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激光诱导气体等离子体对甲烷火焰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8:19
热度:

激光诱导气体等离子体对甲烷火焰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摘要】: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目前被普遍认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最佳动力系统,已经

【摘要】: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目前被普遍认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最佳动力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关注的研究热点。如何实现在燃烧室内高效稳定的点火和超声速燃烧,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所面临的难度最大的技术之一。由于传统的稳燃方法无法很好地稳定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火焰燃烧,因此,等离子体稳燃的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放电等离子体相比,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方法由于其非接触性、高重频、可在空间任何位置产生等离子体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稳燃。 在分析了目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方法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后,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对激光击穿气体产生等离子体的原理和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定火焰燃烧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阐述,确定了实验方案和实验工况。 根据研究内容,搭建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实验平台,并研究了化学当量比、氧气体积百分比、激光脉冲能量和激光焦点的作用位置等因素对于火焰脱火极限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化学当量比从0.7变化到1.0时,脱火极限提高率为9.3%变到25%;氧气体积百分比增大到22.2%时,脱火极限可以提高87.4%;脉冲能量增大到1.82mJ时,脱火极限提高了53.8%;激光光束聚焦在离管口3倍管径的高度,火焰依然可以稳定燃烧。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方法的可行性和稳燃效果。 通过实验中观测到的自发辐射荧光光谱,确定了在飞秒激光的作用下,产生了O、CH、H、CH_3等活性粒子。利用FLUENT软件,将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与气体流动相耦合,计算了O、CH_3两种活性粒子和激光焦点位置对于火焰稳燃极限的影响,对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方法的机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机理上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飞秒激光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稳燃极限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V23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等离子体稳燃方法概论9-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13-14
  • 1.5 本章小结14-15
  • 第2章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实验平台15-23
  • 2.1 引言15
  • 2.2 实验平台介绍15-22
  • 2.2.1 配气系统17-19
  • 2.2.2 本生灯燃烧器19
  • 2.2.3 激光器系统19-20
  • 2.2.4 火焰图像测量系统20-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实验研究23-40
  • 3.1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原理23-27
  • 3.1.1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原理23-24
  • 3.1.2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原理24-27
  • 3.2 实验方案27-28
  • 3.3 实验工况28-30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30-38
  • 3.4.1 无激光作用时甲烷预混层流火焰的脱火极限30-33
  • 3.4.2 脱火极限随化学当量比的变化规律33-34
  • 3.4.3 脱火极限随氧气体积百分比的变化规律34-35
  • 3.4.4 脱火极限随激光脉冲能量的变化规律35-37
  • 3.4.5 脱火极限随激光焦点位置的变化规律37-38
  • 3.5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数值模拟研究40-59
  • 4.1 FLUENT 软件简介40
  • 4.2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数值计算模型介绍40-47
  • 4.2.1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41-42
  • 4.2.2 层流有限速率模型42-44
  • 4.2.3 辐射换热模型44-45
  • 4.2.4 化学反应机理45-47
  • 4.3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燃数值模拟研究47-58
  • 4.3.1 无激光作用时脱火极限的判定49-51
  • 4.3.2 有激光作用时脱火极限的判定51-53
  • 4.3.3 稳燃的作用机制53-55
  • 4.3.4 O 对甲烷火焰稳定性影响的研究55-56
  • 4.3.5 CH_3对甲烷火焰稳定性影响的研究56-57
  • 4.3.6 激光焦点位置对甲烷火焰稳定性影响的研究57-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66-69
  • 致谢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非平衡性等离子体对燃烧影响的研究    郭向阳;何立明;兰宇丹;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刘小勇

超燃冲压发动机混合增强技术    苏义;李大鹏;刘卫东;

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低热值气体燃料    胡宏斌;徐纲;房爱兵;黄伟光;

凹腔火焰稳定器内气流流动的实验研究    吴晋湘;田亮;王辉;王恩宇;苟湘;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综述    贺武生

