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对岷江干流都江堰-汶川段水电工程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9:16
热度: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对岷江干流都江堰-汶川段水电工程的影响【摘要】:"5.12"汶川地震震级强、烈度大、波及面广、成灾重,震后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对山区城镇村庄、道路交通、水利水

【摘要】:"5.12"汶川地震震级强、烈度大、波及面广、成灾重,震后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对山区城镇村庄、道路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和通讯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以都汶公路沿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震诱发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岷江上游重大水电工程的震害损失调查,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对水电工程度危害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沿线的37条泥石流沟进行危险度评价,其中属于高度危险的泥石流16条,中度危险的泥石流18条,这些泥石流造成严重的堵河危害;最后对水电工程恢复重建提出减灾措施。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汶川地震 山地灾害 水电工程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基金】: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8CB425802)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1822196)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2)
【分类号】:P642.23
【正文快照】: 四川汶川“5·12”8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经受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强烈的挤压,迄今仍处于活动状态,多次发生强烈地震,是我国乃至全球山脉中地形陡度最大区带之一,在100 km的范围内,高差可达5000多米,形成高山峡谷,是长江上游多条河流分布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    曾秀梅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崔鹏;韦方强;陈晓清;何思明;游勇;党超;李占鲁;

泥石流入汇对主河演变的影响    郭志学,方铎,王协康,朱殿芳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范继辉;刘巧;麻泽龙;张军彦;程根伟;

“5.12”汶川地震对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坝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陈生水;霍家平;章为民;

泥石流入汇对河流河床演变的影响    梁志勇,刘峡,徐永年,隋忠诚

四川省丹巴县磨子沟泥石流隐患与防治建议    苟正彬;汪雄武;张强;雷传扬;

灾害熵-可拓综合评判理论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庄树裕;李广杰;王钢城;汪悦;

组合赋权法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    匡乐红;徐林荣;刘宝琛;

基于可拓法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控制体系评价    林秀丽;

北京山区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及危险区制图    邵颂东,王礼先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灾害评估方法——以大寨沟流域泥石流灾害评估为例    敖浩翔;刘晶;况明生;张洪;鲍华兵;

和龙市东城镇泥石流灾害趋势多元分析与危险性评价    李洪然,李广杰,秦胜伍

基于投影寻踪与可拓学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谷复光;王清;张晨;

乌东德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    张晨;陈剑平;王清;谷复光;张文;

大渡河上游沙耳沟泥石流震后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陈兴长;游勇;陈晓清;吕娟;柳金峰;

紫坪铺大坝坝顶护栏震损情况及启示    王富强;张建民;马立秋;张雷;

长河坝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王年香;章为民;顾行文;

紫坪铺面板坝汶川地震震害及高土石坝抗震减灾研究设想    赵剑明;刘小生;温彦锋;陈宁;刘启旺;

泥石流危险区区划的原则及步骤    高阳;高甲荣;肖斌;

强震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Martin Wieland;

基于Model builder的海南岛台风危险性评价    刘少军;张京红;田光辉;蔡大鑫;

考虑破碎的堆石料颗粒流数值模拟    刘君;刘福海;孔宪京;

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王运生;罗永红;吉峰;霍俊杰;吴峻峰;徐鸿彪;

关于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标准的讨论    陈晓清;崔鹏;游勇;柳金峰;

汶川地震中高土石坝震损初步分析    李永红;王平;曹荣;

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王俊杰

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    柏松平

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韦方强

泥石流入汇交汇区水沙运动特性    郭志学

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及其治理决策方法研究    谢全敏

云南疟疾疫情与蚊媒评价体系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于国伟

河北省唐山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魏风华

泥石流堆积数值模拟及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罗元华

基于MAPGIS的广州市主要陆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谢久兵

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    张春山

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    江春

泥石流综合防治及防治工程信息系统    陈晓清

基于GIS的泥石流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分析    严丽娟

泥石流与主河的汇流机理及泥石流运动的数值模拟    胡健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大寨沟、海子沟流域泥石流形成环境与流量研究    张远瞩

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岸地质灾害研究    胡亚东

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危险度研究    王慧

基于DEM的泥石流沟地貌环境特征变化探测研究    邓芳

GIS支持下的泰山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王霖琳

和龙市地质灾害分区与评价    许清涛

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分析    文海家,张永兴,张建华

灾害与经济发展浅析——兼论灾害经济学的应用    赵阿兴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研究现状    赵振东;王桂萱;赵杰;

