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我要一份高一的期中复习资料,全科都要!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09:08:23
热度:

我要一份高一的期中复习资料,全科都要!【专家解说】: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地球上天然元素有90多种主要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H、O、N、P、Ca等元

【专家解说】: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地球上天然元素有90多种 主要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H、O、N、P、Ca等元素占全部元素的98% 必需元素 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生物体患病 最基本元素: C 水 1.含量 2.形式 结合水 自由水 3.功能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良好溶剂 参加反应 运输 无机盐: 存在形式:离子 生理作用: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糖类(C、H、O) 单糖:核糖、脱氧核糖(5C)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6C) 二糖:水解成二个单糖 1麦芽糖(2葡萄糖) 1蔗糖(1葡萄糖+1果糖) 多糖:水解成多个单糖 淀粉、糖原(n个葡萄糖) 纤维素(水解:纤维二糖) ( 纤维二糖:2葡萄糖) 糖类生理功能: 主要能量来源;重要结构物质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砖红色沉淀。如:单糖、麦芽糖、乳糖 脂质的种类和功能(主要C、H、O) 脂肪(只有C、H、O) 类脂(磷脂) 固醇(胆固醇) 不溶于水 功能: 磷脂:细胞膜重要组成物质 脂肪:生物体储能物质(能量储 存、 运输形式) 固醇: (VD、性激素、胆固醇) 细胞营养、调节和代谢 蛋白质(主要C、H、O、N;S) 1、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20种) 共同特点: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6世纪哥白尼倡导“___”,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___”一词,20世纪60年代大型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达到上百亿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2.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和____等通称天体。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天体系统:总星系 河外星系 3、九大行星 距日由近到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_____,距离为______亿千米,称一个天文单位。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____ 二.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1. 太阳 (1)太阳主要成分:___和___;表面温度:_____;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波长范围:0.15-4微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对地球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主要动力 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3)太阳大气结构 光球层--黑子(太阳活强弱的标志) 色球层--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层 (4)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 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 对地球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耀斑 的影响 对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 地球 (1)地球上 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物质 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几乎在 存在的条件 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②质量体积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原始海洋的形成 生命的摇篮 (2)地球的运动 自 转 公 转 中 心 地轴 太阳 方 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自西向东 速 度 角速度 15˚/小时(1˚/4分钟)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 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最大,60˚N约为其一半 约30千米/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周 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3)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__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全球各地昼夜_____,各为_____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向两极递减。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_向两极递减。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_向两极递减。 (5)四季地划分 ①我国四季以“四立”为起点(天文学):夏季是白昼最___,太阳高度最__的季节;冬季是白昼最__,太阳高度__最的季节。 ② 欧美国家:将“二分二至点”做为四季的起点 ③传统四季划分(北温带):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6)五带的划分 见课本23页 (7) 昼夜交替周期是_________小时,叫做__________日。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年。 全球被划分为____个时区,各时区以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______,自转的平面叫______,它们的交角为_____,称黄赤交角 (8) 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只有一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和赤道______,与经线_______。 (9)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_____带和_____带范围扩大,_____带范围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_____带和_____带范围缩小,_____带范围扩大。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宇宙探测的发展 1957年10月,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登上月球 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实验成功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见书13页) 2. 开发宇宙资源 空间资源 (广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太阳能资源 (主要开发资源) 矿产资源 (月岩含地球没有的能源3He) 3. 保护宇宙环境 空间垃圾的产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爆炸产生的碎片 及宇航员扔出的垃圾。 空间垃圾的危害:与工作的航天器相撞,产生重大损失。 空间垃圾的处置: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它轨道,以免碰撞; 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 氮(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21%):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二氧化碳:光和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含量少,变化大。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2.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意义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降0.6度)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复杂多变 (云雨雾雪在这层)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气压低,密度小 80-500km高空有电离层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______千米,高纬度______千米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 大气对太阳辐射 ① 吸收作用 O3(平流层)能吸收______ 的削弱作用 水汽和CO2(对流层)能吸收______ ② 反射作用(云层、大尘埃):夏天白天多云时气温不高 ③ 散射作用:蓝光最易被散射,晴朗天空为蔚蓝色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多云时逆辐射强)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太阳辐射是_____波辐射,其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部分,占总能量的_____%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_____波辐射 二. 大气的运动 1.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形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3. 影响大气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风向垂直等压线 运动的力 地转偏向力----风向偏转至平行等压线 (见书38页图) 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___________力决定风形成的初始方向和速度,________力出现后改变了风的方向, ___________力与风向相反且改变风速 三. 