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行压力大 沙特难言减产
油价下行压力大 沙特难言减产2015年年初以来,中东各国的心情随着油价涨跌可谓大起大落。一季度,布伦特油价走势大体呈现“倒U字形”,从每桶45美元涨到60美
2015年年初以来,中东各国的心情随着油价涨跌可谓大起大落。一季度,布伦特油价走势大体呈现“倒U字形”,从每桶45美元涨到60美元后下落至55美元。二季度,油价走势接近“半圆形”,多数时间在60美元/桶以上。6月初,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半年一度的部长级会议召开,决定维持3000万桶/日产量目标不变,当时沙特石油部部长纳伊米还称会议的氛围“友好得令人意外”。但从6月底开始,油价开始迅速下探,到8月甚至已逼近40美元/桶的低位。尽管8月27至28日布伦特油价两天内上涨了16%,但这种上涨昙花一现的可能性远大于启动反弹。
6月以来的油价大跌,导火索之一是中东产油国家不仅不减产,还大力增产。根据OPEC的8月份数据,沙特和伊拉克是最大的增产户,沙特2015年二季度比一季度增产40万桶/日,伊拉克也添上了39万桶/日。伊拉克增产很好理解,1/3的国土还在“伊斯兰国”手里,该国除了拼命增产外别无他途筹措军费。而作为OPEC绝对“带头大哥”的沙特,其增产决定同样相当符合逻辑,是沙特最不坏的策略。
首先,全球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预期过于强烈,沙特减产托市的风险太大。在前几年油价超过100美元/桶时,市场担心供不应求,大家都盯着供应端,所以沙特的剩余产能就很引人瞩目。同期高油价助推了页岩油等非传统原油产量的井喷,市场逐渐移向供需平衡。如果不是2011年后利比亚产量始终未能恢复、2012年伊朗被加紧制裁,以及2014年起“伊斯兰国”肆虐伊拉克,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更早显现。现在,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每天生产的原油比需求已高出了300万桶,油价对需求端的变化更为敏感,欧债危机深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都会打压油价。在这种背景下,沙特减产很可能会重蹈其上世纪80年代的覆辙:当年沙特带头“断臂式”减产3/4,但其他产油国继续增产,这既抢了沙特的出口市场,又拖累了国际油价,使沙特损失了巨额收入。前车之鉴使沙特不会再独自为所有石油出口国护盘,而是要减产大家一起减,但其他产油国更不愿承担在供过于求下丢掉市场份额的风险,所以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减产。
其次,沙特跟美国页岩油厂商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沙特有动机令油价继续下行。去年下半年油价开始大跌后不久,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有一期的封面画的是沙特酋长和美国页岩油工人背靠背站立,各持着一把油枪摆出决斗架势。自那时起,沙特从未掩饰要把高成本美国页岩油赶出市场的决心。但是,美国页岩油厂商的韧性超出了预期。2014年,大家认为油价要超过80美元/桶,页岩油厂商才有利可图,但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快速降低,另一方面,即便不少页岩油厂商财务状况不佳,美国资本市场的氛围却是“看产量不看利润”,拼命增产的页岩油厂商即便亏损,股价仍然走高。成本降低、融资充分,使今年美国钻井数虽大幅减少,页岩油产量却不见下降。此时,如果沙特放任油价回升,相当于是放弃自己的低成本优势,并以高油价补贴养肥自己的竞争对手。沙特相信在价格战中必定是成本最低、家底最厚的人笑到最后,既然60美元/桶还不够让页岩油退出市场,那就继续增产,来看50美元/桶、40美元/桶如何。既然半年不够,沙特或许愿意坚持上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最后,政治上的需要也令沙特希望维持强硬态势。当前,沙特与伊朗在地区争夺影响力的斗争仍处于白热化阶段。伊朗所受制裁顺利解除、迅速增产是大概率事件,要是其增产的石油上市时油价较高,伊朗获益自然更多,这绝非沙特所乐见。沙特国内政治走向同样倾向于维持不减产决定。尽管沙特国内有强烈呼声要求干预市场、拉高油价,但如果沙特政府决定减产却没有获得预期效果,那对1月才上任的新国王萨勒曼,以及4月才新换的王储、第二王储的威望都将是重大损害,这种风险不会是沙特新领导层愿意承受的。
上述三大因素也会影响未来的国际石油市场走向。从供需角度上讲,普遍预期市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恢复平衡。在沙特与美国页岩油厂商的“胆小鬼游戏”方面,沙特手里还有丰富的筹码,即便其外汇储备在以每月100亿美元的速度下降,沙特政府负债率却只有个位数,而上世纪90年代其债务水平曾一度接近GDP的100%,当前比那时情况要好得多。但美国方面也不太像要输:每次油价下行,都使美国页岩油厂商更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和成本控制,行业洗牌后留下的都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企业,结果是整个页岩油产业变得更强大、更高效。至于沙特内政外交的走势方面,目前在该国决策体系中极为突出的小萨勒曼,在不到30岁时就已是第二王储、国防部长、王宫办公厅主任、经济与发展委员会主席,还是沙特在也门动武的主要策动者。如果是他,而不是已经80岁的石油部部长纳伊米(纳伊米4月被解除了兼任的沙特阿美石油董事会主席职务)在该国的石油政策中发挥更大影响,那沙特可能更不愿减产以免被视作“软弱”。
总之,在今年年底的OPEC会议前,除非中东又突发“伊斯兰国”那样大级别的地缘政治灾难,或者全球石油需求有了明显增长,否则国际油价可能真没什么上涨动力了。传统上的生产调节者沙特可能会发现不减产虽然痛苦,但减产似乎更难。
(作者:唐恬波,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油气并购是时候“抄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