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与变暖潜势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4:22
热度: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与变暖潜势研究【摘要】:土壤盐碱化出现在世界各大洲的干旱、半干旱以致半湿润地区,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

【摘要】:土壤盐碱化出现在世界各大洲的干旱、半干旱以致半湿润地区,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吉林省碱化土地2.18×106hm2,接近总土地面积的11.5%,其中约1/5开垦为耕地,土壤肥力普遍不高,适宜旱作农业利用的高产土壤较少,作物平均单产普遍较低。吉林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启动的目的是引松花江、嫩江水对盐碱地等进行土壤改良,将其改造成为高产水田,实现增产增收。国内外关于盐碱土改良、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较为多见,技术手段也较为成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导师所领导的课题组也已在吉林西部开展了相关研究。但以往研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或以模型模拟得出,或将野外、小区试验采样测试结果作为区域平均值进行计算。两种方法均未考虑不同开发年限水田的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会对估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这种背景下,本研究在导师汤洁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西部50年来LUCC对土壤有机碳影响及驱动机制研究”及“吉林盐碱水田区全年候土壤有机碳变化机理及变暖潜势研究”支持下,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小区试验,分析水稻种植与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的相互关系,模拟不同氮肥施放量对新开发水田和成熟水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计算不同开发年限水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估算不同年份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区域变暖潜势。研究结果在探究土地整理对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探索区域尺度的碳循环状况,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局地基础数据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水稻种植对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土壤基本化学性质有较大影响:土壤pH值由开发前9.72~9.93下降到8.16~8.47;土壤电导率由1.27~1.38mS/cm下降到0.35~0.44mS/cm;土壤水解氮由27.89~33.51mg/kg上升到70.16~92.48mg/kg;土壤有机碳由2.36~2.53g/kg上升到16.58~21.59g/kg。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均受水稻植株生长状况、气候条件和微生物活动的综合作用影响。其中土壤水解氮含量受到氮肥的影响较为明显。土地整理工程能够将该地区原有的具有极强碱性、重度盐化、养分贫瘠特性的盐碱土壤,改良为碱性和强碱性、中度和轻度盐化、碳氮含量较高的水田土壤,对区域土壤环境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生长季CO2气体排放通量随水田开发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年变化率较为接近;CH4气体排放通量在水田开发初期呈现增长趋势,在开发年限为35年以上的样地中有所降低,55年以上样地气体排放通量最大;N2O气体排放通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增加;随开发年限的增加,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累积排放总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多以复合或间接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影响。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年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总量与土壤pH值不存在相关关系;与土壤电导率值均呈负相关;与土壤水解氮和土壤有机碳均呈正相关。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成熟和新开发水田相差不大,CO2气体排放通量随水稻生长逐渐升高,在水稻分蘖期后、拔节孕穗期至成熟期排放量持续较高,7月中旬和8月中旬(抽穗开花期),CO2气体排放通量有明显的低值。成熟水田CH4气体在分蘖期后出现了一个排放峰,此后排放量逐渐升高,至拔节孕穗期达到峰值后不断波动,至抽穗开花期出现又一峰值,此后排放量逐渐下降,CH4气体季节排放平均通量呈现单峰趋势;新开发水田CH4气体排放特征在水稻生长初期与成熟水田规律基本相同。成熟水田和新开发水田N2O气体排放特征无明显变化,在无氮处理下,N2O气体排放呈现波动趋势,无明显排放峰值,且排放量很小;受到施肥的影响,N2O气体排放出现四个峰值,分别对应4次施肥期。与成熟水田相比,新开发水田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平均通量和总排放量均明显偏低,排除氮肥和温度的影响,主要与土壤pH值偏高、含盐量偏大、可利用氮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有关。 氮肥施加对新开发和成熟水田CO2气体排放通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并未影响CO2气体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CO2气体排放特征受温度和降水影响较大,氮肥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解氮和有机碳含量进而促进CO2气体的排放。两种水田CO2气体累积排放量随着氮肥施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稻田CO2气体排放的速率。氮肥施加对新开发水田CH4气体排放通量影响在初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在氮肥作用下CH4气体排放第一个峰值较不施肥有明显上升,后期影响不大;成熟水田CH4气体排放的峰值在氮肥作用下较不施肥有明显上升,但不同处理间PN60(成熟水田低肥量60kg/hm2)和PN150(成熟水田常规肥量150kg/hm2)排放峰相差不大,PN250(成熟水田高肥量250kg/hm2)较其他处理排放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7月中旬出现较大峰值。N250处理下新开发水田和成熟水田CH4气体季节累积排放量较N0处理下有显著提升,N60和N150处理下成熟水田CH4气体季节累积排放量较无氮处理有明显提升,但对新开发水田影响不大。氮肥施加对成熟水田N2O气体排放通量只带来排放峰出现这一影响,相对于成熟水田来说,新开发水田输入氮肥后排放峰值较低,但其他时间N2O气体排放通量增加较为明显。成熟水田和新开发水田在N0和N60处理下,其各生育期N2O气体排放季节累积量占总量的比率较为平均,N150和N250处理由于N2O气体平均通量在返青期显著增加,因此返青期季节累积量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水田CO2气体累积排放量随着氮肥施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新开发水田和成熟水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计)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对区域综合温室效应影响很大。由于CO2气体排放量较大,各种处理下贡献率均占主导地位;CH4气体贡献率明显高于N2O,说明水田CH4气体的排放对区域综合温室效应影响显著。不同生育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计)由高到低排序为:拔节孕穗期分蘖期成熟期抽穗开花期返青期。拔节孕穗期两种水田不同处理下CO2气体贡献率均较低,说明CH4和N2O气体的排放为区域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少穗肥施肥量有利于降低CH4和N2O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区域综合温室效应。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水田开发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放缓;土壤碳密度纵向分布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逐级递减。