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沙、南沙海域波浪及波浪能季节变化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52:02
热度:

西沙、南沙海域波浪及波浪能季节变化特征【摘要】:采用来自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近45a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对西沙和南沙海域的海面风速、风浪有效波高、涌浪有效波高、浪级

【摘要】:采用来自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近45a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对西沙和南沙海域的海面风速、风浪有效波高、涌浪有效波高、浪级频率、波向频率的多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研究,重点讨论了西沙和南沙海域风浪能和涌浪能季节变化和稳定性特点。结果表明:南海海域涌浪能明显比风浪能稳定,西沙海域年均能流密度约8.0kW/m,风浪能流密度和涌浪能流密度大小相当,是南海波浪能的富集区;南沙海域年均能流密度约4.8kW/m涌浪,能流密度占据主导。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全军海洋水文环境数值模拟研究中心;92538部队气象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军事海洋系;
【关键词】南海 风浪 涌浪 波浪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学问题(41075045)
【分类号】:P731.22;P743.2
【正文快照】: 南海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国际重要航道。南海属于台风多发海域,并处于季风变换带,岛屿和暗礁众多,海浪特征复杂,深入研究南海的波浪特征,对航海、海洋工程和国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陈红霞等[1]利用12a的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TOPEX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数据分析与极值统计预报    纪永刚,张杰,杨永增

中国近海及临近海域海浪的季节特征及其时间变化    陈红霞;华锋;袁业立;

琼州海峡的波浪特征    滕学春;吴秀杰;

采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南海风、浪的月平均特征    齐义泉,施平

应用WAVEWATCH-Ⅲ模式对南海的波浪场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分析和研究    周良明;吴伦宇;郭佩芳;王爱方;

基于T/P资料分析南海海面风、浪场特征及其关系    齐义泉,施平,毛庆文,王静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齐义泉,朱伯承,施平,毛庆文,范辰五

南海海面风场和浪场季平均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齐义泉,施平,毛庆文

杭州湾表层漂流轨迹风订正的初步探讨    施伟勇,羊天柱,张俊彪

东、黄海SST与850hPa气温季节变化关系的SVD分析    曾广恩;齐义泉;陈秀珠;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及内容探讨——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    鲁静,原晓军,姜竹田,叶思源,周小明

Progress in Marine Meteorology Studies in China during 1999-2002    王东晓,秦曾灏,施平

海洋漂流浮标追踪的可视化    陈洁;王霞;房少梅;

装载机载重测量的速度补偿算法研究    王伟;王田苗;魏洪兴;陈殿生;

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    郑崇伟;郑宇艳;陈洪春;

高风速作用下波龄与波陡的关系    张田雷;周良明;茅志昌;

中国近海及临近海域海浪的季节特征及其时间变化    陈红霞;华锋;袁业立;

现场水文观测资料的同步化处理    葛人峰;刘海行;郭景松;张志欣;王辉武;

中国海洋微波遥感研究进展    张杰;黄卫民;纪永刚;张有广;

海浪模拟在船舶自行气象导航中的应用研究    张进峰;

基于遥感资料南海月平均风场分析    刘付前;骆永军;王超;

基于T213的全球海浪数值预报系统    孙明华;

两种海浪模式对中国黄海海域浪高模拟能力的比较    梅婵娟;赵栋梁;史剑;

中国近海(渤、黄、东海)热含量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史得道;孙即霖;

超强台风韦帕(0713)引发的台风浪数值模拟分析    邹兰军;刘晓波;漆梁波;夏立;张福萍;

单点GPS测速应用于海浪监测之研究    单瑞;刘焱雄;赵铁虎;冯义楷;

面向传感网的海洋观测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蒋永国

基于航海雷达的海浪遥测关键技术研究    唐艳红

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    彭俊

海洋电磁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张自力

南海对于台风伊布都响应的数值研究    崔红

数字河口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张晓东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及日本海硅藻及其古环境变化    黄玥

