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人体的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人体的主要能源 碳水化合物,一般称为糖类,这里所说的糖类并不仅仅是红糖、白糖、水果糖,而是指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糖类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人体所需要热能的70%左右由糖供给。糖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乳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其他物质结合而成的核糖蛋白、糖脂素等,都是构成细胞和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 构成肌体和参与细胞代谢 糖蛋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神经组织和细胞核都含有糖类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遗传物质的构成。另外,糖类物质还是某些酶、抗体和激素的组成成分,参加肌体代谢,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提供热能 糖类易氧化,能迅速供给人体热能,每克糖氧化可放出4000卡热量,是肌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大脑不能利用其他物质供能,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其唯一的热能来源。血糖过低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保肝解毒 肝脏贮备足够的糖原,可以免受一些有害物质损害。肝脏内糖原较多时,对细菌感染引起的毒血素的解毒能力强,对某些化学毒物如酒精、四氯化碳、砷等的解毒能力也很强。 巧吃糖,不犯忌 吃糖不一定发胖 有些人觉得,糖和脂肪一样,都是饮食的"禁区",觉得吃糖易长胖,因为糖含有能量,吃糖的过程就是积蓄能量也就是长胖的过程。其实,糖虽然是一种产能营养素,但单位糖氧化燃烧产生的能量(4000卡)还不及脂肪(9000卡)的一半。糖果产热更多地表现为"短、平、快",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吃糖果要好于吃肉。但糖的整体产热功效远远不及脂肪,而且不能在体内大量储存,只适合急需的能量补充。当然,体内消耗不了而剩下的能量,即便是由糖产生的,也要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因此,吃糖是否会发胖,关键在于是否适量。 吃糖≠糖尿病 糖尿病的诱因极为复杂,涉及基因变异、遗传、感染、环境、饮食等。但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当然,如果一个人处于肥胖或超重状态,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体重正常者高。但肥胖或超重绝非糖类一家的"功劳",脂类的"贡献"远远大于糖类。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糖简单画等号。 科学吃糖4个"不" 1. 空腹时不宜吃甜品、糖果。空腹状态下进食甜品,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肠胀气、恶心、反酸和烧心。以一杯甜饮料替代正常早餐也不科学。空腹饮用甜饮料会造成糖分被迅速吸收,血糖瞬间升高,接而使胰岛素大量分泌来降低血糖,结果可能导致血糖过度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不仅严重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2. 餐前不要吃糖果。甜食会延缓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抑制食欲。每餐前一小时应禁用任何甜食、糖果。有些人在餐前半小时饮用了一杯高糖饮料,结果导致正餐食量大减,营养摄入失衡。 3. 餐后不宜马上食用甜品。餐后立即进食糖果会造成血糖负荷过大,使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此以往,胰腺会因疲倦而怠工,导致病变。享用甜品的时间可放在两餐之间,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 4. 有些人不宜吃糖。肥胖、糖尿病、胃肠功能弱、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等不能或不宜吃糖果,如果需要,必须在营养师的指导之下适量食用。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豆类、谷类和薯类食物,豆类食物每100克含40~60克的碳水化合物。其中,每100克大豆含碳水化合物较少,为25~30克;谷类食物每100克含60~80克的碳水化合物;薯类每100克含15~29克。专家指出,碳水化合物通常含糖量较高,不宜过多摄取。 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要素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组织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维持肌体健康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有"维持生命的元素"之意。维生素在体内既不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但是对体内物质代谢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的主要作用 维生素种类很多,作用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 维持正常视力。如维生素A。 2. 维持上皮组织健全。如维生素A。 3. 调节钙、磷代谢并促进吸收。如维生素D。 4. 构成骨骼,维持肌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如维生素D。 5. 促进肌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如维生素B1、维生素F等。 6. 生产胶原蛋白,增强皮肤弹性,增强免疫力。维生素B可起提供能量、保护血管、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维生素C能保持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正常。 由此可见,种类繁多的维生素作用涉及各个方面,缺了哪一种都会影?人体健康。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人体三大能源 人体能源系统 人体能源 人体多少骨骼 人体有多少血 人体需要多少sod 人体多少是水 人体需要多少dha 人体水占多少 对人体多少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