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17:35
热度: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摘要】:核能谱是高能物理、核物理、重离子物理等基础研究和核技术应用常需获取的基本且重要的核信息之一,核能谱获取方法的改进和新型获取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核测量

【摘要】:核能谱是高能物理、核物理、重离子物理等基础研究和核技术应用常需获取的基本且重要的核信息之一,核能谱获取方法的改进和新型获取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核测量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高速ADC、各种数字化器件、实时操作系统和微处理器等的快速发展,为新一代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 根据目前常用核探测器系统输出信号的特点,一套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应包括波形数字化系统(其中包含前端条件线路、ADC线路、数据缓存和交互系统)、数字核信号处理系统及结果显示和分析系统。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工作包括:对探测器系统输出模拟核信号实现数字化的研究;核信号的处理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对数字化测量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其中数字核信号处理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性能的好坏,因此本论文以此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本论文研究并建立了核信号数值仿真的原理和算法,在MatLab7.0环境下实现了数字化随机核信号发生器。可仿真不同性能的核探测器以不同的计数率和噪声水平输出的数字核信号流。为开展数字化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在核探测器和前置放大器获取核信息及波形数字化系统将模拟核信号数字化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使核信号发生畸变,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本文将核信号获取过程中产生的信号畸变分为核信号获取中产生的畸变(简称A类畸变)和模拟核信号数字化过程中引入的畸变(简称D类畸变)。分别采用建立适当的前端条件线路减小D类畸变、建立合适的数字优化滤波方案减小A类畸变的方法,为数字化能谱获取系统的组成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式。 在建立数字核信号处理系统时,根据匹配滤波器具有最佳的信噪比的理论, 【关键词】:数字化核能谱获取 数字核信号处理 能量分辨率 计算机辅助设计 前端条件线路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L81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引言10-20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现状11-16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6-18
  • 1.4 论文内容及安排18-19
  • 1.5 本章小结19-20
  • 2 数字化核能谱测量的基本理论20-32
  • 2.1 典型数字化核测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0-21
  • 2.2 核测量系统数字化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基本问题21-23
  • 2.3 影响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分辨率的主要因素23-30
  • 2.3.1 核信号获取中的畸变(A类畸变)23-27
  • 2.3.2 核信号数字化引入的畸变(D类畸变)27-30
  • 2.3.3 改善数字化核谱获取系统分辨率的方法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3 数字化随机核脉冲发生器32-52
  • 3.1 目的和意义32-34
  • 3.2 核信号的特征及数学描述34-41
  • 3.2.1 核信号时间分布的统计特性34-35
  • 3.2.2 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统计特征35-37
  • 3.2.3 核信号波形的数学描述37-38
  • 3.2.4 电荷灵敏前放输出噪声特点38-41
  • 3.3 核信号数值仿真原理和软件设计41-47
  • 3.3.1 核信号仿真算法41-43
  • 3.3.2 核心函数设计43-47
  • 3.4 对~(55)Fe X-射线核信号的仿真及信号发生47-51
  • 3.4.1 仿真参数设置47-51
  • 3.5 本章小结51-52
  • 4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中信号处理的原理和方法52-71
  • 4.1 优化滤波理论52-56
  • 4.2 滤波算法56-63
  • 4.2.1 有限宽匹配滤波算法56-57
  • 4.2.2 输出波形宽度和平顶宽度调节57-62
  • 4.2.3 梯形滤波算法62-63
  • 4.3 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63-67
  • 4.3.1 带平顶有限宽匹配滤波与单指数极零补偿组合滤波器性能63-66
  • 4.3.2 梯形成形与单指数极零补偿算法的组合66-67
  • 4.4 滤波算法实验结果67-70
  • 4.4.1 对~(55)Fe源X射线实测数字信号滤波结果67-68
  • 4.4.2 与高斯成形滤波效果比较68-70
  • 4.5 本章小结70-71
  • 5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组成及优化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71-97
  • 5.1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组成原理71-73
  • 5.1.1 对A类畸变的处理71-72
  • 5.1.2 对D类畸变的处理72-73
  • 5.1.3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组成73
  • 5.2 极零参数评估73-79
  • 5.2.1 参数评估的原理及算法74-78
  • 5.2.2 双指数核信号极/零识别结果78-79
  • 5.3 最优化数字滤波器合成算法基础79-81
  • 5.3.1 信噪比对谱线展宽的影响80
  • 5.3.2 脉冲堆积引起的谱线展宽80-81
  • 5.4 前端条件线路最优参数配置算法理论基础81-85
  • 5.4.1 由输入模拟信号顶部形状引起幅度亏损81-82
  • 5.4.2 由于ADC变换精度引入的量化误差82-84
  • 5.4.3 算法实现原理84-85
  • 5.5 软件设计和实现85-92
  • 5.5.1 优化数字滤波器最优参数配置CAD软件设计85-87
  • 5.5.2 前端条件线路最佳参数配置软件设计87-92
  • 5.6 软件运行结果92-96
  • 5.6.1 优化滤波器最佳参数92-94
  • 5.6.2 前端条件线路最佳参数设计94-96
  • 5.7 本章小结96-97
  • 6 数字化X射线谱仪97-119
  • 6.1 谱仪系统组成97-98
  • 6.2 波形数字化系统的建立98-107
  • 6.2.1 前端条件线路的设计及实现98-106
  • 6.2.2 波形数字化的实现106-107
  • 6.3 数字核信号处理系统的建立107-111
  • 6.3.1 核信号数据存取的实现108-111
  • 6.4 X射线能谱测量111-118
  • 6.4.1 测量方案设计111-112
  • 6.4.2 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112-116
  • 6.4.3 结果分析和讨论116-118
  • 6.5 本章小结118-119
  • 7 结语119-131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131-133
  • 致谢13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探测器信号波形离散序列的多项式与双指数曲线拟合及其在数字化核能谱中的应用    韩丹;江春;付鹏涛;牟艳红;杨朝文;

