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报性对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03:42
热度:

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报性对比【摘要】:以2008年6月9—10日江淮地区的锋面暴雨和2008年6月6—7日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为例,采用模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这2个不同

【摘要】:以2008年6月9—10日江淮地区的锋面暴雨和2008年6月6—7日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为例,采用模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这2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的差异.控制试验的结果表明,2个地区的暴雨都可以用WRF模式得到较好的模拟再现.通过在控制试验的初始场上对温度场和风场添加高斯随机扰动误差构造敏感性集合成员,结果表明初始场的微小误差在24h内使得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模拟结果都发生较大改变,但华南暴雨的误差增长快于江淮暴雨,导致华南暴雨模拟结果发生更大的改变.通过对集合离散度的分析表明,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离散度都随积分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但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增长更快,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在模式各层上都远大于江淮暴雨.从误差增长和集合预报的角度讲,华南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比江淮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差.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可预报性 暴雨 地域差别
【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资助项目(07-A-012)
【分类号】:P458.121.1
【正文快照】: 0引言大气是一个混沌非线性系统,微小的初始误差在大气中的增长过程十分复杂,有时很小的初始误差通过“蝴蝶效应”会演变成很大的误差,有时误差增长过程则不那么显著,大气可预报性的概念因此被提出[1-2].广义来说,大气的可预报性有内在的可预报性和实际可预报性2个不同的含义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Mesoscale Predictability of Mei-yu Heavy Rainfall    刘建勇;谈哲敏;

初始误差和参数误差对混沌系统可预报性影响的比较    丁瑞强;李建平;

华南锋面与暖区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赵玉春;李泽椿;肖子牛;

数值天气预报中的误差增长及大气的可预报性    陈明行,纪立人

大气随机动力学与可预报性    周秀骥;

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模式可预报性分析    王会军;陈丽娟;李维京;张培群;刘绿柳;

The Mesoscale Predictability of a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    翟丹华;林永辉;

广东省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董国业;伍淑瑜;李耀安;

广西冬季一次罕见大范围连续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覃丽;黄海洪;温水荣;

宁夏各月降水特征和可预测性分析    陈海波;严华生;饶彤华;张成军;马国涛;

一次典型暖区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曹亚平;林中庆;祁秀香;王开燕;李海洋;

地形对冷流暴雪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    周雪松;杨成芳;张少林;

Analysis Study on Perturbation Energy and Predictability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朱本璐;林万涛;张云;

上海春季两次降水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刘飞;黄宁立;肖鹏;

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    强学民;杨修群;

台湾地区中尺度试验期间梅雨锋及其对流云团的研究    马群飞,赵思雄

南亚、东南亚地区大气环流季节突变的多年状况    王晓春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

三明市汛期中尺度降水的若干特征分析    曹长根;吴家富;刘彩青;

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短期定量预报方法初探    林宗桂;胡勇林;陈翠敏;

广东前汛期降水的MOS预报    陈振林;王世敏;杨建伟;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水汽输送和环流特征    池艳珍;何金海;

“2004.9.2-6”持续性强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陈忠明;何光碧;高文良;闵文彬;

“05.6”华南连续性特大致洪暴雨分析    张东;林钢;叶萌;陈桂兴;汪瑛;

2000年6月贵州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刘莉娟;张润琼;寿绍文;

广西锋面暴雨物理量初探    李菁;祁丽燕;黄治逢;

地形对山东冷流暴雪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周雪松;王辉;杨成芳;

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    汪小康

局地暴雨中的自组织过程    李春虎

风场扰动激发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    姜勇强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    谌芸

“05·6”华南暴雨形成机理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何立富

热带扰动引发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机理研究    赵玉春

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与可预报性研究    丁瑞强

热带云砧卷云微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金莲姬

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    常越

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慕建利

热带扰动引发的华南特大暴雨个例分析    徐珺

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    高红霞

LAPS系统对多种探测资料的融合及在GRAPES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刘春文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陈翔翔

一次暖区暴雨形成机制的数值试验与诊断分析    刘蕾

华南地区暖季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分析    李佳颖

雷达反射率因子间接同化在飑线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刘炜桦

梅雨锋急流暴雨日变化的地理原因研究及地形对低空急流日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罗建英

