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上海垃圾管理变迁史——建筑垃圾中转运输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2-02 16:03:35
热度:58

上海垃圾管理变迁史——建筑垃圾中转运输大多数人对建筑垃圾的中转和运输都比较陌生,可能仅仅是在小区看到过装修垃圾堆点。在某天清晨起来又发现堆点被清空了。至于它们是如何被中转和运输的,

大多数人对建筑垃圾的中转和运输都比较陌生,可能仅仅是在小区看到过装修垃圾堆点。在某天清晨起来又发现堆点被清空了。至于它们是如何被中转和运输的,大家就不甚了解了。其实,建筑垃圾的中转和运输是整个建筑垃圾处置体系中最为危险且容易发生“偷乱倒”行为的环节。

建筑垃圾中的大部分为工程渣土,这类垃圾需要专门的渣土车辆进行运输。在1992年以前,上海建筑渣土清运市场较为混乱,渣土车到处乱跑,低洼地、空地甚至马路都可以作为卸点,全市不少道路都遭了殃。如何有效解决建筑垃圾乱倒现象的发生?前文中我们已提到,针对建筑垃圾的源头治理,上海市出台了相关法规来进行管理。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年上海建筑垃圾中转运输的发展历史。

一、从代运垃圾到信息化管理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人力垃圾清运车

前文提过,自上海开埠后至20世纪初,上海市民修缮房屋产生的装修垃圾一直需要自行清除。直到解放后,少量的装修垃圾可以与生活垃圾一起投入垃圾容器内一并清除。而大量无法自行清除的垃圾,则是堆放好后委托环卫部门清除,也叫“代运垃圾”。居民想要委托环卫部门代运垃圾,就需要向环卫部门交付相应的垃圾清运费。在解放前,如果你想清运大量建筑垃圾,也要使用有偿清运服务,而且价格还经常调整。

解放后上海市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清运收费标准表

民国时期,上海的垃圾清运以营业垃圾(商业垃圾)为主,即菜场、煤渣熟水店营业产生的垃圾,由于会将建筑垃圾混入营业垃圾一并清除,因此建筑垃圾清运也算在其内。民国33年,清运每吨垃圾需162元,11月增至230元,12月又调整为319元。解放后至1992年,营业垃圾与建筑垃圾的清运费共经过6次调整且清运垃圾的垃圾车分为人力车和机动车清运两种,价格不一。

90年代初集装箱收集垃圾

由代运垃圾模式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临时堆点逐渐成为了城市环境治理的难题。到1979年,市区建筑施工现场或道路旁堆放的临时堆放点多达500处,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1982年9月,黄浦区在浦西区域内实行建筑垃圾“晚出夜清”方式。要求产生少量建筑垃圾的单位或居民,在下午6时后运至指定地点倾倒堆集,次日上午9时前,由环卫部门清除,减少了建筑垃圾堆点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到了1990年,上海市终于在南苏州路334号建造了全市第一座全封闭式建筑垃圾中转站,有效缓解了因垃圾堆点引起的交通堵塞、尘土飞扬、影响环境等问题。至此,在前期的投放中转上已经解决了原有的建筑垃圾堆点污染难题,但仍采用解放后就存在的代运垃圾模式。

1992年,《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施工单位开始需要凭“处置证”投放建筑垃圾;渣管部门在核发处置证时,对建筑渣土的运输路线、运输企业、运输车船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最终的规范消纳处置。这是最初的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的手段之一,标志着上海市建筑垃圾中转运输进入了依法处置、依法管理的轨道。

从1996年开始,对于建筑垃圾运输的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当年,根据上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要求,建筑渣土运输管理以施工排放到卸点“两点一线”中的“一线”为重点,市渣管处提高监察频率,派驻专人到卸点测量实际排放量(包括泥浆码头的运输量)。全年共查处违章11686起,罚款297余万元,将违规运输企业予以电视、电台新闻曝光。可以说从1996年开始,建筑垃圾的运输监管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运输车辆GPS监控系统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