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两部门联手,迫使光伏洗牌出清

来源:NE-SALON新能荟
时间:2024-11-18 12:00:33
热度:

有听说?”时,该企业负责人回应“有听闻相关信息,但截至目前公司还未正式收到关于光伏各环节产能利用率的政策要求”。现在,相关政策似乎真的开始落地了。昨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将部分光伏制品的出

有听说?”时,该企业负责人回应“有听闻相关信息,但截至目前公司还未正式收到关于光伏各环节产能利用率的政策要求”。

现在,相关政策似乎真的开始落地了。昨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将部分光伏制品的出口退税从13%将至9%,下调4个百分点。涉及的产品包括硅片、电池、组件。这一政策变化对光伏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出口退税维持运营的企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消息一出,这个光伏深冬,变得更加寒冷。

政策威力到底有多大?

这次下调,可以说是国家层面对光伏产业的一次宏观调控。毕竟,抱着的孩子是难以真正长大的,必须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去锤炼,真正实现优胜劣汰。至于此项政策调控的影响,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直接影响是,从三个维度“减少血条”。一是资金压力显著加大。在周期中拼杀,谁的现金流充足,谁的血条就厚实。反之,会变得很惨,甚至要了老命。而在当前,退税资金的及时回笼,对于光伏企业的资金周转至关重要。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263.57亿美元。原13%出口退税下,企业可获34.26亿美元退税,调整后为23.72亿美元,直接减少10.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按当时汇率)。而光伏产业指数所覆盖的共49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只有61亿人民币。

二是出口成本大幅提高。退税率下降导致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增加,进而提高了出口商品的成本。有人讲,这额外增加的4%将会由下游企业和海外消费者买单。分析来看,在目前极度内卷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大概率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相关企业自行承压。

三是利润空间直接削减。退税是当前不少光伏企业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退税率下降直接导致企业退税收入减少,进而降低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至于退税大户都有谁,大家可以去翻一翻各大企业的2024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也许你会惊出一身冷汗。

间接影响是,从四个维度“优化生态”。一是行业洗牌真正加速。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的压缩将进一步加剧光伏行业内的竞争,削减部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劣质产品将难有生存空间。正如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所讲,没有技术优势、市场能力和资源平台的公司和没有竞争力的产能会淘汰出局,这也是行业去产能的机会。光伏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向有品牌溢价、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聚焦。

二是市场布局更加多元。退税率下调后,领先企业可能将会更加重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和附加值提升,以适应不同市场的特定需求。此外,部分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将被迫转回国内市场。这既能推动我国光伏产品的品牌意识和国际形象,从另一方面提升竞争力,也将推动我国光伏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三是出口价格或将企稳。有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组件企业可能会面临利润压力,毕竟降低了4%的退税额。但从中长期来看,也会倒逼国内企业在出口时,让组件价格回到合理区间。毕竟,目前这种接近成本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实际上是国家通过调整退税的手段,变相地帮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涨价了。

四是可能推动技术创新。为了应对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头部企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产品的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光伏相关技术的迭代速度实在快得可怕,大量研发投入还未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其成果有可能就成为了“过去式”。

光伏企业应该怎么办?

关于这一点,从其他方面展开分析并无过多意义。最核心一条,业内企业更应该提前做好出口退税完全取消的准备。因为,低价出口并不能带来竞争势,反而会引发更多的贸易壁垒。我国光伏产品已经具备绝对优势,为何非要出海卖个“白菜价”,把大部分利润送给“外人”。有观点认为,以当前产业优势,光伏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完全可以取消,相关产品的海外定价应当高于国内市场,并利用这些合理利润投入到下一代光伏技术的研发创新中,以利于领先企业改善经营业绩、提升综合竞争力。

其实,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国内买进口豪车就比在原产地买要贵出很多呢?好的东西,本就应该卖出高价。光伏行业目前正在推行的国内招投标限底价,其实在出口上似乎也可以采取类似限制最低价的措施。

结语

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光伏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企业必须认识到,依赖出口退税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需要切实革新思想、准变观念。在政策指引下,走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好发展的未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