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2007年世界有什么新科技?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3:44:41
热度:

2007年世界有什么新科技?热心网友:1、“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

热心网友:1、“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上百万个物质粒子。“星尘”项目的科学家对最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2、干细胞培育器官获重要进展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控制乳腺生成的干细胞,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单个干细胞使实验鼠体内新长出乳腺。科学家说,这一成果有望为开发乳腺癌新疗法铺平道路。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脐带血干细胞培育出微型人造肝脏。科学家说,将来也许可以借助这一技术培育出完整的人造肝脏用于器官移植。   3、国际热核计划启动   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的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的7方代表11月21日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4、最小发电机问世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纳米发电机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方面都将有广泛的重要应用。   5、人类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完毕   2006年5月18日,英美科学家公布了人类第一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图,这个染色体是人类“生命之书”中最长也是最后被破解的一章。第一号染色体中共有2.23亿个碱基对,占人类基因组中碱基对总量的8%左右。科学家这次测序确定了人类第一号染色体中的3141个基因,这些基因中存在的缺陷与350种疾病有关。公布第一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图为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共同执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6年来的努力画上了句号。   6、首次发现宇宙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一个美国天文学家小组通过美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遥远星系的碰撞,发现了宇宙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所谓暗物质是指宇宙中存在的一种不明性质的物质粒子。领导这一研究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克罗说,以可见光波段观测这个区域,可以发现明显的“引力透镜”现象,也就是更遥远地方恒星发出的光在“路过”这个区域时,被大质量物质吸引而发生了扭曲。根据这个现象,他们认为两个星系团周围存在大量的暗物质。   7、“智能1号”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2006年9月3日在一小片闪光中成功撞击月球,以对月球的“温柔一击”结束了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据测算,撞击点位于月球南纬34.4度、西经46.2度。   8、合成118号超重元素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设备,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并观察到其存在。他们通过设在俄罗斯杜布纳的U400回旋加速器实验设备,用高速钙离子轰击处于旋转状态的锎,成功地得到了3个118号超重元素的原子。科学家们观察到了118号超重元素的原子“衰变链”过程,证实了这一新的超重元素的存在。   9、证实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比特里丝·哈恩等人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中非的喀麦隆南部森林中搜集野生黑猩猩的粪便并进行基因分析,证明SIV病毒早已存在于野生黑猩猩群落中。他们认为这揭开了艾滋病病毒起源之谜。   10、绘制出药物与细胞作用的基因“联系图”   美国科学家已绘制成第一份揭示药物分子如何在基因水平上影响细胞的“联系图”。这份包含了药物、基因和疾病之间复杂关系的图谱,将在研发新药物方面起到巨大作用。第一版“联系图”,揭示了164种药物分子对细胞产生的“基因痕迹”,即细胞中究竟有哪些基因会被这些药物分子“激活”或“关闭”,此外还包括了肥胖、抗药性白血病、早老性痴呆症等一些病理状态对细胞产生的“基因痕迹”。

