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矮星,白矮星,红矮星,棕矮星有什么区别?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2:08:05
热度:
黑矮星,白矮星,红矮星,棕矮星有什么区别?【专家解说】:黑矮星是恒星末期新星爆发以后,达不到形成黑洞的质量留下的冷核。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
【专家解说】:黑矮星是恒星末期新星爆发以后,达不到形成黑洞的质量留下的冷核。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纵使有也是极微量,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少的星效用不大。
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
白矮星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体积小,它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3千米。
(2)光度(恒星每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即恒星发光本领的大小)非常小,要比正常恒星平均暗103倍。
(3)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
(4)密度高达106~107克/厘米3,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约等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0倍到104倍。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5)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很高,平均为103℃。
(6)白矮星的磁场高达105~107高低
目前人们已经观测发现的白矮星有1000多颗。天狼星(Sirius)的伴星是第一颗被人们发现的白矮星,也是所观测到的最亮的白矮星(8等星)。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有488颗白矮星,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
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比如氢原子的半径为一亿分之一厘米,而氢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颗玻璃球,则电子轨道将在两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
一般把物质的这种状态叫做“简并态”。简并电子气体压力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顺便提一下,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简并电子气体压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
红矮星
★基本数据
红矮星(red dwarf)是指表面温度低、颜色偏红的矮星,尤指主序星中比较「 冷 」的M型及K型恒星,这些恒星质量在0.8 个太阳质量以下,表面温度为2,500至5,000 绝对温度。除太阳外最接近地球的恒星 — 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 — 便是一颗红矮星。
★观测
当我们抬起双眼,仰望夜空的时候,我们其实遗憾地错过了银河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恒星,即红矮星。我们的银河系(也许所有星系都是如此)中70% 的恒星都是红矮星,或者叫做M 型矮星,它们比我们旁边的这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的体积小,温度低,也更加暗淡。它们的光芒实在是太微弱了,如果不借助天文望远镜,我们不可能看到任何一颗红矮星。
★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由于体积和亮度的原因,长期以来,很少有天文学家投身到红矮星的科学研究中。几十年来,科学家认为红矮星附近根本不可能有智慧生命。假如红矮星周围有行星围绕,也会由于它们之间相距过近,行星完全被红矮星“ 锁定”,就如同月球被地球锁定一样。行星将只有一面向着它的“ 太阳”,也就是红矮星;而另一面永远处于黑暗之中。因此,这个行星上将出现极端恶劣的环境,在黑夜的一面任何大气气体都将被冻住,白昼的一面却完全暴露在恒星射线的照射之下。难以想像,这样的行星环境会有生命存活,于是,红矮星几乎毫无争议地被排除在地外生命探索目标的名单外。
棕矮星
棕矮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褐矮星)
棕矮星(Brown dwarf)是类恒星天体的一种,质量约为5至90个木星之间。与一般恒星不同,棕矮星由质量不足,其核心并不会融合氢原子来发光发热,无法成为主序星。但它们的内部及表面均呈对流状态,不同的化学物质并不会在内部分层存在。现时人们仍在研究棕矮星在过往是否曾经在某位置发生过核聚变,已知的是,质量大于13个木星的棕矮星可融合氘。
[编辑]
历史
棕矮星原先被称为“黑矮星”,代表在字宙间漂浮的类恒星天体或质量不足以发生核反应的天体。但“黑矮星”一词现时是指一些停止发光,并已死亡的白矮星。
早期的恒星模型指出,一个天体欲成为真恒星,必须拥有80个以上的木星质量,以产生核反应。“棕矮星”的理论最初于1960年代早期提出,指其数量可能比真恒星多,由于未能发光,要寻找也颇为困难。它们会释出红外线,可凭地面的红外线侦测器来侦测,但由提出至证实发现足足用了数十年。
近期的研究则指出,恒星能发光发热除取决于质量外,也包括其内含的化合物。一些棕矮星的质量达到90个木星仍不能点燃内部的氢。还有当一团星云塌缩时,除产生恒星外,也会产生不发光的棕矮星,其质量少于13个木星。
首个棕矮星于1995年得到证实,至今已有百多个。现时普遍认为棕矮星是银河系中数目最多的天体之一,较接近地球的棕矮星位于印第安座的epsilon星,该恒星拥有两颗棕矮星,距离太阳12光年。
上一篇:新能源和节能的股票有哪些
-
在太阳一生中体积最小,密度最大的是 A星云 B红巨星C白矮星 D主序星2024-08-17
-
白矮星是如何变成黑矮星的?2024-08-17
-
什么是白矮星?2024-08-17
-
【高悬赏】求关于黑洞、白矮星、中子星的资料。要易懂的、偶还没升到初中呢。2024-08-17
-
白矮星会变化成什么星2024-08-17
-
太阳爆炸后变成白矮星会怎么样?2024-08-17
-
具有一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坍缩形成一个白矮星,为什么称之为“白矮星”2024-08-17
-
白矮星地寿命是多少?2024-08-17
-
白矮星、红矮星等的区别2024-08-17
-
像白矮星这样高密度的星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2024-08-17
-
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的质量是什么?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