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东北地区秸秆降解工程菌的选育及速腐菌剂的研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9:14
热度:

东北地区秸秆降解工程菌的选育及速腐菌剂的研制【摘要】:我国年产秸秆总量已经超过了7亿吨,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大量的秸秆被露天焚烧,造成了环境污染,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

【摘要】:我国年产秸秆总量已经超过了7亿吨,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大量的秸秆被露天焚烧,造成了环境污染,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而在众多秸秆利用的方法中,微生物菌剂处理秸秆有着较为独特的优势。微生物发酵秸秆可以提供高品质的饲料,微生物菌剂降解秸秆可以提高秸秆利用率,微生物菌剂堆肥秸秆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有机肥料。而微生物处理的关键是需要优良的菌种。我国东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国的前三位,由于气温低等因素使其更加难于有效的利用,也更加缺乏优良的菌种。为了提高东北地区的秸秆利用率,本试验进行了东北地区秸秆降解工程菌的选育方面的研究,并制备了秸秆速腐菌剂。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利用多种微生物育种方法获得以下秸秆降解菌 从树林中腐烂的树叶、田间地头腐烂的秸秆、放牛场中腐败的牛粪、天然堆沤秸秆肥料中采集样品,利用CMC-Na平板初筛分离纯化培养后,筛选出了40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利用刚果红透明圈法复筛获得了10株菌(H1-H10)。通过CMC酶活和滤纸酶活测定,结果显示酶活情况都很好。选取其中综合性能都好的6株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H2为假单孢杆菌;H1为缺陷短波单孢菌;H3为荧光单胞菌;H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H7为铜绿假单胞菌;H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黑曲霉木聚糖酶基因xynB,并成功插入穿梭质粒,获得重组质粒pGAPz-xynB。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目的基因xynB正确,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将pGAPz-xynB利用电击法转入毕赤酵母X-33,使用博来霉素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经PCR鉴定和SDS-PAGE鉴定,表明转入成功。通过对表达的木聚糖酶酶活测定显示,工程菌成功构建,胞外酶活性可达到8.33IU/mL。重组工程菌命名为PP-XYNB。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手段,对绿色木霉AS3.3711和康宁木霉AS3.2774进行了融合。首先研究了2种木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为:菌龄为22h,酶浓度为13mg/mL(0.5%溶壁酶+0.5%蜗牛酶+0.3%纤维素酶),酶解时间2h,渗透压稳定剂为STC,酶解温度31℃。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70%,再生率为62%。选取酶活力较高突变株,制备原生质体,再进行细胞融合,通过刚果红初筛和发酵产酶复筛,得到一株酶活力高,遗传稳定的突变株T-VK10。其CMC酶活达到119IU/ml。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以pMD18-T-35S.EGI.NOS为模板,将纤维素酶EGI基因、35S启动子、NOS终止子作为一个整体克隆出来,并将其插入到粟酒裂殖酵母表达系统的pESP-2的多克隆位点处,结果证明pESP-2-35S.EGI.NOS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构建成功的载体导入到粟酒裂殖酵母菌体中,并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最后获得了酶活性达16U/mL的表达纤维素酶粟酒裂殖酵母菌体,并命名为SP-EGI。 2、进行菌株的复合配比试验,并成功制备复合菌剂 利用平板培养法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证明实验室筛选的6株纤维素分解菌株,实验室保存的绿色木霉(TV)、康宁木霉(TK)、平菇菌丝(PO)、枯草芽孢杆菌(BS)、酿酒酵母(SC)、啤酒酵母(BY),工程改造的毕赤酵母(PP-XYNB)、粟酒裂殖酵母(SP-EGI)、原生质体融合菌T-VK10共15株菌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均可以进行复合菌剂的复配实验。 