###

热心网友:解答宇宙之谜的机器问世  物质为什么会有质量?粒子为何看不见?这恐怕是个哲学家和疯子才会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的答案却是宇宙形成的根本奥秘所在。现在,科学家们向着粒子物理学界的“圣杯”出发了。  在瑞士日内瓦的地下,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正在主持建造这个名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设备,它坐落在地下100米深的一条周长27公里的环形隧道里,走完全程要花4个多小时,可以将百慕大、摩纳哥和4个梵蒂冈装进它所占的区域内。对撞机将把两束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释放,并使质子以高达14万亿电子伏的能量在隧道中相互碰撞,每秒钟约有8亿次,这将重现约140亿年前诞生宇宙的大爆炸后的情形。科学家希望能通过一项宏伟的质子撞击实验,发现在理论模型中形成物质质量的“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或称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子)。而这个粒子的存在与否关系着现有的宇宙理论是否能够站住脚。  整个计划耗资80亿美元,共有来自约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工作。它将取代CERN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在2007年3月投入试用。一旦正式投入运行,可能在几个星期内揭开物理学中一些最秘密的问题,并验证宇宙趙起源与结构的一些理论。此机器还能寻找其它空间维度。美国加州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乔纳森-芬表示LHC可能产生组成80%以上宇宙的神秘暗物质,将可能解答最大的宇宙难题。超大空间站建成  国际空间站计划在2010年建成,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年份是2007年。当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时,国际空间站建筑只完成了49%。此灾难导致航天飞机使命得在2010结束,因此,得在此之前建造好此一千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如果此空间建筑成为科学家20年前认定的世界级研究所和月球与火星的探索台阶,那2007年将是非常繁忙的一年。  美国计划进行14次飞行任务来完成空间站的建设,2007年将有5次飞行任务。如果这5次飞行任务都顺利实现,到今年12月,此惟一的太空前哨质量将增加30%,空间将增大5000多立方英尺,空调和供电系统将完成改造,将拥有4套太阳能电池板,产生近三倍的电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将建成二个艺术级的科研室和一个新的航天飞机对接口。  2007年还将发射和组装欧洲“哥伦布”号实验舱和日本“希望”号实验舱。这些上亿美元的实验舱将大大扩展空间站的实验能力,为人类登陆月球和火星提供关健性研究工作,如太空医学和辐射防护。载货单上还有加拿大建造的机器人,叫Dextre,全名为Special Purpose Dexterous Manipulator(SPDM)。一旦被永久地安装在空间站,Dextre将用它二条长11.5英尺、7个关节的附肢来完成复杂的维修工作,宇航员就不用太空行走来维修空间站,从而有更多时间花在新实验室上。  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它各种服务设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大体上看,国际空间站可视为由两大部分立体交叉组合而成:一部分是以俄罗斯的多功能舱为基础,通过对接舱段及节点舱,与俄罗斯服务舱、实验舱、生命保障舱、美国实验舱、日本实验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对接,形成空间站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在美国的桁架结构上,装有加拿大的遥操作机械臂服务系统和空间站舱外设备,在桁架的两端安装四对大型太阳能电池板。这两大部分垂直交叉构成“龙骨架”,不仅加强了空间站的刚度,而且有利于各分系统和科学实验设备、仪器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宇航员出舱装配与维修等。 干细胞研究将崛起  干细胞是一个诱人的研究课题,对成人细胞的新研究可能给干细胞治疗注入新的活力。对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甚至癌症这些不治之症进行新的激进的干细胞治疗,仍然是科学家最大的希望。然而,进展一直非常令人痛心的缓慢。美国加州再生医学院负责美国一项30亿美元的干细胞研究项目,其全面开发出一些干细胞疗法还得在10年后才能用上。  为何等这么久?因为科学家还要对细胞生物学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此外还有一些法令禁止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然而,还是有一些令人惊喜的进展出现在成人干细胞研究上,去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脂肪组织的成人干细胞变成了肌肉细胞,此方法将能帮助修复血管和膀胱。最大的成就是日本东京大学的二位科学家去年报告说,已经成功地将老鼠尾巴上的成年皮肤细胞变成了胚胎干细胞。当成人干细胞获得了四碱基的化学要素时,就可以变成可以无限增殖并最终分化成为各种器官的胚胎干细胞。如果东京的研究能在人类身上复制,那么将是科学界游戏的一大变革。 对抗缺水危机  年底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一份报告指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到2050年,亚洲超过10亿人口可能面临缺水危机。气候变暖还将使部分地区面临水灾、霍乱及粮食涨价危险。报告认为,气候变暖带来的最大威胁是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造成的缺水。到2025年,亚洲重要的水源——喜马拉雅冰川面积的持续缩小会使印度人均可利用水量减少到现在的一半。  当全球缺水越来越严重时,美国决定用高科技来解决此危机。德州的El paso正在建造世界最大的脱盐工程,耗资8700万美元的工程建成后将取代靠近Brownsville地区的另一相关处理设备,一天可产水2750万加仑,从今年开始将提供脱盐的地下水饮用。在亚利桑那州,重新开放的龙马脱盐工厂将减少美国科罗拉多州河流河水的损失。今年夏天美国还将可能决定建立两所最大的脱盐工厂。  加拿大政府也在考虑在加拿大南部的San Luis Obispo郡建设脱盐工厂以确保将来的饮水供应。他们聘请了一个咨询顾问来评估他们的选择:从Nacimiento厂建设一条输水管线或者建设一个脱盐工厂。结果是,使用反渗透膜脱盐处理水的费用是延长Nacimiento厂输水管线到南部地区供水费用的一半。基于30年的运行周期,脱盐设备的预算资金大约需要1400万美元,而输水管需要费用2400美元 新核电站有望出现  虽然科学家对核电站的兴趣有所增加,但新核电站发展迟缓。不过,情况开始出现转机。原子核调整委员会同意在美国土地上修建一所新反应堆。更为惊人的是,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宣布2007年将投入26.09亿卢布,用于建设世界首座漂移式核电站。按计划:2007年,将完成建设漂移式核电站所需材料、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作;2008年完成设备的成套组装和初次试验工作。首座漂移式核电站将于2010年5月投入使用。  据悉,漂移式核电站将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北德文斯克市附近的码头进行组装,核电机组将被安装在140米长、30米宽的船体上。目前,北德文斯克市的俄罗斯“北方机械厂”已经准备了一个相当于2艘轮船面积的场地,专门用来放置首座漂移式核电站。建成后的世界首座漂移核电站,将配备两个总功率超过70兆瓦的核反应堆,能够满足一座50万人口城市的供热供电需求。核电厂使用寿命预期为40~50年,预计整个项目大约需要91亿卢布。 2007年想赢吗?去造飞行汽车  向天空要空间,研制飞天汽车,被许多发明家、未来学家誉为一种不单纯依赖于道路的新型交通方式。随着轻质材料、计算机模型以及计算机控制的飞行器等领域的不断进步,飞天汽车的梦想成真似乎指日可待。  亚拉巴马州的MACRO工业公司研发一种SkyRider X2R飞行汽车,它可以垂直起飞和降落,将两座跑车的内部设计与直升飞机的灵活性融为一体。他们还在研究5座和7座的SkyRider车。  最近,麦道航空公司高级工程师布兰科萨尔也尝试研发飞天汽车,取名为SokolA400,他设计的这辆4座汽车,只要轻轻摁一下按钮,就可以弹出望远镜筒一样的机翼,开始起飞。

###

热心网友: http://static.chinavisual.com/storage/contents/2007/07/06/38803T20070706152946_1.shtml看看吧,挺好玩的

###

热心网友:数不清!

###

热心网友: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 展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