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两会、十二五规划、国家抑制房价上涨、食品安全问题、利比亚撤离、日本地震中蕴含的政治学道理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3:51:34
热度:

两会、十二五规划、国家抑制房价上涨、食品安全问题、利比亚撤离、日本地震中蕴含的政治学道理热心网友: 一、中国“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至于 “

热心网友:      一、中国“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至于 “十二五”的规划、决议,最大的亮点在于“注重民生、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两会”上提出今年要为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成为201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1年税收改革的总体表述。分析认为,2011将成为中国调税年,民众有望更多地分享国民财富增长的成果。   民生问题是中国“两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与重点,其议题涵盖税收分配、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表态,让世人看到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的决心。然而,从以往的经验看,如果政府角色没有摆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效果就不应有太多的乐观。       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       除此之外,保障民生、产业布局、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被当作重大课题提出;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期间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把握和掌控,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对于未来的中国国计民生显得意义重大。影响重大,并且进而关系到数十亿中国人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整个民族的未来命运。 

  二、“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三、政府抑制房价上涨

       房价上涨催生暴富心态,影响社会风气,不过是房价上涨必须抑制的理由之一。更重要的是,房价继续上涨,还会置银行信贷于高风险之中,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会面临巨大威胁。众所周知,与楼市相关的贷款,无不跟土地、房屋价值休戚相关。尽管房价上涨会带动土地升值,商业银行似乎因为抵押物“更值钱”而受益良多。但那一切不过是虚幻的镜花水月,开发商归还全部贷款前,房子其实早已不属于开发商而是作为抵押品成为被质押给银行的资产。以此作抵押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无疑是泡沫上的漂浮物。

      一旦房市转向,泡沫破灭,即便从前五折的抵押物,银行信贷也难保万无一失。虽然有关方面已经对银行房地产信贷进行过多次压力测试,不少金融机构也表示,即便房价下跌50%,银行此类信贷资产的风险也在可控和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但真的跌了50%,情况会怎样?谁能保证银行可以高枕无忧?任何泡沫的消化都需要时间,房价平稳,银行风险或可随时间推移逐步消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抑制房价上涨无疑比放任房价上涨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房价上涨必须抑制,还在于房价继续上涨,会严重扭曲经济结构,给经济运行带来不稳定因素,甚至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顺利实施。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已经延续多年,随着房地产资产总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规模和比重日益庞大,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如果房价继续上涨,社会资源继续过度向楼市聚集和转移,各行业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兴衰,那么,房地产业将会深度绑架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措施也将会受制于房地产业而不得不投鼠忌器。比如,为抑制通胀而不得不采取的升息政策,就会遭到来自房地产业利益集团的顽强阻击。

  房价继续上涨,还会影响民生,让买不起房的人群彻底绝望,让刚需人群焦虑不安,让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在房地产上发生两极分化。

  提高首付款比例、限制购买二套房。尽管中央政府近来重拳频出,但总有开发商心怀侥幸,期待房价在政策松动中继续高歌猛进。其实,如果开发商们好好想想为什么中央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如此坚定,为什么日前证监会还要重申,将“延续现行政策规定,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并购重组申请”,开发商就知道现在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毕竟,在抑制通胀和保护房地产业两者之间,取什么和舍什么,中央政府的态度早已不言自明。       楼市调控中,政策与市场正双重施压房企的资金链。一边是,随着各地"限购令"的落实执行,市场观望浓厚,开发商的销售乏力;另一边,加息、预售金监管等调控政策轮番出台,开发商的融资渠道面临枯竭。对于明年楼市调控政策,调控不会放松,一场持久战让房地产市场不再"冒尖"。楼市调控将打持久战,开发商最怕资金"掉链子"。或者房地产调控注定是场持久战,所以"资金安全"是明年开发商的头等大事,就是要防止资金链断裂。当前,部分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泡沫呈现、而货币政策趋紧、政策调控延长、2011年开工量增加都是和开发商的资金具有直接的关系。   虽然一线热点城市确有泡沫",但是基本上大部分被政府挤压出去,开发商避免"自杀式"是没问题的。明年货币政策趋紧,不会有些到开发商资金问题。政府应该会把更多的时间去对付抑制通胀,2010年10月份CPI达到4.4%,2011年上半年可能上探5%,然后冲高回落,形成前高后低的价格走势。      房地产市场比较理想的状况是"软着陆",即能够使房价的升势得到抑制,又能够保持购销两旺但价格平稳。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要继续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切实落实房地产供地计划,增加有效供应。开发商宜顺势而为,顺价销售,保持高周转。         四、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一、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四、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五、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七、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八、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一)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九)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让市场监管到位。同时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坚定不移的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 2、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建立以食品安全回溯体系为标准的行业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的食品入市。 3、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对消费者进行食品科普教育。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使有害食品人人避之。 增加执法人员责任感   对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人员、管理人员,对从事食品种植、生产、销售人员以及家属应系统地、经常性进行开展道德、责任、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在他们心中牢牢地树立起质量关、道德观来进行这种工作。政府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从思想源头上把住质量安全关,净化了思想,就不会有不净的行动及后果。这是根本,根本抓不好,手段及制度均起不了作用,问题会时而发生。 净化市场源头   重点应对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饮用水等严加控管,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调整。市场上的食品应由大型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国家认可的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的食品占绝大部分,对落后的、零星的、质量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小厂适时淘汰,或成无人问津而自灭。净化市场是源头,这一步抓好了,购者放心。 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   即在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开展抽检。国家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如此,不合格产品难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上市。

