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谁有世博调研报告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5:45:27
热度:

谁有世博调研报告热心网友:世博会”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及目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中国上海有关部门举办的国际性非交易博览会。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

热心网友:世博会”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2010年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中国上海有关部门举办的国际性非交易博览会。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一个参展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的建设成就,扩大国际间交往,提高该国地位和声望。世博会也被誉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世博会的顺利进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了向贵阳市居民普及世博会知识,为了使更多的人关注世博、支持世博,09年我们环境学院“水滴工程”赴贵州暑期实践团就在当地开展了“世博会”的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来宣传部分世博小常识,能让更多人关注世博会,同时也体现出我们环院的同学为世博盛会服务的意愿;展示出环院的风采,提高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调研对象:贵阳市区的当地居民

调研时间:2009年7月12日

问卷的发放:本次实践团的每一个成员参与问卷发放,共发问卷约为50份,回收问卷43份,其中有效问卷43份。我们以世博会基础知识和对世博关注程度作为此次调研的主线,设计制定了调查问卷。并且特别着重调查的是当地的居民社区和食品市场。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关于世博会名称和举办地点、时间的问题1、当地居民对世博新闻关注程度 1、你知道世博会的全称吗知道不知道58.1%41.9%

 

由上表显示,有将近五分之三的贵阳市居民知道“世博会全称是世界博览会”。通过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交谈,我们了解到他们之所以知道答案,主要是通过收看这类新闻的方式。但是还有41.9%的居民对此不是很了解。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居民对我国发生的一些国际性质的新闻大事关注程度较低。可以看出宣传世博会知识和加大世博会宣传力度的重要性。同时,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的长足进步,使得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提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和优越的民族自尊心的必要。

 

2、市民对世博常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2、你知道2010年的世博会在中国的哪个城市举办吗?

北京

上海

深圳

青岛

不知道

0%

99.7%

0%

0%

0.3%

3、你知道2010年世博会具体的举办时间吗?

5月1号 到10月31号

 

6月1号 到11月30号

7月1号 到12月31号

 

不知道

34.8%

9.3%

23.2%

32.7%

        

 

就市民对于世博会举办的地点和时间的回答上面看,我们了解到有99.7%的市民知道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这一事实。但是对于世博会举办时间知道的市民却只有34.8%。调研期间,我们还询问了一些关于世博会时间方面的知识,例如:“为什么是5个月?”、“综合性质的博览会和专业性质博览会在时间上面的区别是?”等问题。但是对于这样的比较深入的世博知识,了解的市民基本没有。由此可见,贵阳市市民对于世博会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世博关注程度还是有待提高的。那么,对于提高市民对世博会的主观能动性,除了自身的要求之外,同时也需要各相关政府部门和媒体的宣传力度的加大。

 

(二)市民对于世博会知识了解程度的分析

   我国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为了顺利的举办此次世界博览会,为全世界人民营造一个和谐而又富有科技含量的展览氛围,在世博会官方网站上提供了许多世博会的知识和趣闻,为全世界人民更好的了解世博会,了解上海世博会提供方便。

1、市民对世博会部分知识的了解程度低 4、你知道2010世博会的主题是?

船舶与海洋 

4.7%

新的起飞之路

2.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7.2%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34.9%

不知道

20.9%

 

由以上数据得知真正知道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市民仅仅只有37.2%,记错的群众有41.9%,而不敢说和根本就不知道的人数达到20.9%之多。从这一问题和以前的一些关于世博会的的全称、举办地点时间等问题上看:市民对于世博会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但是情况不容乐观。

 

 

 

2、市民所了解的世博消息,网络来源少   

 

 

 中新网12月18日电 据世博网消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正式揭晓。创意内涵是: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字创意造型依靠 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世博网消息,近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对外发布了4款印有成龙、郎朗、姚明这3位世博会形象大使的卡通主题海报。据悉,本次发布的4款卡通主题海报,均印有“上海世博会欢迎您”的字样。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对3位世博会形象大使的肖像进行了漫画式的艺术加工,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漫画元素,使海报更具视觉吸引力。在海报中,3位形象大使与海宝互动,构成了和谐的“3+1”组合。

