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并购是时候“抄底”了吗?
油气并购是时候“抄底”了吗?“抄底”这个概念在很多场合都有应用,无论你从事经商还是炒股,可能不同程度都曾经历过是否要“抄底”的决策经
“抄底”这个概念在很多场合都有应用,无论你从事经商还是炒股,可能不同程度都曾经历过是否要“抄底”的决策经历。对于海外油气并购而言,很多时候也会碰到这个问题。
2014年7月以来,伴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下行、资源国油气政策松动,以及石油公司资产剥离计划的实施,国内外就曾经有是否要到海外“抄底”收购油气资产的讨论。主张者认为当前油气价格低迷,正是资产收购的好机会,应抓住机遇;谨慎论者则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凶险,油价虽低但有可能长期持续,那么,即使当前所购资产成本较低,运营之后也未必能占得多少便宜,还是应以守势为主、静观其变。对于这两个观点,不能简单地判断孰是孰非,因为策略本身是没有错的。不过从油气并购市场最近一段时期的实际表现看,后者似乎更占上风。油气从业者对于低油价下是否去并购资产变得越来越理性了,并没有出现扎堆并购的现象,这一点是铁定的事实。
这一段时期以来,全球油气并购市场的运行比较低迷,其间虽有一些并购项目金额较大,比如壳牌斥资800亿美元收购BG,但并没有由此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效仿。从油气市场的主体方面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低油价下很多企业经营形势出现问题,现金流吃紧,在控制企业负债率管理目标因素的约束下,企业不能也无力去开展并购。对于那些在低油价下已经发生的并购,一些咨询机构经过调研之后认为,大部分项目之所以能够发生,主要在于资产的买方具有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这些特殊能力足以保障买者对所购资产进行有效经营。比如,壳牌收购BG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BG公司的天然气资源去的,而壳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天然气业务,其天然气产量在公司油气产量中的占比要远高于其他几家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特别是壳牌公司在天然气业务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浮式液化天然气(LNG)技术、天然气深加工及天然气发电等技术就一直是壳牌的强项。此外,壳牌收购BG公司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巴西的深水油气资源,而壳牌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也同样有着厚重的积累。至于说壳牌收购资产之后面临的一些经营风险及下一步的资产剥离会遭遇一些挑战,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此不赘述。单就购买油气资产而言,至少可以认为壳牌是有足够把握的。
这种针对油气并购的经营理念可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回家”策略。意思是说,买者对所购买的资产要有足够的了解和解决这些资产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可能是管理方面的经验,也可能是某些关键技术。由于拥有这些“独门绝技”,管理者在管理所购资产的时候就如同管理自家东西一样,轻车熟路。这样在出现问题和风险的时候,管理者可以有效应对,不至于不知所措而遭受损失。反之,如果没有管理或者技术方面的相应能力,纵使市场上的资产很优质,也轻易不去触及。由于市场上公司众多,且各家公司能力有所不同,导致这些公司在购买资产的时候的表现也会各具特色。有咨询机构对北美的赫斯公司在北美页岩油气经营做跟踪分析发现,低油价时在别的公司剥离页岩油气资产的时候,赫斯公司却在收购页岩油气资产,就是因为该公司在页岩油气的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专长。在前几年咨询公司发布的北美17家典型公司经营页岩油气调查报告中,赫斯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公司之一。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那段时间,石油行业曾经出现过并购潮,产生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油气并购及若干家巨无霸的大企业。究竟该怎样去评价这些大并购呢?或许从后评价的角度去界定更科学。参与发起过历史上并购潮的某大型跨国公司高层对公司过去十多年来所执行过的以资产并购为代表的资源战略曾进行过反思,认为公司过去的激进战略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昔日“抄底”并购产生的花环效应早已被今日所发生的与资产并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生产事故损失所掩盖。本轮油价下跌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给石油公司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石油公司经营出现颓势的苗头要早于这个时期,实际上在2012年至2013年就已经出现了。2013年年底,以壳牌发出盈利预警事件为导火索,五大石油公司以及多家石油公司纷纷实施“瘦身战略”,对资产并购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可谓今非昔比。
公开资料显示,多数长期从事油价分析的公司或者机构对于近中期油价均持低位运行观点。更有悲观论者认为未来10年国际油价都将低位运行。主要依据是借助历史经验的类比,认为1857年至1887年、1967年至1996年两个周期各自长达30多年,在这两个周期中油价均经历了大起大落。以此为据,研究者认为1996年至2025年的周期也是30年,那么从当前算起到2025年,油价都将低位运行。
如果今后油价真的低位运行下去,油气并购市场的并购行为会越来越理性,“抄底”策略和“回家”策略会有机结合起来,单方面盲目的“抄底”会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如果你是资产的操作者,你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如果你是管理者,你需要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差异化的交易和少而精的资产并购会成为低油价时期并购市场的主旋律。
(作者:罗佐县,为经济学博士,能源经济学者)
上一篇:信息化引领石化行业能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