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镜架结构选型及受力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1:22
热度: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镜架结构选型及受力性能研究【摘要】:传统能源储备的日趋减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们对于新型能源的较大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双轴追

【摘要】:传统能源储备的日趋减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们对于新型能源的较大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利用改进的双轴即时跟踪装置实现对太阳的高效追踪,使太阳光在任何时候均与定日镜中心轴线保持平行,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和发电效率。该系统需要利用大体量的可移动支承塔架和可滑动支承镜架实现系统即时追踪功能,合理经济的支承塔架是该新型系统得以实现和进行市场推广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这种支承塔架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对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支承结构设计和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现状,明确了太阳能发电的分类和太阳能光热发电支承塔架的研究及应用状况。对于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在系统的论述了其工作原理、支承结构特点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其支承塔架的结构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要点,确定了风荷载是支承塔架设计的控制荷载,并结合已有可动式结构的设计理论,对可滑移镜架的结构选型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次,针对结构外形特点设置合适的计算域,对计算域采用内外域划分,分别进行网格离散以减少计算量和提高计算精度。运用风洞数值模拟理论,采用realizable k-e湍流模型对定日镜进行了平均风的数值风洞模拟,得到了定日镜表面风压分布规律及多个风向角下的定日镜体型系数。 再次,运用随机振动研究的理论,并采用合适的风致振动的研究方法,结合优化后的定日镜支承结构,进行了结构的抗风性能研究。对定日镜支承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确定了结构的自振特性;采用davenport风速谱对定日镜支承结构进行了功率谱分析。通过定日镜支承结构在静力风荷载和动力风荷载作用下响应的比较,明确了风致动力对支承结构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整体风振系数。 最后,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并结合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支承结构设计要点和可滑移镜架的受力性能研究,提出了中试工程的结构方案和定日镜支承结构的选型和设计。 【关键词】: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光热发电 CFD模拟 结构选型 结构抗风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615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3
  • 1.1 引言11-12
  • 1.2 太阳能发电发展历史及现状12-15
  • 1.2.1 太阳能发电发展背景-能源及环境现状12-14
  • 1.2.2 太阳能发电发展现状14-15
  • 1.3 太阳能发电分类15-19
  • 1.3.1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发电15-16
  • 1.3.2 太阳能光热发电16-19
  • 1.4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19-21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21-23
  • 2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结构设计要点论述23-35
  • 2.1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支承结构特点23-24
  • 2.2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24-27
  • 2.2.1 结构的设计荷载25
  • 2.2.2 结构选型25-26
  • 2.2.3 走行部设计26-27
  • 2.2.4 整体抗倾覆问题27
  • 2.3 系统定日镜支承结构选型及优化27-31
  • 2.3.1 定日镜支承结构选型27-29
  • 2.3.2 定日镜支承结构优化29-31
  • 2.4 模块化设计时镜架约束条件的设置31-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3 基于数值风洞技术的定日镜风荷载体型系数分析35-48
  • 3.1 引言35
  • 3.2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35-38
  • 3.2.1 流体动力学的控制方程35-36
  • 3.2.2 湍流的数值模拟36-38
  • 3.3 定日镜风荷载体型系数数值风洞模拟研究38-41
  • 3.3.1 计算域设置38
  • 3.3.2 网格划分和计算域划分38-40
  • 3.3.3 湍流模型及边界条件40-41
  • 3.3.4 求解方法和收敛控制41
  • 3.4 计算结果分析41-47
  • 3.4.1 0°风向角计算结果分析42-43
  • 3.4.2 30°风向角计算结果分析43-47
  • 3.4.3 180°风向角计算结果分析47
  • 3.5 本章结论47-48
  • 4 定日镜支承结构基于PSD的风振响应分析48-58
  • 4.1 引言48
  • 4.2 风致振动响应的研究方法48-49
  • 4.3 随机振动理论概述49-52
  • 4.4 定日镜支承结构随机风振响应分析52-57
  • 4.4.1 自振特性分析52-55
  • 4.4.2 结构风振系数分析55-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5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试工程结构方案及镜架结构设计58-63
  • 5.1 工程背景及拟采用结构方案58-59
  • 5.2 定日镜背板支承结构设计59-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6 结论与展望63-65
  • 6.1 结论63
  • 6.2 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8
  • 作者简历68-70
  • 学位论文数据集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用地面发电    高育红;

液化天然气冷能回收发电的工艺流程模拟    卢涛;钟桦;

余热发电系统的操作维护和故障处理    陈青;朱玉双;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仿真模型研究    黄伟;凡广宽;牛铭;

液压发电系统瞬态频率调整率分析    周强;

我国首个煤矸石砖厂隧道窑余热发电系统并网发电    

压缩空气蓄能系统热经济学分析    鹿院卫;刘广林;马重芳;吕鹏飞;

残存气体对高温真空集热管热损失的影响研究    王军;龚广杰;黄鑫炎;郝梦龙;

光热发电 光伏发电之后的生力军    

高原炊事车自发电系统技术研究    杨涵;王飞;郑德志;胡杰;

城市污水处理厂该不该上沼气发电    周伟丽;

槽式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发展状况    张同伟;

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探讨    于树斌;王正严;

冲压涡轮发电系统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    王建平;朱春玲;

生物质能发电转换技术    陶邦彦;陈子安;

5kWp构造物一体太阳光电发电系统之建置与发电性能评估    蔡知达;严坤龙;张建国;

PI控制算法和预测控制算法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赵为;沈玉梁;余世杰;苏建徽;

马钢烧结带冷机余热发电    丁毅;史德明;

台湾地区太阳光电发电系统竣工查验状况探讨    郭柏宗;洪秋桂;

2010欧洲太阳能光热市场报告    

中日开发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付久民

力诺光热全产业链整合之路    通讯员 王承宝 本报记者 王延斌

中海阳董事长薛黎明:“要给光热企业试错的空间”    本报记者 房田甜 实习记者 董乐

光热来袭    CNE 记者 倪旻

中日共同开发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记者 陈超

力诺瑞特引领中国光热企业“自立自强”    记者 杨镇 通讯员 韩建民

大力发展低排放发电系统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整理

大学生发明便携式人体运动发电系统    张运 詹丹萍 记者 赵凤华

光热发电与国外差距较大    本报记者 王旭辉

光热企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    本报记者 李永强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杨帆

激光光热驱动技术与微型光热驱动机构研究    刘超

飞机无刷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的研究    戴卫力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及其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茆美琴

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许颇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热动力学问题研究    明廷臻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异步电机发电系统研究    李勇

人工智能及其在风—光互补发电场中的应用研究    张伯泉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耦合机理与热力特性研究    崔映红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起动/发电系统研究    吴影生

双轴追踪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镜架结构选型及受力性能研究    许方斌

异步电机起动发电系统的起动技术研究    彭敏志

智能电网环境下发电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张伟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应用分析    胡利华

华东电网备用容量评估方法的研究    于洋

无触点汽车发电系统的研究    蒲延洲

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随负荷和可靠性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欧阳稳

风光柴蓄复合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商执一

某型发电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    范晓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