 

 

 以上两则消息是来自世博网消息对照我们在调研中得出数据显示:知道海宝是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人群占65.8%,对于这个耳熟能详的常识市民中竟然还有34.2%的人是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而且,对于世博会形象大使这一广大群众投票选出的代表,正确选择姚明的占58.1%选成龙的占51.1%,系、选对朗朗的只占16.2%,而据我们统计三人全部选对的人数竟然不足8%。从这样的数据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贵阳市居民了解世博、关注世博的方式十分的单一,仅仅是来源于偶尔的世博新闻,从世博网等网络的来源很少。市民对于与世博会有关的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低。由此可看出:有关部门和媒体加大对于世博会宣力度和增多不同的宣传方式的严重不足及其事在必行得紧迫性

 

 

建议:  一要提高关注世博和以世博为己任的主人翁意识。应利用多种方式,从各个方面去了解世博会,从各个渠道去支持世博会。二要呼吁贵阳市居民充分的关注世博网和贵州世博网等相关的网站,了解世博,了解贵州在世博会参展的各种高科技和特色产品,增加市民对贵州的热爱程度和为贵州现代化建设奉献的决心。三要政府出面推动世博会的宣传工作。在贵阳市的各个小学和中学组织各项关于世博会知识的比赛和作文竞赛等等,利用贵州大学生这样一批有先进性的团队,去到各个社区和居民聚集地去做一些世博会的宣讲活动。无论如何,世博会作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其将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国乃至贵州能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的建设成就,扩大国际间交往,提高我国地位和声望与贵州省的知名度。(三)我与世博,我为世博 从世博知识和居民对世博的参与度问题的问卷调查看,市民的对世博会基础知识的了解还是可以的,而通过交谈了解到对于比较深入些的问题居民的了解程度还是不够,居民了解世博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单一。受访者中有67.2%的人深刻的感受到世博会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62.7%的人表示愿意参加2010年的世博会,更有72.1%的人愿意成为世博志愿者。这样的数据表明世博会对于贵州人民有比较深远的影响。但有些市民对世博会参与的热情还是存在明显欠缺:有近15%的人表示世博会对于自己的生活产生较少的影响,而且不愿意参加有关于世博的活动。调查表明市民有一定的世博常识,也对上海世博会有所关注。世博会是一个全民性的活动,全力迎世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呼吁全市人民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为世博让城市更美好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相关建议 

1、进一步加强以世博为己任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形式多样的活动达到效果。

2、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打击世博期间的违法事件,确保美好文明城市形象。    

3、不断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世博为契机将贵阳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4、加大贵阳市城市志愿者队伍,并且以世博官网资料为主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热心网友:

