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简述 呼包鄂区区域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3:12:12
热度:

简述 呼包鄂区区域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热心网友:呼包鄂三市位于我区中部,土地面积13.1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1%,辖26个旗县区、107个建制镇。2005年末常住人口650

热心网友:呼包鄂三市位于我区中部,土地面积13.1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1%,辖26个旗县区、107个建制镇。2005年末常住人口650.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7.3%。 一、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先行示范作用,成为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2005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1.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1.8%;三次产业结构为5.9:47.9:46.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85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77.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23.7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3.6%;城镇化率为6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近15个百分点。 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具备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一是自然资源富集。煤炭保有储量1256.5亿吨,占全区的56%;天然气已探明保有储量7000亿立方米;稀土储量逾亿吨,占世界的50%;黄河横贯整个区域,过境里程830公里,区域内黄河水的配给水量为58.6亿立方米。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呼包鄂是沟通华北、东北和西北经济联系的枢纽,距首都北京不到500公里,距天津出海口仅有600公里,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是连接京津冀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劲。2005年,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630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60%。四是科技人才集中。普通高等院校占全区的65%,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占全区的60%,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区的75%。五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五”期间三市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22.1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为87.8%。2005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45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0.6%,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30.5%,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5.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呼包鄂区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同时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可用财力有限;区域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内在联系不紧密,大范围、宽领域、高起点配置资源的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同构化现象趋于明显,整体竞争力不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产业等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压力仍然较大。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现率先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呼包鄂区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我国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本、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为呼包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布局,全面提高在国内的区域分工地位带来机遇。二是京津冀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中部地区的崛起,为呼包鄂参与区域间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三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为呼包鄂进一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四是随着与国内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层次和规模的逐步提高,为呼包鄂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在更宽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自治区提出鼓励西部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呼包鄂的发展方向,使区域内良好的自然资源、科技人才和组合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得到进一步放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自治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构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关联,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布局基地化、产业集群化、城镇组团化,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解决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力打造呼包鄂城市群,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推进区域一体化。按照三市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走区域协调、统筹、错位和特色发展之路,促进产业互动互补、市场互融互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共促共保。发挥呼包鄂区域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对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形成“泛呼包鄂经济合作圈”。 (二)加快城乡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建立城乡互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发展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村牧区繁荣、农牧业发达和农牧民富裕。 (三)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呼包鄂科技教育优势,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经济跨越。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 三、战略定位 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和优化配置,形成发展合力,取得“六个突破”,建成全国重要的“四个产业基地”,实现“三个率先”,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的国内分工地位,在全区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个突破。在构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六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四个产业基地。建成以煤、电、天然气和煤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以钢铁、铝和运输机械、工程机械、机电装备等为主的冶金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乳业和羊绒制品、肉业为主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基地;以稀土、制药及发酵、电子信息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力争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次区域中心。 ——三个率先。在全区率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明显壮大,在全国的产业分工地位不断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4700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000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700亿元。基本形成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大型产业基地和重点工业园区的配套条件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农牧业转化增值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的比达到2:1。