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自然循环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1:12
热度:

自然循环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传热特性实验研究【摘要】:槽式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该技术产生120~200℃的中高温蒸汽可以在工业中广泛应用。槽式技术通过抛物柱面反射镜

【摘要】:槽式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该技术产生120~200℃的中高温蒸汽可以在工业中广泛应用。槽式技术通过抛物柱面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集热管的外壁上,加热集热管内工质。在系统正常工作时,集热管正对反射镜面部分温度较高,背面温度较低,一直处于管壁局部受热的状态。要提高系统光热转换效率和系统运行稳定性,对局部加热条件下集热系统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自然循环槽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模拟实验台,集热管热流密度3.7-7.5kW/m2,排汽压力0.15~0.35MPa。本文根据分离型热管特点重新定义了热管充液率,从集热管加热方式(全管加热,底部加热,顶部加热)、集热管加热温度(500℃,550℃),热管充液率(60%,120%)三个方面对稳定排汽阶段,热管回路的温度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随着排汽压力和加热温度的提高,热管回路整体温度上升;热管充液率增大,冷凝水入口端蒸汽逆流和上升管液体回流作用增强,热管回路温度出现周期性波动。以0.2MPa稳定排汽工况为例,得到以下结论: (1)热管60%充液率,500℃加热温度下:底部加热方式相比全管加热方式集热管平均传热系数(hj)升高了13.20%,系统热阻(Rpipe)下降了11.41%;顶部加热方式相比全管加热方式hj升高了7.98%,Rpipe下降了8.49%。 (2)热管60%充液率,随着加热温度由500℃增加到550℃:全管加热方式hj升高了13.53%,Rpipe降低了12.27%;底部加热方式hj升高了15.25%,Rpipe降低了14.37%;顶部加热方式hj升高了18.54%,Rpipe降低了15.42%。 (3)500℃加热温度,随着热管充液率由60%增加到120%:全管加热方式hj升高了25.80%,Rpipe降低了17.74%;底部加热方式hj升高了20.40%,Rpipe降低了14.82%;顶部加热方式hj升高了32.64%,Rpipe降低了18.58%。 在本文定温加热工况下,蒸发段水平布置的分离型热管,底部加热方式集热管平均传热系数较高,热管热阻较低,系统的自然循环传热特性较好。 【关键词】:自然循环 加热方式 蒸汽发生系统 分离型热管 传热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主要符号表8-12
  • 1 绪论12-23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1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3
  • 2 自然循环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模拟实验台设计及搭建23-40
  • 2.1 实验台总体设计23-25
  • 2.2 热管回路布局及流动阻力分析25-32
  • 2.3 实验台主要设备介绍32-35
  • 2.4 系统传热过程及热阻分析35-38
  • 2.5 本章小结38-40
  • 3 实验测量系统及调试40-49
  • 3.1 温度测量系统40-44
  • 3.2 压力测量系统及气密性检验44-45
  • 3.3 蒸汽输出控制及测量系统45
  • 3.4 热管充液率45-47
  • 3.5 数据采集及记录系统47
  • 3.6 系统运行功率调试47-48
  • 3.7 本章小结48-49
  • 4 实验数据分析49-81
  • 4.1 分离型回路热管自然循环特性49-60
  • 4.2 加热方式对系统传热特性影响60-65
  • 4.3 加热温度对系统传热特性影响65-68
  • 4.4 充液率对系统传热特性影响68-71
  • 4.5 系统热阻及传热特性分析71-79
  • 4.6 本章小结79-81
  • 5 总结与展望81-83
  • 5.1 本文主要结论81-82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82
  • 5.3 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8
  • 作者简介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李斌,李安定

抛物槽太阳能集热器蒸汽发电系统    刘毓伟,陈滨

工业锅炉行业节能减排与战略性发展    王善武;吕岩岩;吴晓云;范兵兵;