 

      五、利比亚撤侨

  随着利比亚的暴力冲突逐日升级,中国在利比亚的三万多名侨民的安全状况牵动人心。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外交部以及驻利比亚使馆一直在安排撤侨的相关事宜,根据外交部信息,截至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十点,驻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已经有约两点九万人获救,被视为冷战后全球最大的撤侨行动。   而二月二十八日当日,中央军委批准派出四架军用运输机,参与最后一批中国公民从利比亚的撤出,并出调参与亚丁湾反海盗护航任务的一艘导弹护卫舰「徐州号」,前往地中海为撤侨提供支援和护卫。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赴海外参与平民撤离任务,也是中国官方首次派出军舰参与撤侨。   中方派出的四架军用运输机为俄罗斯制「伊尔—七六」飞机,它们从新疆乌鲁木齐地窝铺国际机场集结,飞越五个国家,单次航程九千五百余公里,三月一日陆续抵达喀土穆国际机场。截至发稿,军机已经开始了运送,它们穿梭于利比亚与苏丹之间,把中国在利比亚人员接运到苏丹,共计将飞行二十四架次,共接回五千人。   伊尔—七六运输机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大型的运输机,巡航时速是七百五十至八百公里,最高时速是八百五十公里,巡航高度是九千到一万二千米,最大载重航程五千公里,载油量是四十公吨或一百五十名士兵。

 

       六、日本地震灾害简要概况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 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 ·伤亡:已致10489人遇难16621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6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经济损失:日本政府23日公布的初步估计结果表明,日本地震及随后发生的海啸,所造成的住宅、道路破坏等直接损失额可能在16万亿日元到25万亿日元之间。是二战结束以后日本遭遇的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最终损失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核危机的影响:事实上,在福岛核危机爆发后,无论日本政府如何试图挽救金融市场和稳定金融体系,核危机的严重影响已经不可避免。或许日本的股市、银行体系、汇率等金融要素能够暂时稳定,但难以保持下去,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势所难免。   其实,地震和海啸本身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毕竟,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国家和民众对因应地震有着较为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所以尽管出现了9级大震,但物质损失并不算很大;突如其来的大海啸尽管夺走了成千上万日本人的生命,但影响主要局限于日本东北部的沿海小城镇,其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和广大经济腹地则安然无恙。   然而,出乎人们预料的是,本来以为十分安全的日本核电站却未能经受住这次地震的考验,福岛核电厂竟然出现核泄露事故。最乐观估计,即使福岛核泄露事故很快被化解,但已经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可以设想,短期内,为了避免核辐射的影响,世界各国将会对日本发出旅游警告;同时,对来自日本的产品将会严加限制,日本与外界的经贸往来将大幅萎缩。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企业和人民为了清理核污染、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必然大量回流在世界各地的资金,从而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   日本一直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日本产业和金融活动遍及全球各地。粗略分析,日本核危机短期内至少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以下影响:第一、以日本为主的全球银行、保险业将为地震和核辐射付出沉重代价;第二、因包括炼油厂、钢铁厂和汽车厂在内的一些重要企业被迫停产,日本对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会减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因此出现下挫;第三、由于大量核电站关闭,世界核电产业及其金融产品将受到拖累;第四、日本在农产品出口受到重创的同时,将增加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依赖,给国际农产品市场带来价格压力;第五,全球航空、海运、物流、旅游、电子、IT等产业将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相关股票势将受压。第六、核危机之后,日本急于国家重建、恢复经济,因此有可能减持美国国债和欧盟债券,套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产,撤回在其他国家的投资,全球金融市场因而凶多吉少。   总之,日本核危机重创的不仅是日本自身,世界经济将难以幸免,对此,国际金融市场将会陆续反应出来。 德国专家:日本复合式灾难带来三大间接影响   德国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及预测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雷格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日本遭受多重灾难,对自身经济是个沉重打击。但就全球经济而言,日本此次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直接影响并不会太大。不过,眼下人们需要思考和应对灾难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   德雷格说,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日本不少公司处于全球产业链重要环节,在研发和生产方面关系重大。如今这些公司遭受重创,世界一些产业生产链可能会面临暂时断裂的危险。   第二,日本受灾后,全球金融资本市场出现一定震动。这本属于正常反应,但问题是如果这场灾难,特别是核危机迟迟没有缓解迹象甚至长期存在下去,市场信心和投资活动会持续弱化。   第三,日本核电站泄漏引发全球对核电项目的重新思考。对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而言,减少甚至停用核能发电以及寻找替代模式的进程可能会比灾前预想的大大提前,但是这种提速终究会付出代价。替代能源的生产成本很可能高于核能发电,电力价格也会相应提高,进而对整个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他还说,从受灾程度看,日本可能在今后3个季度都会面临衰退,之后可能会逐步走出衰退,当然这完全取决于日本应对灾难的后续进展。 答:时间: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 震中: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 震级:9.0级(日本地震厅3月11日修正为9.0级) 震源深度:24千米   受灾程度:宫城县损失严重,岩手县、福岛县不同程度受损,东京震感强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