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济宁市情市况常识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4:09:59
热度:

济宁市情市况常识【专家解说】:2009年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904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63亿元、增长14.5%;新批办外资项目61个,直接利用外资4.2亿美元、增

【专家解说】:2009年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904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63亿元、增长14.5%;新批办外资项目61个,直接利用外资4.2亿美元、增长7.3%。完成进出口28.9亿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降幅由年初的20.1%收窄到10.7%。全年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34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过50亿元的台联电新光源新能源系列项目、总投资45亿元的豪德物流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根本棉业紧密纺项目等一批产业大项目落户济宁;润峰1兆瓦太阳能发电、阳城2×150兆瓦煤矸石发电、太阳纸业20万吨化机浆等45个大项目竣工投产。济徐高速、临菏路济宁段和京沪高铁曲阜站点相继动工,京杭运河航道北延、微山一线船闸和森达美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东线和治淮东调南下系列工程提速推进。 制定实施四大千亿级产业及六个优势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启动化工、食品等新型园区规划建设。设立3亿元中小企业偿贷周转金,组建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一批担保机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763家、比上年增加550家,完成增加值1076.7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246亿元、利税400亿元,降幅分别比年初收窄6.2、2.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0.5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成长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占比达到3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华勤、如意两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过百亿,利税超千万企业增加到260家。山拖、吉客隆等国有企业实现重组合作。基本完成市属困难工业企业改制脱困任务。民营企业发展到2.9万户,增加值达到1032亿元、增长18.5%。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13家,新创39个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5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如意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68个重点工业点源治理项目。我市被评为"全省节能工作先进市"。粮食生产克服冻旱灾害实现增产丰收,总产达446.2万吨、增长7%。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348处、327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增加到151处、7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机总动力增长10%。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又有10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获得认证。"十大渔业品牌"创建有新突破,畜禽规模养殖持续扩张,疫病防控和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经济林6.7万亩,美国白蛾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6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和100座排灌站维修改造项目竣工。济宁曲阜机场吞吐量超过10万人次。微山、汶上跨入全省旅游强县行列。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0亿元、增长12.7%。济宁至扬州港内河集装箱航线开通,跃进港区5个千吨级煤码头投入运营,顺利完成34个运河小码头清理任务。济宁商业银行更名为济宁银行。与多家国内知名商业银行达成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协议。相继建成运河城财富广场、大润发等新型商贸企业。出台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6%。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危机挑战中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认真落实国家、省扩内需保增长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攻坚克难,化危为机,较快实现经济企稳回升,顺利完成"三保三促、一个高于"的任务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27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7亿元、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6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4亿元,增长1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15元,分别增长8.8%和7.5%。 ——强化投资拉动,全力突破重大项目。抢抓政策利好机遇,先后争取到国家、省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322个、总投资144.2亿元。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157.5亿元、比年初新增293亿元,增量增幅均创新高。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达180亿元,首期发行10亿元地方债券获得成功。完成技改投资339.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7.1%。百个重大项目策划招商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904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63亿元、增长14.5%;新批办外资项目61个,直接利用外资4.2亿美元、增长7.3%。完成进出口28.9亿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降幅由年初的20.1%收窄到10.7%。全年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34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过50亿元的台联电新光源新能源系列项目、总投资45亿元的豪德物流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根本棉业紧密纺项目等一批产业大项目落户济宁;润峰1兆瓦太阳能发电、阳城2×150兆瓦煤矸石发电、太阳纸业20万吨化机浆等45个大项目竣工投产。济徐高速、临菏路济宁段和京沪高铁曲阜站点相继动工,京杭运河航道北延、微山一线船闸和森达美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东线和治淮东调南下系列工程提速推进。 ——深度调整结构,培植产业竞争新优势。制定实施四大千亿级产业及六个优势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启动化工、食品等新型园区规划建设。设立3亿元中小企业偿贷周转金,组建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一批担保机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763家、比上年增加550家,完成增加值1076.7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246亿元、利税400亿元,降幅分别比年初收窄6.2、2.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0.5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成长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占比达到3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华勤、如意两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过百亿,利税超千万企业增加到260家。山拖、吉客隆等国有企业实现重组合作。基本完成市属困难工业企业改制脱困任务。民营企业发展到2.9万户,增加值达到1032亿元、增长18.5%。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13家,新创39个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5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如意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68个重点工业点源治理项目。我市被评为"全省节能工作先进市"。粮食生产克服冻旱灾害实现增产丰收,总产达446.2万吨、增长7%。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348处、327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增加到151处、7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机总动力增长10%。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又有10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获得认证。"十大渔业品牌"创建有新突破,畜禽规模养殖持续扩张,疫病防控和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经济林6.7万亩,美国白蛾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6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和100座排灌站维修改造项目竣工。济宁曲阜机场吞吐量超过10万人次。微山、汶上跨入全省旅游强县行列。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0亿元、增长12.7%。济宁至扬州港内河集装箱航线开通,跃进港区5个千吨级煤码头投入运营,顺利完成34个运河小码头清理任务。济宁商业银行更名为济宁银行。与多家国内知名商业银行达成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协议。相继建成运河城财富广场、大润发等新型商贸企业。出台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6%。 ——拉开布局框架,强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完成并获省政府批准。适时作出开发建设北湖生态新城重大决策,全面实施U型路、湖底清淤等路网水网管网建设及文教体育设施先导性工程,全年实物工作量达到31.6亿元。高标准完成洸河路、共青团路升级改造,全民健身广场、杨桥三角绿地、百花公园等公共设施建成开放,运河核心景区和金融科技中心、创新大厦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济北新区建设拉开框架,科技新城一批标志性工程加速崛起,西南片区开发初具规模。济徐高速机场连接线竣工,太白楼路东西延伸及跨河大桥建设进度加快。年初确定的84项城建重点工程有32项基本竣工,完成投资88.6亿元。对城乡主干道、城市出入口等重点区域部位实施高标准"五化"改造,完成中心城区104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任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切实加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成果不断巩固发展。县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色凸显,14个新型乡镇进入集约发展新阶段。实施15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住房建设示范工程。启动环南四湖大生态带规划建设。修复新建人工湿地4.8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6万亩。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6.5%、4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7天。 ——注重统筹协调,力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42万平方米。省级规范化学校增加到104所。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和济宁技术学院新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济宁医学院新校区奠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办节水平和综合效应有新提升。开工建设乔羽音乐厅等重点文化设施。一批文艺精品在全省全国获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扎实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7.1%,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活动,与中科院、山东大学等院所共建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取得积极进展,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36家。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80项,申报专利3100件、授权2650件。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加大"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和"千名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力度,近4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以一流的场馆和服务保证了十一运赛事承办的圆满成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法治济宁"创建扎实深入。14个单位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行列。"双拥"共建和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在创新中发展提高。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展开。工商、物价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管切实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会、慈善、老龄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史志、文博社科等项事业健康发展,防震减灾、水文气象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及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