太阳能综述    赵斌;胡益锖;杨森;杨久贺;姒柏昌;张东辉;顾国扬;

国内分离式热管概况与热环研究的小结及展望    王越,陈东,刘振义,徐尧润

太阳能集热器在中高温蒸汽生产中的应用    廖伟初;柯秀芳;

太阳能热管的研制和应用    孙全平,陈晓华,陈金发

热管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的应用    文玉良,浦绍选,唐润生

同轴套管式U型集热管设计及理论模型分析    王武军;胡亚才;俞自涛;茹毅;倪煜;

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技术及其经济性分析    王红梅;俞自涛;胡亚才;张良;倪煜;樊建人;

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自然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研究    倪煜

回路型重力热管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的设计及理论分析    彭耀锋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流动和传热的研究    邓林

纳米流体在分离型热管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对流传热特性研究    王红梅

挤出机双流道筒体的设计及换热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潘宝霞;贾朝阳;

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    许建柳;

地源热泵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数值模型    李茜;苏华;李晓虹;张燕;

CSP连轧过程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李传瑞;王立涛;葛仁余;余小鲁;陈志浩;

农产品加工的供热管道在传输过程中的热损耗分析    宋如敏;王恒青;

大气与真空下功率VDMOS散热特性研究    丁凯凯;冯士维;郭春生;刘静;

对于改进国产内燃机车冷却系统的几项建议    刘达德;

热管换热器在通风换气中的应用研究    赵耀华;杨开篇;刁彦华;刘建荣;于雯静;

环境试验设备的状态空间法仿真设计    翟唤春,尚娜,王浚

热障涂层红外热无损检测的建模和有限元分析    郭兴旺;丁蒙蒙;

圆柱形烟花热自燃数学模型研究    季玲玲;周光魏;寇智慧;赵保国;杜志明;郭泽荣;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电解槽保温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贺建忠;幸利;马康康;

斯特林热机逆流换热式回热器    孔令斌;

水下湿法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赵博;武传松;

双辊带材铸轧侧封技术中熔融钢液液面宽度对侧封板所受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宋小伟;孙斌煜;

结构构件耐火隔热性计算模型    张靖岩;史毅;吕振纲;仝玉;王礼;

基于性能化的大空间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    田立柱;朱国庆;张国维;

基于采暖工况的毛细管网不同敷设方式热工性能分析    王婷婷;李永安;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    姚栋伟

重力热管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及液氮温区重力热管的实验研究    焦波

槽形竖壁冷凝强化规律研究与结构优化    朱登亮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    李先春

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    谭晓倩

温室环境因子时空分布CFD模型构建及预测分析研究    程秀花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井下工具油浸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分析    赵达

纤维混凝土夹心秸秆压缩块砌块墙的研究与开发    刘永

钢管组对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王建秋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CPU热柱散热器的实验研究及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李艳红

AP1000核电蒸汽发生器管子与管板胀/焊过程模拟与接头性能研究    闫宗宝

城市居民小区内微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    包毅

逆温霜冻条件下植物冠层数值模拟分析    龙志云

德国太阳能产业生机勃勃 “费用返回”激励机制效果好    

易燃易爆介质防爆抑爆技术研究进展    喻健良,毕明树,王淑兰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罗智慧;龙新峰;

抛物槽太阳能集热器蒸汽发电系统    刘毓伟,陈滨

分离式热管倾斜蒸发段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朱玉琴,曹子栋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试验研究    沈月芬,邹峥,曹子栋,庄正宁

分离型热管的充液量分析    王文,熊锐,屠传经

非共沸制冷剂R417A在水平光滑管内的沸腾传热    高原,田怀璋,袁秀玲,陈林辉

单户住宅太阳能热泵供热的技术与经济分析    于国清;张晓莉;孟凡兵;

非相邻冷热源间强化传热新技术——热环的研究    陈东,徐尧润,刘振义,王越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李强

