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44:15
热度: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摘要】:利用采集自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田间培养的土壤样品,通过

【摘要】:利用采集自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田间培养的土壤样品,通过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CO2浓度下导致作物生物量增加和更多碳输入对土壤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高(即通过秸秆还田和根系进入土壤的含碳量增加)时,其显著影响碳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转化,粒径53μm土壤的含碳量增加,粒径53μm土壤的含碳量降低;在没有秸秆加入的常规氮水平下与有秸秆加入的低氮水平下,含碳量变化幅度较大;单位土壤各粒级的含碳量均有增加,有秸秆加入,活性碳(葡萄糖)量越大,含碳量增加幅度越大;没有秸秆加入,活性碳量越大,总碳含量增加幅度越小.而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的分解代谢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继续研究.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CO浓度 活性碳 作物秸秆 土壤颗粒 土壤含碳量
【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项目(KZCX3-SW-440,KZCX2-SW-1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03,401108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SFC-4057115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2CB714003)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07F3020)
【分类号】:S153
【正文快照】: 自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CO2浓度以每年0·4%的速度递增[1](2004年约为380×10-6[2]).CO2能直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其生物量[3-5],进而影响作物的化学性质[6-7].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约2 060Gt)几乎是大气(约735 Gt)的3倍[8],大气CO2浓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概况    田广生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韩勇;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壤可溶性C、N和P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张雅丽,刘刚,曾青

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    关松;窦森;

植物群落生物量和有机碳对高寒草甸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李月梅;曹广民;徐仁海;

河口、海湾沉积磷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意义    张秀梅,梁涛,耿元波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联网观测研究进展    牛栋;李正泉;于贵瑞;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李跃林,胡成志,张云,文锦柱

大气CO_2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王静,方锋,尉元明

甘肃省粮油产量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研究    王毅荣;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长季和非生长季CO_2通量分析    徐世晓,赵新全,李英年,赵亮,曹广民,唐艳鸿,古松,王勤学,杜明远

培养条件下CO_2对施入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关松;窦森;王玉珍;

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    王娓

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小麦水分养分利用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李伏生

FACE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黄建晔

FACE对水稻根系生育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杨洪建

黄淮海平原集约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建模及应用    雷宏军

可燃制冷剂爆炸理论与燃烧爆炸抑制机理的研究    田贯三

FACE水稻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孙成明

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    贾丙瑞

皆伐火烧对杉木林和栲树林碳、氮动态的影响    郭剑芬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研究    陈亮中

稻麦轮作农田小麦生长季土壤空气CO_2浓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刁一伟

土壤CO_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郎红东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张国胜

FACE(Free-Air CO_2 Enrichment)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原因初探    徐长亮

农业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产生CO_2过程的pH调节以及增施CO_2对大棚蔬菜生长的影响    于承艳

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研究    关松

CO_2施肥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代谢及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    尹燕东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有机碳库和氮库变化研究    彭畅

土壤微生物和酶对大气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响应    肖玲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红桦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分配的影响    李青超

山东省高产粮田养分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    于淑芳,杨力,孙明,马丽,宋国菡,丁光国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覆膜方式和移栽深度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张晓海;蔡寒玉;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不同处理方法对稻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    汤丽琳,夏先林,张丽,潘维娜,杨成,郭靖

不同施磷量对大豆苗期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    金剑;王光华;刘晓冰;陈雪丽;李兴国;

河北省遵化平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变异函数与Kriging插值分析    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

中国土壤土层厚度的空间变异性特征    王绍强,朱松丽,周成虎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吴永成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呼吸和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齐志勇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和褐潮土肥力的影响研究    宋永林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某些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夏文建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烤烟生产的影响    陈坤

世界和中国的海平面变化    郑文振,吴乃华,金承钟,宋丽莉,潘文波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    贺金生,王政权,方精云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韩勇;

两种氮水平下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磷浓度的影响    李伏生,康绍忠

中国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研究初报    潘剑君;郝珖存;孟静娟;

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曾骏;郭天文;于显枫;董博;

    

    

    

    

    

    

    

    

不同光合模型在长江下游冬麦区的适用性研究    李永秀;杨再强;张富存;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有机质土壤速效磷脱色方法的分析探讨    罗英;高健伟;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根生物量的影响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何远洋;田祥宇;肖银龙;景建飞;

耕作方式对土壤生态环境将有重要影响    记者 范建

次生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研究    李玉武

不同C源对外源N土壤微生物固持的影响    张乐

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张薇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定影响研究    郑杰炳

不同施肥措施对矿区复垦土壤活性碳库的影响    范继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