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有些什么?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3:24:44
热度:

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有些什么?【专家解说】:对冲网的智库百科里提到:全球对冲基金发展史就是一个激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他们的投机登峰造极,他们的垮台也令人猝不及防。

【专家解说】:对冲网的智库百科里提到:全球对冲基金发展史就是一个激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他们的投机登峰造极,他们的垮台也令人猝不及防。次贷危机一波一波蔓延,又将对冲基金推到了火山口。在新一场的“货币战争”前,对冲基金何去何从? 对冲网的智库百科里提到: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激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期间的一幕幕悲喜剧,留给世人几多感叹,几多沉思。 上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势头以及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大变革”导致日本和北美的金融开放,全球对冲基金蓬勃发展,仅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就有3000多个对冲基金在美国与英国出现。不过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基金的倒闭。 因利率上升和行业经历了1991到1993年的调整,1994年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行业历史上首次缩水。1995年夏,布鲁斯·科文纳,传奇的货币与大宗商品投机客,解散了他的美国基金并把其管理的卡克斯顿18亿美元资产的三分之二还给了投资者。卡克斯顿成立于1983年,在其存续的绝大部分期间平均年度回报至少有30%,但1994年出现亏损,1995年艰难挣扎。在接下来的10月份,迈克尔·斯坦哈特26亿美元的合伙投资基金对冲基金也令人震惊地关闭了。斯坦哈特是华尔街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以激进、短线风格和大手笔、冒险的出手而著称,给投资人赚了许多钱。他在1967年就开始设立运作基金,是行业内的先锋人物,超过30%的平均年度回报使其在顶峰时期管理的资产达到44亿美元。 1997年7月,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创立者乔治·索罗斯狙击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引发亚洲金融风暴,其旗下量子基金的规模和投机活动也达到顶峰,震惊世界。但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眼里,索罗斯所引领的对冲基金是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贬值的罪魁祸首。 1998年是对冲基金业难忘的一年。那年9月,此前取得辉煌战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遭遇滑铁卢。这家由所罗门兄弟前交易主管约翰·梅里韦瑟在1994年创立、拥有梦幻组合团队的基金,在一系列投资错误后面临资金和信用危机,濒临倒闭。在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下,以美林、摩根为首的十几家国际金融机构注资36亿美元购买了其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不过,坏运气在延续。除了长期资本公司、埃佛勒斯资本的崩溃,罗伯逊的基金回报也在第四季度被一笔勾销,索罗斯旗下的一只基金则亏损了18%。数据显示,当年专注投资美国股票的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2.7%,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8.6%的收益水平。 新千年对于对冲基金而言没什么喜庆,2000年3月,资产规模60亿美元的老虎基金宣布关闭并清盘,而索罗斯的基金这一年在投资科技股的尝试随着市场泡沫破裂而失败,首席投资官明星经理人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等几位核心人物也相继离去。索罗斯宣告金盆洗手、不再从事全球金融市场投资,同时旗下的量子基金、量子新兴基金将合并重组为量子慈善基金,采取保守和低风险的投资策略。 2002年以来,在投资需求推动下,并伴随着股票市场回升,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呈现迅速增长。2004年12月,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到达1万亿美元,创下新纪录。2005年8月,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成为非官方的对冲基金之都,这里有超过100只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的约十分之一。 2006年8月,纽约最大的一家从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MotherRock,6、7月在天然气市场遭受巨额损失后宣布关闭。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康涅狄格的AmaranthAdvisors,尽管有全球引以为豪的风险管理系统,还是由于一次天然气投资失误而在一周内损失了50亿美元,使得其管理的资产缩水了一半。几天后,再次赔掉了10亿美元,Amaranth协议将其能源的资产组合出售给JP摩根和CitadelInvestmentGroup。月底,在与花旗集团商讨了资产分拆出售的可能性后,Amaranth宣布清盘,成就了行业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失败。 据对冲网指数与评级研究院统计:在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里,对冲基金的资产从5640亿美元增长到1.5万亿美元,数量从4500只扩张到12000只,5年增长率达到200%。2006年底,对冲基金百强所管理的资产已经从上年的7200亿美元攀升到1万亿美元,升幅达到惊人的39%。对冲基金的扩张蔓延到全球,100强中有23家位于美国之外。 2007年上半年对冲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77%,高于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的6%,但低于MSCI的8.01%。在回报率的背后,是次贷危机下的“山雨已来”。6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巨额亏损陷入困境,之后这两只基金宣布破产。8月底,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宣布出资16亿美元拯救伦敦的一家对冲基金CairnCapital。事实上,在当时饱受煎熬的对冲基金远远不止这几家。 同期,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8月13日称,它与部分投资者一起向该公司旗下一只对冲基金注入了约30亿美元资金“自救”。截至2007年8月的第一周,这只名为“环球证券机遇基金”(GlobalEquityOpportunitiesFund)的对冲基金净值损失大约15亿美元,达30%左右。该基金的资产净值在新的资金注入之前为36亿美元。保住面子是高盛此役的重中之重。参与这次注资行动的投资者包括C.V.斯塔尔公司、佩里资本公司(PerryCapital)和美国亿万富豪伊莱·布罗德。 2008年伊始,稳坐美国投行前5强的贝尔斯登几十年的光辉历程毁于一旦。6月,鼎盛时期资产额超过140亿美元的美国HBK投资公司旗下基金遭投资者巨额撤回资本,公司资产缩水至115亿美元;而另一家对冲基金巨头法拉伦资本管理旗下的离岸投资者基金当时面临14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撤资。 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西方投机力量为了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巨额损失,一方面引入发展中国家主权基金为其注资,为次贷损失买单;另一方面假借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肆意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后,欧洲一些对冲基金陷入了恐慌,因为它们无法收回抵押给雷曼的资产,促使它们对交易平仓。同时,纽约和伦敦的其他对冲基金目前正努力从其他集团收回抵押品,从而造成了更多的压力。卖空禁令迫使一些交易柜台停止了业务,这又唤醒了人们对对冲基金可能崩溃的担忧 资料来源:对冲网智库百科
Baidu
map