《大上海·远东辉煌·未来的荣耀》——关于2010年世博会引发的连锁效应在申办结果出来之前非常低调,上海滩竟然出奇地平静。阿拉上海人似乎是在一片过于仓促和准备不足的忙乱之中,迎来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大上海早已为此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并将在努力重拾她过去作为“远东第一都会”的辉煌地位的同时,与世人一起分享她未来的荣耀!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双城记”(黑体小标题)客观而言,上海申博的难度要明显小于北京申奥,但这并不会影响更不致于妨碍申博成功给上海带来的美妙感觉。很显然,北京与上海的先后圆梦,无疑都得益于近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劲跃升和国际情势的彼消此长,当然也有二者自身的显著进步在里面。不难想象九年前的北京申奥,如果也身逢现时相当不错、今非昔比的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政治演变情势的话,那么它自然也就不会以2票之差惜败于澳洲的悉尼,从而不必等到21世纪才卷土重来一偿夙愿。在申办对手的数量与竞争力方面,北京的胜利也许同样更具说服力。事实上,在这场规模空前、争夺激烈的申博大战中,真正有竞争力的城市只有上海和莫斯科这两个国际大都会。但是在12月3日这一天,来自上海滩的欢呼几乎掩盖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的声音乃不争之实。莫斯科在发生惊人的恐怖绑架事件之后即已声势大跌,而韩国丽水之所以能够适时填补莫斯科留下的空白紧跟上海,应该归功于韩国人历来出色的公关技巧,可是综合国力和城市实力仍然是决定性的因素。尽管如此,上海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远东大都会对于世人的魅力,仍然是无法抗拒的。北京和上海相继成功之后带来的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也应该是各具千秋。一个飘逸于外而又兼容并蓄,一个大气张扬却又保守内敛,上海和北京分明是两个心态迥异而气质截然不同的城市。同样的道理,上海与北京在未来中国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使命以及其扮演的角色,也是有所不同乃至大异其趣的。人们可以预见,在拥有了世博会与奥运会这两块“大饼”之后,上海和北京的发展前景将更具想象力与拓掘空间。而且在未来十年之内,世人更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便是,分别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上海与北京这两大中国中心城市之间的如何互动,将会给21世纪的中国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惊人变化。海外媒体已经因此而发出了“中国踩着两个飞火轮前进”的赞叹,但对二者的期待又各有所托,题中之义意蕴深刻令人回味无穷。依据近几年来人们对上海的观察,就连绝大多数旁观者都众口一词地认为,“上海是一座适合每一个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这也许预示着上海将责无旁贷、毋庸置疑地在经济领域,充当更为积极与活跃的主要角色。况且从经济角度本身而言,世博会的综合效益与拉动功能原本就不亚于奥运会。对于人们记忆中的大上海来说,和北京之间的良性竞争与互动,也许只是它重现历史辉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未来的上海能够拥有的选择、梦想与荣耀,当然不止一个世博会。但世博会是一个美妙的开端与绝佳的舞台,上海的未来必将因此而好戏连台。拉动内地的中国经济“火车头”(黑体小标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广东曾经担当起引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角色,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老广东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好在新上海开始适时地继之而起。此番申博成功之后,上海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火车头”的态势,业已更为明显地不可动摇。一个不可阻遏的态势是,在新一轮的城市经营竞争中,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逐渐赶超以广州、深圳为首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实,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也一直相当地令人看好,然而它们的地缘位置和区位优势显然不如广东与上海两地。即便是以首都之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北京,也暂时无法担当起中国经济的“龙头”角色,充其量只是“每年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0.3个百分点”而已。根据可靠的数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国民经济未来八年持续增长的拉动力度,当然是不止于此的。中国有句古话,“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说早得风气之现的广东与趁势而为的北京,是中国经济“强弓”日益绷紧的两端发力点,而邻近沿海一带、位居上海两侧的苏鲁津京地区和浙闽粤港地区,多年来也早已聚积一定的能量蓄势待发于两翼,那么现在国人的目光必将更多地投向长江的出海口,看看上海这个“箭头”的功力与作用到底有多大。诚然,身处中西部内地的长江流域诸省市可能尚需假以时日,然则终将无可辩驳地成为给予上海有力支撑的“箭杆”。也就是说,上海对于内陆地区的拉动功能,以及内陆地区给予上海的支撑作用,应该是相辅相成乃至相得益彰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对兼具良好投资环境与不俗人文素质的上海,在未来扮演好中国经济的“龙头”角色寄予厚望: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告竣的长江,设若因为上海的拉动,在未来十年之内成为中国一条著名的“黄金水道”,那将是非常值得期待与憧憬的伟大事件,就等于再造一件为国为民带来莫大福祉与万千幸事的三峡工程。