光学击穿的声响效应    李祥生,任恒海,郇宜贤,王应宗,付克德

甲烷在超快激光脉冲中的中性解离    宋迪;刘凯;孔繁敖;夏安东;

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系统研究进展    王振国;梁剑寒;丁猛;范晓樯;吴继平;林志勇;

不同化学反应机理对甲烷射流湍流扩散火焰计算结果影响的研究    董刚,黄鹰,陈义良

锅炉的燃烧分析及火焰检测系统    陈广华,张令

甲烷/空气预混气的火焰传播过程    牛芳;刘庆明;白春华;何学秋;宫广东;

煤层气扩散燃烧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乔伟彪;马贵阳;孟向楠;冯云飞;

热爆炸的临界条件和点火时间——(Ⅰ)忽略反应物燃耗情况    秦承森

热爆炸的临界条件和点火时间 (Ⅱ)有反应物消耗情况    秦承森

铝颗粒激波点火机制初探    洪滔,秦承森

R502新型替代制冷剂爆炸极限实验研究    张锐,陈光明

甲醇热解组分对超音速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    龚景松;金鑫;侯凌云;钟北京;

大气环境下生物柴油燃烧火焰温度的试验研究    毛功平;王忠;倪培永;李铭迪;陈林;

层流中粉尘的火焰传播速度    孔德虹,邓煦帆,梁宁元

甲烷-空气混合物预混火焰的结构特征研究    牛芳;刘庆明;宫广东;何学秋;白春华;

不同当量比煤油气溶胶自点火现象初步实验研究    朱炀烨;刘二伟;刘建文;徐胜利;

轴对称结构支板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模拟分析    秦飞;何国强;刘佩进;李鹏飞;

一种抑制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新型无源被动控制研究    苏纬仪;张堃元;金志光;

磁流体流动控制在高超声速进气道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金迪;李应红;李益文;张百灵;苏长兵;孙权;

恩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热力学特性研究    陈小明;李松晶;聂伯勋;

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热力学特性研究    陈小明;李松晶;聂伯勋;

燃油火焰形态图像测量方法研究    聂飞;张荣;

圆偏振激光场中氩原子的准能级计算    田人和;李介平;顾永俶;

整体式涂层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王健礼;朱权;李象远;陈耀强;

电场作用下液体乙醇微细尺度层流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徐涛

煤粉空气分级和再燃技术机理、应用和模型研究    刘茂省

乙烯火焰反应动力学简化模型及烟黑生成模拟研究    张引弟

冲压增程炮弹进气道型面气动优化方法研究    王筱蓉

碳氢燃料超临界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羡小超

高超声速咽式进气道流场特性和设计方法研究    董昊

超声/高超声速非均匀来流下曲面压缩系统研究    潘瑾

矩形隔离段流动特性及控制规律研究    曹学斌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判别建模及应用研究    范周琴

焦炉气自热转化炉内流动和反应过程研究    王玉琴

预混合氢氧焰燃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技术研究    汤皓元

气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燃烧器数值模拟研究    廖光辉

生物质混燃煤粉炉及旋流燃烧器的设计研究    贾兆鹏

小型管道内气体燃烧火焰传播规律研究    徐宗

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尹涛

受限空间中液体乙醇微尺度扩散火焰的实验研究    李微

受限空间内微尺度乙醇扩散火焰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解析    杨帅

淮南煤气化特性实验及模拟研究    姚杰

管道内瓦斯传播火焰阵面的若干问题研究    解北京

内收缩高超进气道附面层修正研究    孙晓玲

基于凹槽火焰稳定器的煤油超声速燃烧试验    王辽;韦宝禧;章成亮;徐旭;

有限谱ENO格式在爆轰波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刘云峰,王健平

非平衡等离子体燃烧强化    夏胜国;何俊佳;

凹腔超声速流场结构的试验研究    房田文;丁猛;周进;

GE推进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制    方昌德;

