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样品参与甲烷循环和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它们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6:06
热度: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样品参与甲烷循环和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它们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摘要】:淇澳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是珠江出海口的第一道大门,珠江口淇澳岛附近水域位于

【摘要】: 淇澳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是珠江出海口的第一道大门,珠江口淇澳岛附近水域位于陆海交汇处,沉积物富含有机质,为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氮源。本文对采集自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子生态学调查及微生物培养,研究了样品中参与碳循环,氮循环及硫循环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对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对采集自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样品,通过构建环境样品的甲烷产生及甲烷氧化相关微生物16SrRNA克隆文库,16SrRNA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以及采用T-RFLP分析的方法,调查了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参与甲烷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垂直分布情况。沉积物样品中甲烷产生及甲烷氧化相关微生物主要有三大类:Methanosarcinales/ANME,Methanomicrobiales和Methanosaeta,其中Methanosarcinales/ANME类群的克隆子占优势为42%,Methanomicrobiales类群的为32%,Methanosaeta类群克隆子所占比例为19%。甲烷产生及甲烷氧化相关微生物16SrRNA克隆文库和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A)克隆文库的多样性分析均暗示了ANME-2类群在低甲烷渗漏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厌养甲烷氧化中的重要作用;该沉积物甲烷产生菌主要是利用CO_2/H_2。T-RFLP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变化,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上层沉积物CO_2/H_2利用型的甲烷产生菌占优势,中层醋酸利用型的甲烷产生菌占优势,下层甲基利用型的甲烷产生菌和参与厌养甲烷氧化菌占优势。 采用硫酸盐还原菌特异的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issimilatory sulfitereductase,dsr)保守基因检测硫酸盐还原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没有发现与ANME类群相偶联的Desulfosarcina,Desulfococcus和Desulfobulbus序列。我们推测该沉积物中厌养甲烷氧化作用并非是已知的甲烷氧化微生物和硫酸盐还原菌相偶联作用的结果。Desulfobacteraceae和Syntrophaceae这两个类群的克隆子只存在于SMTZ,分别占SMTZ克隆子的16.3%和26.5%,并且占了沉积物总克隆子数的42.8%,我们推测deltaproteobacterial类群的微生物在珠江口地区厌氧甲烷氧化及有机物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采用Q-PCR方法对mcrA和dsrA基因的定量结果显示它们的变化趋势与沉积物柱的地化参数-硫酸盐和甲烷浓度变化特征是相关的。 基于氨氧化酶功能的基因,我们采用实时定量PCR,克隆和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查了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两个位点沉积物氨氧化菌的数量和组成。定量结果表明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在数量上占优势,这为氨氧化古菌在河口沉积物的数量在氨氧化微生物中占据优势提供了另一个证据。对于7号位点我们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组成分析,氨氧化细菌主要是亚硝化单胞菌属占主导,在表层和下层氨氧化古菌显示了相似的丰度但菌群结构明显不同。来自于表层(0-4cm)的序列中52.2%属于“water column/sediment”簇,47.8%属于soil/sediment”簇,而来自于下层(16-30cm)的序列大部分(93.3%)属于soil/sediment”簇,只有6.7%属于“water column/sediment”簇。这些氨氧化微生物序列与来自于河口区的序列有着较高的相似性暗示了尽管存在着地理差异,但相似的河口环境可能有着相似的氨氧化微生物类群。而无氧区amoA的大量存在暗示了这些古菌可能在珠江口厌氧环境下发挥了其他重要作用。 参与碳循环,氮循环及硫循环的相关微生物文库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子序列多数与富含颗粒,厌氧环境相关,与多环芳烃,长链烷烃等有机物的降解有关,从一侧面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除了对样品进行相关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我们还通过富集甲烷产生菌试图得到微生物纯培养以进一步阐释它们与珠江口这一特殊环境的相互关系。 综上,本文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进行了微生物生态多样性研究及传统微生物培养,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微生物在珠江口地区碳氮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弥补了目前对珠江口地区仅局限于地球化学方面的调查的不足,丰富了低甲烷渗漏区甲烷产生与氧化相关微生物及河口区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丰度的认识。 【关键词】:珠江口淇澳岛 微生物多样性 富集培养 硫循环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17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32
  • 1 珠江口概况12-14
  • 2 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14-16
  • 3 海洋微生物16-23
  • 3.1 海洋微生物研究进展16-19
  • 3.2 微生物在海洋生物地化循环中的作用19-23
  • 4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3-30
  • 4.1 环境样品中核酸的直接抽提24
  • 4.2 基于PCR技术的研究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24-27
  • 4.3 微生物定量技术27-28
  • 4.4 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示踪法28-29
  • 4.5 宏基因组工程29-30
  • 4.6 环境基因组芯片30
  • 5 本论文的思路,目的和意义30-32
  • 第一部分: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甲烷代谢及硫酸盐还原相关微生物群落分析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32-62
  • 1 材料与方法33-42
  • 1.1 材料33-36
  • 1.2 基本方法36-42
  • 2 结果与讨论42-58
  • 2.1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甲烷,硫酸盐含量垂直分布情况42-43
  • 2.2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甲烷产生与甲烷氧化相关微生物多样性和垂直分布情况43-48
  • 2.3 基于mcrA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甲烷产生菌多样性的分析48-51
  • 2.4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多样性和分布情况51-54
  • 2.5 Q-PCR检测mcrA和dsrAB基因在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不同深度的含量54-55
  • 2.6 甲烷产生菌富集培养55-58
  • 3 小结58-62
  • 3.1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甲烷产生与甲烷氧化,硫酸盐还原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其它们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探讨58-60
  • 3.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探讨60-62
  • 第二部分: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分析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62-81
  • 1 材料与方法63-70
  • 1.1 材料63-67
  • 1.2 基本方法67-70
  • 2 结果与分析70-78
  • 2.1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的化学参数测定结果70-71
  • 2.2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的古菌和细菌amoA定量与多样性分析71-78
  • 3 讨论78-81
  • 总结与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90
  • 附录90-91
  • 致谢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老参地轮作不同年限的紫穗槐对人参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    杨靖春;张春丽;辛华;唐树尧;张元成;王玉良;