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与空前举措,亦将因此而注入一剂潜能巨大的强心针,并为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全面腾飞与中华民族在新千年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海申博成功两天后的12月5日,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人大代表分组审议《关于广东省2002年经济运行情况和2003年经济发展目标初步设想的报告》。与会的一位常委会委员,以一个设问句表达出他心头的焦虑:“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广东怎么办?”这确实是耐人寻味的一幕,过去的“广老大”已经实实在在地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但以前老广的紧迫意识,可能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喊喊而已,如今北京申奥、上海申博的先后成功,终于给了广东人一个最切身、最直接的刺激:华南经济圈未来的机会将在哪里?和广州、深圳毗邻而居的香港经济,自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始终疲弱不振,目下恐怕也有相同的感触。而与沪上江浙地区分工明晰、各有所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广东各地长期以来分工并不精细的经济结构,投资重复攀比成风,导致几近恶性循环,反而业已成为羁绊它现在释放更大潜力的负面因素。内陆地区廉价的劳动力,曾经让各种加工与手工制作的作坊式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南粤大地,但却普遍欠缺进入“后加工时代”亟待转型所急需的技术含量与高科因子(就此而言,开发背景明显不同的深圳是个例外)。反观沪上江浙一带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步步为营地构筑经济发展模式,以期不断积极地因应未来的时局政经变化(譬如台资大幅涌进,以及中国加入WTO等),无疑更具前瞻性和想象力,在吸引高科技产业方面更是胜出一筹。临近上海、经济活跃的“苏南三雄”——苏州、无锡、常州三地的相关人士,早在上海申博成功之前即已毫不讳言地指出,2010年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机会,也是他们的机会。毕竟,上海经济与苏南经济已经拥有了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同处“环太湖经济圈”的浙江不少城市,亦对此感同身受。面对京沪两地的高歌猛进,以港穗深三城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圈,不无落寞之虞当然可以理解,同时确乎也有重新创业、二次出发的再造之必要。至于如何再造,自然是见仁见智、人言言殊之事,各方自当进行郑重考量与审慎评估。倘使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对华南经济未来的转型产生醍醐灌顶之效应,未尝不是幸事一桩。但以大上海“不争一时之长短,只争朝夕待来日”的格局与气度,她的最后成就,当然远远不止于此啊!她要的不仅是过去和现在,还有可以预见的非凡的将来……重拾“远东第一都会”的辉煌与荣耀(黑体小标题)上海具有一种任何城市,至少是国内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那就是她卓然出众、彰显尊荣的“洋眉土气”和珠光宝气。上海从1843年开埠至今,终于形成了“海纳百川,吞吐五洲”、“中外交融,东西合璧”这一她所独具的文化特色。而跨入新世纪、迈向新千年的上海,在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等指标方面的综合指数,于国内乃至整个亚洲同侪之中也是首屈一指位居前列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花雪月、如梦似幻的上海,就连不少老外都为之心驰神往,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难以释怀。但是基本上,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上海,在国内外还是藉藉无名的。不过自近代以降,上海已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开放时期。而这三次改革开放,正是上海方方面面得以快速发展乃至实现腾飞的黄金时期。作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国,清政府于1842年8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上海口岸从1843年起实行门户开放对外通商。上海开埠后,西方各国的商人、冒险家、淘金者蜂涌而入,这就是上海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仅30年时间,上海的进出口货值、征收关税总额和进出境船舶数均占全国首位,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由广州转向上海。仔细分析这30年的顶峰时期,也就是晚清王朝走向回光返照的十五年“咸同中兴”时期(1860-1875),其时上海的经济成就已经显得相当地引人注目。这是上海进行“开拓性发展”的第一个30年,是令人多么地回味悠长无以言喻,初试啼声之上海成为世界看中国的一个崭新窗口。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1911年前后,正当辛亥革命如火如荼,适逢一个破旧立新的大变之世,上海再一次挺身而出地站到了历史舞台的最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此后的30年当中,无论是革命会党、商界大亨、江湖豪杰,还是窃国大盗乃至跳梁小丑,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英雄可用武之地”。