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7:50
热度: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摘要】:副热带模态水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揭示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和副热带模态水之间的对

【摘要】:副热带模态水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揭示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和副热带模态水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预估两者在温室气体增加背景下可能的变化,本文使用来自国际耦合模式第5次比较计划(CMIP5)的系列气候模拟结果和预估试验结果,分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的年代际自然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提出了副热带逆流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通过模式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指出了目前气候模式对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和副热带模态水模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发现了代表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的多年代际自然变化的主要信号,该信号可以用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海区(170°E-130°W,15-35°N)的海平面异常EOF第一模来表示,其变化周期约为50年;揭示了控制副热带逆流年代际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在黑潮延伸体海域形成的副热带模态水的年代际变化: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多(少)则副热带逆流强(弱);提出了副热带逆流变化导致的混合层热平流效应变化对北太平洋SST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2.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由于海洋上层层结加强,黑潮延伸体海域冬季混合层变浅,潜沉率减少了100m yr-1,副热带模态水核心密度变小约0.3kg m-3,厚度减少了150m,导致副热带逆流减弱了4cm/s。副热带逆流及其热平流效应的减弱进一步使副热带逆流所在海域海表温度的升温比周围海域要少近0.5°C,有利于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海表温度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发现全球变暖后,副热带逆流的年代际自然变化周期变小,振幅减弱。 3.依据17个CMIP5模式的情景实验,证实了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在温室气体持续增长和达到稳定两个阶段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在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长阶段,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快速减弱;而当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后,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则出现缓慢变强的现象,后者与次表层海洋(300-600米)在该阶段增暖有关。 4.将气候模式结果与观测资料相比发现,气候模式中由于海洋模式对海洋涡旋模拟水平较低,副热带模态水形成过多且耗散弱,导致气候模式中的副热带逆流强度也偏强。通过涡分辨率海洋模式结果与气候模式结果的比对,发现海洋涡旋对副热带模态水潜沉和耗散都会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副热带模态水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 年代际变化 全球变暖 海洋涡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31.2;P46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s7-12
  • 第一章 引言12-31
  • 1.1 模态水研究进展12-17
  • 1.1.1 模态水简介12-14
  • 1.1.2 模态水的形成过程14-15
  • 1.1.3 副热带模态水在气候变化中作用15-17
  • 1.2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影响副热带逆流的动力机制17-22
  • 1.2.1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的研究进展17-19
  • 1.2.2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影响副热带逆流的物理机制19-21
  • 1.2.3 副热带模态水入侵后的斜压调整21-22
  •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22-23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3-24
  • 附图24-31
  • 第二章 资料、模式及方法介绍31-39
  • 2.1 资料介绍31-34
  • 2.1.1 观测资料31
  • 2.1.2 气候模式介绍31-33
  • 2.1.3 eddy-resolving 的高分辨率模式33-34
  • 2.2 数据处理方法34-38
  • 2.2.1 混合层深度的定义34
  • 2.2.2 PV 的计算34
  • 2.2.3 潜沉率34-36
  • 2.2.4 Sverdrup 流函数的计算36
  • 2.2.5 统计方法36-38
  • 附表38-39
  • 第三章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影响副热带逆流的动力机制在耦合模式中的体现39-64
  • 3.1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影响副热带逆流在 GFDL_CM2.1 中的体现39-40
  • 3.2 副热带模态水影响副热带逆流在 17 个 CMIP5 气候模式中的体现40-46
  • 3.2.1 副热带逆流的空间分布41-42
  • 3.2.2 副热带逆流与副热带模态水的关系42-44
  • 3.2.3 CMIP5 模式之间的差异44-46
  • 3.3 气候模式与观测、高分辨率模式的对比分析46-48
  • 3.3.1 SSH46-47
  • 3.3.2 MLD47
  • 3.3.3 PV47-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附图50-64
  • 第四章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的年代际变化主要信号64-86
  • 4.1 副热带逆流年代际自然变化主要信号64-68
  • 4.1.1 副热带模态水年代际变化与副热带逆流年代际变化的关系65-66
  • 4.1.2 潜沉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66-68
  • 4.2 副热带逆流年代际变化的气候效应68-70
  • 4.2.1 SST 和大气响应68-69
  • 4.2.2 副热带逆流年代际变化与全球变暖的联系69-70
  • 4.3 副热带逆流年代际变化在全球变暖前后的表现70-71
  • 4.4 本章小结71-72
  • 附图72-86
  • 第五章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86-115
  • 5.1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之 GFDL_CM2.1 分析结果86-91
  • 5.1.1 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的混合层深度和大气强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86-88
  • 5.1.2 潜沉率和副热带模态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88-89
  • 5.1.3 副热带逆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89-90
  • 5.1.4 SSH 和 SST 对全球变暖的响应90
  • 5.1.5 副热带模态水的平均态和方差变化对副热带逆流的影响90-91
  • 5.2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之 CMIP5 模式分析结果91-93
  • 5.2.1 副热带逆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91-92
  • 5.2.2 副热带模态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92-93
  • 5.3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的快慢反应93-95
  • 5.4 本章小结95-97
  • 附图97-115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115-120
  • 6.1 全文总结115-117
  • 6.2 主要创新点117-118
  • 6.3 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118-120
  • 参考文献120-129
  • 致谢129-130
  • 个人简介130
  • 发表的学术论文130-13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北太平洋副热带向东逆流区Rossby波斜压稳定性    刘秦玉;李丽娟;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两支东向逆流    李薇,刘海龙,刘秦玉

