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官方版下载

all in造车,会让小米面临多大的风险?

来源: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网
时间:2021-04-01 10:05:34
热度:

all in造车,会让小米面临多大的风险?没有哪家科技企业能像小米一样,在官宣造车后引起全网热烈狂欢。3月30日晚,小米创始人雷军用一场声情并茂的演讲实锤了小米造车传闻。雷军一番剖

没有哪家科技企业能像小米一样,在官宣造车后引起全网热烈狂欢。

3月30日晚,小米创始人雷军用一场声情并茂的演讲实锤了小米造车传闻。雷军一番剖心剖腹,把自己说哽咽了,也让许多米粉听哭了,万千米粉纷纷留言表示支持:“只要小米造车,自己一定买。”

毫无疑问,小米是拥有最坚实粉丝基础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稳定的C端客户群体可以让小米汽车快速扎根市场,而其打造闭环智能生态的出色能力也将让小米汽车拥有很高的起点,未来能走得更快更远,而且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雷军一声令下,网友的态度完全一边倒,小米所表现出来的品牌效应是许多新势力梦寐难求的东西,雷军应该偷着乐吧?

但是,雷军有这闲工夫乐吗?

期望越高,压力越大,在汽车领域一穷二白的小米,这还没有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人生已过半百的雷军即将迎来人生最后一次,也是最难的一次创业。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说。

这是一场豪赌,不成功,便成仁。

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雷军本来可以功成身退,如今却要押注自己的一切,all in造车,可知会让小米面临多大的风险?惊涛骇浪很快杀至,小米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为何任性“全资”造车?

小米30日晚发布的公告亮点不少,首先回应了最近两个月传得甚嚣尘上的造车传闻,然后给出了具体的投资预算,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实锤了此前的传闻,同时还发布了全新的小米logo。

先不吐槽小米花200万重金设计的新logo,这份公告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全资”,意味着造车的钱全部都由小米自己出,不引入任何投资,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

为什么这么说?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说造车的门槛是200亿(人民币,下同),但多年践行的过程证明,真正涉足汽车行业的话,200亿是远远不够的,蔚来在过去6年就已经烧了超过300亿。

作为参考,大众集团2020-2024年五年间计划在电动化及数字化等领域投资的金额是600亿欧元,约等于5000亿人民币;通用汽车未来5年将花200亿美元在电气化转型上,折合人民币1312.58亿元。这样一对比,小米造车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也就是656亿人民币,真的不算多,尤其是对于一家白手起家的新势力而言。

死脑筋的是,小米造车不打算引入投资,所有开销自己扛。虽然小米现在手握千亿现金流财大气粗,但很难保证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手机业务未来能否稳定贡献利润。目前,全球手机行业已经趋近饱和,未来可能将面临激烈的存量竞争,这给小米手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而造车是一个无底洞,众览所有汽车制造商,无论是新势力中的蔚小理、恒大,还是传统势力中的比亚迪、吉利,都在积极融资,为公司后续发展铺路。如果小米任性到底,执意独自承担资金压力的话,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面临不小的麻烦。

首款小米汽车要怎么做?

造车毕竟不同于造手机,无论是资金门槛还是技术门槛都要高出许多个等级,换言之,能做好手机不等于能做好车。但雷军心意已决,决定亲自挂帅造车,那就要先想好产品的定位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而首款小米汽车怎么造,如何定位,走什么路线,跟谁竞争,非常重要,其质量和口碑将左右不少种子客户的决定,进而影响小米造车的信心以及品牌口碑、企业后续发展。

被不少米粉奉为偶像的雷军,也曾经有过创业失败的体验。当时,雷军还在念大学,与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但仅仅半年就破产解散了,这次失败的经历给他留下三点反思: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雷军对汽车行业不算陌生,他与李斌、何小鹏私交甚笃,小米也曾在蔚来和小鹏资金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但这种熟悉程度只是业余水平,没有跻身其中,是无法得出深切体会的。

去年,雷军曾为小米定下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技术”、“性价比”、“酷”正是小米立足手机产业之本,这些定位切中年轻群体的痛点,让小米拥有大批忠实的粉丝。

从手机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白手起家,庞大的粉丝群体是小米重要的支撑,首款汽车产品自然要迎合这部分粉丝的喜好和需求。小米应该会仔细分析自身粉丝群体的年龄层、城市分布、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喜好特征,对症下药,这是快速切入汽车行业最稳妥的做法。

基于小米三大铁律和粉丝消费特征,首款小米汽车的调性基本可以确定:外形无条件要潮、酷、炫,符合当今90后的审美;具备一定的科技属性,结合小米的智能生态会开发一些针对静止场景的功能;售价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像五菱宏光那么低,大概率是在10-20万元区间。

如此一来,首款小米汽车估计会对标小鹏G3,至于车身结构会选择轿车还是SUV,则有待更进一步的市场调研来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电动车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两头强、中间弱的阶段,10-20万的智能电动车还没有诞生一个足以撼动市场的王者,这对小米来说是有利的。

作为首发车型,这款车很重要,做好了的话,小米就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了,否则,对自身品牌口碑、信心和后续发展都将造成重大打击,留给本来入局就晚的小米的机会将更加渺茫。

all in造车胜算几何?

既然是all in造车,押上了雷军的所有战绩和声誉,那势必成为雷军和小米最重大的转折点。小米造车,有什么呢?

一是资金充裕,目前小米手中有1080亿现金余额,不像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那样空手套白狼,至少小米输得起。

二是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智能生态,进军汽车行业是从智能家居延伸到智能出行,打造闭环智能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三是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号召力以及庞大的种子客户,小米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活跃用户超百万,远超蔚来与特斯拉,雷军也是国内极少数具备个人魅力的企业领导者之一,对年轻人的感召力非常大。

那小米缺什么呢?这个不用详细赘述,三个字足以括之:啥都缺。

上述三大优势将会让小米造车事半功倍,也可以在造车这条路上飞得更高、更远,但前期的准备工作也非常庞杂。

首先要加紧收罗人才,尤其是数字化方面的人才,这是决定智能电动车行业格局的。特斯拉能做到电动车中的标杆,与马斯克的科技天赋,以及马斯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管理风格有关。以雷军的挖人能力,相信未来更多智能汽车的研发人才会流向小米。

其次,要补充自己在汽车产品以及电动化数字化领域的知识盲点,收购几家现成的主机厂、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甚至软硬件公司、半导体企业,会是一条省时省力的路径。初期可以选择代工,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下场造车的便捷之选。

当然,解决了这些盲点和空白之后,不代表小米一定会成功。随着苹果、百度、富士康的入局,智能电动车行业的战局变得越来越激烈、混乱,尤其是小米在手机市场的老对手苹果,也拥有很强的品牌感召力和一定的科技含量,这两大宿敌从手机市场厮杀到汽车行业,孰能胜出是个未知数。

对小米来说,在决定造车的那一刻,惊涛骇浪就已经来了,能否乘风破浪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交出让米粉满意的产品。只要服务好现有粉丝群体,抓住种子客户,小米就成功了,否则必将走向失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