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7:48
热度: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效应研究【摘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不同用量对径流、入渗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增加入渗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覆盖率大

【摘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不同用量对径流、入渗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增加入渗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覆盖率大于40%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但当覆盖度低于40%时对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不明显。在土壤含水量10%,降雨强度120 mm/h的雨强条件下,秸秆覆盖能推迟起流时间1~15min,增加累积入渗量37%~113%,减少径流总量3%~40%,减少土壤侵蚀10%~80%。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人工降雨 秸秆覆盖 水土流失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24-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1-02)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创新项目 陕西省保护性耕作项目资助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黄土高原是我国传统旱作农业地区,长期耕垦造成的水土流失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乃至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主要因素。辛树帜等[1]认为水土流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损失2个部分,不能把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相等同。在一场降雨中通常会出现土壤侵蚀和雨水流失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森林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评价    吴钦孝,赵鸿雁,刘向东,韩冰

闽南次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研究    黄炎和,卢程隆

不同人工林在草原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环境影响    台培东,贾宏宇,李培军,孙铁珩,陈斌

关于林草地减沙效益计算研究    李寅生

黑河流域山区植被生态水文功能的研究    金博文,康尔泗,宋克超,刘贤德

明代名臣刘天和的“植柳六法”    贾乃谦

晋西残塬区坡面n值及其与土壤侵蚀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张洪江,解明曙,北原曜,远藤泰造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作用的研究    耿玉清,王保平

江西兴国土壤侵蚀动态的研究    张佳华,姚凤梅

晋西黄土区坡面糙率的研究    张建军;纳磊;方家强;

河北太行山区“96.8”暴雨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    孙吉定,张金香,王振亮,顾新庆,毛向红

小流域土壤养分运移的数学模型及模拟    刘阳,王凯,徐淳宁,刘晓端,葛晓元

人工草地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减水减沙效益与有效盖度    焦菊英,王万忠

黄土丘陵区草灌植被的减沙效益及其特征    吴钦孝,赵鸿雁,韩冰

“近自然”生态工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当今坡面整治技术的思考    彭鸿;张海峰;

第三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李占斌;

区域土壤侵蚀遥感定量监测技术研究    李智广

红壤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袁东海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作用研究    陈云明

基于GIS的流域产沙及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李昌志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    桑广书

电解质脉冲法测量坡面薄层恒定水流速度的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夏卫生

黄土区草地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李鹏

南京幕府山构树种群生态学及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刘国华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文特征研究    党宏忠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周江红

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建技术对策研究    朱芬萌

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其效益评价    王军强

上方来水来沙对坡面侵蚀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肖培青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测评价与生态环境调控    倪九派

黔江贫困山区水土资源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    舒金扬

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及其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闫敏

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流失规律研究    彭浩

“3S”技术在森林涵养水源效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李杰

丹庄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设计中若干问题探讨    傅杰

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开发及其在地表覆被中的应用研究    杨永红

秸秆残茬覆盖在北方寒地的应用分析    梁远

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动态变化的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Ⅱ)    马春梅;孙莉;唐远征;刘艳;董守坤;李姚;金喜军;龚振平;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研究    贾彦宙,张国贞,王俊英,庞黄亚,贾彦茹,王勇

不同程度压实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育产量的影响    迟仁立,左淑珍,夏平,刘宏,刘喜财

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试验及关键技术研究    贾延明,尚长青,张振国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陈明灿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黄高宝;郭清毅;张仁陟;逄蕾;Kwong Yin CHAN;于爱忠;

太湖流域麦田土壤氮素流失过程的模拟研究    肖强,张维理,王秋兵,武淑霞

入渗、再分布和蒸发条件下一维土壤水运动的数值模拟    李毅;王全九;王文焰;邵明安;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贺康宁

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径流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试验研究    王晓燕

燕沟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研究    王晓燕

降雨过程中红壤表土结构变化与侵蚀特点    李朝霞

黄土地区森林植被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影响机理研究    张颖

竹炭环境效应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周建斌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耕作对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吴会军

冀西北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与土壤温湿变化    张飞

渭北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研究    付增光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陈蓓

四川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严洁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规律的研究    张莉