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区域内产业分工更趋合理,逐步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提高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建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配套齐全、保障有力的市政、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构建集约高效、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年平均大于300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24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8200元。城乡统筹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逐步消除制约区域合作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形成统一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亿美元,引进区外国内资金达到1500亿元以上。 第三章 产业集群与布局 按照区域集聚、产业延伸、服务配套的产业集群化要求,继续扩大资源型产业规模,加快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延伸加工,引进培育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重点向黄河沿线、资源聚集地和交通干线的工业园区集中布局。 一、产业集群发展重点 实施大产业、大集群、大基地战略,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升级和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集中度高、相互关联密切、区域特色鲜明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特色农畜产品和稀土、制药、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集群。 (一)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能力,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碱化工等下游产业,形成以能源转换为重点,以煤化工为龙头,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为补充的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煤炭重点建设准格尔煤田、东胜万利煤田两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原煤产量达到2.5亿吨,井工矿单井规模年产达到120万吨以上、露天矿单井规模年产达到300万吨以上。提高煤炭就地转化和深加工能力,就地转化率达到60%以上。发展煤炭气化和液化等洁净煤技术,加快煤炭综采、机采技术应用,煤炭洗选比重达到60%,回采率达到70%以上。 电力以煤电热联营和西电东送电源点建设为重点,发展大型坑口、路口电厂,建设单机60万千瓦机组及以上大型空冷火力发电项目,在沿黄河区域和煤炭富集区建设托克托、准格尔、达拉特电站群,成为亚洲最大的火电群。建设一批为大型企业、工业园区配套的动力车间、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及垃圾发电、煤矸石发电等项目,推进循环流化床燃烧等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重点建设达茂旗巴音风场120万千瓦风电、毛乌素沙漠太阳能长廊、棋盘井双兴30万千瓦煤矸石等新能源及发电项目。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加快电网建设,开辟至京津唐第二通道、准格尔至河北南网交流送电等500千伏外送电通道,积极拓展电力市场。 煤化工依托神华煤制油、中海油聚甲醛等大项目,加快建设乌兰木伦、大路新区等特色煤化工工业区。注重煤的洁净、高效利用,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重点发展煤制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和煤制甲醇、二甲醚等替代燃料,以及芳香烃类等煤化工系列深加工产品,构建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形成5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煤制甲醇和600万吨煤焦化的生产能力。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等新型煤化工项目,加强对副产煤气、合成尾气、煤气化及燃烧灰渣等废物和余能的利用。 天然气及化工以苏里格、乌审和大牛地气田为基础,加快天然气开发,天然气产量达到120亿立方米。提高输气能力,建设长庆—蒙西、长庆—乌海—临河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以博源联合化工、鄂尔多斯联合化工、天野化工等为依托,加快合成氨、甲醇和乙炔等天然气产品的生产,发展以合成氨为原料的尿素和氨等深加工产品;以甲醇为原料的甲醛、醋酸和聚丙烯等产品;以乙炔为原料的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等产品。 盐碱化工依托伊化、亿利、三联化工等企业集团,重点发展煤电—电石—氯碱—聚氯乙烯联合生产项目,稳步发展金属钠、氯丁橡胶、甲烷氯化物和高效无污染漂白、消毒剂等产品。充分利用稀土优势和纳米技术,加强涂料工业、染料工业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的深加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经表面处理、高纯、多种晶型的纳米级无机盐及金属非金属氧化物产品。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细化工。 (二)冶金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冶金制造业规模化生产,搞好分工协作,重点发展钢铁、铝、镁、装备制造,配套发展模具、机床附件和零部件生产及维修保养等产业,建设以包头为重点的国家重要的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钢铁工业加快建设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河西工业区,重点推进包钢300万吨汽车板和100万吨不锈钢、华业特钢100万吨不锈钢、蒙丰200万吨特种无缝钢等项目,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钢产能达到1500万吨。加强达茂旗、乌拉特中旗等周边地区的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形成以包钢、华业特钢为主体的钢铁产业集群,建成我国中西部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以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为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铝业建设完善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东方希望工业园区,提升产业内部关联度和产业技术水平。按照铝电一体化,鼓励现有电解铝生产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加工深度,发展铝冶炼—精铝、合金铝—铝轮毂、化成箔、铝型材等铝制品产业链,重点建设包铝集团普基精铝、300万只汽车轮毂、浙江东磁7000吨化成箔、大唐高铝粉煤灰制取铝硅系列合金等项目。形成以包铝集团和东方希望铝业为主体的铝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及铝合金、铝制品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以一机、北方重工等优势企业为重点,抓好载重汽车、大马力推土机、铁路车辆、液压挖掘机、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整机带动零部件、元器件协调发展。重点建设一机集团1.5万辆重型汽车和1.5万辆大客车、北方重工集团新增1150台矿用车、一汽亿阳公司10000辆专用汽车等项目。适应电力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研发和生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冶金矿山、机电和石油化工等电力装备和重化工装备。努力形成以包头为基地的全国较大规模的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和风能电力设备生产基地。巩固和扩大数控卡盘、油缸、汽缸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机床附件和机电产品规模,建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特色电动机械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与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和机电、电力设备等配套产品的生产和维修服务。 (三)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发挥绿色品牌优势,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乳业和羊绒、肉业为重点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 乳品产业依托盛乐、金川等工业区,加速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保鲜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和冰淇淋等产品,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天然绿色保健液态乳系列和发酵乳制品,以及替代进口的中高档婴儿保健强化乳粉。以适宜奶牛生长地带为重点区域,加大奶牛饲养基地建设力度,推广奶牛新品种,加快饲养方式向规模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服务方向转变,提高奶牛饲养和品种水平。力争伊利、蒙牛进入世界乳业20强,建成以呼和浩特为基地的全国最大规模的乳业生产加工中心。 羊绒产业依托鄂尔多斯、鹿王、兆君等龙头企业,创立国际品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以鄂尔多斯西部草原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稳步发展绒山羊养殖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进纺织、染整工艺,提高羊绒服装的设计水平,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面料、羊绒衫、羊绒系列服装等高精羊绒制品和绒毛、绒丝等混纺产品。