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1:16:21
热度: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摘要】: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 1 84航次的ODP1 1 4 3站和ODP1 1 4 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 1

【摘要】: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 1 84航次的ODP1 1 4 3站和ODP1 1 4 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 1 7957- 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分析 ,提取了近 1 8MaB .P .以来南海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 1 1 .5~ 1 0 .6MaB .P .之间和 3 .6~ 3 .3MaB .P .以来南海温跃层深度的南北梯度明显增大 ,指示了西太平洋暖池雏形的开始和现代暖池的最终形成 ,且分别对应于印度尼西亚海道和巴拿马地峡的关闭。此后 ,南沙海区的温跃层深度自约0 .9MaB .P .逐渐变浅 ,至约 0 .1 5MaB .P .又再变深 ,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减弱和再次加强。因而 ,晚新生代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演化呈现阶段性。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南海 大洋钻探 微体化石 温跃层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批准号 :G2 0 0 0 0 7850 2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批准号 :4 0 12 50 15)资助项目 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批准号 :810 15)资助项目
【分类号】:P732
【正文快照】: 1 引言近年来 ,随着对厄尔尼诺 (ElNi no)的注意和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 ,通过海气交换的国际性调查研究 ,发现热带海区在现代全球的气候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 ,赤道两侧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东部有一片全世界最暖、长期年平均表层海水温度超过 2 8℃的西太平洋暖池海区[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西菲律宾海190ka以来钙质超微化石的氧碳同位素记录    赵京涛;李铁刚;常凤鸣;李军;

南海南部粉红色Globigerinoides ruber冰期旋回及影响因素    徐建,翦知

南沙海区晚上新世海水上层结构变化    李建如,汪品先

南海演变与季风历史的深海证据    汪品先,翦知湣,赵泉鸿,李前裕,王汝建,刘志飞,吴国瑄,邵磊,王吉良,黄宝琦,房殿勇,田军,李建如,李献华,韦刚健,孙湘君,罗运利,苏新,茅绍智,陈木宏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MIS 7期以来的古生产力变化:类ENSO式过程的响应    赵京涛;李铁刚;常凤鸣;李军;

暖池区1.53Ma以来上层海水变化的颗石藻证据    刘传联,张拭颖,金海燕,翦知湣

Late Neogene radiolarian absence event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paleoceanographic implication    

南海南部晚第三纪放射虫缺失事件及古海洋学意义    张丽丽;陈木宏;张兰兰;陆钧;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孙晗杰

苏北盆地兴化钻孔近3Ma环境变化记录研究    舒强

低纬海区碳储库与季风气候的轨道周期    李建如

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赵京涛

赤道西太平洋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暖池的变动    金海燕

冰期旋回中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季节性与暖池的多变性    汪品先

南沙深海区近10Ma来浮游有孔虫群及海水温跃层演变    李保华,翦知湣

南海北部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特征与晚第四纪水合物分解的响应关系    曹超;雷怀彦;

南海南部普林虫与“中更新世革命”    徐建,汪品先,黄宝琦,翦知湣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碳同位素证据    王淑红;颜文;陈忠;陈木宏;宋海斌;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赵泉鸿,汪品先

南海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朱照宇,邱燕,周厚云,陈俊仁,欧阳婷萍,钟和贤,谢久兵

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关系定量研究    李学杰,陈芳,陈超云,郭华

南海北部周边地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间冰期植被演化    罗运利,孙湘君

南海南部粉红色Globigerinoides ruber冰期旋回及影响因素    徐建,翦知

西太平洋翁通—爪哇海台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温度变化    金海燕,翦知湣,刘东升

1.5Ma以来南海南北上部水体温度变化对比    黄宝琦,李保华,翦知湣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孙晗杰

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古环境演变研究    侯红明

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曾润颖

苏北盆地兴化钻孔近3Ma环境变化记录研究    舒强

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付淑清

巽他陆架晚新生代地震超覆层序与海平面变化研究    钟广法

南黄海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    王红霞

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深海硅藻及其对东亚季风演变的沉积响应    黄元辉

赤道西太平洋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暖池的变动    金海燕

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对有机碳源的反应:细菌群落和酶活的变化    曾湘

热带太平洋深海硫酸盐还原菌与酵母菌的多样性与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骆祝华

远洋沉积物蛋白石含量的湿碱法测定及其古海洋学应用    李文宝

山区生态环境演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刘育明

山西临汾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    莫多闻

大同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化特征    李铁锋,任明达

泥河湾的介形类化石与古环境变迁    刘清泗;

南海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李粹中

兰州九洲台黄土沉积年代的综合研究    陈发虎,张宇田,张维信,曹继秀

昆明盆地两孔岩芯的沉积特征及环境磁学分析    刘泽纯,黄巧华

沙漠表层粒度与水热变化的环境效应分析──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魏文寿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及粒度参数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杨晓强,李华梅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与环境变迁    张建军,杨达源,陈曰友,李徐生,蒋红俊

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戴雪荣,李吉均,俞立中,师育新,王家澄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孙荣涛

南海ODP1143站有孔虫稳定同位素揭示的上新世至更新世气候变化    田军

赤道西太平洋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暖池的变动    金海燕

苏北盆地XH-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相关性变化特征及其意义研究    舒强;李吉均;赵志军;陈晔;张茂恒;

江汉盆地ZL钻孔微量元素含量的粒度效应与环境意义    袁胜元;李长安;邵磊;

新近纪海相生物地层事件年龄新编    李前裕;Lucas Lourens;汪品先;

苏北盆地XH-1钻孔晚新生代沉积记录特征及其与长江贯通时间的关联    舒强;张茂恒;赵志军;陈晔;李吉均;