基于~(137)Cs技术的土壤侵蚀与土壤养分流失规律关系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    王向荣

黑土地表径流氮磷养分特征及其与肥力退化的关系    郄瑞卿

竹炭对室内空气污染物吸附的研究    云虹

典型平原河网地区污染负荷模型研究    张荣保

林地枯枝落叶层对溅蚀影响的研究    韩冰,吴钦孝,刘向东,汪有科,赵鸿雁

六盘山林区森林树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土壤水文性质的研究    刘向东;吴钦孝;苏宁虎;

刺槐、柠条、沙棘林土壤入渗及抗冲性对比试验    侯喜禄,白岗栓,曹清玉

紫花苜蓿保持水土效益的研究    杨吉华,张光灿,刘霞,田福义,于世高,高洪义,赵新明,高现平,冯凯

黄土高原沙棘、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及其模型    李瑞雪,薛泉宏,杨淑英,冯立孝,周旭升

不同林地水土流失规律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地为例    黄承标,梁宏温

森林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研究    赵鸿雁,吴钦孝,刘向东,韩冰

云南玉龙山东南坡降雨因子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    姚治君,廖俊国,陈传友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影响的试验研究    孙博;解建仓;汪妮;朱记伟;张建龙;李春娇;

不同秸秆覆盖条件下麦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研究    许策玉;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孙博;解建仓;汪妮;王天平;李春娇;

咸水结冰灌溉对盐化潮土盐基离子剖面迁移规律的影响    车升国;林治安;赵秉强;左余宝;夏雪;

黄土区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缠军;郝明德;折凤霞;鲍艳杰;

不同调控措施对轻中度盐碱土壤的改良增产效应    刘广明;杨劲松;吕真真;余世鹏;何丽丹;

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温效应研究    刘强;冯永忠;杨世琦;廖允成;杨改河;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范清成;王飞;穆兴民;刘振东;李锐;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张仁陟;罗珠珠;蔡立群;黄高宝;李玲玲;谢军红;

不同保墒措施对黄土丘陵区坡地枣园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王开喜;

秸秆覆盖条件下播种的土壤临界含水率试验    王丽学;李淑惠;刘洪禄;石志强;刘冀;

秸秆覆盖保墒的农田生态效应及“保墒灌溉”技术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徐福利;

免耕种植中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杨泽龙;巴彦;侯琼;毕力格图;陈杰;白利云;郭文杰;

获嘉县农田水分供需特征及秸秆覆盖效果分析    祝新建;王新红;张红卫;耿俊平;臧新洲;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马志红;师丽魁;

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特性和CO_2排放的影响    董文旭;胡春胜;陈素英;毕晓庆;

不同透水状况对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

秸杆覆盖与少耕的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效应    徐福利;汪有科;梁银丽;袁彦云;

不同秸秆覆盖量条件下夏玉米田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高阳;

衡水试验场冬小麦田土壤水流动系统分析    汪丙国;靳孟贵;方连玉;张德忠;

人工降雨科学抗旱    韩新旭

我市在三个作业点进行人工降雨取得成功    本报记者 苏强

涪城推广免耕秸秆覆盖技术    实习生 刘庆 本报记者 魏星奎

白城两项工程解开干旱难题    尹立武

辽宁准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李占芳于险峰

河南省明显减产地区仅占5%    本报记者 谢闻麒

我市已投入抗旱资金6000万元    记者 卞思杰

突破秸秆综合利用瓶颈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省农机管理局 陕西省财政厅

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全力抗旱    陈思永 本报记者 庞莹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生物覆盖水平    壶关县农业局局长 赵德芳

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迁移机理及模拟模型    王辉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分转化与土壤侵蚀特征    魏永霞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    汪可欣

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罗珠珠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作物植被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马璠

黄土丘陵区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杨开宝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坡面径流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吴淑芳

晋西旱塬地区覆盖耕作农田水分有效性及其利用研究    张宝林

关中农田氮肥利用及NO_3~--N淋移特点    尹晓芳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有机氮的影响    姜小凤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飞

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养分迁移特征试验研究    张长保

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微咸水利用研究    郑九华

旱地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逄蕾

小流域产流产沙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杨超

土壤锌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董丽娜

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水动态演变及其高效利用    吴庆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