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两种密度三溴甲烷分离重矿物效果的对比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20:41
热度:

两种密度三溴甲烷分离重矿物效果的对比分析【摘要】:采用国内目前常用的两种密度三溴甲烷重液(重液1,密度为2.87 g/cm3;重液2,密度为2.80 g/cm3),分别对黄河、长江

【摘要】:采用国内目前常用的两种密度三溴甲烷重液(重液1,密度为2.87 g/cm3;重液2,密度为2.80 g/cm3),分别对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以及东海、南海等海区沉积物中的0.063~0.25 mm粒级进行了重矿物分离及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重矿物分离过程中,两种重液的密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重液2的密度变化较大且呈整体增加趋势,而重液1密度则较为稳定。比较而言,重液2分离出的重矿物质量分数较重液1的稳定,尤其处理白云石质量分数较高(如长江)的沉积物时,重液2较重液1分离出的重矿物质量分数明显偏高。由于能有效区分方解石和白云石,重液2在分离东海、长江沉积物中的重矿物效果要好于重液1。为使分离出来的重矿物质量分数保持稳定,每次提取完重矿物的剩余重液2需重新配平至密度为2.80 g/cm3。对两种重液分离出来的重矿物质量分数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两种结果进行粗略转换。由于在重矿物分离过程中,损失的碎屑矿物很低(一般在个样总质量的1%以内),其对重矿物质量分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关键词】三溴甲烷 重矿物 对比分析 沉积物 河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603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50602-13)
【分类号】:P734
【正文快照】: 重矿物分析作为沉积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可用来说明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规律及沉积区的物质来源,并能据此进一步了解母岩成分与矿物在搬运过程的变化规律[1]。目前国内分离重矿物所采用的重液是三溴甲烷,不同单位和研究者采用的重液密度存在差异。有些研究者用密度2.87 g/cm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海的碎屑矿物组合及其分布模式的探讨    陈丽蓉,申顺喜,徐文强,李安春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重矿物组合分区及来源    王昆山,石学法,林振宏

珠江口及邻近海岸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初步研究    朱素琳,梁百和,吴华新,罗永明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合特征    孙白云

黄河物源碎屑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    林晓彤,李巍然,时振波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分布    王红霞,林振宏,文丽,姜学钧,张志珣

渤海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陈丽蓉,栾作峰,郑铁民,徐文强,董太禄

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陈丽蓉,徐文强,申顺喜,李安春

渤海、黄海、东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研究    陈丽蓉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苏广庆,王天行

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特征    唐俊,奥岩

山东省昌乐宝石级锆石的研究    张海萍,李福堂,李津

云南异极矿的宝石学特征    梁婷,谢星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化学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周泳,洪汉烈,边秋娟,汪璇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尹秀珍;刘万洙;蓝先洪;万晓樵;

东海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初探    覃建雄,田景春,杨作升

海南岛清澜港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特征    梁百和,吴华新,朱素琳

中国大陆架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    赵一阳,王金土,秦朝阳,陈毓蔚,王贤觉,吴明清

东海DGKS96—03岩心中微体化石的古海洋学特点、δ~(18)O曲线与AMS~(14)C测年    程振波,刘振夏,石学法,鞠小华,Serge Berne,斋藤文纪

我国东海及邻近海域气体水合物可能的分布范围    栾锡武,初凤友,赵一阳,秦蕴珊,陈左林

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    胡邦琦

富烧绿石人造岩石和锆英石固化模拟锕系废物研究    杨建文

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    蒋富清

蒙脱石活化及其与微结构变化关系研究    吴平霄

末次冰期东海南部沉积物特征和物源分析    金秉福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    王永红

黄海、东海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王昆山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化的若干特征    曹奇原

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    向芳

近海环境中无机碳的研究    李学刚

珠江口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相    王文介

从自生黄铁矿的分布规律和相关因素探讨北黄海西部海域的沉积环境    彭汉昌;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分区    罗曼云,石斯器,林锦英

东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及其地质意义    王先兰,马克俭,陈建林,李志诊

东海沉积物中某些重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孙白云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合特征    孙白云

南黄海陆架沉积环境的聚类分析    张光威

南黄海YSDP102孔冰消期以来的重矿物组合特征    姜学钧,李绍全,申顺喜

黄河物源碎屑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    林晓彤,李巍然,时振波

南黄海东侧陆架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特征    李绍全,刘健,王圣洁,杨子赓

浅析铝芯电缆替代铜芯电缆    井庆胜;张雷;

抗滑桩设计原理的探讨及其在滑坡治理设计中的应用    许立斌;路海东;李森林;焦永伟;

美国服务贸易的借鉴与启示    李莹;

2010年两次强沙尘暴期间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对比分析    海显莲;

大力发展我国沉积科学(代前言)    孙枢;

“三网合一”水处理系统在埕岛油田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邓续波;

2009年两次灾害性风暴潮成因及对比分析    赵金霞;徐灵芝;范苏丹;

常州市夏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雷正翠;钱玮;史裕琴;

英汉电子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征对比分析    樊雪;

南昌市2006-2008年人工与自动测湿对比观测分析    张玉霞;程宗佩;郑晶;

红枫湖沉积物中酸可挥发硫化物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    刘峰;秦樊鑫;胡继伟;黄先飞;蒋翠红;李存雄;

巢湖市城市内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徐琛;杨长明;

松花江吉林省江段部分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    王文涛;花修艺;董德明;赵蕴珠;梁大鹏;

不同底质含水率下人工鱼礁礁体最大静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    刘健;张硕;

北京市街道沉积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重金属来源研究    岑况;ThomasNeumann;StefanNorra;DorisStüben;

乌梁素海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赵胜男;李畅游;史小红;李卫平;孙标;

长江口潮滩基质结合态磷化氢的初步研究    侯立军;刘敏;许世远;

浅谈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    姜作喜;

渤海南部海域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    马红波;宋金明;

沉积物对成湖前土壤碳、氮比值的影响    肖化云;刘丛强;

豆价又见4000 历史会否重演    徐志谋

直辖十年的变化了然于心    记者 商宇 张雪峰

对比分析帮助企业自查自纠    刘新方吴永贵 祝梅梅

三种棉花铺膜播种机的技术性能对比分析    吐尔逊·买合苏木

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获突破    苏万明

税收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洪贵

定期对比分析 实地检查督导    邹永兵 孙悦生

攀钢高炉破损及沉积物研究有成效    卫国 晨钟

白糖期货交割对比分析    一德期货 肖锋波

我国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获突破    苏万明

鄱阳湖沉积物—水界面痕量砷、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廖梦霞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    薛红喜

沉水植物与富营养湖泊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相互作用研究    谢贻发

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竞争吸附效应及影响因素    娄保锋

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不可逆吸附行为    陈华林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朱广伟

黄海沉积物中氮的粒度结构及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吕晓霞

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乔永民

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叙事    佘艳春

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    张磊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磁化率的解释    吉云平

蒙古气旋引发沙尘天气的动力和热力特征研究    屠妮妮

英韩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张德贤

中英思维方式的对比及其在二语汉英句子翻译教学的应用    蒙洁琼

汉维语时间副词对比研究    袁蕾

领导人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对比分析    刘莎

汉英化妆品说明书语篇人际功能对比分析    刘真为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词汇语法平面母语干扰现象分析    李梁

错误分析与高中英语教学    赵德轩

中英文摘要纯理功能对比分析    于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