超,魏文寿,韩萍

1960-2003年新疆山区与平原积雪长期变化的对比分析    崔彩霞,杨青,王胜利

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吴素芬;刘志辉;韩萍;朱冶超;

我国中长期粮食需求分析及预测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

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和思考    孙岩松;

水稻发展对粮食安全贡献的经济学分析    杨万江;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多样性研究    冯缨

基于GIS的陇西黄土高原落叶阔叶林潜在分布及潜在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研究    戚鹏程

安徽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生的气象条件    陶寅;王胜;田红;温华洋;

基于MaxEnt模型评价紫花苜蓿在锡林郭勒盟的分布适宜性及主导因子    邓飞;李晓兵;王宏;张蒙;李旭;李瑞华;

水稻种植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姜维嵩;

单季稻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李小章;

祁连山北坡土壤特性与植被垂直分布的关系    牛赟;刘贤德;敬文茂;雷军;苗毓新;

气候变化背景下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王英巍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兴安落叶松分布的影响    石慰

乡村旅游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设计研究    文翠玉

乌鲁木齐河流域湿季水体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示踪意义    李小飞

黑河流域过去40a来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丁永健,叶佰生,周文娟

祁连山中部地区 40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丁永建,叶佰生,刘时银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近280a来祁连山东部地区的春季降水    勾晓华,陈发虎,王亚军,邵雪梅

利用NOAA-CHAIN监测近10a来中国西北土地覆盖的变化    马明国,角媛梅,程国栋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俞亚勋,王劲松,李青燕

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苏宏超,魏文寿,韩萍

中国沙漠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董光荣;王贵勇;陈惠忠;阎满存;金炯;王跃;

研究发现煤烟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并非二氧化碳增多之过    董映璧

全球变暖谁先遭殃?    

气候大会:遏制全球变暖    孙钰;

美国:谁在怀疑全球变暖    龚小夏;

全球变暖会产生“不可逆转”后果    

全球变暖的十大惊人后果    朱建东;

西北欧洲风暴强度未受全球变暖影响    曾晓梅;

应对全球变暖的十大“奇招”    杨宗;

全球变暖导致哪些地方可能消失?    

全球变暖对黄土高原地区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的影响    王富华;曾新中;庞旭卿;刘建涛;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姜大膀;富元海;

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温度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    王迪;侯亚红;何金海;栾健;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刘芸芸;俞永强;何金海;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姚檀栋;

湖南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肖洁;李力;

湖北地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汪高明;

连云港市季节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姜锋;杨红梅;白雪;王鹏;王蓓元;

全球变暖对国家海洋战略潜在的风险识别与响应对策初探    安玉柱;张韧;周爱霞;钱龙霞;李倩;

太平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刘秦玉;

这一切,都因全球变暖?    本报记者 尤莼洁 实习生 陶邢莹 周楠 集成

气候真的影响了生态?    张田勤

植树不当会加剧全球变暖    本报记者 马佳

全球变暖:谁能说得更清楚    和静钧

用减缓经济增长来阻止全球变暖需慎行    本报记者  孔丽频

“反射阳光”遏制全球变暖设想不被专家认可    烻一

全球变暖真相    冯郁青

我们对全球变暖应当做些什么?    布拉德·德龙

全球变暖,人类知易行难?    和静钧

智能住宅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沈英甲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对海洋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张丽萍

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    陈潇潇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    胡富蓉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种资料的高空温度特征分析    谢潇

全球变暖减缓背景下不同区域和季节的温度变化特征    王迪

通过温度变化相关性网络与相关性矩阵探究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陈力

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    王文本

信息传播和控制感对全球温暖化成因判断的影响    陆捷

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芸芸

太平洋环流分析及其在全球变暖下的响应    刘子洲

全球变暖背景下基于SMOS卫星和Argo数据的温盐模态结构的垂直变化研究    张海峰

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    陈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