近20年来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不断增加,1990年、2000年、2012年和土地整理完工年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84×106t、7.85×106t、21.03×106t和28.38×106t,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95.10t/hm2、108.07t/hm2、87.03t/hm2和55.46t/hm2。1990年-2012年的20年间研究区为有机碳汇过程,水田土壤有机碳固碳量为17.19×106t,2012年到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完工后,预计区域水田土壤有机碳固碳量将达7.34×106t,2012年到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完工后,预计区域水田土壤有机碳固碳量将达734.33×104t,有利于区域的土壤碳截存。本区水田土壤有机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水田开发年限较短,其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但仍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对不同开发年限水田生育期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气体计)及贡献率进行计算,得出结论:水稻种植期间,返青期和成熟期CO2气体排放占主导地位,CH4和N2O两种气体在返青期水平相当,在成熟期前者较后者略有优势;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CO2气体排放贡献率下降,CH4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重加大,远高于N2O气体。不同开发年限水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CO2气体计)呈递增趋势。其中CO2气体排放占主要地位,贡献率在80%左右,CH4的贡献率16.69%~20.39%,N2O为0.93%~1.37%,水田CH4气体的排放对温室效应有较大贡献。开发1年以上、5年以上、15年以上、25年以上、35年以上和55年以上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分别为2,152.76gCO2-eqv/m2、2,565.49gCO2-eqv/m2、2,889.53gCO2-eqv/m2、3,176.82gCO2-eqv/m2、3,358.77gCO2-eqv/m2和3,493.54gCO2-eqv/m2。2012年三种温室气体平均排放率分别为2,102.32g/m2a、18.31g/m2a和101.90mg/m2a。CO2气体平均排放率在东北地区农田CO2气体排放值范围内,处于国内中等水平;CH4气体平均排放率略高于部分地区,但远低于全国水平;N2O气体平均排放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1990年、2000年、2012年和土地整理完工年吉林西部盐碱水田GWP分别为1.07×106tCO2-eqv.、1.99×106tCO2-eqv.、6.26×106tCO2-eqv.和12.07×106tCO2-eqv.,说明吉林西部盐碱水田表现为碳释放,对全球变暖做出了贡献,土地整理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温室气体的排放。 以往研究多单一关注区域有机碳截存或温室气体排放量,或利用模型模拟二者之前的平衡关系;本研究针对不同基准年水田不同开发年限的面积所占比率、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所不同这一实际情况,利用实测数据对研究区不同年份有机碳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计算,估算2012年生长季区域变暖潜势。这一研究结果在探讨水稻种植对区域温室效应的实际贡献,综合评判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盐碱水田 土壤基本化学性质 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变暖潜势 吉林西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44
【目录】:
  • 前言4-5
  • 摘要5-9
  • ABSTRACT9-19
  • 第1章 绪论19-33
  • 1.1 研究背景19-20
  • 1.2 研究目的意义2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0-28
  • 1.3.1 盐碱土成因和改良技术20-23
  • 1.3.2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23-26
  • 1.3.3 土壤有机碳储量26-28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28-31
  • 1.4.1 研究内容28-29
  • 1.4.2 研究方法29-30
  • 1.4.3 技术路线30-31
  • 1.5 特色与创新31-33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33-41
  • 2.1 吉林西部概况33-37
  • 2.2 土地整理项目概况37-39
  • 2.2.1 项目概况37
  • 2.2.2 区域概况37-39
  • 2.3 2012 年气候条件39-41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41-49
  • 3.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41-42
  • 3.1.1 样品采集41-42
  • 3.1.2 样品测试42
  • 3.2 小区模拟试验42-47
  • 3.2.1 试验土壤采集42-43
  • 3.2.2 小区样地设计43-44
  • 3.2.3 水稻种植44
  • 3.2.4 氮肥处理44-45
  • 3.2.5 气体采集与测试45-47
  • 3.3 数据使用说明47-49
  • 第4章 水稻种植对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的影响49-63
  • 4.1 土壤pH值49-52
  • 4.1.1 土壤pH值年际变化49-51
  • 4.1.2 土壤pH值季节变化51-52
  • 4.2 土壤水溶性盐分52-55
  • 4.2.1 土壤水溶性盐分年际变化52-53
  • 4.2.2 土壤水溶性盐分季节变化53-55
  • 4.3 土壤水解氮55-57
  • 4.3.1 土壤水解氮年际变化55-56
  • 4.3.2 土壤水解氮季节变化56-57
  • 4.4 土壤有机碳57-60
  • 4.4.1 土壤有机碳年际变化57-59
  • 4.4.2 土壤有机碳季节变化59-60
  • 4.5 本章小结60-63
  • 第5章 盐碱水田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63-77
  • 5.1 不同开发年限盐碱水田温室气体排放量63-65
  • 5.2 土壤pH值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65-67
  • 5.3 土壤水溶性盐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67-70
  • 5.4 土壤水解氮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70-72
  • 5.5 土壤有机碳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72-74
  • 5.6 本章小结74-77
  • 第6章 氮肥对盐碱水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77-103
  • 6.1 水田CO2气体排放特征77-83
  • 6.1.1 成熟水田CO2气体排放特征77-80
  • 6.1.2 新开发水田CO2气体排放特征80-83
  • 6.2 水田CH4气体排放特征83-91
  • 6.2.1 成熟水田CH4气体排放特征83-87
  • 6.2.2 新开发水田CH4气体排放特征87-91
  • 6.3 成熟水田N2O气体排放特征91-97
  • 6.3.1 成熟水田N2O气体排放特征91-94
  • 6.3.2 新开发水田N2O气体排放特征94-97
  • 6.4 氮肥对水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97-100
  • 6.5 本章小结100-103
  • 第7章 盐碱水田土壤有机碳及变暖潜势研究103-117
  • 7.1 盐碱水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103-107
  • 7.2 盐碱水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综合温室效应107-113
  • 7.3 盐碱水田全球变暖潜势研究113-114
  • 7.4 本章小结114-117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117-121
  • 8.1 结论117-120
  • 8.2 展望120-121
  • 参考文献121-135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35-137
  • 致谢13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土壤无机碳研究进展    王海荣;杨忠芳;

