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可持续发展战略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4:28:30
热度:

可持续发展战略【专家解说】: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国环境与发展的过程与状况,同时阐述了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

【专家解说】: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国环境与发展的过程与状况,同时阐述了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1992年8月,中国政府制定“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选择。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完成并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在此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很多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部门和地方可持续发展实施行动计划。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并明确作出了中国今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十五”计划还具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的阶段目标,并专门编制和组织实施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社会和经济的其他领域也都全面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可持续发展有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截止到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1部,环境保护法律6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3部,防灾减灾法律3部。国务院制定了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方面的行政规章100余部,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法律起草、监督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中国政府成立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的跨部门的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随后还设立了具体管理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该中心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的领导下,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承担制定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日常管理工作。2000年,制定《中国2l世纪议程》领导小组更名为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担任组长,科技部担任副组长。 2002年中国政府向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该报告全面总结了自1992年,特别是1996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成就,阐述了履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关文件的进展和中国今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以及中国对可持续发展若干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与看法。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积极有效地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得到加强,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中国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行动与成就 (1)人口、卫生与社会保障。中国政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2年的11.60‰。下降到2000年的6.95‰。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妇女与儿童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2)城镇化与人居环境。从1992年到2000年,城镇化水平由27.6%提高到36.1%。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 (3)区域发展与消除贫困。国家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人口从1992年的8000万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地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4)农业与农村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5)工业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工业污染防治战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加强了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到2000年底,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0%实现了达标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比1995年减少1/3。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1995-2000年,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 (6)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予以实施。全国已建成了20个国家级园林城市、102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和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大规模开展防治沙漠化工作,确定了20个重点县、建立了9个试验区和22个试验示范基地。加快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全国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与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大部分具有典型性的生态系统与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制定和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与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使一些濒危物种得到人工或自然繁育。建立了农作物品种资源保存库,加快建立遗传资源库。 (7)能源开发与利用。重视节约能源,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0年的5.32吨标准煤降到2000年的2.77吨标准煤(1990年价格水平)。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0年的68%。推广洁净煤、煤炭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实施了清洁能源和清洁汽车行动计划。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8)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对河流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型产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展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使水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在国家扶持下,贫困地区加强了小水电和农村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9)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全国83%左右的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了耕地占用补偿制度,1997年到2000年,全国通过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164万公顷,高于同期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实现了占补平衡。推行荒山、荒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确立和完善土地管理社会监督机制。实施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大力推进农业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技术,保护和改善农田环境质量。 (10)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制定了森林资源保护的法规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消除贫困行动,促进贫困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制定了草原法等法规,加强了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编制了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全国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500万公顷,每年新增约200万公顷。 (12)海洋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制定和完善了海洋污染控制、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到2000年底,已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69个,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进行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以及近海和大陆架的资源环境调查,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与海洋环境信息、预报服务系统得到加强。 (13)固体废物管理。1991至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下降了69.2%,综合利用率提高了15.1%。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认真履行《巴塞尔公约》,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14)化学品无害环境管理。通过加大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减少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加强汞、砷和铬盐等化学品无害环境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清除有毒化学品生产和储运中的隐患。认真履行和积极参与化学品国际公约的活动。 (15)大气保护。划定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在区域内实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通过推广洁净煤和清洁燃烧、烟气脱硫、除尘技术,以及大力发展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得到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和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认真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和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16)防灾减灾。开展防洪抗旱、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防治等综合减灾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全国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了灾害监测和预报水平。开展了灾害保险,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减灾援救活动,灾害损失明显减少。 (17)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政府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实施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18)信息化建设。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公用电信网。通过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促进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快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进程,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19)地方21世纪议程实施。全国25个省(区、市)成立了地方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事机构,半数以上的省(区、市)制定了地方21世纪议程和行动计划。在16个省市开展了实施《中国2l世纪议程》地方试点,还建立了100多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20)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体,全面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有270多所高等院校新设置了环境保护院、系、学科。全国许多中小学开展了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广大农村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中国各类社会团体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积极拥护的态度,妇女、科技界、少数民族、青少年、农民、工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式注册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已超过2000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