基于FPGA的数字核脉冲高速传输系统设计    胡宁;庹先国;王磊;王琳;

核辐射脉冲幅度分析的基线自适应Kalman滤波估计    张同锋;方方;王敏;曹建宇;

基于盲目反卷积算法的核脉冲信号处理    洪鹏飞;杨磊;付廷岩;祁中;任忠国;李东仓;

基于数字微分滤波与降噪分析的核信号脉冲检测    李强;江虹;伍晓利;

一种参数最优化数字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    张软玉;罗小兵;许祖润;

基于盲目反卷积算法的核脉冲信号处理技术    洪鹏飞;杨磊;祁中;孟祥厅;付廷岩;李东仓;

基于Verilog HDL的数字化多道预处理算法研究    王珂;李政;魏义祥;方飞;

基于数字高斯成形技术的X荧光谱仪的研制    周伟

数字核能谱测量系统中滤波与成形技术研究    王敏

一种核信号处理电路的开发    张美琴

数字化多道的设计与实现    孙宇

基于DSP技术的核能谱测量系统的设计    庄景齐

延迟符合法分辨氡同位素仿真研究    王喜宗

基于GSM及以太网的区域γ监测系统的研制    吴龙雄

基于FPGA的数字化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研制    邹伟

基于混沌的高速真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俞俊,沈海斌,严晓浪

一种组合导航的自适应信息融合算法    刘江;蔡伯根;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死时间问题探讨    祖秀兰,刘银兵,吴允平,范安东,周蓉生

小型化管激发X射线荧光仪的研制    马英杰,周蓉生,方方

X射线荧光自动分类分析技术在矿产资源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庹先国;程渤;徐争启;穆克亮;胡灿;闫玉生;

基于USB的数字电位器的控制    王成亮;杨波;杨光;

氡及其子体测量方法简介    苟全录

基于NI-VISA与LabVIEW的USB接口应用设计    余志荣;杨莉;

高分辨率数字电位器的软件实现    葛惠民;陈基伟;

X射线荧光方法在矿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庹先国,滕彦国,徐争启,倪师军,张成江

谱仪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肖无云;魏义祥;艾宪芸;敖奇;曾利萍;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张怀强