多源海洋重力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成怡

风场等外部强迫对东中国海海洋物理环境的影响    徐玲玲

珊瑚记录之近50年南沙群岛高分辨率气候变化    余克服

深海内波弱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南海应用的研究    宋诗艳

南黄海中部春季浮游植物水华过程与物理环境的关系初探    刘天然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台湾周边海域风、浪特征    谢辛

海洋气象调查数据的XML格式规范化研究    于祥茹

东中国海波高分布特征研究    武双全

基于GPS单点测速的海浪及潮位测量应用研究    单瑞

基于ARM和嵌入式Linux的新型船舶气象仪的设计与开发    李磊

监测系统常用软件组件设计与实现    崔文博

风浪条件及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影响的研究    张连新

卫星海表温度日变化校正研究    滕伟成

利用卫星微波遥感资料推算波浪极值    王广运,赵进平,宋如轼

中国南海东部海域气候特征及风浪流极值参数的研究——LAGFD数值模式群的应用    陈顺楠,乔方利,潘增弟,赵伟,万振文

从船舶报看南海波浪的分布特点    俞慕耕

一种预报南海台风波浪的方法    容志明

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参数估计    方国清

南海波浪场的分析与预报    许林之

西北太平洋风场和海浪场特点分析    刘金芳,孙立尹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观测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季节变化    林珲,陈戈

划分风浪与涌浪的一个新判据——海浪成份及其在南海的应用    郭佩芳,施平,王华,王正林

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场和波浪场特征    庄丽

几种浅水风浪波高概率分布的比较    黄培基

风浪与涌浪的划分判据    汪炳祥,常瑞芳,王一飞

第10章 试例Ⅶ:风向转向90度    

判别分析在海浪分类中的应用    汪炳祥

第5章 耦合混合(型)模式    

海洋波浪能与波能转换    刘鹤守,高祥帆

第11章 试例Ⅴ:对角线峰面    

逆行涌浪引起的风浪谱的变化──Ⅰ.实验研究    程展

影响南海海域的季风风系    林祖亨

波浪能发电    

风浪实景影像数值测量技术研究    王坚红;张金龙;苗春生;刘刚;

中国南海海域的有害藻华(HAB)以及相关海洋环境的分析    王素芬;唐丹玲;

红河断裂带在南海海域的延伸    万玲;吴能友;

南海海域重力场分区特征    张菲菲;杨金玉;田振兴;

沿轨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涌浪成像理论    何宜军;谢涛;

南海赤潮的生物学特征    齐雨藻;吕颂辉;欧林坚;

浅海陆架泥沙运移模型研究    林缅;邹舒觅;袁志达;王伟伟;

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概览    孙晓晶;

1998年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海洋水文特征及其变异    许建平;李金洪;刘增宏;朱伯康;

南海海域海水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    王海燕;林建云;

波浪能开发进入业界视野    本报记者 王晓苏

波浪能节能环保零排放 绿色发电装置又逢春    许文强 陈吉业

世界首座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电站在珠海建成投产    梁钢华

海洋能开发新思维    祁国英

英国首个近海能源评估报告出炉    王海霞

海洋——人类未来的能源库    张秋旭

国家应加大对南海海域的科研投入    本报记者 马川

人造“能量岛” 本世纪就能实现    游亚戈

观天测海 服务百姓    本报记者  罗茜 通讯员  庞海龙 赵雪

国家应加大对商海的科研投入    本报记者 钱秀丽

星载散射计海浪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过杰

碟型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系统设计及优化研究    刘娅君

SWAN模式及数据同化技术在海浪预报中的试验研究和应用    王毅

海洋风浪模型在我国邻近海域的应用与对比    孙骁帆

南海海域FPSO环境影响研究    黄秋盈

海洋浮子式波浪发电装置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王凌宇

海上石油平台附近油膜光亮带的形成机理研究    罗薇

渤海海浪的数值模拟和涌浪对风浪影响的研究    黄必桂

降雨对表面波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明明

用Hasselmann方法从SAR海浪图像反演海浪方向谱的研究    王来部

浮子式海浪发电船的动态分析与仿真    林江波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装置性能的实验研究    李仕成

风—浪要素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    张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