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模式创新 管理输出!光伏企业开启出海“3.0时代”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11-18 15:00:20
热度:

2024年11月18日关于模式创新 管理输出!光伏企业开启出海“3.0时代”的最新消息:光伏企业出海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出海,也不是人才和服务的出海,而是应该积极构建产能、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体系的出海“3.0时代”,企业投资模式必须具灵活性,要注重推行从生产、营销及

光伏企业出海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出海,也不是人才和服务的出海,而是应该积极构建产能、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体系的出海“3.0时代”,企业投资模式必须具灵活性,要注重推行从生产、营销及资本的全价值链本土化。

从金砖国家峰会到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从COP2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到正在举行的G20峰会,光伏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出海“新名片”,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事实上,国际化、全球化是中国光伏业必须走且一直在走的路。只有走向全球,光伏行业才能实现长久发展。国内光伏企业布局海外市场起步较早,但起初更多在出口销售环节,并无更高维度的布局。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地区构筑起贸易壁垒,由此,中国光伏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全球市场机会,头部企业陆续到东南亚投建产能。然而,近两年美国对东南亚产能逐步干预,先后发起“反规避调查”和“双反调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生产制造、并向全球出口销售的模式也受到限制,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光伏厂商开始重新审视海外尤其是对美布局,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面向中国光伏的贸易壁垒不断加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022年8月通过《通货膨胀消减法案》(下称“IRA”),给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提供各种补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制造的成本劣势。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进一步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续或对来自这些国家的光伏电池征收重税。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企业出海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出海,也不是人才和服务的出海,而是应该积极构建产能、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体系的出海“3.0时代”,企业投资模式必须具灵活性,要注重推行从生产、营销及资本的全价值链本土化。

不少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出于各种考虑实施“在地本土化”策略。如,隆基与美国最大私营可再生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资兴建5GW组件工厂;晶科能源、阿特斯等也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降低美国IRA法案补贴获取的风险,并形成共识;天合光能近期通过创新合作持有FREYR股份等形式深度参与美国组件工厂的日常运营……这些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出海方式。

其中,天合光能发布的公告显示,拟将位于得克萨斯州威尔默的5GW组件工厂与美国上市公司 FREYR进行资产重组,除了现金等对价,天合光能还将获得FREYR部分股权。有行业人士分析,考虑到美国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未来以输出管理、占小比例股份的形式出海,或许是中国企业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

不过,梳理发现,以天合光能、隆基、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在美投产的均是技术成熟的PERC和Topcon组件项目,而在国内生产的主流产品为TOPCon电池及组件,并正在积极布局下一代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技术,光伏相关专家表示,产业链的核心在于电池技术的发展进步,并不在于组件,组件生产在于制造端的成本与效率管理,可见“把先进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仍将是未来破局的关键。面对当前供需错配等行业困境,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反对低价竞争,不断提升企业发展韧性及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