气固两相自由剪切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罗坤

热管技术在化学反应器中的应用研究    王军

高热流密度回路型重力热管蒸发器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赵辉

太阳能复合常规能源的吸收式制冷/热泵系统在别墅中的应用研究    孟玲燕

回路型重力热管散热器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王雪峰

太阳能技术在低层住宅中的应用    王璐

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研究    曹倩茹

真空集热管—水冷型太阳能吸附制冷的性能研究    王洋

深圳市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集成设计的研究    刘鹏

回路型重力热管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的设计及理论分析    彭耀锋

R134a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沸腾换热    张定才;王凯;何雅玲;陶文铨;

高热流密度均温板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莫冬传;吕树申;金积德;

波纹管内流动与传热三维数值模拟    吴峰;

同向旋转盘间非稳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丁水汀;潘文艳;徐国强;罗翔;

细小尺度下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压降与传热特性    鲁进利;郝英立;

蓄冷槽不同排列方式下的传热过程分析    方沛明;宛超;辛天龙;

盘管式蓄冰槽盘管排列方式的传热特性    方沛明;宛超;辛天龙;

高速高温射流冲击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赵永杰;卢永锦;

偏心环形腔内冷水稳态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    袁晓凤;李友荣;胡宇鹏;

刷式密封传热特性研究    邱波;李军;

长圆柱形果蔬冷激处理过程传热特性分析    陈爱强;杨昭;尹海蛟;张娜;

土壤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戚隆溪;王柏懿;陈强;

液氮窄缝传热特性研究    王如竹;徐艇;

基于COSMOSFLoworks波纹管传热机理仿真分析    胡光忠;王维慧;

三维横向紊动射流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张玲;李少华;郭婷婷;

冷藏罐装蟹肉杀菌传热特点的研究    邱澄宇;

关于新型水火管锅炉结构特性的分析    苏保玲;程菲;周冬雷;

罗非鱼冷冻曲线的研究    邱澄宇;黄小勇;

电加热地板辐射供暖地板传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董淑萍;刘艳华;李廷贤;张水香;

应用CFD对D-T型双轴卧式搅拌装置功率特性和传热特性的模拟    冯惠生;刘荣;杨腾;

氧气助燃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加热和退火工艺中的应用    刘文 编译

材料的热传导    中国科技馆 李春才

对现代商业建筑空调节能技术的几点建议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建工04151班 郝杰

新技术开启冬季采暖新时代    小米

冬季采暖新技术开启新时代    本报记者 杨维忠

蓄水屋面的性能及技术要点    杨子江

新型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世界领先    唐伟

贮氢合金谱写新篇章    羽佳

哈锅超超临界锅炉制造全部国产化    邱慧玲 记者 薛婧

规模配套组装精益生产    李维雄

飞机电热除冰过程的传热特性及其影响研究    肖春华

平板通道内螺旋纤肋强化传热机理及传热特性研究    唐玉峰

微型燃烧器内燃烧与传热特性研究    李艳霞

墙体非稳态传热计算方法适应性及地下结构传热特性分析与研究    李向前

半导体激光器组件的传热特性与热电控制技术研究    杨明伟

含钛无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基础研究    漆鑫

多壁碳纳米管沸腾换热性能研究    薛怀生

脉动流化床机理研究    刘云芳

雾化射流场中粒子运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钱丽娟

气体微尺度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格子Boltzmann模拟研究    田智威

自然循环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陈欢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中的气固温度分布及传热特性研究    李姮

鳍片管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吴国洪

小型轴向槽道热管制备工艺研究及实验性能分析    郑威

直接接触式二元冰制备过程特性研究    樊建斌

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内传热特性的研究    胡晓景

高压水煤浆锅炉燃烧、传热、积灰结渣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徐慧芳

微生物发酵传热特性研究及温度场模拟    徐永松

几种强化管的传热特性及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邵天成

水套炉加热盘管管内传热特性研究    蔡丽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