大气环流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 意义 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以交换 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见书41页图) 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___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就北半球来说, 夏季____移,冬季_____移。(见书42页图) 2. 海陆分布对 ①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一月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②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30˚S以南显著) 3.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最典型 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 东 亚 南 亚 冬季风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夏季风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成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原因:南半球的_______信风 夏季____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___偏转而成的。(见书45页图) 四.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也叫锋区。 类型:冷锋和暖锋 类型 定 义 暖气团上升状况 天 气 特 征 影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 (锋后降水)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 连续性降水 (锋前降水)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 2.低压(气旋)系统和 低压、高压是对_____状况的描述 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旋、反气旋是对_____状况的描述 (见书47页图)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气流状况 从四周流入中心(南顺北逆) 中心空气被迫抬升(上升) 从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 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北方秋季秋高气爽) 五. 气候 1. 气候形成因子 ①太阳辐射(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②地面状况 海陆分布 大陆性:温差大。7月高1月低(北半球) (下垫面) 海洋性;温差小。8月高2月低(北半球) 山地日较差小,平原日较差大 ③大气环流:促进热量和水汽的交换,是一种气候现象。 ④人类活动:如排放CO2,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2. 气候类型 (见书51、52页图)要求:会读图、且会将两个图结合起来 3.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3次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冰期气温下降,间冰期上升 历史时期:4个温暖期、4个寒冷期 19世纪以来:气温波动上升 变化特征:冷暖交替,近代呈波动上升趋势。 六.气候资源 1. 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 气候资源的特点 普遍存在性 数值特征(一定数值范围内具有资源价值) 变率较大 3.开发与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决定种植制度。(东北、西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三熟) 气候资源与建筑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º-60º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 业布局在下风向;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工业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在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机场宜设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七.气象灾害 1.台风 概念: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º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分布:西北太平洋最多最强(中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深受台风影响) 灾害:强风、特大风暴、风暴潮 探测:气象卫星 2. 暴雨洪涝 暴雨形成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 3. 干旱 概念: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灾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4. 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分布: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八.大气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原因:主要是CO2的增多 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出CO2 吸收CO2的森林被大量砍伐 影响 海平面上升 影响生态环境和 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社会经济 防治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寻找新能源 加强国际间合作 植树造林 3. 臭氧层的破坏 原因: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臭氧少1%,紫外线多2%)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防治:逐步禁止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4. 酸雨 (PH小于5.6的雨水) 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SO2和氧化氮等 酸性气体所致(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危害 ①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④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 有效措施:研究煤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根本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我国酸雨:酸雨区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 南方出现大片PH小于4.5的地区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一、 地球上的海洋 1.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陆地占_____%。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 淡水占_____%。淡水以_____为主,直接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淡水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海洋是大气的水源--海洋水量大,是地球上的“水库”; 海洋是大气的热源--海洋热容量大,海洋与大气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 海岸是_____和_____间的过渡地带。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之间的广阔区域。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目前,全球____%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海岸60千米的范围。人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影响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 二、 海水的温度 1. 海洋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______的热量;海洋热量支出,主要来自_______的热量 2.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水平规律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高,冬季低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低纬高,高纬低 同纬度海区-------暖流高,寒流低 垂直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小,常保持低温。 三、海水的盐度 1.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__%,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______,盐度达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度最低的海区是_________,盐度不超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等;在近岸地区,盐度主要受_____的影响。 3. 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见课本71页图) (1)曲线1表示______,曲线2表示______ (2)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海水运动 1. 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在______作用下形成的。海啸是由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的巨浪。潮汐是海水在_______和_______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_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影响。