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八月迷情电影剖析 心理学方面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2:01:34
热度:

八月迷情电影剖析 心理学方面【专家解说】: 【摘要】电影是视听艺术,如何将画面和声音结合起来,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但在研究方面,目前的文献大都从声音的功能、性质等方面来讨论,很少有

【专家解说】: 【摘要】电影是视听艺术,如何将画面和声音结合起来,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但在研究方面,目前的文献大都从声音的功能、性质等方面来讨论,很少有文章分析声画是如何结合的。本文试以音乐剧情片《八月迷情》为例,对该影片中的声画结合方式加以剖析。   【关键词】《八月迷情》 声画结合 音乐剧情片      人天生就是“视听”动物,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声画结合的美景。电影是视听艺术。一部视听结合杂乱且不会引起美感的电影显然不会被大众接受,那么什么样的视听结合才是美的呢?本文对电影《八月迷情》中的声画结合方式作一剖析。   《八月迷情》是华纳兄弟公司于2007年出品的音乐剧情片。埃文是本片的小主人公,他的父母因音乐相识相爱,但却因为等级观念无奈地分开了。由于外祖父的安排,埃文的母亲(莱拉)直到父亲去世才知道自己的孩子还在人世,所以拾起荒废已久的大提琴,期望用音乐找到自己的儿子。同时,埃文的父亲(路易斯)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重新与音乐为伴,终于在埃文开音乐会的时候,一家人团圆了。   影片一开始,观众伴随着风声听到一个男孩的声音。“听!你听到了吗?那个旋律,我在哪儿都能听到。”这时,屏幕上出现了字幕,每一个名字都被太阳光照射,反射出白色的光芒。大提琴渐渐加入,给人一种温暖且宁静的感觉。“那旋律在风中,在空气里,在阳光下。”接着,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天空,一大片绿色的稻田,看不到边际。渐渐听到了风声,风吹动麦苗发出的声音,昆虫的叫声和音乐声,节奏越来越快。埃文在麦地里尽情地享受着“自然协奏曲”,他挥舞着手臂,摆动着身体,和周围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埃文张开双臂时我们能听到滑翔的声音,麦苗因风的吹动形成了波浪,这时我们听到弦乐在不停地渲染着色彩。埃文的每一个动作、麦苗的每一次摆动都会引起声音在节奏甚至是方向上的变化,加上摄影机拍摄角度和景别的不同,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电影中声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产生的效果。   声画结合(声画同步和声画对位)符合音乐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长音使人感觉空间宽阔,短音使人感觉空间狭窄;长音使人感觉心情平和安静,短音使人性情急躁、不平静。有规律的节奏运动,容易使人与物理的机械的运动发生联觉,而不规则的节奏往往是表现人的情态活动。音越强,情感体会越强,音越弱,情感体会越弱。①声画同步,在相同的方向上加强电影的表现力。   第二处精彩的声画配合出现在影片的26:44分到第29:00分处。这一次只有少量的音乐,大部分是节奏鼓点和音效。由一串风铃作为引子,镜头转入埃文的脚步特写,他踏着金属网盖,每一步都踏着节奏,突然闯入的地铁鸣笛声预示着“城市交响曲”就此拉开帷幕。随着风声的闯入,画面(繁忙的街道和埃文不知不觉随音乐摆动的双手)快速地切换,有的镜头只是闪了一下(很像切分音)。在此过程中,声音越来越丰富,由起初的风铃、汽笛和风声,逐渐加入了工厂生产的声音,鸽子拍动翅膀的声音,滑板的声音,焊铁的声音,甚至有广播里说唱乐的声音。声画的结合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繁忙的街道,这对塑造小主人公音乐神童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杂乱无章,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噪音的声响在埃文看来却是如此美妙。   成功的关键在于节奏重音的运用。节奏重音是声音或画面的一个或多个节奏点与画面或声音的节奏点重叠。②开始的地铁声是明显的重音,它与埃文突然听到后的惊异在同一剪切点。从那之后,我们看到画面切换明显加快,即使需要推拉镜头也是快速的,每一个声音的出现都会有声源镜头。   影片中还有一处使用了重音方式,在开头的6:33分处,莱拉演奏的古典乐响起,7:07分处,路易斯的摇滚乐切入。