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北地区太阳能与热泵耦合的土壤跨季热响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6:37
热度:

西北地区太阳能与热泵耦合的土壤跨季热响应研究【摘要】:我国西北多数采暖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建筑冷负荷较小,建筑热负荷相对较大,适合应用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耦合系统。一方面,太阳能蓄

【摘要】:我国西北多数采暖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建筑冷负荷较小,建筑热负荷相对较大,适合应用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耦合系统。一方面,太阳能蓄热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热量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土壤源热泵可以补偿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缺点。本文基于耦合系统,建立土壤蓄、释热过程的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通过对土壤热响应进行研究,分析系统全年和多年运行过程中土壤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土壤热平衡分析,得到西北地区在满足土壤热平衡时最佳的钻孔累积蓄热量与累积释热量的比值,以及不同太阳能资源区适合应用耦合系统的最大建筑冷热负荷比值。 首先通过瞬态数值计算,分析系统运行全年和多年过程中土壤的热响应特性;研究在不同蓄热热流和不同热流密度下的土壤热响应特性;选取土壤温度场的代表温度,用其评价土壤温度场的整体恢复情况;然后对土壤热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得出建筑冷热负荷比值、钻孔累积蓄热量与累积释热量的比值的表达式;根据我国不同的建筑热工分区和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选取西北地区9个典型城市,即西安、榆林、延安、哈密、乌鲁木齐、兰州、酒泉、西宁和银川,针对各典型城市不同的建筑冷热负荷比和太阳能保证率,以土壤温度恢复率为衡量指标,确定系统运行模式中最佳的钻孔累积蓄热量与累积释热量的比值,以满足全年土壤温度场的热平衡的要求;同时基于土壤热平衡,确定西北五省不同太阳能资源区适合应用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耦合系统的最大建筑冷热负荷比值。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在全年夏、秋、冬、春季四个阶段中,钻孔壁温均呈现出前10天内波动最大的趋势。在系统运行10年的过程中,土壤沿径向的温度差异始终很小;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土壤沿轴向的温度差异逐渐增大,但是土壤温度升高速率不大。 (2)对于钻孔50m深的热泵土壤换热器系统,深度约20m处土壤的平均温度可近似代表整个土壤温度场全年恢复的平均水平。 (3)通过土壤热平衡分析得到,夏、冬季钻孔热流密度的比值取决于建筑的冷热负荷比,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和太阳能保证率。 (4)钻孔累积蓄热量与累积释热量的比值决定了土壤温度场的恢复程度,当其值为0.88时,可基本满足西北各典型城市土壤全年热平衡的要求。 (5)在土壤热平衡的基础上,计算获得了该耦合系统适合在西北不同太阳能资源区应用的最大建筑冷热负荷比值。西北五省应用该耦合系统的适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结合耦合系统,重新给定了土壤温度恢复率的公式;通过瞬态数值计算,选取了土壤温度场的代表温度;建立了影响土壤热平衡的各主要因素的关系式,得到了最佳的钻孔累积蓄热量与累积释热量的比值。 【关键词】:太阳能 土壤源热泵 蓄热 温度 热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主要符号表9-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太阳能跨季蓄热研究现状12-13
  • 1.2.2 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现状13-14
  • 1.2.3 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耦合系统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6
  • 1.4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2 土壤热响应过程17-22
  • 2.1 钻孔与土壤传热过程17-18
  • 2.1.1 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耦合系统17-18
  • 2.1.2 传热特性分析18
  • 2.2 土壤蓄、释热过程传热模型18-20
  • 2.2.1 土壤初始温度的简化20
  • 2.2.2 土壤热物性参数20
  • 2.3 模型的数值求解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3 土壤热响应特性分析22-36
  • 3.1 土壤全年热响应特性22-28
  • 3.1.1 周期性土壤热响应特性22-24
  • 3.1.2 径向土壤热响应特性24-26
  • 3.1.3 轴向土壤热响应特性26-28
  • 3.2 不同蓄热热流土壤热响应特性28-30
  • 3.3 不同热流密度土壤热响应特性30-31
  • 3.4 系统运行多年土壤热响应特性31-34
  • 3.4.1 土壤温度场的代表温度31-32
  • 3.4.2 周期性土壤热响应特性32
  • 3.4.3 径向土壤热响应特性32-33
  • 3.4.4 轴向土壤热响应特性33-34
  • 3.5 本章小结34-36
  • 4 西北地区系统土壤热平衡分析36-48
  • 4.1 土壤热平衡影响因素36-38
  • 4.2 系统方案优化38-47
  • 4.2.1 典型城市建筑冷热负荷比估算38-42
  • 4.2.2 典型城市太阳能保证率估算42
  • 4.2.3 典型城市最佳运行方式42-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5 结论48-50
  • 5.1 主要研究结论48-49
  • 5.2 课题展望49-50
  • 致谢50-51
  •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51-52
  • 参考文献52-57
  • 图表目录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地源热泵组合空调/热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杨睿;韩敏霞;

地源热泵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章俞昌,潘金文

分形多孔介质中的热传导    张东晖,施明恒

地热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方肇洪,刁乃仁,曾和义

基于跨季节地下蓄热系统的模拟对热储利用模式的优化    赵军;陈雁;李新国;

地源热泵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及其应用    何雪冰,丁勇,刘宪英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    张文雍;郑茂余;王潇;杨涛;