野外地面伽玛射线全谱测量研究    方方

数字核仪器系统中高斯成形滤波的设计与实现    陈世国

高斯滤波器逼近理论与应用研究    许景波

基于FPGA的便携式数字核谱仪研制    覃章健

低原子序数元素能量色散X荧光仪的研制    周建斌

核素识别算法及数字化能谱采集系统研究    陈亮

基于CPLD的低功耗数字化伽玛能谱仪的研制    刘良

便携式伽玛谱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张雄飞

基于DSP和FPGA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潘国栋

基于单片机的现场多道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袁启兵

基于GSM短消息业务的无线监控系统的开发设计    付强

智能多道谱仪的研制    吴永鹏

基于GSM模块TC35i的收发短信的无线终端的设计    郭红霞

基于DSP的高速核信号波形采集电路的研制    刘国华

基于DSP的新型核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软件设计    付强

基于USB和FPGA技术的高性能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梁颖

一种新型数字X荧光仪的研制    王雪;周建斌;周伟;王红印;罗翔;卢圣才;

基于价格波动的二手船购船决策研究    李恩临

基于FPGA的除法器的设计和实现    安然

基于嵌入式的无线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研制    杨臣尉

高分辨率γ能谱仪采集电路的研制    姚飞

基于ARM-linux核谱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平台设计    张禹华

基于FPGA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设计    李娇龙

机械零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五)    程运容;

用并矢展开法综合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李农庄;张贻琛;

平面四杆机构连杆曲线图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尚久浩;

未来的CAD系统    K.普列斯;刘家鑫;

计算机在我厂的综合应用    吕志德;何建萍;

水电站引水管计算机辅助设计    欧阳建国;

一个面向住宅建筑设计的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    薛瑞祺,朱安民

实用的中小型异步电动机优化设计程序    孟大伟;

CAD在引黄济青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崇文;

样板刀计算机辅助设计    郭化德;

一种参数最优化数字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    张软玉;罗小兵;许祖润;

箱形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    周新六;林继君;蒋蕴玉;瞿国祥;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孙克豪;胡宇群;王立森;赵亚溥;

饺子机成型模的三维造型    闫庚力;季宏生;

智能CAD技术综述    施光辉;林高飞;

机械课程设计的改革    黄宇婷;张小亮;黄宇;

工程智能控制器的CAD方法    张谦;范玉璋;

钻孔灌注混凝土桩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HTDP系统    王用中;杨其兴;

Logix齿轮的形成原理及其计算机辅助设计    李荣刚;李剑锋;冯显英;

前言    

国际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机器人会议召开    记者 李学华

将智慧集成 让行业共享    本报记者 叶昌元

CG初萌“就业花蕾”    日报见习记者 兰天 记者 谭彦斌

3D时代,我们的生活    展如

在世界激光科技之巅插上五星红旗    本报记者 张显峰

把软件真正用起来    本报记者 许盼

技术和责任是“普金利玻璃切割机”的灵魂    周聪

联想为石油等专业用户开发出双屏工作站    记者 刘泓波

超高分辨率光电子能谱仪研制成功    武卫政

“怪兽”ThinkPad W700ds亮相2009 CES    张凤岐

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    张软玉

电磁波屏蔽材料的电磁特性研究及低反射、高吸收梯度功能设计    毛健

数字核仪器系统中高斯成形滤波的设计与实现    陈世国

钻探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胡远彪

编组站计算机辅助设计理论研究及系统实现    黄孝章

干纱缠绕圆柱壳体预成型技术研究    杨金纯

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钛基托的实验研究    吴江

个体化钛合金示指掌指关节假体设计、制造和生物力学的研究    王鹏

微波管电子光学系统CAD技术研究    黄桃

基于点的几何模型及其CAD/CAM应用研究    陈建良

通用带式输送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王洪军

翻转犁头架参数化智能设计系统的研究    贾海龙

控制系统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邢雅周

基于GIS的道路选线及城市交通路网评价研究    李石科

空间网格结构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骆顺心

飞机着落灯灯丝优化辅助设计    柯丹

关于CAE/CAD/BOM集成关键技术的研究    黄继明

组合夹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    刘洪伟

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余小燕

面向数字样机装配设计的KBE应用工具开发研究    刘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