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生:创新的道路必然艰难 但我们必须保持自信
杨裕生:创新的道路必然艰难 但我们必须保持自信主人公心语:创新的道路必然艰难,但我们必须保持自信。——杨裕生7月上旬,“2019中国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业协同创新论坛”在北京举办。军事科学
主人公心语:创新的道路必然艰难,但我们必须保持自信。——杨裕生
7月上旬,“2019中国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业协同创新论坛”在北京举办。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以“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为题向大会作报告,引发与会人员广泛讨论。
熟悉杨裕生院士的人都知道,新能源并不是他的本专业——1995年,63岁的杨裕生凭借在核科学与放射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外人十分不解,杨裕生作为核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为何会选择转行?
采访中,杨裕生道出原因——
1997年,在他参与的某重大项目论证中,一项高比能量电池课题因攻关难度大、研发周期长,无人愿意承担。
在征得领导同意后,杨裕生决定转向“高比能量电池研究”这一新的领域。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98年,杨裕生带领团队建起中国第一个化学电源实验室。
“虽然那时已是66岁的年纪,但我乐意当一名小学生。”杨裕生告诉记者。
那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每周五下午都会举办锂离子电池讨论会。那几年,即便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杨裕生都会前去旁听。
为攻克技术难题,杨裕生经常鼓励大家大胆提出设想。就这样,一个个创新点子在实验室中相互碰撞,2000年,该类型电池关键材料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
经过不懈努力,杨裕生带领团队先后攻克多项重大科研难题,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材料结构设计和储能思路构想……2007年,他们终于成功研制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该类型电池。
十年磨一剑。当亲友和同事们纷纷向古稀之年的杨裕生表示祝贺时,他却谦虚地说:“可贺的是,我现在是电化学的高中生了。”
“科研创新要虚心、要吃苦,要坐得住冷板凳。”这是杨裕生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博士研究生张浩跟随杨裕生学习期间,一度没有任何研究进展。“看准了方向就要坚持。”在杨裕生的鼓励下,张浩深入调研,不断更新研究思路,完善实验手段。最终,他在复合电极材料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今,张浩已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杨老是我一辈子的榜样!”忆及恩师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张浩感动地说。
虽已是著作等身、桃李满园,87岁的杨裕生仍不肯停下脚步,依然向着科学高峰攀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有机电极材料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所研制出的铅碳电池,较普通电池寿命延长若干倍。
-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成本收益难平衡,安全环保存隐忧2019-08-13
-
首现“双负增长”!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和动力电池市场新形势2019-08-12
-
紧跟政策转变 丰田或在中国投建新电池工厂2019-08-12
-
新款宝马530e电池容量加大 新增xDrive版本2019-08-12
-
车市下行,却潜藏着自主电池企业的机会2019-08-12
-
电池储能将改变电价曲线 促成“扁鸭子”时代来临2019-08-12
-
科学家发现:钠电池容量下降的原因在于意外存在的氢2019-08-10
-
比亚迪预计2022年前后分拆电池业务独立上市2019-08-10
-
北汽牵手奔驰能源公司,比克与南网落地示范项目,退役电池用于储能系统将成趋势?2019-08-09
-
换电模式真正跑通?先解决好电池这三个问题再说2019-08-09
-
道明尼公司冒险进入储能领域 计划4个锂离子电池试点项目2019-08-09
-
KAIST提出以硫化铜为电极材料 助推钠离子电池商业化2019-08-08
-
APS事故后 锂离子电池被评价:“不谨慎,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2019-08-08
-
大陆集团Q2销售额113亿欧元 放弃考虑固态电池生产2019-08-08
-
钴价恐强势回弹 动力电池企业压力待解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