将备选的15株菌进行正交实验,通过观察各种组合对液体培养基中滤纸条溃烂的情况,确定高效降解秸秆的最优菌种复合系为:假单孢杆菌(H2)+荧光单胞菌(H3)+解淀粉芽孢杆菌(H6)+枯草芽孢杆菌(BS)+毕赤酵母(PP-XYNB)+粟酒裂殖酵母(SP-EGI)+原生质体融合菌(T-VK10)。 制备复合菌剂干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20种常见的干燥保护剂,其中效果突出的是海藻糖、吐温80、司班60,效果最好的是海藻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5%海藻糖、2%吐温80、2%司班60干燥剂组合保护效果最好,CMAP活菌率可以达到83.39%;另外2%司班60、2%吐温80的干燥剂组合效果也不错,CMAP活菌率达到77.43%,完全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关键是其造价低廉。最后确定了CMAP生产条件:培养到适当菌龄的菌液按比例混合,加入2%吐温80、2%司班60为干燥剂,利用板框压滤机压榨到含水率低于65%,挤出造粒Φ1mm×2mm,干燥温度90℃,最终含水率7%左右。 3、通过功效验证,自制的复合菌剂综合性能优良 通过堆肥试验验证复合菌剂的功效,结果显示:添加复合菌剂的实验组堆温升高为最快,在第4天进入了高温发酵期,并于第7天达到了最高温度64℃。比CK2先进入高温期5天左右,而且高温期的温度也比CK2高出约13℃,缩短了腐熟时间,并且有利于有害病菌的死亡。堆肥pH值测定结果:实验组堆肥的pH值在7天以后就处于7.4-8.0之间,优于CK2和CK1,这样的偏碱环境下非常有利于微生物降解秸秆,利于堆肥品质的提高。 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各堆肥处理在不同堆肥时间各种相关微生物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以好气细菌、兼气细菌数量的增长最为迅速。其次以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放线菌生长最快,有利于玉米秸秆的降解。实验组较空白对照而言,堆体中微生物数量明显较多,实验组和CK2微生物数量比CK1高出一个数量级,而实验组又比CK2高出30%以上,大量的微生物繁殖使堆温上升较快且温度高,高温期持续时间较长,能明显促进堆肥腐熟。接种外源菌剂对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与自然堆肥相比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对各处理不同时段采样测定有效元素,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有效氮的含量先增后减,表明了微生物大量繁殖和作用的过程,总的来讲,有效氮含量是增加的。从总体来看,有效钾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不大,实验组和CK2有效钾的含量高于CK1,实验组比CK2略好。堆肥过程中速效磷的变化较大,三个处理堆肥后都比堆肥前提高较多,以实验组增加最为明显,实验组高出对照组69.41%。 【关键词】:秸秆降解 工程菌 复合菌剂 堆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31
  • 1.1 概述12
  • 1.2 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12-15
  • 1.3 秸秆速腐菌剂的研究进展15-18
  • 1.4 降解木质纤维素类微生物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18-20
  • 1.5 木聚糖酶及pGAP-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20-24
  • 1.6 纤维素酶及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进展24-25
  • 1.7 粟酒裂殖酵母表达系统及35S启动子的研究进展25-27
  • 1.8 秸秆速腐菌剂的功能鉴定技术研究进展27-29
  • 1.9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9-31
  • 第二章 秸秆降解菌菌种选育31-83
  • 2.1 秸秆降解菌株的自然分离与鉴定31-42
  • 2.1.1 材料与方法31-35
  • 2.1.1.1 材料、培养基、试剂、仪器31-32
  • 2.1.1.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32
  • 2.1.1.3 秸秆降解菌酶活测定32-33
  • 2.1.1.4 秸秆降解菌菌株的鉴定33-35
  • 2.1.2 结果与分析35-42
  • 2.1.2.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结果35-36
  • 2.1.2.2 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36-37