副热带逆流二十年研究概况(续)    管秉贤;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海流的准90天振荡    潘爱军,刘秦玉,胡瑞金,王韶霞

Difference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pring and Summer Sensible Heat Fluxes over Northwest China    

Greenland Ice Sheet Elevation Change in Winter and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Ola M. JOHANNESSEN;Kirill KHVOROSTOVSKY;

Variability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Northwest China    

Tropical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Changes in Seasonality in China under Enhanced Atmospheric CO_2 Concentration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over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Possible Cause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特征    吕晓娜;方之芳;

北半球春季植被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    龚道溢,史培军,何学兆

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江志红;何金海;李建平;杨金虎;王冀;

1979~2005年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    张雪芹;陶杰;尹志勇;任雨;

Decadal-scale variability of warm season temperature in Beijing over the past 2650 years    

Interdecadal shif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Kyung-Ja Ha;

Weakening Trend in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Recent Decades.PartⅡ:Connection with Climate Warming    

Effects of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of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on stable isotope and growth rate of a stalagmite from northwestern Thailand    Nathsuda Pumijumnong;Chotika Muangsong;

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代际变化对阿留申低压系统的影响    程军;于非;蒲书箴;郭品文;

北半球夏季陆地降水的时空变率分析    何财福;

北半球夏季环流的特征纬向波数及其时空演变    尤卫红;赵宁坤;周丽华;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的一种年代际局地正反馈    李春晖;王东晓;梁建茵;谷德军;刘赟;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中纬度海气耦合关系分析    任雪娟;杨修群;韩博;徐桂玉;

大气环流年代际变率研究进展综述    刘海涛;

全球海平面长期趋势变化及气候情景预测研究    陈长霖

北太平洋风生环流变异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反馈    李春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珊瑚记录之近50年南沙群岛高分辨率气候变化    余克服

海气系统季内振荡现象的气候学研究    李丽平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潘爱军

副热带海区季节内Rossby长波及其对东海黑潮的影响    林霄沛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吕宋海峡东侧海区中尺度涡旋的统计特征及对黑潮平均流的影响初探    赵杰

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热收支研究    刘珊

东亚—北太平洋地区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蒋伶仙

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性评估与预估    卞洁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对北大西洋高纬度淡水强迫的响应过程和机制    周舒岚

热带及北太平洋SSTA与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吴胜安

中国冬温夏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浅层海洋热异常的相关联系    周晓霞

20世纪70年代中期北太平洋海温场年代际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高庆九

太平洋区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纬际差别及联系    李泓

ENSO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机理分析    游泳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的气候特征    刘秦玉,杨海军,鲍洪彤,李薇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两支东向逆流    李薇,刘海龙,刘秦玉

副热带逆流二十年研究概况    管秉贤;

南海暖流——广东外海一支冬季逆风流动的海流    管秉贤;

南海北部冬季逆风海流的一些时空分布特征    管秉贤

南海暖流的新证据    管秉贤

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    刘秦玉,王启

冬季南海暖流及其右侧的西南向海流    郭忠信,杨天鸿,仇德忠

137°E经向断面上的副热带逆流    顾玉荷,孙湘平,许兰英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混合层热动力过程诊断分析    潘爱军;万小芳;刘秦玉;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两支东向逆流    李薇,刘海龙,刘秦玉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声传播特性分析    张旭;程琛;刘艳;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胡海波;刘秦玉;刘伟;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胡海波;刘秦玉;刘伟;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胡海波;刘秦玉;刘伟;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潘爱军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和副热带逆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许丽晓

二十世纪全球海洋潜沉率和浮露率的变化趋势及其机制    刘成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