爆轰产物物态方程(Ⅱ)——爆轰的ZND理论不成立吗?(上)    李银成

爆轰产物物态方程(Ⅱ)——爆轰的ZND理论不成立吗?(下)    李银成

对爆轰CJ模型和ZND模型合理性的讨论    胡绍鸣,李辰芳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综述    贺武生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与发展    严传俊,何立明,范玮,雷恒仁,黄希桥,张群

煤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研究    李大鹏

等离子发生器化学反应流场数值模拟    李智明

CO_2激光诱导SF_6—UF_6—CO体系的光敏反应    侯惠奇,秦启宗,何志强,周平

非金属材料表面激光诱导化学局域镀覆金属(铜、镍)的研究    黄妙良,林建明

激光诱导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若干研究    邱明新,周政卓,李丁,沈光平

基于RP技术的激光诱导选择性化学沉积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    刘立兵,赵毅,李明辉,潘伟

用激光诱导产生~1O_2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王蕴玉,张仁武,郭应焕,杨巨华

激光合成硅粉中的分形结构    王卫乡,吉玉泓,梅宴标,刘颂豪,陈俊芳

激光诱导选择性化学镀的方法    

激光显微化学    杨静然;

不接触力式局部测定气体密度、浓度及温度的激光诱导法——测量法的基础和比较    A.Leipertz;江泽清;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合成纳米陶瓷微粉设备的研制    张世伟,巴德纯,才庆魁,刘常升,张滨,付淑云,国玉军

利用激光诱导气体等离子体实现整个THz甚至超远红外波段探测    王虎;

飞秒激光诱导透明材料折射率变化进展(英文)    赵全忠;林耿;邱建荣;

固体样品的飞秒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    李庆;伏再喜;王莉;徐丽;吕良宏;张先燚;季学韩;崔执凤;

微流控芯片中的激光诱导热透镜检测系统的构建    曹泉;郭亚辉;周晓东;胡继明;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多肽的研究    唐敏;方群;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水中Cu元素检测    王春龙;刘建国;赵南京;石焕;鲁翠萍;刘立拓;马明俊;章炜;陈东;张玉钧;刘文清;

激光诱导原子荧光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段忆翔;

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研究    宁日波;

预烧蚀双脉冲激光诱导Fe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实验研究    王琦;梁云仙;陈兴龙;王静鸽;杨阳;倪志波;董凤忠;

TNF—α抑制剂对激光诱导CNV的影响    石璇;Antonia M.Joussen;Bernd Kirchhof;

巧用激光诱导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生焰明 李玉成

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迅

飞秒激光切削加工技术将进入实用阶段    日经

在光的世界里驰骋    本报记者 杨蕾

激光技术与产业:超越与创新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基础产品处处长 季国平

全数字化飞秒激光手术在杭州受捧    记者 殳慧平

飞秒激光照相机可侧面取像    常丽君

国家科技奖大连摘“六星”    阎红

光学科技离不开计量    于靖

超短脉冲激光投入广泛应用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检测物质成分的理论应用分析和实验研究    朱德华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初步研究    罗文峰

纳秒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光学诊断与机理分析    张宏超

飞秒激光诱导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基础研究    黄永光

激光腐蚀/刻蚀技术研究    刘霖

飞秒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时空特性的研究    孙少华

高功率激光诱导液体介质产生等离子体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    李明

强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的研究    邱荣

飞秒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徐智君

脉冲CO_2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的光谱诊断    唐建

激光诱导气体等离子体对甲烷火焰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杨晓川

飞秒激光诱导玻璃中离子迁移    屠占锋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蔬菜元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陈晟昊

金属材料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成分分析的实验研究初级视皮层功能    鲁先洋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金属特性分析研究    潘圣华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及应用    李铁强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柑橘和土壤中金属元素检测的分析研究    李秋连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钢铁元素分析的实验研究    杨立飞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用于杨树叶片成分分析    马爽

不同机械性能的锅炉受热面材料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    李俊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