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是区域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3-04 10:05:31
热度:53
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是区域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来源与控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春节和疫情管控期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规律,为
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来源与控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春节和疫情管控期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规律,为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专家解读,回答公众关切。本期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就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解读。 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化工业聚集,工业污染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冶金、建材、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聚集。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2+26”城市粗钢产量约3亿吨(占全国30%),焦炭产量9083万吨;单位国土面积粗钢、焦炭产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倍和7.3倍(图1)。2018年“2+26”城市石油炼化能力(原油一次加工)为3.5亿吨(占全国44%),原油加工量为2.3亿吨(占全国38%),单位国土面积石油炼化能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1倍(图1)。“2+26”城市同时也是建材主要产区和消费区,聚集了全国23%的平板玻璃、16%的卫生陶瓷、10%的水泥熟料产能,涉及水泥、玻璃、陶瓷、砖瓦、耐火材料等工业炉窑近5000座。 图1 单位国土面积的粗钢、焦炭产量和石油炼化能力比较 根据2018年“2+26”城市工业源清单数据分析,工业源的一次PM2.5、SO2、NOx和VOCs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区域总排放量的60%、46%、23%和49%(图2)。其中,钢铁、焦化、水泥、玻璃和石化几个重点行业的一次PM2.5、SO2、NOx和VOCs污染物排放量占到了工业源总排放量的50%、63%、80%和66%(图3)。 图2 2018年“2+26”城市源清单主要污染源排放占比 图3 2018年“2+26”城市主要工业源排放占比 2018-2019年采暖季“2+26”城市PM2.5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工业源对区域秋冬季PM2.5贡献占比近40%,是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的首要来源。
2 今年春节期间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生产活动水平同比变化不大
春节期间,工业企业是否都真的“停摆”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以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为例,分析期间的相关数据就可以找到答案。
冶金行业:根据钢铁工业协会重点钢铁企业生产情况的统计,今年1月-2月上旬生产基本正常,产量未发生大幅波动。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粗钢、生铁产量分别上涨6.6%、5.9%,2月上旬粗钢、生铁和焦炭产量分别上涨3.2%、0.9%和3.8%。
建材行业:“2+26”城市有浮法玻璃生产线85条,一直在连续生产的有62条,还有部分日用玻璃生产线同样处于连续生产状态。
石化行业:根据中石化的统计,今年1月原油加工量、成品油及乙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0.7%、3.3%,原油产量同比持平。
可以看出,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钢铁、石化、玻璃等行业并没有“停摆”。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行业性质决定了不能停产。钢铁、石化等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和重要基础性产业。第二,生产工艺决定了不能停产。焦炉、玻璃熔窑等为高温设备,属于不可中断工序。第三,民生保障决定了不能停产。部分钢铁企业还承担着周边居民供暖任务,建材行业中部分城市周边水泥企业还要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今年春节期间,重点行业企业仍在生产。卫星遥感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有关专家的分析,今年春节以来(1月23日-2月13日),“2+26”城市的工业活动水平超去年同期,工业热高值区数量为848个,同比增加22.4%,主要是钢铁、建材、电厂等企业密集分布的区域。
3 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及管控仍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存在产能大、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合理、清洁生产和污染综合治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仍有较大减排空间。因此,还需通过提标改造和加强全过程综合治理,特别是全面做好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大力强化对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确保已建成的污染防治设施稳定发挥应有的减排效果。
原标题: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是区域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冶金、建材、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聚集。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2+26”城市粗钢产量约3亿吨(占全国30%),焦炭产量9083万吨;单位国土面积粗钢、焦炭产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倍和7.3倍(图1)。2018年“2+26”城市石油炼化能力(原油一次加工)为3.5亿吨(占全国44%),原油加工量为2.3亿吨(占全国38%),单位国土面积石油炼化能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1倍(图1)。“2+26”城市同时也是建材主要产区和消费区,聚集了全国23%的平板玻璃、16%的卫生陶瓷、10%的水泥熟料产能,涉及水泥、玻璃、陶瓷、砖瓦、耐火材料等工业炉窑近5000座。 图1 单位国土面积的粗钢、焦炭产量和石油炼化能力比较 根据2018年“2+26”城市工业源清单数据分析,工业源的一次PM2.5、SO2、NOx和VOCs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区域总排放量的60%、46%、23%和49%(图2)。其中,钢铁、焦化、水泥、玻璃和石化几个重点行业的一次PM2.5、SO2、NOx和VOCs污染物排放量占到了工业源总排放量的50%、63%、80%和66%(图3)。 图2 2018年“2+26”城市源清单主要污染源排放占比 图3 2018年“2+26”城市主要工业源排放占比 2018-2019年采暖季“2+26”城市PM2.5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工业源对区域秋冬季PM2.5贡献占比近40%,是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的首要来源。
2 今年春节期间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生产活动水平同比变化不大
春节期间,工业企业是否都真的“停摆”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以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为例,分析期间的相关数据就可以找到答案。
冶金行业:根据钢铁工业协会重点钢铁企业生产情况的统计,今年1月-2月上旬生产基本正常,产量未发生大幅波动。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粗钢、生铁产量分别上涨6.6%、5.9%,2月上旬粗钢、生铁和焦炭产量分别上涨3.2%、0.9%和3.8%。
建材行业:“2+26”城市有浮法玻璃生产线85条,一直在连续生产的有62条,还有部分日用玻璃生产线同样处于连续生产状态。
石化行业:根据中石化的统计,今年1月原油加工量、成品油及乙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0.7%、3.3%,原油产量同比持平。
可以看出,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钢铁、石化、玻璃等行业并没有“停摆”。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行业性质决定了不能停产。钢铁、石化等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和重要基础性产业。第二,生产工艺决定了不能停产。焦炉、玻璃熔窑等为高温设备,属于不可中断工序。第三,民生保障决定了不能停产。部分钢铁企业还承担着周边居民供暖任务,建材行业中部分城市周边水泥企业还要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今年春节期间,重点行业企业仍在生产。卫星遥感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有关专家的分析,今年春节以来(1月23日-2月13日),“2+26”城市的工业活动水平超去年同期,工业热高值区数量为848个,同比增加22.4%,主要是钢铁、建材、电厂等企业密集分布的区域。
3 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及管控仍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存在产能大、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合理、清洁生产和污染综合治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仍有较大减排空间。因此,还需通过提标改造和加强全过程综合治理,特别是全面做好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大力强化对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确保已建成的污染防治设施稳定发挥应有的减排效果。
原标题: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是区域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
-
武安疫情防控期间持续加强对重点用煤企业开展煤质抽检2020-03-03
-
石化联合会:今年行业发展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2020-03-03
-
我国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如何?2020-03-03
-
2019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市场分析:危废产生量逐年攀升 经营许可证数量加速增长2020-03-03
-
烈火见真金——环卫行业应对疫情“大考”2020-03-03
-
疫情之下的voc行业:影响几何?如何自救?2020-03-02
-
2019年中国工业固废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资源化利用成为主流处理方式2020-03-02
-
住建部:疫情期间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在岗率超90% 作业量增一倍以上2020-03-01
-
北京市环卫行业防疫工作情况2020-02-29
-
十部委发文加强医废处理 环保行业走出估值低谷2020-02-28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部1月重点工作2020-02-28
-
盘点2020年7省市环保重点项目 这两大板块热度不减2020-02-28
-
2020年中国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行业市场现状 发展依赖政策驱动 扩张速度较快【组图】2020-02-28
-
钢铁行业利用衍生品应对“大考”2020-02-28
-
大岳咨询:2019年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回顾与展望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