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免耕秸秆还田和传统耕作方式下东北黑土氨基糖态碳的积累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8:40
热度:

免耕秸秆还田和传统耕作方式下东北黑土氨基糖态碳的积累特征【摘要】:以吉林德惠市中层黑土进行7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NT)和传统耕作下(CT)耕层(0~20 c

【摘要】:以吉林德惠市中层黑土进行7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NT)和传统耕作下(CT)耕层(0~20 cm)氨基糖态碳含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实施免耕7年后整个耕层土壤中氨基糖态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以表层(0~5 cm)增加幅度最大,高达94.7%。说明在研究地区,免耕措施有利于微生物代谢物如细胞壁物质等作为潜在的碳源逐渐积累在土壤中。免耕土壤中不同微生物来源氨基糖态碳的含量均较传统耕作有显著增加,但是变化特征有所不同,其中免耕条件下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的积累量较传统耕作高出1倍多,而且氨基葡萄糖与细菌来源的胞壁酸的比值(6.9~7.3)显著高于传统耕作(4.7~5.4),暗示实施免耕秸秆还田7年后土壤中真菌已逐渐转为优势群体,而真菌占优势的农田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固碳潜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Greenhouse
【关键词】免耕 传统耕作 微生物 氨基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10128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607,2010CB134509)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KZCX2-YW-T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52)资助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土壤微生物及其调控的土壤生物化学过程是土壤有机质积累转化和养分循环过程的重要调节者[1],也是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作用因子[2-3]。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和土壤管理措施变化的响应情况在土壤有机质截获/损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5]。农田生态系统中耕作方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黑土生态环境的影响    韩晓增,王守宇,宋春雨,乔云发

近50年来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刘殿伟;宋开山;王丹丹;张树清;

近20年黑龙江省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研究    赵秀兰;延晓冬;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生产力关系模拟研究——以王家沟小流域为例    李忠武;蔡强国;曾光明;

风沙过渡区耕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以陕西榆阳区为例    莫宏伟;任志远;王欣;韩用顺;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农业景观结构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魏建兵;肖笃宁;李秀珍;布仁仓;张春山;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李丽娟;姜德娟;李九一;粱丽乔;张丽;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秸杆对北方耕地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杨晶秋,刘金城,白成云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施肥对农田氮磷污染物径流输出的影响研究    段永惠,张乃明,张玉娟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吴婕;朱钟麟;郑家国;姜心禄;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傅伯杰,邱扬,王军,陈利顶

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俞海,黄季焜,Scott Rozelle,Loren Brandt

黄土丘陵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黄志霖,贵立德,吴祥林

国际科学界跨世纪的重大研究主题——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实施十年进展与现状    张志强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旱作条件下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张丽华;黄高宝;张仁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郭旭东,陈利顶,傅伯杰

丘陵地区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径流输出的影响    杨金玲,张甘霖,张华,赵玉国

皖南丘陵地区小流域氮素径流输出的动态变化    杨金玲,张甘霖,周瑞荣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影响    肖伟伟;范晓晖;杨林章;郝明德;

免耕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张福武;蔡立群;陈英;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酸解有机总氮的影响    姜小凤;张仁陟;王玲英;杨玉惠;孙立军;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招弟;蔡立群;张仁陟;李爱宗;

免耕及覆盖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    张丽华;黄高宝;张仁陟;

冻融作用对东北黑土容重的影响    温美丽;刘宝元;魏欣;刘洪鹄;

免耕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董博;郭天文;曾骏;包兴国;

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李玲玲,黄高宝,张仁陟,晋小军,Guangdi LI,Kwong Yin CHAN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高建华;张承中;

长期免耕水稻田土壤的生物特征研究    张磊,肖剑英,谢德体,魏朝富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曹文亮;张丽华;王静;

保持耕作技术条件下坡耕旱地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    谭金芳;王宜伦;介晓磊;陈罡星;姚宇卿;吕俊杰;王育红;

内陆河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风蚀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于爱忠;黄高宝;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水旱轮作条件下长期免耕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熊鸿焰;李廷轩;

阴山北麓等高耕作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王莹;郭小刚;王之赫;李立军;刘景辉;

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

自然免耕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特征影响的研究(摘要)    张磊;肖剑英;谢德体;魏朝富;

不同措施对高寒旱地莜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肖凯;王殿武;褚达华;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耕作制度对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符卓旺;

新朝阳推广免深耕和免耕肥获得成功    记者 朱永坤

免耕冲施肥    吕劳富

新朝阳“免耕肥”欲掀施肥革命    李太宇 吕晓

机械留高桩喷施除草剂免耕还田    省土肥站供稿

新朝阳“免耕肥”受市场追捧    记者 朱永坤通讯员 王世波

免耕肥 春耕来帮忙    通讯员 王世波

大力推广免耕肥 确保作物稳产高产    张学礼 王佩瑭

新朝阳举办“免耕肥”上市新闻发布会    记者 朱永坤 通讯员 王世波

免耕肥的合理使用    冯国明

“懒汉田”:大旱之年显威力    记者 张玉萍

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罗珠珠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    张磊

不同高度麦茬环境微气候特征及除草剂喷洒方法的研究    王秀

基于最小限制水分范围评价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黑土有机碳固定    陈学文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地表土壤抗风蚀能力测试研究    陈智

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腐殖质特征及其团聚体有机碳保护机制    唐晓红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内蒙古后山地区不同地表覆盖条件下土壤抗风蚀效应测试研究    孙悦超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    汪可欣

水土保持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樊丽琴

长期免耕对北方旱地土壤碳和氮库的影响研究    Saba Ghirmai Teclemariam

不同农作方式对灌漠土碳库的影响    曾骏

保护性耕作下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与综合效应的研究    王小华

不同施氮水平对免耕农田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的影响    席春艳

保护性耕作对豫西黄土坡耕地水肥动态影响的研究    苏子友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黄梅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苗琳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曹文亮

自然免耕稻田的土壤微生物与肥力关系研究    肖剑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