影响森林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的主要因素    张秀君,徐慧,陈冠雄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邹建文,黄耀,宗良纲,郑循华,王跃思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李克让,王绍强,曹明奎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黄耀;张稳;郑循华;韩圣慧;于永强;

一种简单的区域水盐运动预测预报方法    张蔚榛,杨金忠,张瑜芳,蔡树英

影响氧化亚氮形成与排放的土壤因素    封克;殷士学;

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李安波

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冻融作用对吉林西部典型土壤碳氮酶的影响机制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李娜

星星草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

畜禽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赵征宇;蔡葵;赵明;

不同钾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

施用硫酸钾镁对苹果产量、品质和叶片矿质营养的影响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畜禽粪肥不同用量对青花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祥云;宋朝玉;王瑞英;王圣健;高峻岭;朱丕生;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崂山绿茶水溶性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赵明;王文娇;蔡葵;赵征宇;于秋华;

水溶性螯合肥对章丘大葱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英鹏;李彦;张玉凤;董亮;孙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大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赵明;蔡葵;王文娇;赵征宇;陈建美;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理活性的影响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

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

合肥地区大棚土壤7种重金属相关环境质量评价    蒋光月;郭熙盛;朱宏斌;何传龙;

耐盐蔬菜碱蓬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张立宾;郭新霞;徐化凌;常尚连;

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利用畜禽废水中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

水稻(抗)潜育性水稻土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品种间的差异    唐建军;李达模;

猪粪堆肥最佳生产环境控制参数初步研究    刘克锋;王红利;邹荣松;石爱平;戴智勇;