太阳能热泵系统    李锐,张建国,俞坚,王志峰,高瑞恒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模式    韩宗伟;郑茂余;孔凡红;刘威;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模拟研究    余延顺 ,马最良 ,姚杨

中国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评述    袁艳平;曹晓玲;雷波;杨从辉;

成都地区室外温度可利用范围探索——以某大学多功能报告厅为例    李攀;龙恩深;王艳;杨万科;

变风量空调系统应用研究    周向阳;

太阳能·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在新农村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李国栋;解国珍;梁辰;法晓明;

北京电视中心工程通风空调专业隔振选择与设置    李志勇;刘元光;

多孔材料热导率通用计算方法    夏德宏;郭珊珊;任玲;杜争;

室内空气环境与质量    徐玉珍;

地面辐射采暖分析    聂晓娟;王丹;

积分分离模糊PID控制在中央空调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    常继彬;

小高层与热网直连供暖方案的探索    武卫政;

乌鲁木齐市某娱乐场所的暖通设计    王志刚;

水环热泵应用浅析    贾虎位;

校园供热节能新技术    杨金钢;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并联式与串联式的性能比较    王雅楠;王沣浩;

一种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韩宗伟;李先庭;石文星;丁慧婷;

岩土材料导热系数与孔隙率关系的数值模拟分析    李守巨;范永思;张德岗;刘迎曦;

我国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隋学敏;张旭;官燕玲;

地埋管地源热泵土壤动态热平衡的探讨    韩靖;张治菊;

关于钢结构纺织厂房屋顶结露问题的探讨    郑枫;

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李瑛;孔祥强;杨前明;

多孔介质对太阳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史玉凤

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石墨泡沫制备及导热性能研究    张新铭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与村镇建筑一体化研究    李宪莉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毛细管格栅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刘学来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研究    余鑫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电解铝残阳极清理局部排风罩气流场的数值模拟    王华男

基于太阳能热风的相变墙房间热特性研究    刘馨

太阳能热水蓄热采暖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王选

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李扬

不同建筑布局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节能效果分析    袁永东

碰撞射流通风系统供热效果及节能分析    王晓婷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唐志伟;时晓燕;黄俊惠;王晓涛;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CFD数值模拟    宋小飞;温治;司俊龙;

土壤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周亚素,张旭,陈沛霖

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杨卫波;施明恒;

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

两种快速发展的地源热泵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及节能技术    何耀东;何青;

国内地源热泵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吕悦,杨立平,周沫,莫然

现场测量深层岩土热物性方法    于明志,方肇洪

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模拟研究    王景刚,马一太,张子平,王侃宏,候立泉

地热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方肇洪,刁乃仁,曾和义

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与实验研究    余乐渊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在楼道亮化系统的应用    鞠振河;

让太阳能系统“全天候运转”    本刊编辑部;

关于太阳能系统的设计    钱思洁

建筑太阳能系统的材料及构件形式选择    杨昭宇,林娃

可持续经营的多功能太阳能浴站    吴亮;邓敬莲;陈康;杨萍;

家庭智能太阳能系统的研究    张重继;刘继广;王海洋;

闭式太阳能系统应用于独立单元的研究    汪国庆;王英;徐克平;洪映林;范杞山;

租赁太阳能    Gwen Moran;文岳;

住宅太阳能系统的配套施工    刘茂军

下世纪的太阳能系统    张焕芬

世界首个“集成光伏技术”太阳能系统在以色列落成    

生态能源有效改善“大学城”生活环境效用——郑州大学城(北)生活园区太阳能系统应用    马志刚;杜全成;

太阳能海水蒸馏淡化计算机模拟    苏润西;赵河立;

太阳能+建筑——建筑师的梦想    袁莹;王国栋;王子文;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及测试    李春梅;王曦;李德坚;徐全勇;吴锦发;

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运行方式的研究    冯晓梅;张昕宇;邹瑜;郑瑞澄;张辉;

浅谈太阳能在暖通空调中的利用    何涛;郑瑞澄;

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方式的探讨    冯晓梅;张昕宇;邹瑜;郑瑞澄;

南昌大学太阳能游泳馆设计案例及节能效益分析    高明元;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供热空调设计与应用    李新国;赵军;吕强;王健;

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青睐太阳能    小婴

技术创新与政府扶持同样重要    记者 冯海波

省城新建筑应用太阳能可享补贴    记者 郭强

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    张信

期待“3.0时代”:太阳能何时纳入建筑部品体系    本报记者 王松才

太阳能向农村进军还需“双重转身”    记者 何丰伦

太阳能进军农村还需“双重转身”    何丰伦

“用太阳能取暖,既干净又省事”    本报记者 蒙华

聚焦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成立    本报记者 向杰

太阳能系统照亮华侨城欢乐海岸    证券时报记者 夏天

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史洁

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的研发    韩京龙

太阳能—空气源双源一体式热泵系统研究    卜其辉

西北地区太阳能与热泵耦合的土壤跨季热响应研究    王帅

新疆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应用研究    张军

太阳能—地能双热源复合式热泵性能研究    崔四齐

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模拟优化    丁兆磊

太阳能—相变水箱蓄热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    刘程

太阳能热在建筑中的实践与利用    于慧洋

多元通风及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仿真研究    郭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