  • 2.1.2.3 菌株的形态学检测结果37-38
  • 2.1.2.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38-42
  • 2.2 构建高效表达木聚糖酶的毕赤酵母菌株42-60
  • 2.2.1 材料与方法43-54
  • 2.2.1.1 材料、试剂、培养基、仪器43-44
  • 2.2.1.2 克隆木聚糖酶xynB基因44-47
  • 2.2.1.3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及鉴定47-49
  • 2.2.1.4 pGAPz-xynB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49-51
  • 2.2.1.5 重组工程菌的鉴定51-53
  • 2.2.1.6 重组工程菌的酶活测定53-54
  • 2.2.2 结果与分析54-60
  • 2.2.2.1 木聚糖酶基因xynB的克隆54-56
  • 2.2.2.2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56-58
  • 2.2.2.3 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鉴定58-59
  • 2.2.2.4 DNS法测定重组工程菌酶活59-60
  • 2.3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60-71
  • 2.3.1 材料与方法60-64
  • 2.3.1.1 菌株、培养基、试剂、仪器60-61
  • 2.3.1.2 菌种保存与选择61
  • 2.3.1.3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61-62
  • 2.3.1.4 原生质体的初级诱变、融合与筛选62
  • 2.3.1.5 纤维素酶活测定62-63
  • 2.3.1.6 融合子的遗传稳定性检验及鉴定63-64
  • 2.3.2 结果与分析64-71
  • 2.3.2.1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64-66
  • 2.3.2.2 原生质体的初级诱变、融合、筛选66-68
  • 2.3.2.3 融合子产酶量、稳定性检验及融合子的鉴定68-71
  • 2.4 构建高效表达纤维素酶的粟酒裂殖酵母菌株71-81
  • 2.4.1 材料与方法71-77
  • 2.4.1.1 材料、培养基、试剂、仪器71-72
  • 2.4.1.2 35S.EGI.NOS基因的克隆72-73
  • 2.4.1.3 粟酒裂殖酵母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73-75
  • 2.4.1.4 粟酒裂殖酵母重组表达载体质粒DNA的转化与鉴定75-77
  • 2.4.1.5 重组酵母转化子的刚果红染色筛选及酶活测定77
  • 2.4.2 结果与分析77-81
  • 2.4.2.1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78-79
  • 2.4.2.2 重组粟酒裂殖酵母筛选与鉴定79-80
  • 2.4.2.3 纤维素酶基因在粟酒裂殖酵母中的表达80-81
  • 2.5 小结与讨论81-83
  • 第三章 秸秆降解菌复合菌剂的制备与功能鉴定83-109
  • 3.1 构建秸秆降解菌复合菌剂及其功能鉴定83-102
  • 3.1.1 材料与方法84-90
  • 3.1.1.1 菌种、培养基、试剂、仪器84-85
  • 3.1.1.2 复合菌剂的组合筛选85-86
  • 3.1.1.3 利用堆肥对秸秆速腐菌复合菌剂进行功能验证86-87
  • 3.1.1.4 温度及pH测定87
  • 3.1.1.5 微生物数量测定87
  • 3.1.1.6 有效养分的测定87-90
  • 3.1.2 结果与分析90-102
  • 3.1.2.1 菌株间的拮抗关系测定及复合菌剂构建结果90-91
  • 3.1.2.2 温度及pH值的测定结果与分析91-93
  • 3.1.2.3 微生物数量测定与分析93-97
  • 3.1.2.4 有效养分的测定结果与分析97-102
  • 3.2 秸秆速腐菌活性干粉生产工艺优化及干燥剂的选择102-107
  • 3.2.1 材料与方法102-104
  • 3.2.1.1 菌种、培养基、试剂、仪器103
  • 3.2.1.2 CMAP制备及参数检测103-104
  • 3.2.1.3 干燥温度对活菌率的影响104
  • 3.2.1.4 筛选干燥保护剂104
  • 3.2.2 结果与分析104-107
  • 3.2.2.1 干燥温度试验结果与分析105
  • 3.2.2.2 筛选干燥保护剂试验结果与分析105-106
  • 3.2.2.3 正交试验优化干燥保护剂的组合结果与分析106-107
  • 3.3 小结与讨论107-109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109-111
  • 参考文献111-119
  • 附录119-124
  • 致谢124-125
  • 个人简介12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付荣恕;