在经过又一轮西式欧风美雨的全新洗礼和国内民族精英的戮力打拼之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上海初具国际大都会的规模,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这种极度繁荣一直持续到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并因此而奠定了上海当时作为“远东第一都会”的雄厚实力与辉煌地位。这是上海实现“爆炸性跨越”的第二个30年,是让人如此地荡气回肠难以言表。毋庸讳言,上海的风华绝代已经长留于世人的心扉与美好遐想之中,虽然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但在不久之将来,大上海的“梦幻岁月”依然可以“昔日重来”。颇为遗憾地是,历史的荣耀总有断链的时候。接踵而来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斗,以及建国后的多次社会全民运动,都让饱受摧残、心力憔悴的上海摇摇欲坠,加上破旧的城市面貌,沉重的国企大军,江河日下的国际声望,逐渐使阿拉上海滩变得有心无力“芳容不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沉寂之中,上海已经落在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名城之后,早成不争之实。及至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确切地讲应该是从1992年才真正开始),正是中国大地新一波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之时,在小平同志“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口号的积极感召之下,加上中央政策倾斜的有力扶持,终于让一度踟躇前行乃至裹足不前的上海,重新鼓足勇气高扬风帆,奋起直追业已抢得先机的广东。上海过去打下的坚实的工业基础与良好的人文素质,使得上海前进的步伐迈得格外稳健与快捷。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更是给予了上海强大有力的支撑,再次打造出一个风姿绰约的上海滩。世界500强、各大金融机构与跨国集团,以及台商企业纷纷蜂拥而入,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外滩,遂由此几近重现昔日的繁华与风姿。而在此十年之后的2002年,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终于水到渠成地花落上海,为上海走向“变革性转型”的第三个“30年”埋下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伏笔,并为中国经济“航母”营造出一个潜能无穷的挥洒空间。不难想象在目前这种高歌猛进的态势当中,再过20年后的上海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大上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共有15个大小城市),已经呼之欲出地被国际舆论视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在2001年全国GDP(大陆国民生产总值)十强城市当中,长江三角洲独占其四(分别为位居第一、六、八、十的上海、苏州、杭州、无锡),扎扎实实坐上了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龙头老大”位置。目前长江三角洲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7000万人口,所创造的财富占国家GDP的20%,高达2000亿美圆。而从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实力来看,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就有10个位于长江三角洲,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该地区也占了一半。诚然,规模空前的市政建设可以让一座城市变得非常庞大,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使一座城市显得非常强大,但是这一切还不足以打造一座“伟大的城市”。作为海派文化的策源地和肇始地,上海以现有的文化底蕴,应该去努力追寻她往昔的传统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诠释新的作为。别忘了上海的第二个30年,也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其文化繁荣景象与经济发达程度,可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给后世留下了诸多难忘的记忆。人们当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上海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能够创造出全新的海派文化,自然不仅仅是过去人们耳熟能详的风花雪月之印象。其实,2010年世博会远不止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舞台,更是一个全球各民族艺术风情在此交汇融合的文化舞台,届时上海的多元化、国际化和时尚化风格,亦将因此而更为突出日具活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一般咸认,国际大都会的重要“成人仪式”之一,就是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如今美国的纽约也在努力争取即是明证。除了东京、汉城和北京这三个已经和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至少现在还看不出哪一个亚洲城市,可以威胁上海未来不可漠视的申办前景。个人以为,上海为奥林匹克运动做贡献的最为合适的时机,应该是在2020年前后申办2028年或者2032年夏季奥运会,因为亚洲举办的三届夏季奥运会时间分别为1964年、1988年和2008年。当然,如果上海未来的发展势头足够惊人,并且能够“感动世界”的话,上海的这种愿望和要求也是可以考虑提前施行的,譬如美国人就曾经在12年之内两次举办过夏季奥运会(1984年和1996年)。一旦上海成功举办奥运会,那么从此她无疑将被世人视作一个已臻完美的超一流国际都市,其“远东第一都会”的地位亦将更为牢固无可撼动。促进沪台交流与两岸关系的“桥头堡”