珠江口近百年来富营养化加剧的沉积记录    贾国东,彭平安,傅家谟

Community analysis of ammonia oxidizer in the oxygen-limited nitritation stage of OLAND system by DGGE of PCR amplified 16S rDNA fragments and FISH    

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罗家海

珠江口入海河段DIN形态转化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徐继荣,王友绍,殷建平,王清吉,张凤琴,何磊,孙翠慈

珠江口石油污染及油品鉴别    杨广杏,张展露,李耀初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来自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间隙水的地球化学证据    吴自军;周怀阳;彭晓彤;陈光谦;

珠江口水域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含量调查    高鹏;赖子尼;魏泰莉;杨婉玲;庞世勋;谢文平;

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主要生理类群研究    滕应,黄昌勇,龙健,姚槐应

珠江口桂山岛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研究    吴自军;周怀阳;彭晓彤;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王晓凌;陈明灿;张雷;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沈雪梅;

粤东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和有机质水平分布研究    谷阳光;王朝晖;吕颂辉;梁瑜;付永虎;

开矿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治理研究    刘敬勇;罗建中;

我国铅锌矿区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    郑奎;李林;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张小甫;时永杰;田福平;杨文静;

不同季节蚯蚓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    徐晓燕;高晓玲;郑琪;马卫东;何应森;

DGGE技术在废水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柳栋升;王海燕;杨慧芬;周岳溪;葛建团;

感潮河道生物膜吸附重金属性能及迁移规律研究    李召旭;袁丽华;雷恒毅;汪义杰;唐红亮;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王莹;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氢气生物学效应系列研究    孙强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    丁访军

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    张鸽香

雪灾对武夷山毛竹和黄山松林土壤碳氮的影响    丁九敏

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    王纪杰

闽江口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及其评价    蔡海洋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土壤质量评价    闫晗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外源NO对N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焦娟

黄河口及黄、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    李佩佩

2009年夏秋季辽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春涛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    陈开华

抚顺东部山区放线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谢银堂

转Bt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春楠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    陈重安

渭北地区优质高产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研究    周璇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

土壤生态系统的甲烷代谢及其地球循环    艾应伟,范志金

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单丽伟,冯贵颖,范三红

含有甲烷氧化菌的混合菌群特性研究    罗明芳;吴昊;王磊;邢新会;

水中亚硝化功能菌的富集培养及其固定化效果研究    杨强;于鲁冀;李廷梅;吴小宁;

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陈金全;王风平;

老参地轮作紫穗槐对人参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杨靖春;黄乃珍;赵志山;

老参地轮作胡枝子和施肥对人参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杨靖春;郝绍卿;姜丛;

珠江口沉积柱样~(210)Pb法年龄测定结果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林瑞芬,闵育顺,卫克勤,张干,虞福基,虞云龙

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品正构烷烃研究    康跃惠,盛国英,傅家谟,麦碧娴,张干,林峥,闵育顺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倪建宇,周怀阳,潘建明,扈传昱

珠江口近百年来富营养化加剧的沉积记录    贾国东,彭平安,傅家谟

海洋浮油污染及处理技术    陈贵峰,杜铭华,戴和武,史明志

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罗家海

长江口水体中重金属形态交换过程的研究    邵秘华,王正方

珠江口入海河段DIN形态转化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徐继荣,王友绍,殷建平,王清吉,张凤琴,何磊,孙翠慈

福建省海岸带沉积物中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    林峰

辽宁省海岸带沉积物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    杨新梅

白沙口海岸带沉积物的床面形态及层理构造    李凡

海岸带沉积物中脱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彭晓彤,周怀阳

矿物岩石分析法在研究海岸带泥砂运移中的应用    王琦,高航

对综合考察海涂资源与合理利用海涂资源的意见    陈吉余

沉积学报1983年第1卷目录    

海岸带地区的固氮、氨化、硝化与反硝化特征    徐继荣,王友绍,孙松

安徽巢县二叠纪地层的硼镓含量及硼镓比    程安进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在海岸带水域自然环境中的衰减研究    张勇,庄一廷,张杰,Ka-Fai Poon,MichaelHWLam,洪华生,RudolfSSWu

渤海海岸带沉积物中典型拟除虫菊酯缺氧生物降解研究    张冬梅

典型拟除虫菊酯在渤海海岸带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狄楠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