绩溪县秸秆腐熟菌剂大田对比试验初报    温从雨;王华良;程扶旗;

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分离与CMC酶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聂麦茜;刘加昌;朱玉玺;李立伟;田永胜;

高酶活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    岳思君;李学斌;李爱华;蒙秋燕;

2种改进的未知细菌DNA提取方法    王庆容;李顺;宋培勇;杨秀荣;

硅酸盐细菌菌株的分离及其解钾解硅活性初探    王伟;李佳;刘金淑;朱宝成;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湖北省晚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杨文兵;胡正梅;杨长斌;甘曦;潘道海;刘晓继;卢见春;

蔬菜-花卉秸秆混合堆肥性状表征及纤维素分解菌群选育研究    邱向阳,陆文静,王洪涛,黄鼎曦,黄得扬,高海军

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    董清华;沈元月;

农用抗生素高产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董立,孟庆芳,刘大群

木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及基因克隆表达研究    苏玉春

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刘保平

含35S启动子的粟酒裂殖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王贺

中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秸秆降解效果研究    刘爽

高效降解秸秆菌株配伍筛选及菌剂制备    辛银川

一株高活力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万先凯

秸秆发酵剂的研究    蔡兴旺

不同木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    顾赛红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姜绪林

垃圾渗出液微生物循环接种强化堆肥试验研究    李明

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及降解柑桔果渣研究    张超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微生物菌剂研究    秦清军

填埋场选址的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    钱光毅;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    鲁红侠,耿明

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

几种农药对双季稻区厌氧纤维分解菌活力的影响    刘金胜;廖晓兰;黄璜;

鸡α-干扰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测定    吴静;李玉峰;宋敏训;黄兵;马秀丽;李峰;

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

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

富钼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马福荣;贾乐;任轩;杨凤苓;程成;

木霉T1010固相培养产孢分析    陈建爱;王未名;

磷肥不同用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高树涛;黄玲;赵凯;刘树堂;李文香;周晓琳;

非洲菊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生物性状的影响    马海燕;徐瑾;孙霞;朱翠英;郑成淑;

富马酸单苯甲酯的合成及抗菌特性研究    刘倩;韦庆益;刘丽萍;宁正祥;

开放经济下国家间专利制度差异的经济学分析    刘达;

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尿素对落叶堆肥的影响    李芳;勇伟;白雪薇;刘倩;

山鸡椒油和八角精油抑菌作用的对比    曹妍;杨钦滟;杜木英;阚健全;

不同调理料好氧堆肥效果的综合评价    田纯焱;袁巧霞;程长菊;

集约化养猪场粪污厌氧固态发酵“近零排放”工艺研究    周洪亮;张衍林;晏水平;李善军;孟亮;艾平;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黄婷;陆青山;金永灿;谷峰;张厚民;Hasan Jameel;Richard Phillips;李忠正;

蒸煮过程氮、磷污染物的迁移及对废水排放的影响    王承亮;冯文英;曹瀛戈;苏振华;徐明;张升友;张羽;

猪场周围环境氮、磷、铜的分布及其安全性评价    谭新;方热军;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张俊忠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催化潜手性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    肖仔君

PTHrP和BMP-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机制研究    米东

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素迁移转化特征与生物作用影响机制研究    钱轶超

稻草秸秆的预处理及生产乙醇的研究    孙万里

伯克霍尔德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产低温脂肪酶的研究    苑博华

产精氨酸脱亚胺酶变形假单胞菌的筛选鉴定及酶的定向改造    刘咏梅

姜荆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热动力学研究    屈啸声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雏鸭致病性观察    张红

蔬菜—土壤系统镉与硝酸盐复合污染效应研究    李素霞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高产胞外多糖乳酸乳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陈若雯

脆性水稻秸秆的生物预处理及发酵    刘晨娟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空心莲子草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王志勇

多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吴婕

多杀菌素固体发酵技术的研究    武博

刺糖多孢菌对剪切力抗性的初步研究    谢宙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效果试验    李玉春;刘瑞伟;皇传华;王磊;

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唐亮;张进忠;于萍萍;孙萍;

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状与建议    孙万刚;王同燕;梅林;

浅谈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及“禁焚”对策    周金岭;

绩溪县秸秆腐熟菌剂大田对比试验初报    温从雨;王华良;程扶旗;

江苏沿海地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与开发利用途径    卞同洋;陶红;卢珊;

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现状    杨友坤;朱凤香;王卫平;陈晓旸;洪春来;吴传珍;薛智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与对策    管叔琪;汪建来;

建湖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    咸阳;冯亚军;顾开联;谷爱珍;

降解秸秆的真菌促进玉米苗期生长    刘保平;王宏燕;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张光亚;