中国汛期雨型和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研究    冷春香

华南前汛期的气候异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    马慧

Seasonal Differences of Model Predictability and the Impact of SST in the Pacific    郎咸梅,王会军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in a Global Climate Model    王会军,薛峰,毕训强

天气和气候的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时少英,刘式达,付遵涛,刘式适,梁福明,辛国君,李百炼

月平均环流的长期数值预报    王绍武

P-σ全球模式的月尺度动力延伸预报试验    钱永甫,郑琼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Ⅱ.物理过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    孙建华,赵思雄

一次热带低压引发上海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齐琳琳,赵思雄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蒙伟光,王安宇,李江南,冯瑞权,侯尔滨

误差非线性的增长理论及可预报性研究    丁瑞强;李建平;

关于大气过程可预报性问题的一些讨论    卞建春,杨培才

关于浑沌现象的可预报性问题    章基嘉;

东亚降水系统的维数分析及其可预报性    缪锦海,章景德,刘志远,李朝兴

气候的可预报性及其在新疆的初步研究成果简介    张家宝

说明预报技术和可预报性的一种图表    R.A.Anthes;D.P.Baumhefner;胡圣昌;

大气的可预报性与大气模式的设计    杨成彬

天气预报的局限性    劳伦兹;史国宁;

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CLIVAR)──气候研究的国际新计划    李崇银

Lorenz系统混沌解序列可预报性的统计检验    任宏利,戴新刚,丑纪范

短期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与不确定性    王绍武

21世纪的气候变化及其可预报性研究——国际CLIVAR计划及科学大会介绍    李崇银

2009年7月初珠江流域暴雨致洪成因分析    齐丹;赵鲁强;杨晓武;

一次梅雨锋暴雨云结构及消减暴雨数值模拟试验    张云;张立凤;钱建明;

2007年7月7-9日一次梅雨暴雨过程的双峰结构分析    王炳坤;莫静华;

2009年7月山西省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李新生;

卢氏2007年7月29—30日暴雨过程分析    莫爱勰;陈静;蔡涛;胡韶华;王梅娟;杜晓民;马丽征;

望谟暴雨气候分析及可能最大降水量估算    陈习伦;谭猛;潘海;龙春洪;

几种湿Q矢量在08年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邓方俊;周剑能;

台风“云娜”暴雨数值模拟及研究    黄泓;孙预前;

几种湿Q矢量在08年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邓方俊;周剑能;

望谟暴雨及重现期气候分析    陈习伦;

东莞渐成全省第四大暴雨中心    黄虎波 张安定

雷电高发区不一定是暴雨中心    陆铭

我市将遭遇暴雨强风    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胡章 实习生 陈思慧

降水由西向东行川东北将成暴雨中心    本报记者 刘星

气候系统的混沌性质和可预报性    本报记者 丁继武

暴雨中心的党员身影    记者 吴雅茗 颜伟杰 报道组 周华俊

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计划研讨会在京举行    丁继武刘晓林 实习记者 崔洁

极端气候及天气事件的可预报性    陈菊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首次THORPEX学术研讨会召开    游雪晴

中国气象局将积极参加 全球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计划    通讯员李伟 陈静

动力相似预报的策略和方法    任宏利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在集合预报中的应用    姜智娜

气候模式的误差及其可预报性研究    黄昌兴

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与可预报性研究    丁瑞强

热带海洋海温变率预报及可预报性研究    唐晓晖

南海上层海洋变异分析及海表温度统计学可预报性试验    陈海英

基于可预报分量的6-15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研究    郑志海

ENSO集合预报研究    郑飞

中国汛期降水模式误差主分量相似预报研究    熊开国

台风外围强暴雨的发生发展及其增强和维持机制研究    王亦平

娱乐新闻视角下的京沪大众文化    孙鸥

T63L16气候模式预报能力和可预报性研究    许晓光

10-30天延伸期稳定分量的提取及其可预报性研究    孙树鹏

非线性优化方法在大气运动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    张磊

暴雨模拟中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伍华平

基于副高活动的T213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实际可预报性诊断研究    陈中赟

2005年6月华南致洪暴雨的成因分析及可预报性研究    许晓林

2007年7月7日南京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    唐立

复杂动态系统的预报方法研究    王佳琳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对1998年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的回报试验研究    颉卫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