力争建成世界级羊绒科研、生产加工中心。 肉类加工业依托小肥羊、小尾羊等龙头企业,数量与质量并举,整合资源,大力推广低温排酸及冷冻保鲜技术,发展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肉类制品生产。形成特色鲜明、相对集中、规模饲养的肉业生产格局,建成以包头为中心的肉业生产加工基地。 (四)稀土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托克托工业园区等为依托,形成以稀土研发生产、制药及发酵、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稀土产业重点加大对稀土资源、生产、人力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稀土产品的研发和转化,提升稀土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水平。稳定发展上、中游产品,大力发展下游产品和应用产品,围绕稀土原料—新材料—元器件—终端产品产业链,不断拓宽稀土产业的应用领域。积极推进稀土材料在冶金、化工、建材、IT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钢、铝、机械、电子信息产品等应用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以包头为基地的世界稀土研发、生产和出口中心。 制药及发酵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高技术成果,培育壮大微生物制剂、中蒙药、生物饲料和兽药,以及沙生药材食品产业链。以大唐、石家庄制药、华蒙金河、双奇等药业集团为依托,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石家庄制药集团第二条万吨青霉素生产线,扩大华蒙金河饲用金霉素生产规模。以伊泰、鄂绒、亿利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沙生药材种植加工业。力争建成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化制药及发酵基地。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依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整机制造业为突破口,以TCL、银安科技、台湾合谦、汉鼎光电、华资和晨鹿电子等现有骨干企业为第一梯队,加快规模扩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攻高清晰度彩电、移动通讯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税控收款机、汽车电子、光电产品、教育机器人、光盘驱动器以及配套元器件产业,重点发展石英晶体谐振器、发光二级管、高能电池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构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链。 二、产业布局 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两轴—多点”的产业空间结构,突出点、轴结合,重点推动沿黄河和交通干线两条轴线的工业园区和资源富集地的产业发展。 (一)沿黄河发展轴。西起鄂托克旗棋盘井,向北经乌海市穿过库布齐沙漠折向东,到达拉特旗、土默特右旗,止于准格尔旗和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坚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分区低密度发展的原则,发展以煤炭、电力、天然气和煤化工等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完善提高蒙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树林召经济技术开发区、托克托工业园区和准格尔大路新区等园区的功能。 (二)沿呼包交通干线发展轴。以呼包高速公路和铁路主干线为依托,以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为引导,发展以钢铁、铝和运输机械、工程机械、机电装备等为主的冶金及装备制造业;以乳业和羊绒制品等为主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以稀土、制药及发酵、电子信息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提高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盛乐经济开发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头河西工业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区、包头九原农业产业化绿色园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富兴羊绒工业园区等。 (三)资源富集地。承接周边相邻地区及两条发展轴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以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达茂旗、固阳县、武川县等资源富集地为重点,发展天然气、矿产品、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乌兰木伦、苏里格、白云鄂博、武川等工业园区。依托呼和浩特口岸和满都拉口岸优势,提高与俄蒙经贸、技术和资源合作水平,大力发展达茂旗口岸经济,建成通往蒙古、俄罗斯乃至东欧的经济走廊和对外贸易窗口。 第四章 城乡统筹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特色,强化城市管理,加快社区建设,做大呼包鄂城市群,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作用,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强农村牧区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就业向第二、三产业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一、发展中心城区 加快呼包鄂三大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围绕主体功能定位,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市群发展为主体形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将中心城区建成服务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呼和浩特中心城区以构建现代化首府城市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重点加快中心城区扩容和环境整治、交通疏理、基础设施改善,强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功能,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积极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新区建设和城中村、旧城区改造,重点建设绕城高速公路等城区交通网络。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人左右。加快引进企业总部、职能总部或地区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按照企业总部对于城市区位及服务配套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总部聚集区,重点建设CBD、金融街、科技园区三大总部聚集区,完善休闲、娱乐、生活等配套功能,不断提升呼和浩特总部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将呼和浩特的人才、技术等资源辐射到周边地区。 包头中心城区以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为目标,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避免高密度连片开发。积极引导以冶金、现代制造业和稀土研发生产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向该地区集聚。适应产业集群发展和分工细化的要求,重点发展生产配套、运输物流、生产资料流通等产业和市场建设。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规划建设城区周边卫星城,积极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工程,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人。 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目标,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原则,拓展以东胜、康巴什、阿腾席热为主体的中心城区空间。加强城市供水、供热、供电、供气、公交改造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发展大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构筑城市生态屏障,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形成煤炭、电力、化工、绒纺等工业集中发展的区域。 二、培育中小城镇 承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积极建设一批中小型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 着力发展旗县所在地及有条件的中心镇,选择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人口相对密集的建制镇撤县(旗)设市,形成卫星城市。城镇密集区和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小城镇,要纳入所属区域城镇体系的总体规划,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密切与主城区的协同关系,以组团式布局形态,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合理功能分工,发展一批为中心城区服务、具有特定功能的卫星城镇,以及重要交通通道沿线城镇和各类特色小镇。形成中心城区带动中小城市、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牧区发展的格局。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和林格尔县等城郊主导型城镇,积极融入呼、包中心城区圈,加快旗县城和中心镇的产业承接和配套。托克托双河、棋盘井、树林召、大路新区、薛家湾、乌兰木伦等沿河沿边重点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建成黄河沿线中小城市带。

热心网友:经济越发达人性越冷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