大型真菌的生态多样性及分子鉴定    林晓民

人类新基因pp5644的功能研究以及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改造与文库构建    叶晓霞

酵母表达鲑鱼降钙素基因载体的构建及相关研究    孙平楠

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1、GLUT2和GLUT3在粟酒裂殖酵母中的表达及GLUT家族进化分析    杨妤欣

多花黑麦草春季青贮技术的研究    杨志刚

红壤中秸秆降解的微生物演替及应用研究    史央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污泥高温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许晓英

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及酶学特性研究    杨永彬

四川省松树散斑壳菌的种类及其rRNA基因ITS区的PCR、克隆和序列分析    潘欣

秸秆原位降解菌选育与应用及其土壤菌群分子多态性变化    卜元卿

宇佐美曲霉木聚糖酶的研究    符丹丹

纤维素优良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朱玉玺

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    郭其玖

工程菌固定化细胞生产L-蛋氨酸完成中试    王长青

苏云金芽胞杆菌Bt 0601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付祖姣;王立和;侯雁平;陈宇;莫湘涛;夏立秋;

莽草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    汪华;崔志峰;

工程菌β-胡萝卜素累积及提取条件优化的研究    冯亦平;李珍;王健梅;

MM工程菌苗及乳康生对仔猪黄白痢预防效果观察    高国平;丁壮;高玉飞;

MM-7基因工程菌苗预防新疆细毛羊羔羊腹泻    冯娜娜,吕军,黄星

苏芸金杆菌MP—342IC—15工程菌构建    杨自文,岳书奎,Thomas Carrie

抗虫工程菌在棉株内的动态变化和抗虫基因分化率研究    徐静,寻广新,张青文,周明■

Bt毒蛋白基因重组大肠杆菌的杀虫活性研究    张红,张亮,孟延发,岳碧松

基因工程技术在降解农药中的应用    薛庆节,闫艳春

东北地区城市职能分类研究    冯章献;王士君;

东北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滞后性分析——基于政府组织行为的比较视角    王郅强;文宏;

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及因应对策    王士君;冯章献;

东北地区短木段灵芝栽培法    王绍余;倪佳奎;

东北地区立法协调机制研究    王子正;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董晓菲;王荣成;

东北地区经济按统一版块发展的思考    陈淑萍;刘宝庵;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比较    景跃军;陈英姿;

对东北地区为脑中风高发区的调查与思考    周金儒;王金英;

辽宁省腐食螨的初步调查    張金安;戴显声;

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金融支持    南轲

东北振兴:深层次发展    本报记者 钱建强李瑞英 毕玉才 曾毅 朱伟光

航空业滞后“拖累”东北振兴计划    本报记者  喻春来

东北拟向外管局申报汇改试点    本报记者 孙铭

解放公司加快东北地区改装车推广    通讯员 刘亚

政府当月老 企业来相亲    本报记者 张雪通讯员 仇健

东北地区邮政工会组织理论交流    汤中超张守彬

共同努力确保大庆机场国庆前夕如期通航    记者 隋玉涛 马晓宁

东北站上全面振兴的新起点    任平

东北托市粳稻销售“红火” 南方中晚籼稻收购“热闹”    郑红明

东北地区秸秆降解工程菌的选育及速腐菌剂的研制    张建峰

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    杨松涛

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    邱松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齐殿伟

东北萨满艺术与相关民俗    胡卫军

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    李辉

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    李培祥

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    衣保中

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研究(1931-1945)    范庆超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姜国刚

抗生素iso-migrastatin发酵条件优化和高产机理研究    吴雪云

植酸酶phyA基因转化毕赤酵母的筛选及工程菌培养基研究    王平章

热稳定性β-半乳糖苷酶工程菌构建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祁艳霞

重组hIGF-I工程菌的发酵及产物纯化的研究    刘真喜

带有ALDC基因的青岛啤酒酵母工程菌的研究    张沛

工程菌酯酶B1的分离纯化及固定化研究    薛庆节

利用Ⅱ型机制组成型分泌表达Harpin的生防工程菌的构建    申泉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    李健

表达Mn14-sod基因酵母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表达条件的研究    王爽

构建fks1缺陷型啤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改良自溶性能    王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