地震诱发的堰塞湖初步研究    聂高众,高建国,邓砚

5.12汶川8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浅析    韩金良;吴树仁;何淑军;孙炜锋;张春山;王涛;杨金中;石菊松;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    贾秋鹏;贾东;朱艾斓;陈竹新;胡潜伟;罗良;张元元;李一泉;

堰塞湖在灾害链演化中的控制作用及其断链防灾思路    崔云;孔纪名;阿发友;田述军;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殷跃平;

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王运生;罗永红;吉峰;霍俊杰;吴峻峰;徐鸿彪;

汶川地震诱发文家沟巨型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步分析    黄河清;赵其华;

灾害经济学研究    徐怀礼

四川省理县5.12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与危险性评价    熊德清

岷江上游干温河谷成因及生态恢复初探    吴勇,苏智先,方精云

理县红叶二级水电站藻类植物及环境评价    田秀敏

泥石流对小江地貌的作用    陈循谦;

岷江上游虎嘉鱼的现状    吴光举,杨兴政,谢菊花,邓其祥

长江上游水电建设与环境影响研究若干问题    陈国阶

四川杂谷脑河流域水电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陈为明

太平驿水电站的环境影响    王学琴

蒋家沟流域的森林植被与泥石流    张有富

蒋家沟及其邻近地区泥石流堆积物的组成特征    罗贵生,朱平一

岷江上游近50a土地覆被的变化趋势    樊宏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震后山地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苏鹏程;韦方强;徐爱淞;江玉红;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模式与机理    杨成林;陈宁生;李战鲁;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遥感快速提取及其分布特点分析    苏凤环;刘洪江;韩用顺;

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王运生;罗永红;吉峰;霍俊杰;吴峻峰;徐鸿彪;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震后减灾对策经济学分析    刘连中;刘洪江;朱怀方;

汶川地震对水电工程的影响    王儒述;

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水电工程的影响分析    郑声安;王仁坤;章建跃;蒋峰;陈万涛;

汶川地震后北川干溪沟山地灾害及长期发展趋势初步分析    陈晓清;崔鹏;李泳;高全;赵万玉;

汶川地震堰塞体及相关力学问题    孙其诚;王光谦;胡凯衡;

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重建的初步研究    苏凤环;韩用顺;刘洪江;

汶川地震给水电工程防震抗震工作的启示    周建平;

水电工程河床深厚覆盖层分类    余波;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    余波;陈占恒;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    余波;陈占恒;

汶川地震引发的坡面泥石流    李艳富;王兆印;施文菁;王旭昭;

沙牌拱坝经受了超强地震的考验    王仁坤;邵敬东;

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对策的初步探讨    文伏波;郑守仁;

《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任蕾;

震区花岗岩崩塌体上的植被修复    施文婧;王兆印;刘丹丹;徐梦珍;

汶川地震的几点思考——从建筑震害现状中进一步认识建筑抗震性能    袁海军;

我国第三大水电工程向家坝成功截流    记者 浦超 陈凯

表彰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竞赛有功人员    蔡凌

葛洲坝中标11亿元水电工程    本报记者 张楠

天富热电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李冀平

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和农村水电工程管理工作    肖长伟 记者 张建斌

在建水电工程安全三原则    湖北省防办 孙又欣

宁南实施重大水电工程地区生态修复项目    本报记者 张崇宁

闪光的青春    本报记者 王辛石 通讯员 段秋生

建坝、环保并重 打造“绿色水电工程”    本报记者 杨飞

江河之恋    本报记者 李新彦 丁伟

水电工程可视化动态信息管理与控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段文泉

堆积体的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    高才坤

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    张勇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下厂房参数化设计与方案优选研究    郭享

水电旅游城发展模式研究    王新祝

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    齐文浩

基于GIS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功能扩展与升级    李萍

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研究    刘艳章

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郭飚

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倒塌机理研究    刘红彪

基于遥感技术的“5·12”震后北川县山地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孙瑜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    曾秀梅

云南省楚雄州山地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曾作良

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研究    杨永东

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朱振权

清江水电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改善途径    汪健斌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探析    刘涛

庆元县山地环境数据库建立及山地灾害综合成因研究    陈和平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带山地灾害对水质影响研究——以茂县龙洞沟流域为例    晏坤

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研究    向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