洋流按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学洋流中由信风吹拂引起的是_______和________;由盛行西风引起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它门都属于_________。 3. 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冬季--东北风--逆时针 夏季--西南风--顺时针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补偿流):秘鲁寒流 (3)航海 (4)污染物的扩散和转移 5. 寒暖流交汇处形 (1)海水易搅动,下层营养盐类被泛到上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成渔场原因 (2)暖水性鱼和冷水性鱼在此停留,因而鱼群聚集。 上升流形成渔场的原因: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盐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6. 洋流分布图:(识记洋流名称并标出四大渔场) (见课本74、78页图) 五.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洋资源类型 海洋资源类型 种类和数量 分布 开发和利用及特点 化学资源 80多种化学元素 广泛 食盐、镁、溴、淡水开发 生物资源 种类数量大(2多万) 广泛 食用、药用、养殖 矿产资源 油气、煤、硫、磷 大陆架浅海海底 正大规模开采和利用 砂、贝壳、金属矿产 近海岸的滨海砂矿中 锰结核 深海海盆(北太平洋最多) 能源资源 潮汐、波浪 广泛 优点:可再生无污染 缺点:能量密度小,投资大效益低 2.海洋渔业资源 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_________海域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____国家,_____和____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3.海洋油气开发 寻找油气----利用地震波 开采油气----海上钻井平台 4. 海洋空间资源 (1) 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_______扩大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 (2)海洋运输和 海上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港口建设 (见书81 图) 港口建设:荷兰的_______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3)围海造陆 作用: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但要做好水利工程) 典型国家:荷兰(1/5国土)、澳门(1/2土地) 六. 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污染物来源 陆地上的生产 (1)工业废弃物是主要来源(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 (2)核电站冷却水的排放(水温高) (3)农田杀虫剂的流入 海岸活动:倾倒废物、港口建设 石油污染:石油平台和油轮的泄漏 3.海洋生态破坏原因 海洋污染 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如围海造陆、过度捕捞) 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4.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污染集中区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海上石油清污方法:(见书86页)_______________。 七. 海洋权益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正式生效。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国家拥有 ________海里领海权 ________海里专属经济区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的问题 (1)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区周边国家专属经济区可能重叠 (2)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问题 4.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________平方千米,约为我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 第四单元 陆地环境 一. 陆地环境的组成 1. 岩石 ①岩石圈:包括______和______顶部 ②岩石的作用 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是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给人类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③岩石的概念:矿物按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岩石 元素 矿 物 矿石(用品位表示优劣) 矿产 常见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花岗岩的矿物组成是石英、云母和长石) ④岩石分类 岩浆岩 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常见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沉积岩 成因 各种岩石经外力作用而成。 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固结而成(如石灰岩) 常见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成因: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 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灰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 ⑤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 浆 2. 地貌 地质作用 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产生结果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产生高山盆地 (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日趋平坦)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为主)--使岩层弯曲(褶皱山系)或断裂(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为辅)--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构造学说 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分为六大板块;______板块、_____板块、 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板块(见书97页) ②板块内部稳定,两板块交界处活跃(多火山地震) 张裂区(生长边界)--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相撞区(消亡边界) 洋陆相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相撞--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产生的) 地质构造(见右侧) 地质构造 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类型 ①褶皱 形成高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岩层形态 形成地形 原因 判断方法 背斜 常成山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中间老 两翼新 向斜 常成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中间新 两翼老 ②断层 形成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基本形态 上升岩块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沉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 回答者:海•雯Heven - 秀才 二级 1-12 22:21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考完了......好象不太好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0% (0) 不好 100%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没答案,不好!!! 评论者: ×o×晕 - 助理 三级 是老版本地理书上的题 评论者: hitler110 - 助理 三级 不错不错 评论者: 黑色至尊 - 试用期 一级 更多>> 其他回答 共 3 条 我有资料你要不要,如果要的话加我Q120696348 回答者:淡紫の风信子 - 魔法师 五级 1-12 21:58 地球地理 回答者:kevin110 - 经理 四级 1-12 22:01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 print 返回 打印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时间: 2003-05-28 15:38:15 | [<<] [>>] -------------------------------------------------------------------------------- 作者联系方式:"文彩云" <13020056588> --------------------------------------------- 高一地理复习预习建议 根据大纲和会考的要求,高一地理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会考是一种水平考试,命题时考虑知识面并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等)的考查,所以,复习时,首先应该对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作全面、基础的复习。 2. 由于会考不回避重点内容的考查,所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应该有重点的复习,即应该对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六单元(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作重点复习。 3. 由于大纲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再结合最近几年会考命题的思路,应该对北京市的城市起源、影响北京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