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指示意义    窦衍光;李军;李炎;

海洋沉积物的铁和锌同位素测定    祁昌实;朱祥坤;戴民汉;唐索寒;吴曼;李志红;李世珍;李津;

新生代亚洲形变与海陆相互作用    汪品先

南海晚渐新世滑塌沉积指示的地质构造事件    李前裕,郑洪波,钟广法,汪品先

南海沉积物漫反射光谱反映的220ka以来东亚夏季风变迁    刘连文,郑洪波,翦知湣

新近纪南海深层水的增氧与分层    李前裕;赵泉鸿;钟广法;翦知湣;田军;成鑫荣;陈木宏;

应用硅藻释读南海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    孙美琴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    路波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孙晗杰

苏北盆地兴化钻孔近3Ma环境变化记录研究    舒强

晚新生代以来灵台黄土剖面元素碳记录与气候环境变化    周斌

苏北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杨競红

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气候变化    徐建

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深海硅藻及其对东亚季风演变的沉积响应    黄元辉

陇中盆地秦安—天水地区新近纪沉积物成因与环境变化    张军

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环境演化    王海霞

苏北盆地38-19ka BP期间古气候环境演变记录研究    张丽蓉

3.0~2.0Ma B. P.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孢粉记录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袁金红

苏北盆地兴化1孔元素反映的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    孟景闻

六盘山第三系磁性地层、磁化率及其意义    李立立

南海北部ODP1146站位上新世超微化石组合及上层海水结构变化    杨玚

山区生态环境演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刘育明

兴化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粒度特征的研究    郭迪

苏北盆地兴化2孔中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环境磁学记录    杜新艳

东海和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和古生态重建    张海龙

西太平洋边缘海对我国冰期干旱化影响的初步探讨    汪品先

南海西北陆架的海相更新统下界    汪品先;夏伦煜;王律江;成鑫荣;

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的放射虫古海洋学意义    王汝建,翦知湣,李保华,陈荣华

运用超微化石探索晚第四纪冲绳海槽上层海水垂向结构的变化    成鑫荣,汪品先

南沙深海沉积中的中更新世微玻陨石    赵泉鸿,翦知,李保华,成鑫荣,汪品先

近万年来冲绳海槽温跃层的高分辨率记录    王吉良,斋藤文纪,大场忠道,翦知湣,汪品先

南沙海区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演化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李保华,赵泉鸿,陈民本,翦知湣,汪品先

赤道暖池温跃层海温对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    王世平,赵汉光,王慕贞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暖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    金祖辉,陈隽

一个大洋环流模式中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海面温度对西风爆发的响应    刘海龙,李薇,张学洪,俞永强

西太平洋暖池基本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李克让,周春平,沙万英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李万彪,周春平

ENSO——热带海洋和大气中和谐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    巢纪平

印尼海道的两度关闭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    周祖翼,金性春,王嘹亮,翦知湣,许长海

东亚冬季风-暖池状况-ENSO循环的关系    李崇银,穆明权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变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吴迪生,白毅平,张红梅,许建平,庞海龙,张俊峰

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的新认识    巢纪平

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杨胜龙;张禹;张衡;王栋;张晶;崔雪森;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邱东晓;黄菲;杨宇星;

西太暖池的浮游有孔虫及Heinrich事件记录    涂霞;郑范;陈木宏;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黄菲;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黄菲;

湖北牛坪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资料    陈寿铭;尹崇玉;刘鹏举;高林志;唐烽;王自强;

螺旋状藻类微体化石的旋向    郝宝鞘;张喜光;

基于多波束系统的典型温跃层特征参数提取    李振锋;陈希;毛科峰;萧中乐;

瓮安生物群微体化石的荧光来源    迟慧梅;

华南贵州凯里组(寒武系2-3统)有机质壁微体化石的多样性    李向峰;尹磊明;林日白;

加强暖池现象研究提高降水预报水平    本报记者 游雪晴

我国将建造第一艘大洋钻探船    记者 章迪思

我国要抓紧建造大洋钻探船    本报记者 张一玲

游历地心 探秘两极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志存高远的养狐人    史广生 张铁辉

我国应抓紧建造大洋钻探船    杨金志 张建松

西太平洋暖池导致全球气候演变    海涵

宋兴尧:绘万幅水文气象要素图无一差错    翟启运、陈万军、吴登峰

汪品先委员:“我”只需要10分钟    本报记者  向杰

人类何时才能钻穿地壳    汪品先

IPCC模式对印太暖池模拟的研究    孙燕

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曾润颖

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的改进及对1997/1998 El Nino事件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岳彩军

冲绳海槽黑潮流域近4万年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化    向荣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陈光华

显式表征次表层上卷海温的ENSO模拟/预测研究    朱杰顺

风场等外部强迫对东中国海海洋物理环境的影响    徐玲玲

北太平洋低位势涡度水的潜沉和向台湾以东的输运    胡海波

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付淑清

AEYFI 05浅海内波场导致的声场起伏规律研究    张海青

赤道西太平洋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暖池的变动    金海燕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分布型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张增信

西太平洋冬季暖池热含量变化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的影响    黄露

印度洋暖池的变异及其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杨宇星

台风过程中波致混合对东海水文结构的作用分析    王关锁

热带印度洋MJO结构与SST季节内振荡及其年际变化    李奎平

海洋环境信息数据格式分析与数据再加工的研究    蒋文文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力异常联合模及其对我国旱涝的影响研究    郑冬梅

南海中部深水区上层海洋潮流和环流特征分析与模拟    张婷婷

南海国际大洋钻探184航次沉积物元素与有机质及轻烃关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计算与研究    刘宝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