养猪沼液滴灌影响下西瓜地红壤pH的演化研究    宋照亮;单胜道;康凯;陈蓉;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TNT污染土壤的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机理研究    谯华

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空间对应关系和定量模型研究    赵科理

肥料管理对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平衡的影响    鲁洪娟

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特征研究    郑顺安

茶多酚对茶树铅生物有效性的调控作用机制    于明革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    翟静雅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水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作用效果的研究    胡雪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    闫鸿媛

不同棉花基因型钾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研究    夏颖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土壤改良技术及对芥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任立研

控释肥硫膜对土壤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庆富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    颜晓

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李述训,南卓铜,赵林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水分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龚家栋,祁旭升,谢忠奎,王亚军

东亚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于德永;潘耀忠;姜萍;朱文泉;何浩;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无机碳库研究    许乃政;张桃林;王兴祥;刘红樱;梁晓红;

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史利江;郑丽波;张卫国;俞立中;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消融期土壤水盐运移特征    姜世成;周道玮;靳英华;

河北省南部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李随民;栾文楼;宋泽峰;崔邢涛;马忠社;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闫敏华,华润葵,王德宣,马学慧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

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季节变化研究    孙睿,朱启疆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冻融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及其SHAW模型模拟研究    李瑞平

1890~2029年白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碳库研究    毛子龙

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于兵

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    蒋静艳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区域模拟研究    张国明

西双版纳地区水稻田CH_4、CO_2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光明

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研究    陈卫卫

通榆县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时空分布研究    徐小明

我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玉米和水稻施肥的生命周期评价    李贞宇

钢厂生产流程与大气排放    殷瑞钰,蔡九菊

畜禽液体粪便贮存过程中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马瑞娟;董红敏;

硝酸磷肥气排系统的技改    张红兵,张翠玉,李录彦

有机家禽生产设施的气体排放及其评估模型建立    

48家欧洲企业联盟研究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新流程    

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胡立峰;李洪文;高焕文;

生物处理废气 实现无害排放    

大型空分设备界区噪声控制与治理    周鑫宝;

大型空分设备界区噪声控制与治理    周鑫宝;

日本VOC气体处理技术新动向    丁一;

静电除尘设备中的节能策略    John Leach;徐丹;

地球排气为森林大火肇因    强祖基;杜乐天;

美国电力行业中NO_x,O_2,SO_2采样和分析仪器使用现状    J.Ron Jernigan;P.E.,DEE;

对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的思考    张玉珍;

“保灵”牌节煤增效剂在水泥熟料煅烧中的应用    王志;

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光谱的烟道CO监测系统    陈东;刘文清;张玉钧;刘建国;阚瑞峰;王敏;王晓梅;崔益本;陈玖英;

浅谈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立窑水泥问题    辛生业;毕延洁;

我国铸造业的节能减排    黄天佑;

矿井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行性分析    刘伟;郑国良;

节能减排应重视提高基建工程寿命    唐明述;

二氧化碳 我国15年减排18亿吨    驻京记者  王星

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    楚新 编译

江西道路施工首次成功应用温拌沥青    练崇田通讯员 黄树华 李悦斌

企业应提高“减排意识”    黄勇 徐海静

国外温室气体排放税一览    张庆阳

新型生物基包装技术可减少30%至40%气体排放    小加

英科技周活动以节能为主题    记者 何屹

欧盟将控制民用飞机温室气体排放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孙健

鱼类和本地海藻重现河流    李汶璟

两年破解世界难题 河南中孚功莫大焉    记者 李鲁愿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与变暖潜势研究    张楠

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燃烧气体释放的研究    邓光瑞

关于钢铁企业气体污染物减量化研究    杜涛

高炉—转炉区段工艺技术界面热能工程分析    郦秀萍

城市大气微环境大涡模拟研究    刘玉石

温室气体排放管制法律制度研究    刘明明

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    杨博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燃料周期能源消耗与气体排放研究    李楠楠

黑龙江省主要草本可燃物燃烧烟气分析    王(韦华)烨

猪场沼液贮存中的气体排放研究    黄丹丹

黑龙江省主要乔灌木树种可燃物燃烧烟气分析    李敖彬

黑龙江省主要森林类型地被物燃烧烟气分析    王广宇

森林可燃物燃烧烟气成分及释放量分析    张金辉

车用重型增压中冷柴油机EGR试验研究    任尚峰

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通用指标设计    姚敏

猪有害气体排放量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示范    李勋

基于TDLAS的气体在线检测系统研究    窦贺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