如果说有什么因素可能影响上海诸多美好愿景的阶段性实施的话,那就是至少目前看来还有点混沌未清、不太明朗的台海两岸关系如何走向。回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画卷,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上海都是中国发展进程当中一座不容忽视甚至极其重要的“桥头堡”。如今,上海又将拥有一种全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她无法回避地必须担当起促进沪台关系与两岸交流的“桥头堡”角色。在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之后,这种态势就凸现得更加明显、突出和迫切。对此,上海可能显得有点忐忑不安而缺乏足够的自信。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迄今已有25万左右的台商活跃在上海的各个商贸领域,并且大部分已经决心定居上海,在大陆扎下根来。而这些台商中的绝大多数来自北台湾的台北市,因为在他们看来上海的投资环境与生活品质,乃至人文素养,都已不亚于甚或超过了台湾最好的台北。在岛内的台北、高雄等都市街头,关于“钱进上海”、“定居上海”、“品味上海”之类的各种书籍,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甚至有些捕捉商机运气不佳的台商,回过头来以出书介绍上海的投资环境与生活品质,反而赚取了一笔颇为可观的额外收入,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堤内损失堤外补”,不时在宝岛上下传为美谈。由此可见,上海以及由上海领衔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台湾人心目中的魅力与诱惑几近势不可挡,业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之地。用台湾人的话来讲,就是“上海人气强强滚”,“挡都挡不住耶”!上海、台北两地的副市长周慕尧和白秀雄,在过去的两年中业已实现彼此互访,两地互动态势良好,但在经贸合作方面并无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就是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束缚了两地更高程度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在上海申博成功4天后的12月7日,以高票赢得连任四年机会的台北市长马英九,长期以来一直热衷致力于改善两岸关系尤其是沪台之间各种层次的交流活动。估计在上海申博成功之后,马英九将对沪台两地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经济和文化交流,展现出更大的热情与更多的兴趣。事实上,高科技电子产业非常发达的台北方面,对上海日趋合理的经济结构及其多元发展的成功转型深具兴趣,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台北已经日益感受到大上海大发展给它带来的“威胁”。譬如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亚太营运总部,正逐渐从台北或者其它台湾各地转移到上海。而台北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交通管制,以及各级市政部门的数字化改造方面,也值得上海方面好好借鉴学习。尽管如此,囿于现实情境与两岸政策的限制,上海与台北两地政府的一级首长在未来数年之内实现互访,恐怕不太可能。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有着大陆背景的台北市长马英九先生(祖籍湖南衡山,1950年出生于香港),已被岛内媒体和国际舆论普遍视为台湾地区潜在的未来领导人。马英九也多次在公众场合表达了他本人以及各级市府主管官员,在赴访上海问题上主观期盼的愿望、乐观其成的善意和大力支持的态度,当然前提是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更趋积极与灵活。因此,这一客观因素似乎给未来沪台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带来了诸多可以期许的机会和值得想象的空间。如何把握这些利多因素谋求彼此更大的裨益与助力,进而达致推动两岸关系大步前进、全面实现“三通”拉近交流的双赢之目标,将高度考验两岸领导人和沪台两地政府部门的宏观格局与政治智慧。台湾的民意代表目前正在制定春节期间大陆台商包机返台方案的细节问题,上海台商可望在春节前夕搭乘航班直达台北,虽然中间可能还要借道澳门降停一下,导致“直航”最终演变成“曲航”,但这已经是两岸关系进程中迄今为止非常可喜的一步,称得上是实现两岸全面“三通”的重要前奏,颇值珍惜。所以在春节之后,正面临因经济不振、景气低靡而致民众大为不满等重重压力的台湾方面,视此次“直航”的效果如何,进而正式开放“三通”,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当令人期待。设若一旦成功实现“三通”,上海与台北之间的互动步骤必定大大加快,两地在经贸、文化、教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积极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也势必快速拉近两岸关系的距离与交融,并极有可能在21世纪初叶上演一出被赋予重大历史意涵的“中国双城记”。在这种有利条件和大好形势之下,人们毫无疑问可以寄予厚望的是,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揭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届时沪台两地的交流情势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应该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层次。因此,人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上海这座有望大力促进沪台交流与两岸关系的“桥头堡”,同时还应该可以拥有更多的历史机遇和时空条件,努力为未来的海峡两岸搭建一座令人热切渴盼的“统一之桥”。倘使沪台两地在未来可以预期的良性积极互动当中,能够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突破,不管是技术层面上的大幅进展,还是实质性的历史突破,都将是上海未来最大的荣耀之所在!

畅华旅行网 http://www.4006667266.com 有很多特价旅游线路,经济酒店,宾馆预订,门票和景点,旅游攻略介绍,快去玩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