古典乐的节拍重音在第一拍,而摇滚乐的重音在第二拍,按理说,这两种音乐形式的节拍不符,要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不太容易,但这正是影片声画结合的巧妙之处:7:07分处用了一个重音把两种音乐衔接得天衣无缝,同时画面从莱拉转换到路易斯,为之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剪切方式打下了基础。接着,镜头不停地在莱拉和路易斯之间切换,摇滚乐中加进了古典乐,不仅使乐曲另有韵味,也为两人的感情发展预热。   影片中为解决人物的出场问题,采取了以音乐为向导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在故事中,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都会推动情节发展。电影也是一样,所不同的是,作为一部以音乐为卖点的电影,是以音乐引出人物。街头卖艺的小男孩阿瑟第一次将埃文真正带入了音乐世界。阿瑟是以歌声出场的,我们在画面上只能看见埃文因丢了重要联系号码变得惊慌失措,他不懂得如何躲避车辆,眼前纷繁的景象令他不知所措。这里依旧是画面的快速切换,只是声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有规律的乐音,而是完全变成了嘈杂声。但通过背景音乐,我们可以隐约听到一个男孩的声音,阿瑟登场了。这是用声音连接画面,用声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影片的1:03:05处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夜晚,车水马龙的街道,背景音乐响起:“朋友不停告诉我,没有爸爸没关系……”。歌声作了处理,有些回音,就像是上帝的指引,似乎在告诉我们:埃文是为音乐而生的,他最终会因音乐找到双亲。接着,他又一次追寻着歌声来到一所教堂,在这里,他认识了给他提供就读世界名校机会的音乐家,迈出他寻根之旅的关键一步。   描述心情是音乐的强项。音乐所表现的艺术思想及表达情感的作用,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在影片的1:11:11处,篮球重重落地的声响又一次出现。埃文和着篮球的声音弹奏了三个音,大提琴再一次响起,越来越快,象征着思绪在埃文脑海中快速地穿梭,我们还能听到埃文谱曲时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画面时而是他思索的镜头,时而是乐谱的特写,时而又是窗外篮球比赛的画面。为了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联系起来,影片用了一个技巧:运动员失误了,球没有被接到,而是从他的头顶飞了过去;这时埃文的思绪也打住了,他匆匆划掉刚刚写好的乐曲。就在这时,音乐声突然降调,速度减慢,就像是播放器没电了似的,但瞬间便恢复了。接下来的场景声画对应:画面中摆动的跳绳对应乐谱中弧形的连线,并列的秋千对应并列的和声,跳绳的脚步对应钢琴键盘上下跳动的特写。为了表现埃文与生俱来的音乐才能,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结合得如此巧妙,体现了制作者的匠心。   影片声画结合的精妙处还体现在影片的结尾。演奏会上,莱拉再次奏响了大提琴,她期望儿子能够听到;路易斯站在久别的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欢呼声。大提琴首先响起,接着小鼓和吉他也响了起来,路易斯唱到:“你在原地不停徘徊,你想争取,你想退缩……”。画面从莱拉切换到路易斯,再到埃文,他正被迫在街头卖艺,同伴正在数钱。镜头继续切换到莱拉,然后是路易斯:“我要找到你,我要找到你……”。这时,我们看到埃文对同伴说:“我必须离开,这次我不会回头”。同伴回答:“你的父母听不到你,也许他们已经死了”。埃文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试图摆脱束缚自己的一切,他要找到自己的父母。画面上再次出现路易斯:“这是你第一次看清事实,睁开眼睛吧”。同伴回答:“你没地方可去”。路易斯:“我要找到你”。莱拉不时地朝台下看,她在倾听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埃文迷路了,他在地铁通道换气处听到了母亲的琴声。莱拉坚定的琴声不仅给了自己力量,也给了埃文希望,而路易斯在演出结束后因看到音乐会的广告也赶到了现场,一曲终了,一家人终于团聚。   通过对影片中几处声画结合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片中声画如何结合才能产生美以及声画结合的重要性。首先,声画结合能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如引导重要人物的出场等。其次,能渲染气氛。如开场的麦田景象等。第三,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创作者运用了重音、节奏,将自然声响穿插到音乐中,古典与流行乐的结合等方式,我们也相信未来的电影还会有更多的表现方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